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457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docx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docx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word版教学设计2

把握起点找准问题提高课堂实效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指教师在明确学生学习起点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剖析与解读,或者创生出新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已知和未知领域里探求连接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远行》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也是一则寓言故事。

主要讲述了季梁的朋友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就本课而言,识字写字是重点,感情朗读是手段,明白寓意是目的。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段话,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

这则寓言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适于学生分角色朗读。

文中的主要人物季梁诚恳地劝说朋友:

方向错了,是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的;而他的朋友则固执己见:

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的马好、旅费多、车夫的驾车技术高,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楚国。

人物间的四次对话,使得季梁的诚恳相劝和朋友的固执己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中,应该抓住四次人物的对话,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想象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对话的内容,使学生从一次次对话中明白朋友所说的“马好”、“旅费多”、“驾车技术好”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进而理解了其中的寓意: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学习困难,提高课堂实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进行教学之前,我从识字写字和阅读理解两个领域对七一小学二年级二班的34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前测设计:

一、识字写字。

1.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么办?

①问别人②查字典③圈出来④猜一猜⑤其它

2.你喜欢用哪些方法来记住生字?

①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②利用熟字识记③归类识记④比较识字

3.下面的这些生字你都认识吗?

把你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南辕辙梁驶楚驰恳

旅驾该虽错越系担

4.你觉得哪些字最难写,圈出来。

南该虽系担错越

二、阅读理解。

1.为什么季梁的朋友离楚国越来越远?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识字写字领域中的第一题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方法。

第二题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识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三题是了解学生识字的难点。

第四题是了解学生的写字难点。

阅读理解的第一题旨在了解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旨的把握。

第二题一方面检验学生的质疑能力,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兴趣点、疑难点,找准教学重难点。

前测分析:

从前测中获知,学生中有83.8%的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选择查字典的方法,13.5%的学生选择问别人,16.2%的学生选择圈出来,2.7%的学生运用其它方法。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看到35.1%的学生会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字,48.6%的学生喜欢“利用熟字识记”的方法,16.2%的学生喜欢用“比较识字”的方法,2.7%喜欢“归类识字”的方法。

由数据中得知,该班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较强的识字能力,而且运用还是比较自如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再去逐个分析每个字的字形,而是依据学生学习的困难和特点,在识字、写字教学指导中适当分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67.6%的学生“辕”字不认识,64.9%的学生“辙”不认识,81.9%的学生“恳”不认识,48.6%的学生“固”字不认识,40.6%的学生“执”字不认识,这几个字均为二类字。

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关注这几个生字的读音。

在写字环节中有86.5%的孩子认为“越”这个字书写有难度。

因此,这节课我重点指导“越”这个字,集中力量突破写字难点。

此外从以往教学经验和试讲中发现,学生书写“该”字时,容易把右边的“亥”,写成“”。

尽管学生没有提出需求,但我在教学中仍旧对这个字的书写进行了指导,为下学期正确书写“孩”、“刻”两个字打下基础。

阅读理解领域的第一题考察了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旨的把握情况。

91.9%的同学知道季梁的朋友离楚国越来越远是因为把方向弄错了。

可见“为什么季梁的朋友离楚国越来越远?

”这一问题不是学生的学习困难点,这一问题也不能作为统领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问题。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将阅读理解的核心定位在了理解“季梁的朋友为什么固执己见?

他是怎么想的?

”这两个问题上,围绕这两个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借助感情朗读,揣摩人物心理,明白了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阅读理解领域的第二题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兴趣点、疑难点,找准教学重难点。

数据显示:

48.6%的同学质疑围绕“固执己见”、“南辕北辙”、等词语的意思质疑。

21.6%的学生没有疑问,另外24.4%的学生的问题也比较分散,且大多关注课文中的细枝末节,如:

楚国是什么国?

它为什么不在北方,而在南方等。

只有5.4%的同学依据主要内容提出问题,如:

为什么他的马越好,离楚国越远。

学生的这个反应说明他们在质疑能力上还有待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辕”、“辙”、“固执己见”的意思,规范书写“该”、“越”等七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季梁的诚恳与朋友的固执己见,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辕”、“辙”、“诚恳”、“固执己见”等词的语意思。

规范书写“越”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感悟季梁的诚恳与朋友的固执己见,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和资源设计:

一、谈话引入,理解题目。

(2分钟)

1.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2.板书课题。

相机指导生字“南”字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5分钟)

(一)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请你们自由读一遍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确,争取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想办法。

(二)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认读二类字。

出示:

季梁、旅费、诚恳、楚国、行驶、奔驰、驾车、固执己见、南辕北辙、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词。

重点读:

诚恳、固执己见、南辕北辙

(4)看图理解“辕”和“辙”的意思。

2.识记一类字。

出示:

虽然关系应该担心出错越来越远

(1)自己读一读。

(2)出示:

虽然

分男、女生读准字音。

说说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虽”字。

(3)出示:

关系

指名读准字音。

字理识字:

“系”这个字原来的意思是悬和挂。

甲骨文中的系字,上面的部分表示“爪”,下面部分是细细的“丝”,表示“丝”从手掌垂了下来。

这个系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楷体的系字。

上面的“爪”变成了一撇,中间的部分表示丝。

设计意图:

通过字理识字,理解字义,激发识字兴趣。

(4)依次出示:

应该、出错、担心三个词语。

学生读准字音

观察特点,说说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5)出示:

指名读准字音。

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理解字义:

越字在这里表示程度加深。

越()越()。

谁也会说。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三、深入研读,明白道理。

(18分钟)

(一)整体读文,边读边思考:

季梁的朋友能不能到达楚国?

为什么?

指名回答。

预设:

1.不能到楚国去,因为他方向错了。

2.去楚国应该往南走,他却坐着车向北行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初步读懂:

方向错了,不但到不了楚国,反而会离楚国越来越远,为理解寓意做铺垫。

(二)理解内容,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1.季梁的朋友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都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2.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季梁问:

“你要到哪里去呀?

朋友说:

“我要到楚国去。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一问一答就是一次对话。

3.读懂第二次对话。

出示:

季梁不解地问:

“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朋友说:

“不怕,我的马好。

(1)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季梁不解地问,该怎么读呢?

朋友说:

“不怕,我的马好。

”朋友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谁再来读读。

想象着说话人的语气,加上动作,自己读读这次对话。

指两名同学合作读,读出一问一答的语气。

设计意图:

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想象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对话的内容,使学生从对话中明白朋友所的马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2)理解对话的内容。

季梁的朋友是怎么想的呢?

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他的朋友想:

只要,就。

(3)马好是什么意思?

理解:

马越是高大健壮,他跑得就越快,离楚国也就越远。

(4)他的朋友不明白:

方向错了,越,他离楚国越。

4.读懂第三、第四次对话。

(1)季梁的朋友还是怎么想的呢?

自己读读下面的对话。

出示:

季梁告诉他: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朋友回答:

“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

季梁再次诚恳地说:

“旅费再多,往北走,也到不了楚国。

朋友却固执己见:

“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

(2)什么叫固执己见?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教师引读。

通过引读,再次体会朋友的固执己见。

(4)季梁的朋友是怎么想的呢?

他的朋友想:

只要,就。

他的朋友不明白:

方向错了,越,他离楚国越。

(5)教师小结:

从这一次次对话中,我们明白了季梁的朋友以为只要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就一定能到达楚国,这也正是他固执己见的原因。

5.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同桌的两个人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6.齐读:

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内心。

通过“他想:

只要,就。

”和“他不明白:

方向错了,越,他离楚国就。

”两个句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读懂季梁的朋友固执己见和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

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利用信息做出解释的能力。

(三)理解寓意,明白道理。

1.你想对季梁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预设:

(1)如果别人说的对,你就应该听别人的劝告,不应该固执己见。

(2)你的方向与目的相反,是永远不可能到达楚国的。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寓意,如:

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条件越好,反而会适得其反;要听别人的劝告,不能固执己见等等。

2.了解寓言的特点:

寓言故事最早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就是用这样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说明一个个深刻的道理,这也就是寓言的特点。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7分钟)

(一)出示生字表:

南、该、虽、系、担、错、越

学生再读生字

(二)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发现特点,提示书写需要注意。

2.相机指导书写“该”和“越”两个字。

(1)书空笔顺。

(2)教师范写。

强调:

“越”字第九笔是“竖提”。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

3.语境中写字:

南、虽、系、担、错、

(1)拼拼音,把要写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2)写后展示、评价、修改。

五、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1.书写本课生字,每个生字写两遍。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了解《南辕北辙》的出处,推荐阅读白话文《战国策》。

 

板书设计:

寓言南辕北辙

方向马好

道理旅费多

目的技术高

(楚国)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课堂观察:

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朗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做出判断,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2.课堂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他想:

只要,就。

”和“他不明白:

方向错了,越,他离楚国就。

”两个句式的练习,判断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文章内容。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一)找准学生认知起点,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前测及分析,全面认识学生已有的认知和学习困难,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例如:

通过教学前测,我发现:

91.9%的同学都知道季梁的朋友把方向弄错了,所以离楚国越来越远。

可见“为什么季梁的朋友离楚国越来越远?

”这一问题不是学生的学习困难点,不能作为统领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问题。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进行了教学调整,将阅读理解的核心定位在理解“季梁的朋友为什么固执己见?

他是怎么想的?

”这两个问题上。

围绕这两个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借助感情朗读,揣摩人物心理,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抓住文中人物对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就本课而言,识字写字是重点,感情朗读是手段,明白寓意是目的。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段话,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

人物间的四次对话,使得季梁的诚恳相劝和朋友的固执己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中,我正是抓住四次人物的对话,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想象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对话的内容,使学生从一次次的对话中明白朋友所说的“马好”、“旅费多”、“驾车技术好”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进而理解了其中的寓意: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