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673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docx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docx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

15.1检查验收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15.1.1检查验收的含义

   为了评定测绘成果质量,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细则或技术标准,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和比较,适当结合测量、试验等方法对测绘成果质量进行符合性评价。

15.1.2相关术语

   

(1)单位成果。

为实施检查与验收而划分的基本单位。

   

(2)批成果。

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的、同一比例尺(或等级)单位成果集合。

   (3)批量。

批量成果中单位成果的数量。

   (4)样本。

从批成果中抽取的用于评定批成果质量的单位成果集合。

   (5)样本量。

样本中单位成果的数量。

   (6)全数检查。

对批成果中全部单位成果逐一进行的检查。

   (7)抽样检查。

从批成果中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检查。

   (8)质量元素.说明质量的定量、定性组成部分。

即成果满足规定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基本特性。

质量元素的适用性取决于成果的内容以及成果规范,并非所有的质量元素适用于所有的成果。

   (9)质量子元素。

质量元素的组成部分,描述质量元素的一个特定方面。

   (10)检查项。

质量子元素的检查内容。

说明质量的最小单位,质量检查和评定的最小实施对象。

   (11)详查。

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的全部检查项进行的检查。

   (12)概查。

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中的部分检查项进行的检查。

部分检查项一般指重要的、特别关注的质量要求或指标,或系统性的偏差,错误。

   (13)错漏。

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

本章根据差异的程度,将其分为ABCD四类。

A类:

极重要检查项的错漏;B类:

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严重错漏;C类:

较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较重错漏;D类:

一般检查项的轻微错漏。

   (14)高精度检侧。

检测的技术要求高于生产的技术要求。

   (15)同精度检侧。

检测的技术要求与生产的技术要求相同。

   (16)简单随即抽样。

从批成果中抽取样本时,使每一个单位成果都以相同概率构成样本,可采用抽签、掷般子、查随机数表等方法。

   (17)分层随即抽样。

将批成果按作业工序或生产时间段、地形类别、作业方法等分层后,根据样本量分别从各层中随即抽取1个或若干个单位成果组成样本。

15.2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基本规定

15.2.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测绘成果质量通过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测绘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

其要求如下:

   

(1)测绘单位实施成果质量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

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

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

   

(2)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

质量检验机构应对样本进行详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进行概查.

   (3)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

   (4)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质量错漏处理.

   2.提交检查验收的资料

   项目提交的成果资料必须齐全,一般应包括:

   

(1)项目设计书、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等。

   

(2)文档簿、质量跟踪卡等。

   (3)数据文件,包括图库内外整饰信息文件,元数据文件等。

   (4)作为数据源使用的原图或复制的二底图。

   (5)图形或影像数据输出的检查图或模拟图.

   (6)技术规定或技术设计书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提交验收时,还应包括检查报告。

15.2.2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依据

   测绘成果质量的检查验收依据有关的测绘任务书、合同书中有关产品质量元素的摘录文件或委托检查验收文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规定等。

15.2.3数学精度检测

   图类单位成果高程精度检测、平面位置精度检测及相对位置精度检测,检测点(边)应分布均匀、位置明显。

检测点(边)数量视地物复杂程度、比例尺等具体情况确定,每幅图一般各选取20一50个。

   按单位成果统计数学精度,困难时可以适当扩大统计范围。

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含2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

同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误差2涯倍以内(含2涯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涯倍的误差视为粗差。

检测点(边)数量少于20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大于20时,按中误差统计。

高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式15-1执行

式中,M为成果中误差;n为检测点(边)总数;△i为较差。

     同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公式15-2执行:

式中,M为成果中误差;n为检测点(边)总数;△i为较差.

15.2.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记录与报告

   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及其处理记录、质量统计记录等。

记录填写应及时、完整、规范、清晰.检验人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名后的记录禁止更改、增删记录。

最终检查、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并随测绘成果一起归档。

15.2.5质量问题处理

   验收中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或其他有关技术规定的成果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测绘单位进行改正。

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成果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重新处理,然后再进行验收。

   经验收判为合格的批,测绘单位或部门要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复查。

经验收判为不合格的批,要将检验批全部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理,然后再次申请验收。

再次验收时应重新抽样。

   过程检查、最终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改正。

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有分歧时,由测绘单位总工程师裁定;验收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分歧时,由委托方或项目管理单位裁定。

15.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实施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

15.3.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工作实施

   1.过程检查

   只有通过自查、互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过程检查.过程检查应该逐单位成果详查。

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应复查,直至检查无误为止,方可提交最终检查。

   2.最终检查

   通过过程检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最终检查。

最终检查应逐单位成果详查。

对野外实地检查项,可抽样检查,样本量不应低于表15-1的规定。

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

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

最终检查不合格的单位成果退回处理,处理后再进行最终检查,直至检查合格为止。

最终检查合格的单位成果,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经复查无误,方可提交验收。

最终检查完成后,应编写检查报告,随成果一并提交验收。

最终检查完成后,应书面申请验收。

15.3.2测绘成果验收工作实施

   1.验收

   单位成果最终检查全部合格后,才能验收。

样本内的单位成果应逐一详查,样本外的单位成果根据需要进行概查。

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

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验收不合格的批成果退回处理,并重新提交验收。

重新验收时,应重新抽样。

验收合格的批成果,应对检查出的错误进行修改,并通过复查核实。

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验报告。

   2.验收工作程序

   1)组成批成果

   批成果应由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的、同一比例尺(或等级)单位成果汇集而成。

生产量较大时,可根据生产时间的不同、作业方法不同或作业单位不同等条件分别组成批成果,实施分批检验。

   2)确定样本量

   根据检验批的批量按照表15-1的规定确定样本量。

   3)抽取样本

   样本应分布均匀,以“点”“景’,’’测段”“幢”或“区域网”等为单位在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样本,一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也可根据生产方式或时间、等级等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按样本量,从批成果中提取样本,并提取单位成果的全部有关资料。

下列资料按100%提取样本原件或复印件:

项目设计书、专业设计书、生产过程中的补充规定,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及检查记录,仪器检定证书和检验资料复印件,其他需要提供的文档资料等。

   4)检脸

   根据测绘成果的内容与特性,分别采用详查和概查的方式检验。

   详查应根据各单位成果的质量元素及相应的检查项,按项目技术要求逐一检验单位成果,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

概查是是指对影响成果质量的主要项目和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一般性检查,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

   5)单位成果质量许定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通过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评定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优级品、良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四级.概查只评定合格品、不合格品两级。

详查评定四级质量等级。

其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质量检查的结果计算质量元素分值(当质量元素检查结果不满足规定的合格条件时,不计算分值,该质量元素为不合格)。

   

(2)根据质量元素分值,评定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见下面公式,附件质量可不参与公式15-3的计算;根据公式15-3的结果,评定单位成果质量等级,见表15-2.

式中,S为单位成果质量得分值;S、为第i个质量元素的得分值;min为最小值;n为质量元素的总数;若质量元素拥有权值,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单位成果质量得分。

S值按式15-4计算:

式中,S,Si,为单位成果质量、质量元素得分;pi为相应质量元素的权;n为单位成果中包含的质量元素个数。

   6)批成果质量评定

   批成果质量判定通过合格判定条件(见表15-3)确定批成果的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合格批、不合格批两级。

7)编制检脸报告

15.4主要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验收方法

15.4.1质量评分方法

  测绘成果质量的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具体内.容参考本章第三节。

对其成果单位成果的质量评定须遵守数学精度评分方法、质量错漏扣分标准、质量子元素计算以及质量元素计算方法。

   1.数学精度评分方法

   数学精度按表15-4的规定采用分段直线内插的方法计算质量分数;多项数学精度评分时,单项数学精度得分均大于60分时,取其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

   表中,M。

为允许中误差的绝对值,

 ;m1为规范或相应技术文件要求的成果中误差;rn:

为检测中误差(高精度检测时取m2=0);M为成果中误差的绝对值;S为质量分数(分数值根据数学精度的绝对值所在区间进行内插)。

   2.测绘成果质量错漏和扣分标准

   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按表15-5执行。

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地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测绘成果具体的质量错漏扣分标准参考相关国家标准。

注:

一般情况下取t=1.需要进行调整时,以困难类别为原则,按《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进行调整(平均困难类别t=1).

3.质量子元素评分方法

   首先将质量子元素得分预置为100分,根据表15-5的要求对相应质量子元素**现的错漏逐个扣分。

S2的值按式(15一5)计算。

式中,S2为质量子元素得分;a1,a2,a3为质量子元素中相应的B类错漏,C类错漏,D类错漏个数;t为扣分值调整系数。

   4.质量元素评分方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质量元素得分。

S,的值按式(15-6)计算。

式中,S1,S2,为质量元素、相应质量子元素得分;p,为相应质量子元素的权;n为质量元素中包含的质量子元素个数。

15.4.2大地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大地测量成果主要包括GPS测量成果、三角测量成果、导线测量成果、水准测量成果、光电测距成果、天文测量成果、重力侧量成果以及大地测量计算成果。

   1.GPS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GPS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三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

主要检查点位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2)观测质量。

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GPS点水准联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归心元素、天线高测定方法的正确性;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PDUP值、钟漂、多路径效应等参数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和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数据质量检验的符合性;规范和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3)计算质量。

主要检查起算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起算点的兼容性及分布的合理性;坐标改算方法的正确性;数据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各项外业验算项目的完整性、方法正确性,各项指标符合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

主要检查点位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观侧条件的符合情况;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2)埋石质量。

主要检查埋石坑位的规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标石类型和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标志类型、规格的正确性;标石质量,如坚固性、规格等;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点之记和托管手续、观测手簿、计算成果等资料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格式的规范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

主要检查技术总结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检查报告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检查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情况。

   2.三角测里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三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

主要检查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符合性;最弱点中误差符合性;测角中误差符合性。

   

(2)观测质量。

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时间及投影偏差情况,规标高的测定方法及量取部位的正确性;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光段分布,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天顶距(或垂直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f记录、划改的规范性。

     (3)计算质量。

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数据的正确性及验算结果的符合性;已知三角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

主要检查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锁段图形权倒数值的符 合性;展点图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点之记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规标的结构及槽柱与视线关系的合理性;标石的类型、规格和预制的质量情况;标石的埋设和外部整饰情况;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和正确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童子元素

     

(1)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选点、埋石及验算资料整饰的齐全性和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 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

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3.导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导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数据质量包括以下三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

主要检查点位中误差符合性;边长相对精度符合性;方位角闭合差符合性;测角中误差符合性。

     

(2)观测质量。

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时间及投影偏差情况,规标高的测定方法及量取部位的正确性;水平角和导线测距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光段分布,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天顶距(或垂直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

     (3)计算质量。

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数据的正 确性及验算结果的符合性;已知三角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

主要检查导线网网形结构的合理性;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 性;展点图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点之记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导线曲折度。

     

(2)埋石质量。

主要检查规标的结构及格柱与视线关系的合理性;标石的类型、规格和预制的规整性;标石的埋设和外部整饰;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和正确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选点、埋石及验算资料整饰的齐全性和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

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 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4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每公里偶然中误差的符合性;每公里全中误差的符合性。

   

(2)观测质量。

主要检查测段、区段、路线闭合差的符合性;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测站观测误差的符合性;对已有水准点和水准路线联测和接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和检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合理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合理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

   (3)计算质量。

主要检查环闭合差的符合性;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已知水准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

   

(1)选点质量。

主要检查水准路线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路线图绘制的正确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2)埋石质量。

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正确性;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3)资料质量

   

(1)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的整饰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

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5.光电测距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光电测距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

   

(1)数学精度。

主要检查边长精度超限。

   

(2)观测质量。

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归心元素测定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测定时间和投影偏差情况;测距边两端点高差测定方法正确性及精度情况;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光段分配的合理性,气象元素测定情况;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合理性;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3)计算质量。

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结果的正确性;观测成果采用正确性。

   2)资料质量

   

(1)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全面性。

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6.天文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天文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

   

(1)数学精度。

主要检查经纬度中误差的符合性;方位角中误差的符合性;正、反方位角之差的符合性。

   

(2)观恻质量。

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归心元素测定方法的正确性;经纬度、方位角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合理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合理性;各项外业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性;各项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性。

   (3)计算质量。

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结果的正确性;观测成果采用正确性。

   2)点位质量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2)埋石质量。

主要检查天文墩结构的规整性、稳定性;天文墩类型及质量符合性;天文墩埋设规格的正确性。

   3)资料质量

   

(1)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全面性。

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7.重力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重力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

   

(1)数学精度。

主要检查重力联测中误差符合性;重力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符合性;重力点高程中误差符合性。

   

(2)观测质量。

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重力测线安排的合理性,联测方法的正确性;重力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测定方法的正确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合理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外业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性;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性。

   (3)计算质量。

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重力基线选取的合理性;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

   

(1)选点质量。

主要检查重力点布设位密度的合理性;重力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2)造埋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规范性和标石质量情况;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照片资料的齐全性;托管手续的完整性。

   3)资料质量

   

(1)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全面性。

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上交成果资料的齐全性。

   8.大地测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大地侧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成果正确性和成果完整性。

   1)成果正确性

   

(1)数学模型。

主要检查采用基准的正确性;平差方案及计算方法的正确、完备性;平差图形选择的合理性;计算、改算、平差、统计软件功能的完备性。

   

(2)计算正确性。

主要检查外业观测数据取舍的合理、正确性;仪器常数及检定系数选用的正确性;相邻测区成果处理的合理性;计量单位、小数取舍的正确性;起算数据、仪器检验参数、气象参数选用的正确性;计算图、表编制的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