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1340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docx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docx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哈尔滨

附件二

 

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发展规划

 

计划类别:

项目名称:

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

(哈尔滨市)

项目编号:

管理单位: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担单位:

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

保证单位:

起止时间:

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

 

科学技术部

二○○二年十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指导思想

1.2基本原则

二、工程目标

三、工程实施

3.1建立良好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环境

3.2建立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服务体系

3.3开展重大软件产品技术研发,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3.4广泛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

3.5制造业信息化重大应用示范项目

3.6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四、工程进度及经费落实计划

五、保障措施

我国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又同时面临着信息化的艰巨任务,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步骤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十五”期间,哈尔滨市将在“九五”CAD/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国家、省的攻关计划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贯彻“政府扶持、企业为主、依托院校、公司化运营”方针,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改造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重点利用信息技术对汽车、食品、医药、机电成套设备等支柱行业进行改造,在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同时,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取得的成果有机结合。

“哈尔滨市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将结合哈尔滨市特色,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大幅度提高我市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和应用软件产品开发研究,促进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指导思想

遵循哈尔滨市“十五”发展规划,按照“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自主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我市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抓住机遇,突出重点,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制造业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水平,并在重点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带动结构调整与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沿着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应用示范、技术和和应用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产品研究及应用(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控制、企业集成化、制造网络系统、数字化装备、数据库管理)两条主线推进,抓好3个体系建设,即技术攻关、应用示范体系、技术服务、培训体系,为我市建设三大基地、一个中心、一个名城,实现“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强大的推进动力。

1.2基本原则

(1)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整合我市科技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力争在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优势领域取得突破。

(2)坚持以在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源头,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结合。

(3)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走大力完善自我、积极引进外来、不断创新发展之路。

二、工程目标

哈尔滨市“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将根据国家、省制造业信息化战略部署明确我市制造业信息化的定位,在“三个方面、七大关键技术”方面有所作为。

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支柱性行业改造开展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在于汽车、食品、医药、机电成套设备等行业的改造,为发展我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高效节能与环保、绿色食品六大产业群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进行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同时,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

同时还可以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软件产品开发,形成相关信息技术产业。

哈尔滨市“十五”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是:

围绕我市制造业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密切结合国家、省、市的“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方案”,贯彻“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的指导方针,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依托院校,公司化运营”的工作原则,以推广应用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为突破口,深入广泛地开展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继承、整合和发展CAD/企业集成系统应用体系,营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形成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撑体系、应用示范体系和应用环境,密切结合我市经济与科技发展计划,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有限目标,分步实施,促进哈尔滨市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整体发展,奠定哈尔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基础,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而言就是:

1个目标: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用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的产品和管理水平,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

2个层面:

以CAD为代表的单元技术和以企业集成系统技术为代表的集成技术;

3级项目:

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市级重点项目、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

3个体系:

技术攻关、应用示范体系、技术服务培训体系;

4个支柱产业:

汽车、食品、医药、机电成套设备

6大高新技术产业群:

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高效节能与环保、绿色食品

7类产品:

CAD/CAM、ERP与MIS、企业集成系统、供应链管理、数控技术应用、数据仓库、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工程实施

3.1建立良好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环境

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和管理办法及工作制度,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组织领导和专家服务体系;

制定有利于促进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相关政策和保证措施,保证组织落实、政策落实、资金落实、服务落实;

围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立技术攻关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配合制造业信息化的推广应用;

充分发挥高校、大所、大厂的技术力量,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推动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应用实施;

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制造业信息化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促进企业观念转变和对制造业信息化的认识;

通过应用示范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培训体系,引导制造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3.2建立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推广应用体系;以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公司或系统集成咨询公司为依托,建立我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制定相关的认证、监理制度,促进形成我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培训、监理、咨询、服务体系;

支持、培育1-3家技术力量雄厚的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公司和系统集成咨询公司,建立市场机制下的新型技术服务业和技术服务模式,形成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产业联盟和技术服务体系;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为依托,建立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培训计划、制度和规范,为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培养多层次、高水平的管理和技术队伍;

3.3开展重大软件产品技术研发,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十五”期间,我市将大力发展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软件及工具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产业。

考虑到我市已有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研究与开发基础,将围绕企业信息化的建立过程与覆盖面(如CAD、CAM、ERP、OA经营管理等方面),在以下方面开发相应软件产品:

现代企业管理软件

基于主动控制新型ERP软件系统

流程企业集成管理信息系统

CAD/CAM软件

数控刀具参数化CAD设计软件系统

数控加工CAM软件系统

企业运营综合分析数据仓库软件系统

企业间物资配送供应链管理系统

3.4广泛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

以CAD/ERP/企业集成系统应用工程为主线,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制造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提升我市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

在5-8家企业实施以企业集成系统为代表的集成技术应用工程,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50家企业实施以CAD/CAM/ERP为代表的单元技术应用工程及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提高企业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重点加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和各级各类科技计划成果在企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应用,如CAD/CAM/PDM、ERP、数据库等,并与省市重点攻关、产业化基金、创新基金等课题成果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共性技术平台。

重点抓好一批国产化软件应用示范工程工作。

3.5制造业信息化重大应用示范项目

a.重点应用示范企业

支持哈电集团、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华崴焊接企业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卷烟厂、龙丹乳业、龙涤集团8个集成化制造企业

b.三维CAD应用示范企业

支持哈尔滨红光锅炉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哈尔滨轴承集团、哈尔滨电表有限公司等10-20户企业三维CAD/ERP单元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c.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

在集成化制造企业重点项目应用和CAD/ERP单元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开发大面积推广应用工程,支持20-30户采用CAD、OA、财务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物资配送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单元技术应用企业

3.6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战略研究

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环境体系研究与建设

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宣传贯彻

四、工程进度与经费落实计划

本项目预计进度计划如下:

2002年

申请立项

完成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可行性论证

完成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发展规划

完成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实施方案

成立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

成立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

成立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

启动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遴选第一批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启动示范/试点企业考察、可行性论证工作。

在6户企业企业实施以企业集成系统为代表的集成技术应用工程,在20家企业实施以CAD/CAM为代表的设计制造信息化和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及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给予500万元引导资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企业自筹5000万元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立2个培训中心,采用多种方式培训管理人员400人次,专业人员1500人次

2003年

组织实施第一批示范/试点应用工程,进行项目跟踪管理、服务

启动20项共性关键应用技术攻关,给予一定引导资金支持

遴选第二批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启动示范/试点企业考察、可行性论证工作,在2户企业实施以企业集成系统为代表的集成技术应用工程,在30家企业实施以CAD/CAM为代表的设计制造信息化和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给予1450万元引导资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企业自筹11000万元

完成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制定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监理规范

采用多种方式培训管理人员800人次,专业人员2500人次

培育1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公司或系统集成咨询公司

2004年

组织验收第一批示范/试点应用工程

采用多种方式培训管理人员800人次,专业人员3000人次

培育2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公司或系统集成咨询公司

2005年

组织验收第二批示范/试点应用工程

验收共性关键应用技术攻关

培训专业人员3000人次

全面完成各课题,全面总结验收

接受科技部验收

项目总经费18,000万元人民币。

其中申请国拨50万元人民币,地方配套1,950元人民币,企业自筹16,000亿元人民币。

分项投资预算(单位:

万元)

项目

投资预算

发展战略

50

技术攻关

2,500

环境建设

100

重大应用示范项目

2,000

应用示范

12,900

合计

18,000

五、保障措施

根据国家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方面的组织体系与实施推进方式,我市在“九五”CAD/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建立“十五”制造业信息化的组织推进体系,其中包括领导体系、专家体系、行业执行体系、项目执行体系。

成立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市科技局设立制造业信息化日常办公机构,负责处理日常的组织管理、项目管理与资源配置等工作。

聘请CIMS、CAD、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企业管理与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市级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帮助做好制造业信息化的规划制定、项目论证、选点评审、技术指导、监督与评估等工作。

对于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要求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总师组及联合设计组,负责具体做好项目的论证、设计、开发、实施、应用等工作。

在总结“九五”期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需求,制定完善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工作办法、管理办法和实施计划,制定相关的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和应用示范的制度、标准、规范。

建立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网站,宣传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发布重要信息。

每年举行1-2次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进行项目进展汇报检查、经验交流、协调管理等。

附件一:

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长:

方存忠(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

王世华(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玉虎(市计委副主任)

吴兴国(市科技局副局长)

严克强(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

席长青(市财政局副局长)

徐松丹(市经贸委副主任)

徐晓飞(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夏绍裘(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科技局局长)

附件二:

哈尔滨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成人员

组长:

徐晓飞(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

副组长:

郭玉森(哈尔滨电机厂责任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工)

成员:

刘大昕(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

周洪玉(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

崔玥(哈尔滨华崴焊切设备成套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

王刚(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生产技术中心主任,教授)

葛江华(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