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841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docx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docx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

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槁暴(pù)靛青(diàn)孝悌(tì)生非异也(xìnɡ)

B.庠序(yínɡ)径流(jīnɡ)曳兵(yè)金石可镂(lóu)

C.比及(bì)喟然(kuì)跬步(kuí)狗彘之畜(xù)

D.哂笑(shěn)参省(cān)数罟(cù)千乘之国(chénɡ)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字音的辨识能力。

B项,“庠序”中的“庠”应读为“xiánɡ”,“金石可镂”中的“镂”应读为“lòu”;C项

“跬步”中的“跬”应读为“kuǐ”;D项,“千乘之国”中的“乘”应读为“shènɡ”。

【答案】A

2.下面句子中,文字上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河伯于是欣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的背诵和积累材料的能力。

A项,原文应该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①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与:

赞成

②有国有家者国:

天子的土地叫“国”,家:

诸侯的封地叫家。

③河内凶凶:

灾荒、荒年

④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增加、增多

⑤金就砺则利就:

靠近、接近

⑥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旋:

掉转

⑦为国之礼,其言不让让:

责备

⑧子路率尔而对曰率尔:

坦率、直率

A.①③⑤⑦B.②④⑦⑧C.①②③⑧D.①③⑤⑥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②句,“国”应解释为“诸侯的封地叫国”,“家”应解释为“卿大夫的封地叫家”;第

④句,“加”应解释为“副词,更”;第⑦句,“让”应解释为“谦让”;第⑧句,“率尔”应解释为“未认真思索,轻率急忙回答的样子”

【答案】D

4.选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少仲尼之闻。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风乎舞雩,咏而归。

④填然鼓之。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⑥既来之,则安之。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⑧轻伯夷之义。

⑨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A.①⑧/②③④/⑤⑦/⑥⑨B.①②/③④⑤/⑦⑧/⑥⑨

C.①③/②④⑤/⑦⑨/⑥⑧D.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活用现象的辨析能力。

第①⑧句中的“少”“轻”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第②③④句中的“水”“军风“鼓”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第⑤⑦句中的“上”“下”“日”是名词活用为副词,在句中作状语;第⑥⑨句中的“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A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

年,可以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富足。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这和把人刺伤并且致他于死地有什么区别呢?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修养很高,明白事理的人所耻笑。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不可以,他只是没有步行百步罢了,但他也步行了啊。

【解析】此题考查浅近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所给的四个句子内部都包含了固定句式。

在翻译时候要注意它们各自的特点。

D项,翻译有误,应该

译为:

不行。

只不过没有逃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答案】D

6.下列对作家作品的介绍,选出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

的经典著作。

B.《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C.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中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

内容涉及广泛,其文逻辑性强。

D.《庄子》共33篇,为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全面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

而奇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此题考查名家名篇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D项,《庄子》是庄周及其门人与后学所著,而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答案】D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

父信,为汉麟州刺史。

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尝谓其徒曰: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

兔尔。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累迁至健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师还,授郑州刺史。

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属。

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径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

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并州、代州。

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

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

耶谓美等曰:

“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监军王侁曰:

“君

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业曰:

“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

“此行必不利。

”因指陈家谷口曰:

“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

遗类矣。

”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

南行二十里。

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

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

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

犹手刃数十百人。

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

业因太息曰:

“上遇我厚,其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

绩,何面目求活耶?

”乃不食,三日死。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倜傥:

不拘于俗。

B.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生聚:

百姓。

C.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南向:

由南向北。

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抚膺:

拍着胸脯。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辨析能力。

C项,“南向背击之”中的“南向”不能解释为“由南向北”,应解释为“由北向南”。

【答案】C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A项,两个“为”字都是“被”的意思;B项,两个“于”字都是“对,对于”的意思;D

项,两个“乃”字都是“于是,就”;C项,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分别解释为“用,率领”“因为”。

【答案】C

9.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称代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尝谓其徒曰: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B.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C.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

D.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指代内容的辨析能力。

根据上下文,ABC三项的“其”字,均指代“杨业”,D项的“其”字指代“契丹国母

萧氏”。

【答案】D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项是()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②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⑤

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⑥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把握能力。

题干中的“善于用兵”是杨业当将军后的事:

①这时杨业还未当上将军;④是杨业不堪忍受

王侁的猜忌侮辱而说的话,表现其报国忠心;⑥是杨业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拼死作战,体现他的爱国与勇敢,与善于用兵无关。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贪生怕死。

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示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解析】此题考查对整体内容与主题的理解、把握和分析能力。

A项,原文“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一句,是拿以后用兵和现

在用鹰犬逐雉兔打比方,表现自己的报国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的分析与原文有出入。

【答案】A

第Ⅱ卷(共67分)

三、(8分,每小题4分)

1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解析】此题考查浅近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主要考查“让”“择”“却”,根据上下文,分别翻译为“拒绝”“舍弃”“排斥”;

(2)主要

考查“资”“却”“业”,根据上下文,分别翻译为“帮助”“拒绝”“成就霸业”。

【答案】

(1)因此,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长江、大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国君不排斥民众,所以才使

他的德政更加明显。

(2)现在却抛弃百姓而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霸业。

13.根据上下句的提示,完成下面的空白处。

(1)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答案】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吾尝跂而望矣

(4)善假于物也

四、(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5题。

蝂,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

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

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

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

1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卒踬仆不能起卒:

_______________

(2)苟能行苟:

_______________

(3)又持取如故故:

_______________

(4)亦以病矣病:

_______________

(5)又不艾艾:

_______________

(6)而贪取滋甚滋:

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

(1)结果,终于;

(2)如果;(3)原来的,旧的;(4)祸害;(5)停止;(6)越发,更加。

15.把下列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3)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解析】此题考查对浅近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句,要注意“涩”“散”“踬仆”,分别解释为“不光滑”“散落”“被东西压倒”;第

(2)句,要注意“厚”“累”,分别翻译为“作动词,增加”“累赘”;第(3)句,要注意“高”“大”,分别翻译为“使……爬得高”“使…

…拿得多”。

【答案】

(1)它的背很不光滑,因此背上积聚的东西不容易散落,最后终于被东西压倒爬不起来。

(2)现在社会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遇到财物决不轻易放过,用以增加他的家产,不知道这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而惟恐财物积聚得不多。

(3)终日盘算着使自己的地位爬得更高,使自己的俸禄拿得更多。

五、(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9题。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

鲍甥孔巡曰:

“盍记之?

”余曰:

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

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

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

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

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避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

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

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

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①永、柳:

永州、柳州。

②疮痏:

伤痕。

痏读“wěi”。

③鸠:

同“纠”,聚集。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盍记之盍:

___________

(2)故曲尽其形容形容:

___________

(3)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一:

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答案】

(1)盍:

何不。

如“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记楚世家》)。

(2)形容:

形体容貌。

如“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

(3)一:

全,都。

如: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17.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一句中的“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春华秋实B.袖手旁观C.穷形尽相D.夏雨雨人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中词类活用的辨析能力。

题干中的“完”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译为“保全”。

如“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六国论》)。

C项中的“穷”也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A、B、D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

18.把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翻译为现代汉语。

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解析】此题考查对浅近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翻译此句,要注意它是一个被动句式。

重点词语有“终”“辱”“于”,它们分别翻译为“始终

”“玷辱”“被动句式的标志,可译为‘被’”。

【答案】(所以)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庸俗的士人开凿所玷辱。

19.作者欣赏雁山的两点,一是雁山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是这一特点符合作者_________的心境。

(用原文中的词句回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完成本题,要分析文章文意,抓住关键句子。

作者说“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一是与

他山比较,雁荡山没有被“愚僧俗士”剥凿,“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

焉”。

【答案】完其太古之容色严恭静正

六、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

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欢笑/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街场

诗人用质朴而饱含深情的笔调,抒写了母爱的博大与深厚,不知这些文字是否也曾经引起你的共鸣?

对于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似乎可供我们

诉说的太多太多,而你对于它,想必也拥有一份独特的感受和难忘的回忆吧。

请以“母亲的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