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虢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687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雨虢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风雨虢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风雨虢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雨虢盘.docx

《风雨虢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雨虢盘.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雨虢盘.docx

风雨虢盘

风雨虢盘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时期的青铜重器。

其以硕大的体形、精美的纹饰及颇具历史价值的铭文,为世人所瞩目(图1)盘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重215.5公斤,通体呈椭长方形,周身满饰窃曲纹及大波曲纹,每边饰二兽首衔环,共八兽首。

内底铸铭文111字,记述虢季氏子白受周天子命,率军战胜(犭严)狁(xianyun)立下奇功的史实,篇幅工整,结字优美,极具历史及艺术价值,学者极为重视。

对于普通的欣赏者而言,国宝背后所隐藏的那段曲折故事,或许更是他们感兴趣的。

  

  沦为马槽的国宝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宝鸡虢川司一农民偶然于田间掘出该盘,将其运回家,置于马厩之中,充当马槽。

适值陕西眉县县令兼理宝鸡县掾(yuan,属员)的常州人徐燮钧闲暇之日偕同其父湘渔公下乡,无意间发现了这件独特的“马槽”。

经仔细观察,徐燮钧父子将其定为西周之物,随即以“制钱数千的代价,将此盘据为己有”。

不久,徐燮钧卸任还乡,乃将此盘携归常州,藏于鸣柯巷徐氏天佑堂中,闻讯赏鉴者络绎不绝。

  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六日,太平军护王陈坤书率军攻破常州,天佑堂毁于兵火。

虢盘随之易主。

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十一日,淮军将领刘铭传率军攻占常州,此器遂为刘氏所珍藏。

  刘铭传(1836~1895年),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人(图2)。

早年曾于家乡组织团练武装,后编入李鸿章的淮军,因剿灭太平军有功,为清廷重用。

刘氏得宝颇具偶然性。

据传一天夜里,刘铭传巡视护王府驻地,听到院中传来清脆的金属撞击声,时断时续,铿锵悦耳。

他命令卫士循声查找,最终在马厩中找到了声源,原来是马笼头上的铁环碰撞金属“马槽”发出的声音。

面对这件特殊的马槽,刘铭传断定其非寻常之物。

次日,刘铭传命马夫“拂拭而熏沐之”,诡异的纹饰及难识的古篆展露无遗。

经过当地有识之士的考证,“马槽”原为西周重器――虢季子白盘。

  

  

  偶得宝盘,刘铭传倍感喜悦,特派亲信秘密将国宝护送回刘老圩(图3)珍藏。

同治十年(1871年),刘铭传在刘宅钢叉楼(位于正厅北面)(图4)后建“盘亭”一座,置放虢盘,并亲自撰书“盘称国宝,亭护家珍”的嵌字联。

为了明了铭文的内容,刘氏特聘请金石学家吴云释读,并由英翰、徐子苓等相继作序,集成《盘亭小录》一篇。

同时,为了让当时的金石学者有机会欣赏虢盘,刘氏还请拓工精心椎拓盘内铭文,赠与名流(图5)。

一时间,好古之士竞相搜求,争相考证,以致一纸虢盘铭文拓本素银竟达五两。

光绪帝师翁同见到拓本后,誉其“字挟风霜”,并屡次欲将虢盘据为己有,终未能得。

  

  子孙极力卫护 国宝安然无恙

  

  刘铭传度藏宝盘,为刘氏家族赢得了声誉,但也埋下了无尽的祸根。

辛亥革命以后,失去清王朝庇护的刘氏家族在战乱频仍的局势中为护卫虢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33年,军阀刘镇华担任安徽省主席。

他独霸专权、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闻知刘家藏有稀世国宝,刘振华便借拜会刘铭传后人的名义,赴刘家打探虢盘下落。

在未探得丝毫消息后,他又施以重金,诱骗宝盘,结果遭到断然拒绝。

利诱不成,恼羞成怒的刘镇华派人在刘家强行搜查,威逼刘家交出宝盘。

面对刘镇华的淫威,刘氏子孙忍受着肉体上的折磨与之周旋,始终未说出宝物的下落。

  1938年5月14日,日寇攻占合肥。

刘氏子孙为了躲避会因虢盘而带来的灭门之祸,将虢盘秘藏之后举家外迁。

日寇多次搜查刘家大院,均未查出。

  在日寇四处搜寻虢盘下落的同时,民国政府相关机构及有识之士亦为虢盘之安危而奔走谋划。

据罗宏才《抗战中有关西周重器虢季子白盘的两次保护之议》一文记载,早在1938年2月20日,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杨廉即致电教育部,言及本省六安刘文明(刘铭传第四代孙,疑为刘肃曾)处藏有周代重器虢季子白盘,拟请中央机构代为保存。

1943年3月2日,肥西名士沈亮亦致函陈立夫,建议运送虢盘至渝,以防日寇劫掠。

但此事最终协商未果。

  抗战胜利后,刘氏子孙满心喜悦地回到刘老圩,但等待他们的则是更为疯狂的“逼盘”行动。

抗战结束,桂系军阀李品仙统治安徽。

李嗜古成性,早在其驻守寿县时。

就利用职权盗掘了朱家集楚墓。

在得知刘家藏有宝盘后,李品仙绞尽脑汁欲占为己有。

他多次派人至刘家索取,并许以县长一职相诱惑,结果遭到刘肃曾婉言回绝。

于是,李品仙派其营长兰宗明,以保护国宝为名率兵进驻刘老圩。

其间,兰宗明谎称财物丢失,系刘氏家人盗去,威逼刘肃曾以虢盘偿还。

无奈之下,刘肃曾在妻子李象绣的掩护下,以外出筹款为名逃难他乡。

  在上述计谋均未得逞的情况下,李品仙又命合肥县县长隆武功将县政府移至刘老圩办公,以便搜寻虢盘的蛛丝马迹。

为了讨好李品仙,隆武功亲自带人撬开刘家屋内地板,掘地三尺,仍一无所获。

  

  虢盘献公家 归诸天下有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

为保护虢盘而背井离乡的刘肃曾回到了刘老圩,刘家大院终于恢复了平静。

而长期生活在恐惧中的刘氏子孙也看到了希望。

  1949年8月,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具呈华北人民政府,请皖北行署查找虢季子白盘的下落。

同年12月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又致函皖北区党委及行署商寻国宝。

于是,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行署主任宋日昌立即指示肥西县政府派人前往刘老圩核实情况。

在接到上级指派的任务后。

肥西县官亭区区长吴勃找来官亭区潜山乡乡长吴桂长,吉及查找虢盘的重要性,要求“当作政治任务,抓紧时间,查找归国家”。

  面对上级交代的重任,吴桂长与副乡长陆春阳研究分析后,认为国宝可能还在刘氏后人手中,遂于当晚径直来到刘肃曾家中了解情况。

由于数十年来受尽了各种势力的威逼利诱,加之对新中国的政策缺乏了解,刘肃曾十分警惕地应对着这一突如其来的寻宝举动。

在其后的7天时间里,刘肃曾不断敷衍推诿。

他先说虢盘藏在上海,后又说转移至天津。

当吴、陆二人决定前往天津时,他又改口说藏在六安枣树店。

对于刘肃曾前后矛盾的说法,吴、陆二人耐心地向其讲述国宝归公的意义,并表示可用轿子抬他至枣树店取物。

有感于二人的劝导,沉默许久的刘肃曾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道出了国宝的下落。

  1950年1月19日,在一间简陋不堪、四面无门的夹墙内,刘氏家族珍藏多年的国宝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在陆春阳的带领下,几位农民从夹墙内一间小屋的地板下取出了虢盘。

当天,刘肃曾将虢盘送至肥西县政府。

后应当地群众的要求,国宝又于合肥古教弩台展出一月,轰动一时。

当时的《皖北日报》曾以“国宝归国,献宝有功”为题予以报道。

为表彰刘肃曾的义举,皖北行署将刘家迂至合肥,妥善安置,并送上大米5000斤,同时赠予拓片以作纪念。

  1950年2月,在皖北行署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刘肃曾亲自护送国宝进京,得到了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接见。

为赞扬刘肃曾化私为公、主动献宝的精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于1950年2月28日给刘肃曾颁发了“褒奖状”(图6)。

随后,郭沫若、沈雁冰等领导亲切地接见了刘肃曾,并在北京饭店设宴款待。

宴会期间,郭沫若亲笔题诗一首(图7),盛赞刘肃曾献宝之举:

“虢盘献公家,归诸天下有。

独乐易众乐,宝传永不朽。

省却常操心,为之几折首。

卓卓刘君名,诵传妇孺口。

可贺孰逾此,寿君一杯酒。

”自此,刘氏子孙多年来艰辛的护宝历程随着国宝的捐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如今,国宝虢季子白盘静静地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向游客展示着它那无尽的魅力。

人们在赞叹虢盘的庞大与精美的同时,也对国宝保护者深感敬佩。

  

  责编 一 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