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09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docx

《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docx

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

海尔企业文化4(精选多篇)

  海尔企业文化4

  应该说砸冰箱这件事,给我们全员思想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全员的质量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

因为我们交的学费太大了。

我们经过4年的时间,88年12月我们就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市场的第一枚国内金牌,把冰箱做到了全国第一。

当年,我们是靠着把别人干不成的产品干成了,别人办不到的事,我们办到了的精神,争取到了部里审批的全国最

  后一个生产冰箱的厂家。

沈阳冰箱厂是57年建厂的全国最早的冰箱生产厂,广东万宝是我们的老师,苏州香雪海,我们去请教。

利用4年的时间我们超过了我们的老师。

  北京雪花厂、广东万宝都合资了,苏州香雪海和韩国三星合资了。

前几年,有去香雪海的同志回来后,他们跟我讲,三星文化也很厉害。

香雪海的员工上班后排好队举起手先连喊三声:

三星!

三星!

三星!

我看,他这有两下子,这是他们的企业文化。

我们之所以用4年的时间超过我们的老师,把冰箱做到全国第一,最重要的是我们重视产品质量。

  大家回想一下88年时的市场,热的很,抢购风。

当时冰箱、彩电、空调都抢。

当时说不好听的,你要用纸板糊个冰箱都有人要。

海尔在88年,没有放开,我们在产品质量在没有确保的情况下,不盲目的来扩大生产。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的出,张瑞敏他实事求是。

88年张瑞敏也顶着上级很大的压力,上级领导一次次到我们企业去,说现在冰箱多好卖,你们怎么老抱着原来的产量不大动弹。

因为当时冰箱是青岛的支柱产业之一,他们希望我们扩大产量,张瑞敏当时顶着很大的压力。

张瑞敏在美国讲学的时候,有位记者问他,你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张瑞敏脱口而出:

“实事求是”。

  89年,中国的市场变化也特别快,市场转了180度。

它冷了。

市场上冰箱、彩电、空调有的是,消费者也不买了。

有的厂家开始关门了,倒闭了。

有开工的严重开工不足。

在89年其他厂家纷纷降价的时候,海尔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海尔冰箱提价12%。

后来张瑞敏提起此事,说当时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别的地方都降价,全国就你海尔一家反其道而行之,提价。

这种逆向思维,消费者能不能接受?

万一消费者接受不了,你怎么办?

提价的第一天张瑞敏就到商场去了,看提价以后有没有人要。

中国的消费者还真怪,其他厂家的冰箱纷纷降价,没人买,海尔的冰箱提了价还有人排队买。

海尔冰箱的质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张瑞敏的心,这时候才放下了。

所以我们认为产品质量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八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一个教授叫罗博特,他在一本书里写了这样一段话:

“五十年前,企业是价格的竞争,现在是质量的竞争,未来是设计的竞争”。

对于现在质量的竞争,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和国外的老板,在观念上还有很大的差别。

98年上海一个组织调查了上海市500名经营者,这500名经营者有中国的企业家,有国外的老板。

他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中国83%的企业家认为首先降价。

国外100%的老板认为首先提高产品的质量。

所以在质量观念上,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和国外的老板还有很大的差距。

现在中国的家电行业价格战打的火热的时候,海尔不打价格战,打价值战。

价格战与价值战一字之差,有质的区别。

海尔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品性能,使消费者买到海尔产品,叫它物有所值。

对于未来是设计的竞争,我们也做了许多工作。

像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和一个日本很有名的公司合资搞了一个海高设计院,海尔控股60%。

这是中国第一个在工业设计方面和国外合资的。

去年,我们又加入了世界设计组织。

这是中国第一个加入世界设计组织的企业,所以说,未来是设计的竞争,海尔有超前意识,做了这方面很多的工作。

  第三,我们的营销观——先卖信誉,再卖产品

  海尔产品不是推销给用户,而是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把信誉放在第一位,把对用户的情感的交流放在第一位,卖产品这是第二位的。

海尔产品在国内外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

不过一个企业你要有一定的知名度那很简单,你有钱了,做广告有知名度就行了。

我们山东省是产酒大省、啤酒大省,前几年中央电视台产生的标王都让我们山东夺得了,夺了标王以后产量呼呼地上去了,不是标王了,这又呼呼的下来了。

所以,你这知名度,他并不能代表你这个企业常盛不衰。

一个企业要想长久不衰,很重要的你要讲一种信誉度。

我们是这样理解的,用户想到的你要给他想到,你对用户的承诺,你要兑现。

97年夏天,海尔空调在北京市场上卖得火的不得了。

为了向北京市民兑现海尔24小时之内空调要安装到位这一句承诺,我们青岛有100名安装工,租专机去北京安装空调。

他们如果是乘去北京的特快列车,就兑现不了24小时之内空调安装到位。

所以这100名安装工租专机到北京安装空调,就是为了兑现这个信誉。

  200多年以前,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这封信里边,他同时提出了两个命题:

一个是时间就是金钱。

这一个命题现在为我们广泛接受

  。

富兰克林在提出时间就是金钱的同时,还提出了另外一个命题:

信誉也是金钱。

对于信誉也是金钱,现在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所以社会上现在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到处都是。

海尔认为信誉是金钱。

现在你到我们车间里边去,往往看到这样一幅标语:

“紧盯市场创美誉”。

要求我们的员工做美誉度员工。

美誉度他们是这样理解的,用户没有想到的你都给他想到了,消费

  者现在的需求,你都给他满足了,叫消费者有口皆碑的不怀疑你,发自内心说你好,这就是信誉度。

  海尔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及传播系统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倡导者

  海尔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机构

  海尔企业文化战略的三个系统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倡导者

  1.企业家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海尔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海尔的无形资产,是具有海尔特色的意识形态。

  ———张瑞敏

  张瑞敏总裁称自己是海尔的首席文化官,企业中拥有首席文化官的海尔是第一。

张总裁在很多地方曾经说过我是一个设计者,我是一个牧师,设计是设计文化,牧师是传播文化。

所以企业文化的创建,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就是传播文化、诠释文化和创新文化,那么领导者传播文化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呢?

除在大会上不断讲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精神,还要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反复地与员工沟通。

  在1985年,海尔就提出以质量创品牌的战略。

每天白天员工在工作,领导也在工作;每到晚上张总裁总要和员工在一起反复地讲质量,那时有很多员工都不认同,说你要我们生产出来的冰箱和德国的冰箱是同样的质量,那可能吗?

人家吃的是什么,我们吃的是什么?

人家有多少年的建厂经历,我们才有多少年的建厂经历?

张瑞敏反复地讲,质量好了我们的产品可以走向市场,可以扩大销量,可以拿更多的奖金。

就是用这样的方式,领导在和员工反复地沟通下,企业的文化就一点一点地融入到员工的心中。

  2.企业家了解企业的目标及企业的根本使命,同时能将企业的目标与员工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

  在海尔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过程,企业的领导极大地满足员工的个人目标,并且把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样的一种结合下,员工认同企业的目标,并且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使得企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刚刚接过海尔之后,很快就过春节了。

当时张瑞敏就有一个想法,企业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更不要说拿奖金。

张总裁要给员工发奖金,拿什么去发呢?

于是他就到效益比较好的生产大队去借钱。

员工说厂长为了我们过年都借钱,我们一定要给他好好干,在1986年企业刚刚有了一点点利润,张总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给自己买轿车,而是给职工买了一辆非常好的大轿车作为上班的班车,海尔第一次有了职工的班车,职工们非常的高兴。

到了1986年海尔第一次买了自己的14套住房,每一个员工都在看着这些住房是分给领导还是分给工人。

最后这14套住房全部分给了一线的工人。

  另外海尔还及时地办起了职工之家,职工食堂,所有的员工都可以享受到免费的中餐。

另外海尔还有严格的动态晋升制度,用工制度,使得在海尔工作的员工都会有很大一个发展空间,同时还设定多种奖项,用它去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海尔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方式下建设起来。

  从张瑞敏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真正的领导人应从思想上把文化的建设看成是第一位的,他充当的应该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

当企业文化的力度很强的时候,企业的生产力就会很强,企业就会产生很强的竞争力,这种文化就成为企业的一种有力武器。

企业文化甚至可以大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组织构架,在美国,在日本最优秀的企业总经理,总是不

  惜时间,不惜费力的去大力塑造、创造,并且维护自己的企业文化。

  海尔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机构

  1.建立海尔文化中心

  海尔有一个从建厂初期就成立的海尔文化中心,海尔的文化中心一直伴随着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海尔的对外扩张,为海尔的快速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还被称为海尔文化的先行者。

就在海尔的几次兼并过程中,海尔文化中心总是首先派出人,与被兼并的企业沟通海尔的文化,海尔的理念。

  2.《海尔人报》、《市场快报》、《海尔新闻》是海尔文化中心创办的报纸,是集团

  的喉舌

  海尔有这样几种报纸,一是《海尔人报》,二是《市场快报》,三是《海尔新闻报》。

这些报纸是由海尔文化中心创办的,是海尔集团的喉舌,主要负责将海尔的文化理念、管理思想、价值观,过报纸的形式注入到整个组织中,它主要通过表扬、批评和大讨论的方式,把一些文化理念传播到所有的员工心中。

  例如在《海尔人报》里就有一条批评的栏目。

如果在一个阶段内,海尔报上没有批评,只有表扬的话,那么下一期的报纸上要批评的人就变成海尔文化中心,《海尔人报》的负责人。

  3.创办海尔大学

  海尔还成立海尔大学,各级管理干部,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定期的到海尔大学去上学。

在海尔大学读书,不仅仅是学知识,更多的是去感受海尔的文化,海尔的经营理念。

  4.海尔的文化和理念还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轻松地走进每个海尔员工的心中海尔文化的传播还有一些非常独特的方式,一些生动活泼的方式,海尔的文化和理念轻轻松松地走进了每一名海尔员工的心中。

例如:

  ◆海尔厂内环境的布置,车间内,厂房内到处都是海尔精神文化理念的标语,用大幅的彩色画片贴在厂房内。

像这样的一些口号:

“我是海尔,我微笑”,这幅标语就预示着海尔人的一种精神,我是海尔人,我要微笑,我对客户、对同伴、对领导、对下属都要微笑,把一种欢乐带到了海尔人中。

  ◆海尔员工的工作服上都画着一张小小的笑脸,那么这种笑脸也预示着海尔的一种文化:

团结、进取,所有的人因为那愉快的笑脸往往有一种好心情,好心情是在好的制度下产生的。

  ◆海尔还有文化手册,人手一本,这里面记载着海尔的理念、精神、价值观、奖罚标准,每一位海尔人都把它带在身上,随时可以去学习,了解自己的文化。

  ◆海尔还有一种漫画,在海尔的事业部、车间、厂房的出口,都可以看到大幅的宣传栏,这些宣传栏由一幅一幅的漫画构成,漫画顶上写着来自海尔的画和话,每一位海尔的员工都可以把自己理解的海尔文化、管理模式和海尔的先进事迹,利用漫画的形式把它画出来,展示出来。

在海尔走向全球之后,很多外企的海尔员工都接受了这一条,把他们自己对海尔的理解,用他们的话,用他们的漫画,挂在海尔的漫画栏里。

  ◆海尔有一片合欢林,是在海尔大楼的东侧,这样一片由青草、小树林和小水渠构成的小林子,这片小林子在海尔的高楼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刚好构成一幅世界地图。

每当海尔在和国内外的大企业合作,并且在当地建厂,回来以后都会在这一片林子尽头,再重新栽上一棵树,表明着海尔又走出去了一步。

  举出几个你的企业在文化传播方式、系统方面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