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1219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docx

《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docx

石崆寨自然风景区调研报告090110338

 

学生毕业设计

调研报告书

 

课题名称

寻乌雁洋村石硿寨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要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姓名

唐弘超

学号

0901103-38

院系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

城市规划

指导教师

谢宏坤(副教授)

 

2014年2月28日

寻乌雁洋村石硿寨调研报告

摘要

本次调研以石崆寨旅游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调研为后续规划设计的展开提供依据。

通过本次调研的引导,以期推动旅游景区规划工作的有序展开,并致力于帮助石崆寨旅游风景区形成旅游核心吸引物和竞争力,推进旅游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旅游景区自然、文化、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将石崆寨旅游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综合体的目的。

1、调研概述

1.1项目背景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关联范围最广、带动作用最强,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

同时,旅游业也是当今世界最庞大的行业之一。

根据WTTC的统计,它每年产出4.7万亿美元的收入,直接或间接地为2070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支持着数以万计的企业的发展。

旅游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永不没落的产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进入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一是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重视旅游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优势的作用,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综合环境。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阶段,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旅游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我国的旅游业也将呈“跨越式”的加速发展。

1.2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学习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相关手法,巩固和加深相关城市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

研究成功旅游区的可借鉴之处,为以后我们自己的规划提供参照。

对现场调研和相关案例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身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规划水平。

2、调研时间与方法

2.1调研时间

2014年2月17日—2014年2月28日

2.2调研方法

调研主要通过网络查阅、实地考察、文献资料、访谈调查,获得可靠详实的现状资料,并通过案例分析法汲取优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与老师同学交流以获取不同的设计启迪。

3、现状调研

3.1调研区域概况

3.1.1区位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边睡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是闽一粤赣三省近邻烟火相连的三角要冲。

东邻福建武平县、广东平远县,南连广东兴宁、龙川县,西毗安远、定南县,北接会昌县。

地理坐标为北纬24°30′40″—25°12′10″与东经115°21′22″—115°54′25″之间。

境内南北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61公里,总面积2311.38平方公里。

寻乌交通便利,距省会南昌市560公里,距赣州市240公里。

区位优势 她是整个中部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空间距离最近的地方,并可在数小时内到达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75.6%。

项山甑主峰海拔1529.8米,为寻乌县第一高峰。

境内河流众多,寻乌河、晨光河自北向南注入东江,系东江源头。

罗塘河自南流入贡江,为贡江源头。

3.1.2交通

1.寻乌县是整个中部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距离最近的地方。

2.国道:

206国道从北到南纵贯全县,二级水泥路面直达广东梅州、汕头、深圳、东莞、广州等地,并可在数小时内到达。

3.高速公路:

G35济广高速(瑞金—寻乌段,又称“瑞寻高速”):

由北向南贯穿全县(约47公里),途径澄江镇、吉潭镇、南桥镇,终于南桥镇牛埃石并由此进入广东境内,沿线设置有寻乌东、寻乌南桥收费站。

于2011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这也是江西省计划建造的最后一条纵向高速公路。

3.1.3气候

寻乌地处低纬度地区,紧靠北回归线,东距海洋又较近,海洋对寻乌气候起了很大的调节作用,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

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650.3毫米,干燥度为0.57。

总体来看,该县地处祖国南部,气候温和湿润,加上武夷山脉及南部高山隔阻,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小,灾害性天气较少。

3.1.4资源

1、石崆寨自然风景区旅游项目在本省内具有一定独特性、系列性、稀缺性和垄断性。

2、本项目的自然资源吸引力较强,可观赏性较佳。

本县人文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神秘性,能较好的满足游客猎奇、体验心理需求。

3、深厚的旅游资源使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永续开发价值。

4、寻乌县人文民俗资源较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3.2用地现状

3.2.1设计范围

石硿寨旅游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留车镇雁洋村南部,面积10000亩。

3.2.2用地布局

规划片区内现状以丘陵、山地为主,少部分零散的村庄居住用地。

规划范围内东南高西北低,南北向河流半环绕片区,适宜旅游开发。

4、上位规划解读

4.1规划目标

规划片区总体规划目标为风景旅游区,依靠当地自然资源,旨在缓解带动当地经济,弘扬爱国文化,依靠周边市、县资源等建设提高寻乌县地区的整体风貌,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4.2规划区功能

规划区功能分为石硿寨景区以及雁洋湖景区。

5、项目策划

5.1总体构思

石硿寨旅游区以“释放、冥想”为主题,把山地、河流作为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过及步行、绿地、公共空间等组织,不断扩展,将各个景观节点带渗入各分区,打造生态、可持续的旅游风景区。

5.2轮廓线

规划区内,东、西、北向以山体为边界,形成高度由沿河向东方向西方逐渐变低的天际轮廓线,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密性,又易于形成视觉引导。

南向以水库、饮水工程截流坝为边界,由低向高的层次变化。

从而在空间上形成多视角、多向量的滨水特色的轮廓线。

5.3标志性建筑

石硿寨景区内建筑应具民族特色、地方特色。

时代特色,既能体现山地风貌。

与此同时将人文活动融入其中,打造亲切异人而又方便高效的观光休闲地带。

6.案例分析

本次规划项目地块为旅游风景区,我将规划设计的重点放在特色开发和公共空间的打造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上。

因此案例分析选择了福建桂峰大峡谷旅游区规划作为研究对象。

福建桂峰大峡谷景区旅游项目详细规划

6.1设计原则与目标

a.规划目标

桂峰大峡谷旅游项目详细规划,规划理念主要围绕“体验、田园、漂流”的角度提出了“可玩、可赏、可冥想”的规划主题,在整体注重田园乡村色彩和游客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景区定位。

b.规划原则

1人本主义原则

旅游规划要为游客提供功利之外的体验和经历的环境,以旅游者为核心,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新的体验、经历和过程。

不同的旅游规划肯定会有不同的思路与主题,但所有的旅游规划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做出的,以人为本是规划的重要原则。

2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客源市场对不同性质的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不同,旅游资源决定了旅游目的地可能提供哪种性质、多大数量的旅游产品,在规划阶段要对资源环境和客源市场进行综合研究,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旅游产品开发重点,在维护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协调旅游供需关系。

3差异化发展原则

如果没有特色旅游地便丧失竞争力和生存基础,特色是旅游经济的灵魂。

为了在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寻求发展,桂峰大峡谷必须发挥生

6.2规划结构

一轴:

即是整个规划区的核心轴带,同时需要具有实现连接整个景区不同功能分区以及整体发展的作用。

贯穿桂峰大峡谷的溪流绵延数公里,溪流本身被规划为峡谷漂流项目载体,同时峡谷各大功能区也是沿溪布设,因此形成了以“峡谷漂流核心带”为峡谷规划区核心轴。

四区:

即规划区的功能分区,结合桂峰大峡谷的地形地势及资源分布状况,将整个规划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

入口综合服务区、场地越野素拓区、峡谷漂流核心区、侠山谷水穿越区。

6.3道路交通

桂峰大峡谷地势狭窄,不宜开发车行道路系统,车辆停靠在景区生态停车场,景区专用电瓶车可从峡谷入口至2期漂流起点。

峡谷景区内部交通大多设计为步行交通线路,主路路宽设为4.5米,少数支道路宽2米。

6.4绿地景观及植物配植

桂峰大峡谷的绿地系统规划分为:

滨河绿地、道路绿化区域、山体绿化、庭院绿地以及水域景观。

各类用地占总规划范围的比例如下表4-1所示:

表4-1绿地系统一览表

绿地类型

面积(亩)

百分比

滨河绿地

24.54

18.81%

道路绿化区域

18.84

14.44%

山体绿化区域

62.77

48.10%

庭院绿地

11.98

9.81%

水域景观

12.35

9.47%

总计

130.48

100%

在植物配置方面,主要利用闽中常见灌木和乔木搭配组合,灌木方面主要有:

百合、木槿、石蒜、吴茱萸、细叶水团花、栀子花、赤楠等。

乔木方面则组要有:

樟树、枫香、榕树、楠木、红豆树、银杏、紫薇、水松等。

高大乔木可以成为孤赏主景树。

紫薇:

树干光洁,花瓣皱曲,适于庭院门前及水边配植。

枫香秋季叶红艳可爱。

楠木,古杉适宜种植于村舍、公园及庭院。

6.5重要节点

——景区主入口

景区主入口处竖一条形石块,作为景区入口主要标志。

正面雕刻“桂峰大峡谷”,简单大气的景区标志与大自然和谐,显得简约从容。

——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主要位于入口处区域。

停车场面积3500m2,停车位为100个,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车辆的需要。

建设过程中,尽量体现“回归自然,低碳生活”的停车场,除了进行生态化处理外,还要布置生态要素,构造一个具有文化气氛的生态停车场。

——电瓶车站

电瓶车站位于游客接待中心前,是游客快速分流的重要节点。

——游客接待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位置靠近停车场,占地面积约330m2,为接待咨询、票务中心,该中心将成为具备票务、咨询、商务、投诉、数字化体验、便民服务等功能的区域联系的枢纽,解决桂峰生态旅游区未来游客集散需求。

——村舍服务区

村舍综合服务中心建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利用峡谷中相对平坦开阔的空间,打造一个小型服务中心,实现峡谷景区的接待功能。

里面主要包括餐饮、娱乐、住宿等一些服务设施,也是游客主要的集中地之一。

—烧烤廊架

在游村舍服务区邻近区域为露天烧烤区,面积约两百平方米,区内设置烧烤廊架,让露天烧烤成为乡野情趣的一大载体。

——休闲农业种植园

种植园横跨峡谷两侧,一侧紧邻村舍接待区,为金桔种植区。

另一侧则在冥想区的一端,以桃树为主。

同时,连通两片种植区的峡谷溪流河道上空还架设有一片葡萄架形成葡萄采摘区。

种植园具有采摘体验功能,进一步体现了峡谷田园乡村的背景色彩,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次农趣体验的空间。

——趣味便桥

在溪上葡萄廊架下方建有一条绳索桥,可以在观赏的同时体验一点乐趣,这往往是游客寻找乐趣或者留影拍照的地方。

趣味便桥不同于别的桥梁,失去了那种动态的感觉,绳索桥的设置使得整个环境变得活跃,更加吸引游客的驻足。

——溪上葡萄廊架

连通两片采摘的峡谷溪流河道上空还架设有一片葡萄架形成葡萄采摘区。

然后与趣味便桥共同组成一个半封闭的游玩休憩空间,让游客能够有一个驻足和玩耍的地方,增加冥想旅途的乐趣。

——户外素质拓展区

拓展区位于此次峡谷规划范围的上游,其中素质拓展大本营是参与户外素质拓展的游客的主要集散地。

素质拓展培训场则主要包括室内培训、参观等。

户外素质拓展区主要打造两片素质拓展活动区,以供游客挑战自我参与其中,一片式修建在平坦地势上的户外素质拓展基地,主要借助一些素质拓展的器材或者设施,如:

攀岩、毕业墙等等;另一片则完全依托峡谷原生态的密林区域,打造一块丛林徒步探险的空间。

——峡谷漂流

峡谷漂流是整个景区的主打项目之一。

桂峰大峡谷常年雨量充沛,且温度较湿暖,保证了峡谷漂流项目可以常年运行。

目的在于给游客别样的漂流体验,游客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完艰辛的原始丛林之后终于可以畅快淋漓地享受一番漂流之痛快,这种心境是普通直接参与式的漂流所无法比拟的。

漂流全程节点规划包括漂流安全岛、漂流缓水区、漂流一期起点、漂流二期起点以及漂流终点。

——滑索平台

景区共设8个滑锁平台,滑索是一种新兴的娱乐项目,被称为极限运动。

乘坐吊具的乘客,悬挂在滑动小车下,以斜拉的两根钢丝绳作轨道,利用重力,从高处向低处飞速滑行,这就是滑索。

滑索运动充满速度感和刺激感,可以轻松跨越山谷、河流、湖面等区域,让乘客体会到凌空飞渡的新奇感受,因此深得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桃树林

在村舍服务中心对岸开发一块桃林区,一方面使得接待中心周围环境更加具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另一方面利于冥想屋的功能。

——枫树林

在景区主入口邻近区域设计大片枫树林,营造气氛,构造空间格局。

——蓄水大坝

蓄水大坝周围环境舒适,靠近水域,可以在这一块建立蓄水娱乐区,可以进行一些娱乐项目或者休闲项目。

蓄水大坝旁便是水库管理房。

——水土保护林

建设水土保护林是库区必不可少的生态保护措施,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库区亲水设施

水上草庐、库区廊道、垂钓平台、水上浮桥各有功能与特色,环水域设置,亲水性高,活动丰富。

——观瀑廊道

根据现有地势和落差,以及水流量大小,可以在附近设置观赏平台,动静结合,增加游客的兴趣。

建立一条观赏廊道,一方面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亲水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固定廊道的指引,让人有所思,有所想。

——悠往亭、履霜亭、含章亭

每隔一段距离,沿路都会布置一个亭子,起到游客休憩的作用。

每个亭子都有不同含义的设计和名字,赋予他们不同的含义,让游客们想到的不仅是休息,让他们更多的在自然中体验特别的感受。

——休闲竹园

休闲竹园为冥想小屋营造清幽恬淡的环境气氛,赋予空间利用更大的弹性。

——丛林穿越徒步走廊

徒步丛林是依托峡谷内一片原生态的密林区域,保持其原始状态,不在内部修建任何旅游服务设施,游客只需做好基本保护措施即可进行一次丛林徒步探险之旅。

——峡谷穿越时间轴

大峡谷利用地形优势,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穷山之源而登山之巅。

沿途建立穿越时间轴,让游客体验各种不一样的历史文化。

——涉川亭

亭子设在水上,也体现一个“透”字,顶是一个三角篷,中心可以漏雨,不是完全的封闭但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避雨功能。

地板中心有十字镂空木板,可以看流水,顺着台阶下去,也可以亲水,达到休息游玩功能。

——真人CS基地

区域靠近山地,而且有水域,还有一部分平地,适合进行CS野战训练。

模拟实战训练,结合网络游戏CS的盛行,可以激发游客对户外训练的兴趣。

主要是让游客亲身体验,让他们从真的实践里体验不一样的感受。

——石桥流水

春雨蒙蒙不湿人,石桥流水有人家。

这里的石桥流水是别致的亮点,也是景区重要的交通节点。

7.项目认知与思考

7.1主题定位

本项目定位为区域旅游发展中心、生态休闲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片区围绕片区围绕地区特点、民俗风貌、历史文化展开一下几个功能分区,分别为旅游接待区,石硿寨核心景区、雁洋湖景区、生态农庄休闲区、冥想基地、经济林采摘区。

要做到:

1、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和拓宽经营思路,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强化项目经营理念,拓宽经营思路。

2、精心编制详细规划,明确和完善景区定位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编制项目策划以及重点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7.2规划设计目标

建设石硿寨旅游风景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程,实现寻乌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区域性旅游风景区,加快寻乌地区扩容步伐,凸显地域特色,完善地区功能,提升区域形象,提高地区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7.3设计准则

1.人本主义原则

旅游规划要为游客提供功利之外的体验和经历的环境,以旅游者为核心,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新的体验、经历和过程。

不同的旅游规划肯定会有不同的思路与主题,但所有的旅游规划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做出的,以人为本是规划的重要原则。

2.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客源市场对不同性质的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不同,旅游资源决定了旅游目的地可能提供哪种性质、多大数量的旅游产品,在规划阶段要对资源环境和客源市场进行综合研究,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旅游产品开发重点,在维护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协调旅游供需关系。

3.差异化发展原则

如果没有特色旅游地便丧失竞争力和生存基础,特色是旅游经济的灵魂。

为了在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寻求发展,石崆寨景区必须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和民俗文化优势,以田园风光和漂流体验为旅游产品特色品牌,创造在区域范围内具有不能替代性的旅游产品,以区别于其它地域的旅游形象。

4.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区的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区域内自然和人文资源、对生态环境充分保护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为目的、环境效益为基础发展旅游业,作到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经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春.旅游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以章丘市锦屏山旅游规划为例[D].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2003

[2]洪剑明,冉东亚.生态旅游规划设计[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20.

[3]陈巧蓉,杨驰,陈刚.论环境伦理思想对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36(9)B71-74.

[4]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唐秀丽,乔忠,王敬华.我国小城镇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城镇建设,2008,5:

27-28.

[6]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7]陈威.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5.

[8]王景全.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休闲⑴.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6):

93-96,111.

[9]韩国圣.山地旅游发展的社区能力研究:

以安徽六安天堂寨景区周边村落为例.南京:

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0]裴广川.环境论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B17-19.

[11]王建春.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3版)[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