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893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docx

《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docx

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

新舟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B.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C.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C.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D.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答案】1.D2.A3.D

【解析】

1.试题分析:

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点睛:

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此题选项D混淆范围。

2.试题分析:

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试题分析:

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开往深圳的火车

张迎春

半年多了。

自从老伴去世,儿子的电话就没消停过。

儿子让他把店盘出,去深圳和他们一起过。

老李舍不得,店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

接过来十多年了。

当时夫妻俩积蓄不够,东借西凑,才盘下了这家店。

夫唱妇随,虽说没攒下多少钱,靠着这店也供儿子读了大学,结了婚。

儿子一天一个电话催。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总有不去的理由。

直到有一天,儿子说,我们两口子要去外国进修,把你孙子一个人扔家里?

这回他没话了。

老李较舍不得的就是大哥了。

一起打球多年,他的身体结实了,球艺长进了,和大哥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这大半年,大哥更是嘘寒问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和他耗在了球场上。

飞旋的球,让他沉到谷底的心又轻盈起来。

那天,他和大哥说了兑店的事。

大哥说,我孙子一直想改变经营方向呢。

想起多年前,老李至今都内疚。

那年大哥提议两家合伙做生意。

老伴不同意。

朋友就是朋友,一合伙,说不定生意做不长,朋友也没了。

老李不以为然。

人和人不一样。

你看咱和大哥,这不一直亲如手足嘛。

出兑的消息传开后,老李接到好几个电话了。

老朱出价较高,老李没有应承。

老朱说,别给别人,我再加点。

这就把定金送过去。

老李赶紧说,别别,等我电话吧。

①大哥每天问长问短,看样子真是下定了决心。

进站,出站。

车停,车开。

下车上车的人带进来阵阵寒意。

老李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十多年的心血低价盘出,老李真舍不得。

可是大哥要兑,另当别论。

往下一想,老李又划开了魂。

这行不比当年,支个摊儿开个店谁干谁挣。

现在不行了。

这两年算算,除了维持家用所剩不多。

大哥兑过去能挣钱吗?

他把价格压了又压。

看样子大哥心里也没底,眉头紧锁着。

那天哥俩吃饭。

大哥说,李呀,不用特意照顾大哥,同样的价格先紧着大哥就成。

我知道你这些年挣的钱都在货里。

深圳物价高,你那俩退休金不当事。

手头松快点给孙子添点啥,不也脸上有光嘛。

大哥这么一说,老李更不安了。

他没回答大哥的话,他还在想着怎么能让大哥接过去就挣钱。

原打算为减少损失带一部分货去深圳,他决定不带了。

都给大哥吧。

②大哥淡淡地说,谢谢啊。

“哐当、哐当”的火车钻进无边的夜色,老李失眠了。

老李的眼前总是大哥那张没有笑容的脸。

老李睡不着就翻清单。

那摞清单都快翻烂了。

狠狠心,部分商品半兑半送,部分商品就送大哥吧。

大哥的眉头总算舒展了。

能让的让了,不能让的也都让了。

老李还是睡不着觉。

隔行如隔山。

他经营的项目技术含量比较高啊。

嗯,距离儿子出国还有段时间。

儿子推后几天再出国,他可以手把手地多教教大哥的孙子。

大哥脸上有了笑容,老李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一阵沙沙的雨声。

车窗上有眼泪在聚集,承受不住就流了下来。

前天,临出门下雨了。

终于不用风雨不误地去看店,老李心里一阵轻松。

看看日历,他还是打着伞出了门。

离他去深圳的日子不远了。

再跟大哥和大哥的孙子多聊聊吧。

进得门来,大哥的脸色有点沉。

老李关切地问,怎么了?

大哥脸色不好。

大哥说,没事,昨天没打球睡得不太好。

老李说,今晚吧。

今晚再跟大哥过几招。

大哥的孙子说话了。

李爷爷,今天老朱来了。

大哥向孙子摆手。

孙子不管不顾。

老朱说你兑给我们的价格太高了。

大哥说,李,别听小孩子乱说话。

他懂什么。

明显感觉到了大哥的不快,老李后背发凉。

张了张嘴,又把嘴闭上了。

老朱还有这么一手,大哥不会真信了老朱的话吧?

想着大哥这么多年对他的好,老李心疼地又做了让步。

后来就连老伴去世前新换的电脑都送给了大哥。

那可是老伴的心爱之物啊。

唉,钱总有花完的时候,和兄弟情分比,不算啥,真的不算啥。

③站台上,老李望得脖子都酸了,没有见到大哥的影子。

大哥来了。

“李呀,到了深圳找点事干。

一下子闲下来,人老得快呢。

球也别停,啥时回来还跟大哥过几招。

老李把被子往身上拽拽,火车一路向南很久了,怎么还这么冷啊?

(选自《小说林》,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大半年,大哥更是嘘寒问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和他耗在了球场上”,可见大哥热爱打球,重兄弟情谊,是一个心思单纯、本分厚道、体贴入微的人。

B.大哥提议两家合伙做生意,而老李的老伴不同意,这表明她是一个势利精明的人;而老李不以为然,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和大哥就是亲兄弟,没有必要提防。

C.小说多次描写了大哥的“眉毛”“脸色”“笑容”等神情反应细节,既使人物性格彤象鲜明,个性突出,又使行文笔法细密,前后照应,逐步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哐当、哐当的火车钻进无边的夜色”“一阵沙沙的雨声”,这些简洁的景物描写,巧妙地烘托出主人公老李在开往深圳的火车中处于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情绪。

E.通观全文,它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事,以老李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单向推进,通过叙述老李把店出兑给大哥这件事,旨在表达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世风的颂扬。

5.小说在刻画老李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文中三处画横线的语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CD5.①善良忠厚。

从老李反复为大哥着想如何能让大哥兑到店铺有赚头,可以看出他为人忠厚、善良。

②重情重义。

从他的话“你看咱和大哥,这不一直亲如手足嘛”可以看出他对情义的看重。

③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无私心。

从他对大哥察言观色,敏锐捕捉对方的心理,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可见他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没有私心。

(此外,若能答出老李的“敏感”(或“多愁善感”)“内敛”“沉稳”“爱孩子”等,并能引用原文相关情节或细节表现来解说,亦可酌情给分)

6.①表现了大哥旁敲侧击,急于盘得店铺的心理;②表现了大哥得了便宜却又假意掩饰(或“深藏不露”),想得更多好处的狡黠心理;③表现了老李的失望、怅惘的心理。

【解析】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作答时,先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点,然后总结其形象特点,注意列举相关事例。

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本题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即可:

①善良忠厚、②重情重义、③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无私心。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分析人物的心理,回答时要结合前后语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去揣测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一句抓住“问长问短、下定了决心”,再结合上下关于文关于出兑店面的信息可知,大哥并不是真的关心老李,而是旁敲侧击,急于盘得店铺的心理。

第二处抓住“淡淡地说”表面上是大哥不高兴,其实是假意掩饰,想得更多好处的狡黠心理。

第三处抓住“望得脖子都酸了”,表现了老李期盼大哥来的心情和没见大哥来的失望、怅惘的心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看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

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

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

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

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

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

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

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

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

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

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

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

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

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

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

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

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

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

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

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

“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

“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B.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C.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

可见,三者部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8.根据上述材料,请从至少三个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答案】7.CD8.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

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

②经济方面:

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

③外交方面:

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

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

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

7.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分析。

A项新闻报道必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B项材料三的感情倾向于政治立场并没有不同。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概括要准确。

概括步骤是:

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如本题可以从国家、经济、外交等角度分析。

点睛:

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jì)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sù)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比部:

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10.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B.古文运动是指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1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

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

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

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答案】9.C10.A11.D

12.

(1)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

(解析:

累:

多次。

黜:

降职、贬官。

喻:

开导。

各1分,句意2分。

)。

(2)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解析】

9.试题分析:

应为“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译文:

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

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

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

10.试题分析:

司马光不属唐宋八大家,应为曾巩。

11.试题分析:

“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误,应为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

点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如此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