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0544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8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搜集鹳雀楼和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

2.准备生字词卡片、“川”字的演变微视频。

3.搜集有关瀑布的其他古诗。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搜集一两首跟瀑布有关的其他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欣赏图片,简介鹳雀楼

1.教师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

你们去过哪些地方?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山西的永济市去玩一玩。

(课件出示鹳雀楼)

2.激趣:

看,这里有一座楼,多高哇!

数一数,有几层?

3.趣解“鹳雀楼”的来历:

听导游介绍,这座楼上常有鹳雀在上面休息,所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鹳雀楼。

4.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5.学生交流搜集的鹳雀楼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负盛名。

活动2 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王之涣的资料。

2.教师相机补充资料: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现存六首绝句,其中有三首边塞诗。

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3.学生齐读诗人的名字及古诗题目。

操作指导

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学时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文登高望远做好铺垫。

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活动1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1.指导学生初读古诗《登鹳雀楼》。

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借助书上的拼音认读。

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同桌互相交流读诗,互相纠正对方读音。

4.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读准前鼻音“尽”和后鼻音“层”。

活动2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楼、依、尽、欲、穷、层”,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快速记住这些字?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木+娄=楼,谷+欠=欲,穴+力=穷,尸+云=层。

(2)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

搂—楼,冬—尽,男—穷,会—层。

(3)“欲”可以组词为“欲望、食欲”。

(4)“层”,引导学生看看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有几层。

(5)“依”字理识字,出示字理图。

     

     甲骨文    小篆      楷体

“依”最早就像是婴儿被包裹在被子里一样,包婴儿的被子就像是成年人的衣服,后来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

所以“依”有“依从、依靠”的意思。

活动3 诵读古诗,感受韵律

1.配乐读诗,小组内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最棒,把掌声送给他。

2.小组派代表有感情地读古诗。

3.朗读竞赛。

操作指导

大部分学生对这首诗极为熟悉,所以在初读古诗的环节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古诗的韵律。

再通过学生互读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看看是否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有一定的节奏。

识字的环节,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既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诗境”,提高审美情趣。

板块三 再读诗文,品读感悟

活动1 品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认真听老师读诗的语气、语调,一边听一边想:

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完成学习活动卡。

活动内容

看到的

想到的(诗句)

《登鹳雀楼》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

________的(    )

________的(    )

2.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朗读古诗,完成学习活动卡。

3.小组内交流。

(1)小组长带领组员依次交流自己的学习活动卡。

(2)小组成员共同完善学习卡,准备全班交流。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白日、山、黄河。

引导学生交流理解。

5.图文对照,理解“白日”是指太阳。

6.完成填空:

(    )的太阳、(    )的山、(    )的黄河。

7.引导学生看图并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

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引导学生思考: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太阳靠着青山慢慢地落下去呢?

(依)

①哪个字又告诉我们最后太阳消失在天边了呢?

(尽)

②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依”和“尽”。

(2)引导学生思考:

诗人还看到了什么?

(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滔滔不绝地向大海的方向流去。

(3)出示词语,积累朗读:

奔流不息、滔滔不绝。

(4)从哪里知道黄河水最终流入大海?

(入海流)变序为“流入海”。

(5)用词语描绘这样的景象:

壮观、壮美、壮丽。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壮美的气势,明确节奏是“二二一”。

活动2 品诗句,悟哲理

1.过渡:

看了这么多美景,如果我们还要看更多的美景该怎么办呢?

(还要往上走,站得越高,看得就越远,美丽的景色看得就越多。

2.默读古诗,找出诗中蕴含这个道理的句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找出表示很远的词语:

千里目。

4.理解字词。

(1)出示“欲”的几种解释进行选择。

(将要、想要)

(2)更:

再。

还要强调“一”的变调。

(3)理解“一”的意思:

是不是指再登上一层就可以了?

那么这个“一”表示什么?

(很多)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感悟哲理。

6.小结:

我们跟着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挨着群山慢慢地落下去,看到了黄河水滚滚地流向大海,想到了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的哲理。

知道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名扬天下的古诗,同时,我们又学会了一种读懂古诗的方法,看图画,读懂意。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名扬天下的古诗吧!

操作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

要引导学生体会这里的“依”字将夕阳落山的美景写得极为传神。

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

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

从而初步理解古诗中部分字词的意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

同时,初步感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指导观察,明确要点

1.课件出示这首古诗中的五个会写字:

楼、依、尽、黄、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

(1)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木”最后一笔捺变点。

(2)依: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第三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是竖提。

(3)尽:

“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要写舒展。

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4)黄:

第二横要写长些;中间部分是“由”,不要写成“田”;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5)层:

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写长些;第四笔短横在横中线上起笔,最后一笔是点。

活动2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书写姿势。

4.展示书写成果,全班评价。

操作指导

写字教学是小学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

教师要给出充分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写字,通过指导学生书写、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帮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优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板块五 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1.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这首古诗。

2.找一找,读一读王之涣写的其他古诗。

操作指导

教师要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并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喜爱古诗,乐于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识记生字,揭示课题

活动1 揭示课题,识记生字

1.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生字朋友。

(教师板书:

瀑)这个字你们认识吗?

能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吗?

2.学生认读。

3.教师讲解“瀑”的来历:

“瀑”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暴”,这个字有突然而又猛烈之意。

那么,“瀑”的意思是从山上突然而猛烈地流下来的水。

“瀑”是自然界里的一大美景。

4.出示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并说一说瀑布的样子。

5.教师板书完整诗题,学生齐读。

活动2 了解作者,走进庐山

1.教师播放视频,揭题、释题: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2.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

3.教师相机补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所作辞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高的地位。

操作指导

教师通过“瀑”字引出《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要利用配乐范读,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中,了解瀑布的样子,为下面理解诗句做好铺垫。

在交流庐山及作者资料时,要给予学生提取信息的指导。

板块二 读诗识字,感悟诗意

活动1 朗读古诗,相机正音

1.鼓励学生自由读古诗。

比比谁读得准确、清楚、响亮,还要读出节奏,体会停顿。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指导读好翘舌音:

照、川。

前鼻音:

烟。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模仿朗读,多次练读。

教师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

4.指名读(教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5.学生齐读。

边读边想:

古诗写了些什么?

指名读、说。

相机归纳方法。

活动2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指生开火车朗读生字:

布、炉、烟、遥、川。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布、炉、烟、遥:

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右、有—布”“庐—炉”“咽—烟”“摇、瑶—遥”。

(2)炉: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见过哪些炉子——锅炉、火炉。

(3)川:

出示“川”字的微视频,观察“川”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川”是象形字,本义是河流。

操作指导

识字、写字是小学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

识字环节,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教学“川”字,播放“川”的汉字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激发识字的兴趣。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感受诗的韵味,为下面品读古诗做好铺垫。

板块三 品读古诗,品悟诗境

活动1 品诗句,知诗意

1.指读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引导学生质疑:

写瀑布怎么会写到香炉呢?

这里的“香炉”指的是什么?

2.教师课件出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旁征博引:

这首诗写的也是庐山。

“日照香炉”中的“香炉”指香炉峰,即太阳照在香炉峰上。

3.引导学生思考:

由“生”字,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补充:

“生”有升腾之意,我们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画面:

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形成了峰顶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香炉峰生成的紫烟。

(3)小结:

看来,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

抓住古诗的重点字词,边读边想象可以更好地领略诗境。

4.导学:

在云雾缭绕的青山之中,挂着一条瀑布。

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5.学生齐读第二句。

(1)教师讲解“川”的意思。

引导学生思考:

河流是怎么流的呢?

(2)体会诗中“挂”字的妙处。

①教师画简笔画,引导学生思考:

是谁把这河流挂起来的呢?

②学生交流汇报:

是大自然神奇的“手”把瀑布“挂”起来的。

6.指名口述第一、二句的诗意,描述景象。

活动2 品诗句,悟诗情

1.课件出示瀑布图,引导学生思考:

诗人走近了瀑布,他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诗人笔下的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完成学习活动卡。

活动内容

看到的

想到的

奇特之处

《望庐山瀑布》

2.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活动卡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读第三、四句,感受瀑布的壮观。

4.理解“三千尺”的夸张用法。

(1)引导学生说说瀑布的特点。

(2)教师讲解:

“三千尺”是夸张的写法,是在歌咏和赞美眼前壮观的瀑布奇景。

(3)引导学生想象瀑布的水流倾泻而下的样子。

(4)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

5.引导学生思考:

诗人是怎样发挥自己的想象的?

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

疑是银河落九天。

6.引导学生理解“九天”:

“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表示多次或多数,在这儿,“九天”指极高的天空,体现了瀑布之高,我们可以感受到瀑布的恢宏气势及作者对瀑布的由衷赞美。

古代诗文中的“九重、九霄”也是这个意思。

7.引导学生感悟,拓展语言:

难怪诗人会怀疑那瀑布是从九天倾泻而下的银河。

若是你站在瀑布前,会联想到什么呢?

出示:

那飞流直下的瀑布像________。

8.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景色,和诗人一起感受瀑布的美。

操作指导

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重点是在品读中知意,读重于解。

因此,在这里要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中。

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平。

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挂”字是怎样写出这峭壁上的瀑布的恢宏气势的,同时要了解夸张是用夸大的语言来形容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板块四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活动1 指导观察,明确重点

1.课件出示本首诗中的会写字“照、炉、烟、挂、川”。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1)照:

上下结构,注意四点底的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略短,呈上聚下散状。

(2)炉、烟:

两个字中的火字旁都要写窄些,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炉”字最后一笔从竖中线上起笔,并顺延至竖中线左下部收笔;“烟”字中“大”的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3)挂: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边“圭”在竖中线右面且靠近竖中线,最后一横长一些。

(4)川:

第一笔是竖撇,中间一竖略短且在竖中线上。

活动2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3.投影展示书写成果,集体评议。

操作指导

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重点内容。

教师要通过示范、学生临摹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逐步学习如何把字写规范,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书写能力。

同时要注意强调写字姿势。

板块五 课外拓展,丰厚积累

1.齐读、背诵古诗。

2.交流积累写瀑布的古诗或诗句。

操作指导

教师要注意教学时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学生对诗句的认识;同时要将学习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中的这两首诗,都用凝练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两首诗都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本课教学教师主要采用品读、口头练说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讲求的就是积累、运用语言,提高习作能力。

本课重点就放在抓住古诗字词领悟诗意诗境上,课堂之中穿插了与本文相关的词、句、文等,尝试了一种互文会意式的教学,同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为他们从读到写做好递进式铺垫。

2.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古诗学习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很多经典能张口就背,但无法感悟其中的意境。

教师重视引领学生感悟诗境——调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让心中有“画”、心中有“人”。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语言积累,重视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力求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3.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启发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品读想象,借助课外阅读文字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积累、运用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