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226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docx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docx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

民俗研究2006.4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

———兼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李丽丹

一部《聊斋》,因其众多缠绵悱恻的花妖鬼狐之恋而名垂文史;《白蛇传》、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因人与妖、人与仙、人与鬼矢志不渝的爱情而

名列“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乡野村夫,都对人与异类的婚姻

爱情显示出强烈的兴趣,而二十世纪初的周作人在《童话研究》1

一文中提出欧洲童

话的“美与兽”与中国的“蛇郎”故事都属所谓之“物婚”,包括“毛衣女”一类动

植物化为人后与人的婚恋,也指未化为人的动物抢亲之类的故事等。

近九十年后,

年青学者黄景春博士在《中国古代小说仙道人物研究》中辟专章论述“神仙与凡人

的婚恋故事”,认为“所谓异类,乃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在现实视野中指动物、植

物等,在宗教视野中则指神仙鬼怪等观念性产物”。

高木立子博士在对河南民间流传

的异类婚故事进行研究时,曾就“异类婚故事类型群”的定义作过一番研讨,认为

异类婚故事类型群系指“以人与动物、精灵、妖怪等超自然物之间的不可思议的婚

姻为主题的民间故事的总称”2

在对异类婚故事的研究中,鲜有将民间流传的与文人创作的故事对比进行考察

的,即是偶有提及,也只是一种现象描述。

明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可谓古代通俗

白话短篇小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杰作。

《初刻拍案惊奇》序言云:

“独龙

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

亦被搜括殆尽。

……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

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赝,各参半。

3

”由此可知,“三言二拍”在材料的选取上

均含有古今杂事,时闻近说,还包括宋元小说等,而这些都与民间文学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

因此,本文选取冯梦龙“三言”中的“异类婚故事”作为研究对象,采

用民间文学的类型和母题分析的研究方法,窥视民间故事与作家对“三言”异类婚

故事的贡献,探讨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双重视域中的异类婚故事,并由此来反思作

86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取“异类婚故事”舍弃了“人与

动物”的婚姻故事,而专指人与能幻化为人形的动物(即俗所谓“妖”)和人的鬼魂

等异类的婚恋故事,故而在“三言”一百二十篇短篇小说中,选取了十则本文作为

本文的研究对象,其篇目如下:

《喻世明言》卷三十四、卷二十四之《李公子求蛇获称心》、《杨思温

燕山逢故人》;

《醒世恒言》卷三十一、卷十四之《郑节使立功神臂弓》、《闹樊楼多

情周胜仙》;

《警世通言》卷八、卷十九、卷十四、卷十六、卷二十八、卷三十之

《崔待诏生死冤家》《崔衙内白鹞招妖》、《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小夫人

金钱赠年少》、《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一、“三言”异类婚故事的民间文学渊源

关于异类婚故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它是神话的遗留物,源于人类早

期的图腾崇拜,如中国的“启母石”神话讲述涂山氏(狐)与禹(大熊)结合,后

涂山氏变石生启,即是中国早先的一个异类婚神话。

随着人类思想的演变、文明的

发展,神话蜕变为传说和故事,尤其是宗教思想中的鬼神世界触发了人们的想象,

产生了人神、人妖、人鬼等之间的婚恋故事,而原始的人与动物之间直接婚配的故

事反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历代文人笔记如汉魏六朝时期《洞冥记》、《博异志》、

《搜神记》等,大量记录了异类婚恋故事,这些作品既有录自民间的,也有道听途说

后加工润饰而成的。

除此之外,历代文人一直有以异类婚故事为题材的创作传统,

尤其是在唐代,开始出现以异类婚故事为题材的传奇,如《柳毅传书》、《任氏传》。

宋元明清时期也大量涌现此类作品:

《艺文类聚》、《太平广记》等类书杂说、各家

笔记小说,通俗小说如“三言二拍”、文言小说如《聊斋志异》、《荧窗异草》、《夜

雨秋秋录》等,也有将之创作或改编为戏剧的,如《离魂记》、《白蛇传》等。

李福清院士认为:

“谈到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学关系,要注意两个特点:

一、民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

87民俗研究2006.4

间文学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作家怎么利用民间文学的作品,母题,形象,语言……”4

而“三言”中的故事多是冯梦龙从藏书中“抽其可以嘉惠耳里者”,追溯其源流,无

论是从宋元话本,还是从志怪小说而来,都可以看到民间文学的影子。

冯梦龙正是

有技巧地利用了这些民间文学资源,才创作出了动人心魄的异类婚恋小说。

冯梦龙

对民间文学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民间文学异类婚故事母题的

运用;二是对民间异类婚故事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的吸收;三是对民间故事叙事技巧

的运用。

以下分而述之。

1.“三言”异类婚故事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美国民间文艺学家史蒂斯·汤普森(StithThompson)认为,“母题”(motif)就

是指民间故事、神话、叙事诗等叙事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最小叙事单

元,“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存于传统中的成分”5

母题往往具

有很强的生命力,一个民间故事有可能只有一个母题,也有可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母题复合而成,如果由若干母题按相对固定的顺序组合,就成为一个“母题链”,

又通常被称为“类型”。

“三言”异类婚故事既有对单一母题的运用,也有对于“类

型”的运用,李福清认为,民间故事内部母题在发展变化中有其自身的规律,“一

个母题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一般的形式、淡化(减弱)或强化的形式。

6

”这种

民间文学的变化规律不仅适用于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对通俗小说运用民间故事

母题的研究也有所启发。

笔者通过对“三言”异类婚故事母题的历史轨迹及其发展进行分析,并与民间

异类婚故事史上的有关母题进行比较,认为民间异类婚故事母题在“三言”异类婚

故事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

作为创作主体的民间文学关联母题、作为创作中介的

过渡母题及作为创作链接的复合母题。

1.1母题强化:

作为创作主体的民间文学关联母题

“母题强化”是指,民间故事中有着悠久历史的母题虽然经过时间的洗礼,发生

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但是在通俗小说中仍然起着关联全篇的作用,是通俗小说的

“关联母题”7

,小说的主要内容均围绕此母题而展开。

在“三言”中,作为创作主体

的民间文学关联母题出现的异类婚故事篇目有: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崔衙内白

鹞招妖》、《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和《崔待诏生死冤家》等。

本文以《李公子求蛇获

88称心》为例,兼及其他文本进行分析。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载“断蛇丘”地名的来历,即有“得报”的雏形,今

本《搜神记》卷四载《商人欧明从青湖君求婢女如愿》,梁宗懔著《荆楚岁时记》中

转载《山堂肆考》“挞如愿”习俗,录有《录异记》、《异记》中的“乞如愿”条,

鲁迅校录的《古小说钩沉》中对《录异传》“求如愿”一则进行注解时,注明校补

底本有《类林》、《初学记》、《类林杂说》、《御览》、《海录碎事》等书8

可见,

“求如愿”的故事曾被广泛地记录下来,“求如愿”的民间风俗十分盛行。

按民间文

学的传说与故事之分,“求如愿”应是一则解释民间“求如愿”习俗的传说。

现将

《古小说钩沉》所校《录异记》中“如愿”一文录入如下:

昔庐陵邑子欧明者,从客过。

道经彭泽湖,辄以船中所有多少投湖中,

云以为礼。

积数年,后过,见湖中有大道,道上多风尘,有数吏单衣乘车

马来候,云是青洪君使要。

明知是神,然不敢不往。

须臾,遥见有府舍门

下吏卒,明甚怖,问吏,恐不得还。

吏曰:

“无可怖!

青洪君以君前后有

礼,故要君;必有重送,君皆勿收,独求如愿尔!

”去,果以缯帛送,明辞

之。

乃求如愿。

神大怪明知之,意甚惜;不得已,呼如愿使随去。

如愿者,

青洪君婢也,·常·使·之·取·物。

明将如愿归,所欲辄得之,数年大富。

意渐骄

盈,不复爱如愿。

岁朝,鸡一鸣,呼如愿,如愿不起。

明大怒,欲捶之。

如愿乃走。

明逐之于粪上。

粪上有昨日故岁扫除聚薪,如愿乃于此得去。

明不知,谓逃在积粪中,乃以杖捶使出。

入无出者,乃知不能。

因曰:

“汝但使我富,不复捶汝。

”今世人岁朝鸡鸣时,转往捶粪,云使人富也。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宋刘斧《青琐高义后集》卷九“朱蛇记”载大宋李元事,元无名氏《夷坚续志

前集》卷二“放龙获报”的内容与“朱蛇记”相似。

明《六十家小说》中也收录了

这一故事,原名为《李元吴江救朱蛇》。

冯梦龙《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取材的文本可

能直接来源于《青琐高义后集》与《夷坚续志前集》,这个故事吸取了民间故事中的

“救蛇得报”母题。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

89民俗研究2006.4

“三言”龙女故事的关联母题已经形成一个早已较为固定的关联母题链,可归纳

为:

“救蛇—入水—得如愿—如愿助夫—失如愿”。

从其本事源流的考察看,最早的

“救蛇得报”母题在晋代便已出现,所得报酬为夜明珠,救蛇人为隋侯,宋代已经具

备较完整的李元故事的情节。

季羡林、刘守华等先生认为,中国的“龙女”故事与

印度的佛经故事有关,即印度的佛经故事影响了龙女故事的形成,吕微也对此表示

赞同。

但无论如何,一则吸收了外来因子的“龙女”故事,本是解释民间风俗或者

民间风物的传说,到了明代历经民间说话、民间杂剧等形态,最后由冯梦龙改编为

通俗小说,这是“龙女报恩”这一母题不断得到加强的过程。

纵观“龙女”故事的

发展历史,自《搜神记》中的《商人欧明从青湖君求婢女如愿》传说始,以下几个

母题始终未改变,而且出现在每一个文本中:

母题A“救助”;母题B“入水”;母题

C“秘嘱”;母题D“得宝”;母题E“失宝”或“惩罚”。

至冯文,除母题C“秘嘱”

外,这些母题都出现,虽然有一些改变,但仍可视为民间传说与几代文人创作相融

合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只是不可避免也打上了冯梦龙自己的烙印。

与民间风俗密切相关的民间传说是比较可靠的古代民间故事,《李公子》主要

承用了“入水”、“得如愿(称心)”、“如愿能自由取物,遂使李元得功名”、“失

如愿(称心)”这几个母题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构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些许改

变。

其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愿”名改为“称心”,“求如愿”改为

“得称心”(一求一得之间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差异);龙女的身份从龙宫婢女到龙

王之女(公主);龙女与男子的关系从主仆(妾)到夫妻;龙女的离去原因由男子的

负心、杖责到女子在人间期限已到,不得不离开等。

这些改变并没有改变情节的发

展,但却改变了文本的情感倾向,后文将会对其加以分析。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以下简称《杨思温》)与《崔待诏生死冤家》(以下简

称《崔待诏》)的关联母题是“女鬼复仇”。

早在晋干宝《搜神记》中的“苏娥”故

事中已出现女鬼报案为自己的家人报仇的故事,到宋元时期说话、戏剧也多有以此

为题材的,如《王魁负桂英》讲述妓女桂英遭遇王魁负心后,相思伤心而亡,化而

为鬼,最终杀死王魁。

《崔衙内白鹞招妖》(以下简称《崔衙内》)的关联母题是妖精化女诱惑青年男

子。

故事讲述的是兔子精化成的女子如何反复追随男子,以求欢好。

这种母题早在

90魏曹丕《列异传》中也已经出现,《列异传·鲤精》即有人与鲤精的婚姻故事,《搜

神记》中的《盘瓠》、《女化蚕》等名篇也是神话思维的残存,这是早期人妖婚母题

的遗留。

魏晋时期的人妖婚母题,主要集中在妖怪化为美女诱惑人间男子,危及人

的性命,但最终因显露原形而离去或被杀死。

唐传奇对这一母题有所继承,其结局

慢慢由因显现原形而遁,变为妖精被打杀,如《广异记》中的《贺兰进明》、《任氏

传》等均为代表。

“三言”中的这些篇目仍旧围绕这一母题展开故事。

1.2母题弱化:

作为创作中介的民间文学过渡母题

母题弱化是指民间故事中的某些母题在通俗小说依然存在,但不再是关联母题,

只是作为故事发生的引子或插曲出现,是作为作家创作中介的过渡母题。

这一形态

的代表篇目是《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以下简称《郑节使》)。

此篇由元话本《红白蜘蛛》改编而来,孙楷第在《三言二拍资料》中指出晋

《搜神后记》卷十载为“红白蜘蛛”的最初形态:

吴末,临海人入山射猎,为舍住。

夜中有一人长一丈,著黄衣白带,

径来谓谢人曰:

“我有仇家,明日当战,君可见助,当厚相报。

”射人曰:

“自可助君耳,何用谢为。

”答曰:

“明日食时,君可出溪边。

知从北来,

我南往应。

白带者我,黄带者彼。

”射人许之。

明出,果闻岸北有声,状如

风雨,草木四靡,视南亦尔。

唯见二大蛇长十余丈,于溪中相遇,便相盘

绕,白蛇势弱。

射人因引弩射之,黄蛇即死……

《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八程灵铣事,《曲洧旧闻》卷第九李冰故事等均与本文

有源流关系9

这种源流关系的线索就在于帮助两个争战异类中的一个,并因此而得

到报酬,今天的民间故事仍然有这样的母题,如黑龙江渔民帮助黑龙战胜黄龙的传

说。

在《郑节使》中这一情节为郑信帮助妻子红蜘蛛战胜白蜘蛛。

文中写道:

日霞仙子教青衣去取来,不多时,把一张弓,一只箭道:

“丈夫,引

弓非人间所有之物,名为神臂弓,百发百中。

我在空中变就神通,和那贱

人斗法,你可在下看着白的,射一箭助我一臂之力。

”郑信道:

“好,你但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

91民俗研究2006.4

放心。

”说不了,月华仙子又来,两个上云中变出本相相斗。

郑信在下看

时,那里见两个如花似玉的仙子?

只见一个白一个红,两个蜘蛛在空中相

斗。

……觑得亲,一箭射去,喝声着,把那白蜘蛛射了下了。

月华仙子大

痛无声,便骂道:

“郑信负心……”

全文一万多字,而着力描写郑信帮助日霞仙子(红蜘蛛精)的却只有400多字,

小说的重心在于讲述郑信的下井奇遇与发迹变泰,“帮助”母题在此已经只是作为

引出“神臂弓”的引子,是全文众多情节中的一个环节,是构成全文的众多母题中

的一个,不再具有如同其在前代民间故事中的中心地位。

“帮助”母题的出现在全

文中已经被作了充分的铺垫,民间故事中提出要求帮助的情况总是直接出现,如前

引文中穿着“黄衣白带”的人直接向猎人提出要求,黑龙直接向渔民提出要如何帮

助自己,而《郑节使》一文中并不是红蜘蛛直接要求郑信的帮助,反而是因为郑信

违禁,闯入妻子严禁他闯入的禁地,最后惹出一场争战,从而引出其发迹变泰的

“神臂弓”。

由此可见,“帮助”母题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已经失去了原来流传中的

关联母题地位,退居其次,成为故事发展的过渡母题。

1.3母题复合:

作为创作因素的民间文学复合母题

母题复合是指民间故事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母题在通俗小说中出现,并且是

通俗小说的关联母题,对通俗小说的情节发展起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个民间故事往

往是由一个或者两三个母题构成,正如程蔷所说,“情节模式的不断叠加,是民间

叙事复合性的生命流程中的一种表现。

10

”通俗短篇小说也常常由几个故事母题共同

构成,主要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目光,使故事变得扑朔迷离,曲折动人。

如前文所提,

民间故事中的母题在“三言”异类婚故事中以强化或者弱化的形式存在,但并不是

说得到强化或者被弱化的故事母题就是这一篇文本的惟一构成。

相反,一个文本,

虽然有作为关联母题或过渡母题出现的民间故事母题,它往往还包含了其他母题,

正是多个母题的复合,增添了短篇小说情节的吸引力和张力。

“三言”异类婚故事中,《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白娘

子永镇雷峰塔》等文本是多母题复合的典型代表。

本文主要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为例对多母题复合构成短篇小说的情况进行分析。

92学界普遍认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以下简称《白娘子》)是在传奇《双鱼

坠》和与西湖景物相关的宋话本《西湖三塔记》基础上的改定。

明田汝成《西湖游

览志馀》卷二十六载有孔淑芳本事,熊龙峰刊本《孔淑芳双鱼记坠传》有其传奇,

均有“女鬼游湖———与男子相好”这一情节,且有与女鬼别后再次相遇相好的情节。

唐谷神子《博异志》中的《李琯》、《李黄》等文、宋洪迈《夷坚志》中记录的《沧

洲白衣男子》、《余干民妻》、《钱炎书生》、《历阳丽人》、《衡州司户妻》、《孙知

县妻》等,还有一些关于人首蛇身的神话传说,这些都是讲述与人欢好或成亲之蛇

妖的故事。

在此,笔者选取前人作品中的一部分,对其主要情节进行罗列,以方便

与《白娘子》作对比,并将此前已出现的与“人妖”婚相关的母题和此后才出现的

《白蛇传》母题相区别。

表一:

《白娘子》的主要情节如下:

许宣舟遇白娘子———借伞———讨伞赠银许亲———因银获罪遭发配———

再遇巧言辨祸成夫妻———道人送符反遭戏———因衣再次被发配———再遇白

娘子夫妻团聚———入厕现形吓东家———助夫开店———金山寺见法海更疑

妻———白娘子索夫不成夫妻别离———归家夫妻再团聚———姐夫见蛇形———

求助法海———钵收白蛇。

奚叔用道法救

奚,镇白蛇等

三妖于西湖塔

唐·谷神子《博异志》宋·洪迈《夷坚志》宋元话本

《李黄》《衡州司户妻》《孙知县妻》《西湖三塔记》

奚宣赞游湖

救幼女李黄市井遇白衣女郎贤妻睡觉时舌表两歧,

司户疑

孙有美贤妻,但澡浴不

令观

与女郎三日欢爱司户窥寝,妻泣别夫

而亡孙违令观浴,惊见蛇妻

得女母欢爱

及祸害,两次

被幼女救

归家亡,其家人发

现女郎宅为蛇出没

的荒园

妻父母开棺验为蛇尸孙因惧而亡,而蛇女

犹在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

93民俗研究2006.4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冯文对前代蛇妻故事的吸收主要有以下三个母题:

会变形为美女的蛇,这条蛇偶尔会现出原形;道士能使蛇现形;蛇最后被镇压在塔

下。

其他情节则并未见于前代蛇女故事。

这些母题,反映了人们关于蛇的一些信仰,

并在历代文本中以零碎的细节反映出当时民间故事的形态,冯文则将它们复合成一

个有序的故事,并以一些具体的情节叙述表现出来,同时增加了不少母题,如寻夫、

金山寺斗法海、法海钵收白蛇等。

正是这种母题的复合与冯梦龙新增的母题一起,

形成了《白蛇传》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情节,开启了白蛇传故事改编和丰富的大门。

《金明池》与《闹樊楼》也是“三言”中具有复合性情节的两则文本。

《金明

池》的本事可见于《情史》卷十“情灵类”之“金明池当炉女”、“李会娘”与“西

湖女子”诸故事。

通过对这几个文本的情节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金明池》中的

吴清与爱爱的初遇、再遇与《金明池当垆女》相同,但后者所载女鬼为道士剑杀与

《金明池》相异,且无女鬼托梦与因女鬼而成就姻缘的两个情节,那么这两个情节主

要来自何处?

《情史》中有《李会娘》与《西湖女子》两则文本可以为之释疑。

《李会娘》主要讲述了一男子与女共饮,男女分开,女子相思而亡,其鬼魂与男子欢

好,后男子遇女子之母,始知此女实已亡故,归而诘女,女诉说其因情而死,故死

后其魂来续前情。

《西湖女子》中则以女子临别时教以服药之法,可见托梦告知自

己的女鬼身份是《李会娘》与《西湖女子》中当面告知男子身份的一种变体,而

“赠药”一节是对于《西湖女子》的一种发展,其根源来自于民间固有的阴阳五行

说,即认为阴气太重则有损阳体,与女鬼交合会伤害男子的身体健康的观念。

《金

明池》中另一个情节是用女鬼给的灵药救了另一名病重的女子,最后得到这个女子

为妻。

这样的故事母题在民间流传很多:

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得了很奇怪的一种难

治之症,张榜求医,并承诺给予厚报或者答应救人的未婚男子可以娶女子为妻,后

来一个书生/一个有特殊才能或经历的人救了这个小姐,并与她成了亲(见《中国民

间故事类型索引》)。

民间故事母题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三言”追求话本的故事讲述效果,必然要以复杂的情节吸引读者,文章

比一般的民间故事一次性、短时间讲述具有更大的容量,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民间

94故事母题,民间故事作为材料来源,其母题更容易以一种复合的形态存在。

二是民间故事本身就具有变异性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人们的

思想变化都会在民间故事中反映出来,有的母题不再适合民众的欣赏趣味,有的母

题却依然有活力,相应地也就在通俗小说中反映出来。

三是作者本人的审美趣味、创作追求和心理情感的取向。

“三言”异类婚故事

的本事来源主要出于三种途径:

其一,前人笔记小说,如《金明池》、《闹樊楼》的

主要情节在魏晋以来的文人笔记都有记载,冯梦龙在编纂《情史》时也将这些记载

收录其中;其二,前人杂剧,如《郑节使》(元杂剧《红白蜘蛛》)、《小夫人》

(见宋元杂剧《志诚主官鬼情案》),《李公子》(见元杂剧《祈甘雨货郎朱蛇记》),

《杨思温》(见《郑玉娥燕山逢故人》);其三,旧话本、传奇或当时的传说、故事,

如《崔待诏》(见《京本通俗小说》之《碾玉观音》)、《一窟鬼》(见《京本通俗

小说》之《西山一窟鬼》)、《白娘子》(《西湖三塔记》)、《崔衙内》(《定州三

怪》)等。

“三言”的刊行时间是天启元年(1621年)至天启七年(1627年),而《情

史》的成书时间在天启元年(1621年)11

,所以这种材料的大量搜罗与比较,必然会

对最后的再创作产生影响,影响的主要体现就是依据作者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创作追

求进行取舍,导致民间故事中的母题发生了各种变化。

2.“三言”异类婚故事中的民间文化精神

冯梦龙在“三言”各部的序言中都指出,小说主要是面向通俗大众,也就是说

“三言”属于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学,且冯梦龙在其通俗小说的创作理论中特别强调小

说要“适俗”与“导性情”,故而其题材多迎合一般市民的欣赏趣味。

近年来,有许

多人研究“三言”价值取向上的市民性,认为“三言”反映了晚明社会思潮中的

“好货”、“好色”的人生价值取向12

和精神世界。

笔者通过对“三言”十则异类婚

故事的分析,认为占“三言”近10%篇幅的异类婚故事,一方面说明当时人们对于这

类题材的兴趣之大,另一方面,其文本意蕴与民间文化所反映的民众精神世界有着

密切的联系。

本节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2.1民间的爱情婚姻观

瓦西列夫认为,“人的爱情不仅是一种本能、性的欲望和两个人交往中纯生理

的享受。

它按照和谐的规律把自然冲动和意识的金线,把机体的生理规律和精神准

“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

95民俗研究2006.4

则交织在一起”13

爱情不仅仅是一种生理情感的冲动,社会性也是爱情的主要构成

因素,某一时代的爱情观,与此时代的社会结构中的人之道德意识、善恶观及其他

种种社会意识是紧密相联的。

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的国家,经济上主要以农业为主,至今,农业人口仍为总

人口的绝大多数,“耕读传家”是多数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

我国的民间故事也主

要反映了小农的生活理想与追求,他们的爱情婚姻也主要以农民为主人公,如著名

的“螺女”故事,男主人公多是种地的农民,每天外出种地,并在劳动中捡到一枚

田螺,最后这枚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