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1035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docx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docx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A.NaClB.Al(OH)3C.CaOD.NaOH

5下表是所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柠檬鸡蛋清苹果西红柿牛奶

pH2.37.93.14.26.5

A.牛奶和鸡蛋清均呈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C.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6(2011•咸宁)种植下面几种农作物对土壤pH的要求是:

大豆6.0~7.0,茶5.0~5.5,玉米7.0~8.1,马铃薯4.8~5.5。

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大豆B.茶C.玉米D.马铃薯

7(2013•江苏苏州)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

8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被红火蚁咬了(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不改变

D.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H2SO4Na2SO4+H2O

9(2013•山东潍坊)下列选项中的实验所对应图像错误的是(  )

A.在有无催化剂时分别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等质量的Fe粉、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C.向一定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

10(2011•苏州)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时,将待测液倾倒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2下列各项对氢氧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一种有色晶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固体氢氧化钠置于空气中易潮解

③氢氧化钠水溶液使石蕊试液呈红色

④对皮肤、衣服等有强烈的腐蚀性

⑤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和二氧化碳反应

  A.①②④⑤B.②④⑤

  C.①②④D.④

13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氧化钙、消石灰、CaO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D.氢氧化钠、烧碱、NaOH

14(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NaClB.KOHC.MgOD.Cu

15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D.食盐溶液

16(2013•广东梅州)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硫酸铜溶液B.pH试纸C.氯化钠溶液D.大理石

17(2012•广东肇庆)少年儿童按下图所示时间就餐,口腔残留食物的pH在一天中的变化如下:

已知口腔若经常保持酸性,容易发生蛀牙,如果只从这一点考虑,你认为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  )

A.三次吃点心后B.早、午、晚餐前

C.早餐、午餐、晚睡前D.早、午、晚餐后

18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

A.石灰石与盐酸B.Fe2O3+HCl

C.Ba(OH)2+H2SO4D.NaOH+HCl

1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

A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稀盐酸稀硫酸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CH2气体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CO气体CO2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20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B.Na2CO3+2HCl2NaCl+H2O+CO2↑

  C.Mg(OH)2+H2SO4MgSO4+2H2OD.NaCl+AgNO3AgCl↓+NaNO3

二、填空题(共26分)

21(6分)(2011•淄博)洗涤剂(如肥皂、洗衣粉等)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大多显碱性。

小红取了少量用来吹泡泡的肥皂水,用pH试纸测试的结果是pH7(填写“<”“=”或“>”)。

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无色酚酞试液(化学式C20H14O4),肥皂水呈色。

酚酞是由种元素组成的,酚酞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22(6分)(2013•广州)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性。

(2)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铁粉反应:

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③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填编号)。

(3)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氯化锌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23(14分)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

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右图: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到B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____________。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无色酚酞试液B.FeCl3C.BaCl2D.KNO3

三、实验探究题(共34分)

24(10分)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汁液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

蒸馏水稀酸溶液稀碱溶液

紫卷心菜蓝紫色红色绿色

牵牛花紫色红色蓝色

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

【得出结论】、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的汁液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

则该雨水呈性(选填“酸”“碱”或“中”)。

【反思与评价】小林发现,上述汁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25(14分)(2011•绥化)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

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同学们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3;

你认为是。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试液;

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正确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保存熟石灰。

26(10分)(2013•江西)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下有关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

(1)实验1的目的是。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萍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她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

小萍加入的试剂可能是。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是:

①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②;

……

(5)准备实验时,小英发现药品室有两瓶未标注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询问老师得知,该两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对这两瓶溶液的鉴别(仅限以下实验用品:

试管、量筒、滴管、酚酞溶液、10%盐酸)。

实验步骤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种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常见的酸和碱检测题参考答案

1D解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碱溶液的pH>7,能使酚酞变红。

2C解析:

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3A解析:

常温下,物质显酸性,pH<7,故选A。

4B解析:

治疗胃酸过多,首先应选择一种能够和胃酸发生反应的物质,而且这种物质没有腐蚀性。

选项中能够和胃酸即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有:

Al(OH)3、CaO和NaOH,但由于CaO和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不适合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B解析:

牛奶的pH小于7,呈酸性,鸡蛋清的pH大于7,呈碱性,故选项A错误;因为苹果的pH小于7,显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用苹果,故选项B正确;柠檬汁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C错误;西红柿的pH比苹果的pH大,其酸性比苹果的酸性弱,故选项D错误。

6C解析:

经常降酸雨的地区的土壤显酸性,不适合种植在显碱性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的植

物。

7A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故图像的起点应该在纵坐标7的上方,B、D错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pH降低,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如果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趋向于所加盐酸的pH,故C中图像的变化趋势错误,A正确。

8B解析:

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A不合理;毒液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故B合理;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的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会变小,故C不合理;D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D不合理。

9B解析: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时有催化剂反应速率快,充分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短,但有无催化剂并不能改变产生氧气的量,故A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相同质量的铁粉、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故B错误;在没加氢氧化钠溶液之前稀盐酸溶液呈酸性,pH<7,当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当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呈碱性,pH>7,故C正确;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硝酸反应,当酸完全反应以后,氢氧化钠才与硝酸铜反应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即图像不从原点开始,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就不再产生沉淀,故D正确。

10B解析:

浓硫酸无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不会看到白雾,故A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正确;浓盐酸无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故C错误;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钡和水,无白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11D解析:

测定溶液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的pH试纸上,并把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可得出溶液的pH,A错误;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B说法错误;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进而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成分发生改变,C说法错误。

12B解析:

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故①说法不正确;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③说法不正确。

13D解析:

消石灰、熟石灰均为氢氧化钙;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

14B

15B解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质质量减小,且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小;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使溶液质量增加;食盐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般很稳定,如果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质量会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16C解析:

硫酸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稀盐酸呈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大理石不反应,故A、B、D均可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而氯化钠溶液不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17A解析:

从图中曲线可知,三次吃点心后,口腔中的pH最小,酸性最强,也最容易发生蛀牙,因此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三次吃点心后。

18D解析: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石灰石溶解,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A错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氧化铁溶解,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B错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钠和水,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指示剂,故D正确。

19B解析:

B中引入Ba2+,成为新杂质。

20A解析: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A中是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1>红三5∶1

22

(1)吸水

(2)①Fe+H2SO4═FeSO4+H2↑

②Na2CO3+H2SO4═Na2SO4+H2O+CO2↑

③H2SO4+BaCl2═BaSO4↓+2HCl①②

(3)②③

解析:

(1)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硫酸曝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质量增加,利用这一性质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

(2)①铁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②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③稀硫酸可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根据以上各反应的情况,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中①②涉及H+的性质,属于酸的共同性质。

(3)盐酸、硫酸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都可用于用途①;用途②涉及氯元素,盐酸含氯元素,硫酸不含氯元素,故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用途③若用硫酸会产生Na2SO4这种新的杂质,故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

23

(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①放热酸碱恰好完全中和②减小

③Na+、H+(3)2NaOH+CO2═Na2CO3+H2O(4)CD解析:

(1)甲同学的操作包括了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过程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过程,不能推断为中和反应放热。

(2)①根据图像可以看出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B点在温度上是个转折点,也是反应的转折点;②A到B稀硫酸逐渐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中性,pH逐渐减小;③B到C的溶液中,是稀硫酸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后生成碳酸钠和水。

(4)氯化钡会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而使硫酸变质;所有的钾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在水中起不到指示剂的作用。

24【得出结论】紫卷心菜(或牵牛花)牵牛花(或紫卷心菜)胡萝卜

【拓展应用】酸【反思与评价】pH试纸(或pH计)

25Ca(OH)2微溶于水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酚酞稀盐酸溶液变为红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密封

26

(1)探究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2)CuSO4+2NaOH═Cu(OH)2↓+Na2SO4 (3)紫色石蕊溶液(或锌等活泼金属;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写化学式也可)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或碱能与指示剂反应)

(5)

实验步骤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

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待测溶液,再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无色酚酞溶液,向溶液中滴加10%的稀盐酸,计算红色刚好消失时所滴加稀盐酸的滴数(或用量)红色刚好消失时所滴加稀盐酸的滴数少的

(其他合理方案也可)

解析:

(1)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属于酸碱指示剂,因此实验1探究的是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2)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反应完,此时有两种情况:

恰好完全反应或盐酸过量,要想判断盐酸是否过量可根据酸的性质设计实验,如: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说明盐酸过量。

(4)通过所做实验可总结出碱有以下性质:

①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②碱能与指示剂作用,③碱能与某些盐反应。

(5)5%的氢氧化钠溶液比10%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弱,因此取等体积的两种待测液分别与等浓度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的稀盐酸要少,可根据以上分析设计实验,但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