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248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docx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docx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

赵玉田

一、入世后东北玉米和大豆产销面临全面冲击

  

(一)东北玉米与大豆产销概况

  玉米、大豆是东北的当家作物,尤其是吉林玉米历来被称作“铁杆庄稼”。

顾名思义,这种作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它作物难以替代。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才使得东北玉米与大豆在入世后可能遭受的冲击更加令人关注。

以吉林为例,从1979-1997年19年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为5997亿斤,年均315亿斤,其中玉米4198亿斤,占7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省粮食生产连续登上了200、300、400亿斤三个大台阶,主要靠玉米。

现在阶段性粮食产量可稳定达到400亿斤以上,扣除“三留”粮120亿斤后,商品量一般在280亿斤以上,即商品率在70%以上,创纪录的1996年粮食产量达465.3亿斤,商品量345.3亿斤,商品率达74%。

粮食部门收购量287亿斤,占商品量的83%,是近年来收购量最多的一年。

表1吉林省粮食产量及构成单位:

亿斤

  “八五”期间,吉林省玉米生产稳步发展,年均种植面积3300万亩,年均产量280亿斤,平均亩产850斤,多年以来玉米面积占全省粮食面积的70%,占全国的10%;总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2%,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5%,占全球的3.2%,是我国的玉米重点产区,被称作中国的“黄金玉米带”,同时也是世界三大玉米带之一。

表2吉林省1990-1997年粮食产量和商品率单位:

亿斤;%

  

(二)入世后玉米、大豆市场竞争的格局和形势

    1.竞争格局

  加入WTO以后,东北玉米、大豆将受到来自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冲击。

从区域上看,不仅中国的传统出口市场如东南亚、非洲等将面临重大冲击,在中国东南沿海玉米传统销售省区也将受到冲击。

此外,在国内市场上还会出现比较复杂的情况,即新兴的黄河流域各玉米产区与东北玉米的竞争局面将出现(见图1)。

    2.竞争内容

  东北玉米、大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竞争既包括价格的竞争,也包括质量竞争、交易服务的竞争,倘若在竞争中东北玉米真的处于“极端”劣势,会使得东北玉米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急剧下降,进而影响玉米、大豆的种植面积、农民收入……,这一系列问题将接踵而来,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大多数人所担心的,但事实未必是这样。

图1东北玉米大豆面临的竞争格局

    3.如何判断东北玉米的市场竞争形势

  有很多人认为东北粮食外销市场难以扩大,具体理由是东北玉米生产斤粮成本0.72元/公斤,高出美国(0.358元/公斤)1倍,高出国际市场价格46%。

1999年在国家给予出口补贴情况下,吉林省出口200万吨,占全国玉米出口量的46%。

加入WTO以后,我国已经承诺不再对农产品提供出口补贴,出口将面临很大困难。

事实上这些判断是有失偏颇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所用价格数据的可比性问题。

简单地使用玉米生产成本价格的比较不能说明最终的竞争能力,应该采用同一口岸价格比较来才能说明竞争的优势。

下面采用这种方法对东北玉米出口竞争情况加以比较分析。

二、东北玉米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比较

  

(一)东北玉米近年玉米出口情况

如表3所示近年我国玉米出口量与国内市场供应量密切相关,粮食市场紧张则出口量减少,如1995/96年度表现最为明显,粮食市场供过于求时出口量大幅度增加。

今年全国玉米出口近1000万吨。

临近年末,吉林玉米出口力度加大,原来滞留港口的200万吨玉米已全部装船,甚至出现无粮可装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政府已经承诺不再对农产品出口给予补贴,而没有补贴则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玉米出口基本无望,这促使粮食企业加快了入关前出口步伐。

表31992年以来中国玉米出口量单位:

万吨

注:

以上数据按市场年度统计,00/01为预计数。

  

(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竞争

    1.全球玉米供应和国际市场的价格

  1998年全球粮食总产量18.72亿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其中玉米产量为5.97亿吨,98/99年度世界饲料用玉米消费为5.5亿吨,比上年度减少700万吨,从而导致全球玉米库存量较上年增加2.1%,国际市场玉米供大于求。

这种状况使本来低迷的玉米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

2000全球玉米总产5.88亿吨,比1999年减少1600万吨,总需求预计6.12亿吨,较上年度增加900万吨,供需缺口2400万吨,预计全年库存降到1.01亿吨,估计玉米价格会有较大回升。

1998年底,国际市场价格在95美元/吨左右徘徊,比1996年最高时下降45%。

1999年底降到80美元,2000年一度升到94美元,到年底又跌到87美元。

目前吉林省玉米的批发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33%。

1999到2000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继续保持低价位,但已有回升的趋势。

如表4、表5和图2所示。

表41999年和2000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美元/吨

表5吉林省玉米批发市场价格单位:

元/吨

图2:

1999-2000年中美玉米市场价格比较

  仅从表4、表5和图2中两个市场价格的比较显然还不能说明东北玉米谁更具有竞争优势,只有把世界的同一港口价格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2.可比较玉米价格的计算依据

  我们以东北吉林省长春市为例,目前批发价格为940元/吨,运往广东湛江、广州港的运费为203元/吨,加上储存费用和车板前费用206元,则东北玉米到达口岸的最低价格为1349元。

如下列公式所示:

公式1:

玉米车板前交货价=玉米成本+储存费+车板前费用

      =940+106+100

      =1146(元/吨)

公式2:

玉米运输费用=产地火车运费+落地仓储费+平仓(装船)费+船运费+卸船费

      =60+15+28+80+20

      =203(元/吨)

  美国玉米运抵中国的费用约为人民币441元(53.3美元),其中包括级差25元,关税及增值税45元,详细计算方法如公式3:

公式3:

美国玉米中国口岸价=期货价+级差+海运费+关税和增值税+短驳费+装卸费+装卸费+包装费+利息+保险+损耗

      =722+25+232+45+20+55+50+7+2+5

      =1163(元)

  如果中国玉米销往日本和韩国市场,则中国玉米的运费与国内相差不多,但美国玉米运抵日本和韩国的口岸价格比到中国要便宜7美元左右。

    3.中国湛江口岸东北与美国玉米价格比较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1999年和2000年美国玉米平均价分别为82.5和84.8美元/吨,折合人民币每吨价格分别为684.75元和703.84元。

如果按2000年最高价94美元计算,折合人民币780元,运抵中国的价格为1221元/吨;按2000年7月73美元的最低价格计算,玉米到中国口岸的实际价格只有810.34元/吨。

目前价格为87美元/吨,折合人民币722元,从美国到中国的玉米价格为1163元/吨,而中国东北玉米到达湛江的价格为1349元。

与美国玉米没有什么能竞争能力。

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保持在92美元/吨(人民币763元/吨)以上,抵中国口岸的价格即达到1204元/吨,美国玉米要想进入中国市场还是很容易的。

    4.在日本和韩国口岸东北与美国玉米价格的比较

  以2000年12月玉米价格为例,美国玉米出口到韩国,到岸价为121美元/吨,折合人民币1004元,考虑运费差异,折成中国离岸价为114美元/吨,相当于人民币946元/吨。

而吉林玉米批发市场价格即达940元,显然无法在日本和韩国与美国玉米竞争。

亦即,以目前国内玉米批发价格根本无法出口。

  (三)从生产成本看东北玉米的竞争能力

  1998年-2000年中国东北地区玉米亩成本在270-320元之间,逐年上升,其中1998年为272元,1999年为290元,2000年为320元;每公斤成本在0.678-0.99元之间,其中1998年为0.72元,1999年为0.68元,2000年为0.99元。

  由表6可知,每吨玉米的生产成本已经达到670-990元人民币,即使考虑2000年特大旱灾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每吨玉米的成本也应在670-720元之间,这既是生产成本,同时也是农民销售玉米的价格底线。

如果根据农民生产成本价格计算,则到达湛江口岸的东北玉米价格仅为1129元/吨。

这个价格显然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表61997-2000年玉米单位面积生产成本项目比较单位:

元;公斤

注:

1998年平均每亩生产成本为276元;每公斤成本为0.72元。

  要想增加玉米的竞争能力,降低成本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从东北玉米的成本构成看,与国外差别较大的有三项,即人工费用、农业税和提留统筹费用,其中人工费用和提留统筹与国外差异较大,这也表明东北玉米生产成本有较大降低的余地。

但目前限于人均土地资源状况,很难以更多的机械作业取代人畜耕作,农产品成本中人工费用30%以上的局面将会维持很长的时间。

但入世后国家应重新考虑补贴方式问题,如取消提留统筹费用、降低农业税等,这些与WTO规则不矛盾的做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合理的补贴),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

假如如果将税费全部减免,每亩有36-38元,按1999年产量计算每公斤合7-8分钱,每吨70-80元钱。

此外,由于流通体制问题,以往东北玉米流通费用不合理成分达101元①左右,这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数字。

假如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合计降下170-180元②,则运到口岸的价格为909-959元,这个数字显然更具竞争能力。

  至此,对玉米价格比较可得出下列三个初步结论:

  第一:

如果中国的生产补贴方式和粮食流通体制保持不变,则可比的东北玉米价格比美国高186元/吨(1349-1163),没有任何优势;

  第二:

如果中国的生产补贴方式不变,而流通体制改变,则可比的东北玉米价格比美国高82元/吨(1248-1163),对加工企业开始有一定的吸引力。

  第三:

如果中国的生产补贴方式和粮食流通体制全部转变,则可比的玉米价格比美国低204元/吨(959-1163),美国玉米根本无法进入中国。

  (四)特种玉米是提高吉林玉米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前面对玉米价格竞争分析并没有考虑玉米品质的变化。

就目前情况看东北玉米品质与国外有一定差异,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改善余地。

事实上东北部分地区已经试种了特种玉米,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大大提高了竞争能力。

如高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与普通玉米相同,但油脂含量高出8%,玉米秸杆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也大大高于普通玉米。

特种玉米的品质特性使加工厂家愿意出更高的价格采购,从而缩小了与国外玉米的价差。

东北玉米的最大弱点是质量差,而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高产品种成熟期长,与东北130天的无霜期不适应,造成籽粒干瘪,纯粮率下降。

而高油玉米的生长期恰好具有生长期短的特点,此外高油玉米的秸杆还是优质的纤维饲料。

  (五)其他产区玉米对东北玉米的影响

  加入WTO以后东北玉米不仅要面临国外进口玉米冲击,国内竞争还会使这一状况更加复杂化。

黄河流域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将不可避免地冲击东北粮食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销售市场,再加上南方早籼稻、北方春小麦、南方冬小麦等收购退出保护价,南方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挤占了东北玉米的市场需求空间。

  1985-1996年全国玉米产量增加了1273亿斤,增长了近一倍,分阶段看,1985年到1990年全国玉米产量增加了660亿斤,吉林省玉米产量增加了147亿斤,占全国玉米增量的22.3%。

由于吉林省增产的玉米是商品性的,而其它省份增产的玉米多数是自给性的,因此,南方缺玉米的省份大多都是从东北购买的。

1990年到1996年,全国玉米产量增加了613亿斤,占全国玉米增量的7.3%,所占比重与前一个阶段比大大下降。

全国除北京、上海的玉米产量略有下降外,所有种植玉米的省份(青海一直没有玉米种植)玉米产量都增加,20亿斤以上的有9个省,60亿斤以上的有4个省,增产80亿斤以上的有2个省。

除黑龙江省以外,增产幅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份,这六个省的玉米增量占全国玉米增量的50%以上。

山东、内蒙古、河南已成为新的商品玉米生产大省。

由于这些地区的玉米都是商品性的,而且距离销区近,玉米销售价格比吉林更具竞争力。

1995年以前,吉林玉米出口量较大,最高时达80亿斤,这大大缓解了销售压力,但1995年以后,吉林玉米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加上国家取消了价格补贴,省里想补又补不起,玉米出口基本停止。

国内市场被挤占,出口又出不去,成为吉林玉米近两年销售难和积压严重的重要原因。

  2000年全国粮食种植结构尤其是玉米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较上年减少12%以上,分地区看,东北、华北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大幅度下调,尤其是东北四省区,平均下调幅度超过20%,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

其中黑龙江减30%、吉林减20%,辽宁减20%,内蒙减10%。

同时我国另一玉米主产区华北黄淮一带平均较上年减10%。

此外山西、陕西、新疆、四川、宁夏、甘肃等地的玉米播种面积也有不同幅度的减少。

其中山西减20%左右,陕西减10%、新疆减15%、四川减5%。

表7.全国玉米主要产区近几年玉米播种面积变化情况

三、提高东北大豆竞争优势的技术经济手段

  在我们的以往印象中东北大豆和玉米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都无法与北美相抗衡,但是,这种观念要有所改变。

东北大豆和玉米竞争力正在提高,这种提高得益于品种的改良和定向加工。

  

(一)如何提高东北大豆竞争力

  东北大豆品种混杂,农民及科研人员只追求高产量,导致了我们的竞争力较差。

过去,加工厂加工的主要是低油的大豆,含油量仅为16.5%,而美国的为19%,巴西为20%,每加工100万吨大豆出油量与美国相差2.5万吨,与巴西相差3.5万吨,按每吨豆油6000元计算,则收入相差1.5亿元和2.1亿元。

如果考虑豆饼产量下降因素,多产油则依然是很合算的,因为每吨豆饼仅2000元,多产1吨油却可增收4000元,据此计算,我们如果将大豆的出油率提高2个百分点,每加工100万吨大豆可以增收1亿元人民币。

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目前中国沿海地区油脂厂大量进口大豆,最大的加工厂达3000吨/日,从而导致中国东北大豆种植的连年萎缩。

目前进口大豆占中国加工量的40%。

每年进口豆粕进口折合大豆就有800万吨。

依靠国产大豆的黑龙江加工企业大部分亏损。

  至此已经很清楚,要想增加大豆的竞争力,首先要解决大豆品种问题。

目前中国已有5-7个高油大豆品种,其最佳种植区在北纬42-44度之间,即松花江南岸哈尔滨以南、沈阳以北地区,出油率可达18.5%,据加工厂家介绍,如果出油率稳定达到这一指标,加工厂就不必从国外进口大豆了,这一说法是以算帐为依据的。

  目前,美国大豆为186美元,运抵中国口岸接近2000元/吨;我国大豆的收购价格为2100元/吨(补贴后价格),高过美国大豆100元,如果考虑内地加工企业国内运费200元/吨,则国内大豆每吨要便宜100元。

考虑采用高油大豆品种后含油量与美国相差0.5个百分点,折合20元,采用国内大豆每吨仍然有80元的优势。

吉林德大集团公司往年进口大豆15万吨,今年采用吉林的高油大豆品种后停止了进口。

  

(二)农民种大豆和收益比较

  从今年吉林省8个区县,217个乡镇,31.6万户,300万亩的种植试验看,农民对种植大豆有很高的积极性。

原因很简单,高油大豆的种植收益远远高于玉米的收益。

按今年的价格计算,玉米每公顷的产量为6500公斤,每公斤0.7元,毛收入为4500元,扣除各项费用2500元,每公顷纯收入为2000元;大豆产量在2750-3500公斤,收购价格为2.1元/公斤,每公顷毛收入为5775-7350元,扣除1000元费用,每公顷纯收入可达4700-6350元,农民自然愿意种。

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国家政策补贴(每公斤0.3元),扣除这种补贴因素,每公顷纯收入仍然可达3225-6125元,农民仍然会种植大豆;假如玉米价格回升到0.8元/公斤,则玉米每公顷纯收益增加到2700元,玉米价格回升到1元/公斤,则每公顷玉米纯收益达到4000元,大豆种植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大豆价格补贴低产区会转向玉米的种植。

  (三)中国的粮食政策中的两笔大账

    1.近期取消玉米补贴,引导性增加大豆补贴合算

  目前中国玉米每吨出口补贴680元,按6.5吨/公顷产量计算,折合每公顷玉米补贴4420元,而政府给大豆的补贴每吨为300元,按每公顷产量2.75吨计算,每公顷补贴仅为825元,显然,如果政府拿出一部分对玉米的出口补贴用于大豆的种植补贴,每公顷可节约支出3695元。

今年吉林省调减20万公顷玉米用于大豆生产,可节约支出7.3亿元。

此外,削减玉米种植,增加大豆产量,停止进口大豆,还可以增加大豆加工的税收、就业等。

    2.进口肉类和豆粕对大豆生产加工是沉重的打击

  进口肉类及其副产品,对中国的玉米生产和饲料加工业是沉重的打击。

我国每年进口250万吨肉类相当于进口1730万吨的玉米,占我国玉米总产量的13%,合270万亩的种植面积;每年进口豆粕折合大豆产量800万吨,约为300万亩的种植面积,这对中国是极大的冲击。

中国政府在肉类出口中应做的一件大事:

迅速加入国际兽医组织,为中国的肉类出口扫清障碍。

级差是指现货和期货交易之间的价格差。

加入WTO后关税为1%;增值税为13%。

①国有粮食企业几年前此项费用为206元,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费用为104.8元,比国有粮食企业大约要低101元/吨。

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其费用支出包括:

烘干费35元,烘干损耗48元(由22%的含水量降到14%),运输费1.8元(每吨公里0.06元,按30公里计算),装卸费20元,合计104.8元。

②目前粮食企业各项费用已经有所下降,公式1中的储存费及板前费128元(降88元)。

其中,吨粮利息15元,储存费用30元(半年),板前费用25元,烘干及烘干损耗合计58元(18个水二等玉米降到14个安全水)也包含在内;公式2计算项目包括:

损耗10元,运费60元,包装费20元,平舱费30元,船运费80元,卸船费20元,合计220元,比非国有粮食企业高17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