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198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docx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docx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

指导教师:

陈联军

课题组成员:

岳艳芬

赵苗苗

赵来志

文慧慧

韩丽霞

李国飞等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

课题研究报告

莘县观城镇育才中学初中二年级6班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

岳艳芬赵苗苗赵来志文慧慧

韩丽霞李国飞等

指导教师:

陈联军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成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语言现象,言简意赅,极具表现力。

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演进,作为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的主要工具———语言(包括成语)也就必然地相应地发生变化。

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了千百年的成语,数目众多,纷繁芜杂,能否探寻到一种规律———成语词义的演变的规律?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使用成语时应注意哪

些问题?

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对于语文教育,成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弄清成语词义的演变规律,正确使用成语,对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乱用成语的现象,在名作家包括像刘心武、余秋雨等大牌作家的作品中用错的成语亦比比皆是;在各式各样的广告中,乱用的成语更是铺天盖地。

我们选择本课题的灵感最初就来源于一则乱用成语的灭蚊药水广告———“默默无蚊

二、研究目的

选择“成语的古今词义的演变和运用”这一课题,可以让同学们在查阅成语词典的过程中掌握大量的成语,在材料的处理和比较中探寻成语古今词义演变的规律,注意到使用成语的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尽可能地减少滥用和乱用成语的现象,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

学会怎样进行课题研究,学会分工协作。

养成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讨论法。

四、研究内容与做法

(一)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学期:

第10周:

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关知识。

第11周:

开选题讲座,讨论选题。

第12周:

讨论课题方案,制定课题计划。

第13周:

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14周:

查阅成语词典,摘录古今差异较大

的词语。

第15周:

查阅研究成语的专著和各类语

文期刊。

第16周:

查阅网络资料,制定调查问卷。

第17周:

问卷调查。

第二学期:

第1周:

到图书馆补充有关资料。

第2周:

走访各新华书店。

第3周:

统计整理资料,写成调查报告,

研究论文。

第4周:

课题总结,写结题报告、案例、心得体会。

(二)查阅成语大词典,收集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成语。

课题组成员多,我们就分小组分字母查阅成语词典。

在查词典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见到过的成语,摘录了许多古今

意义差异大的成语,并抄下出处和例句。

(三)收集其它研究成语的书籍资料。

要研究成语的演变和运用,必须了解成语的研究现状。

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专著,如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概论(唐运启),成语里的知识(吴越),成语浅说(张国庆),成语知识浅谈(许肇本)。

还查阅了大量关于语文教育的书报杂志,如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中学语文园地、语文报等,收集对成语的点滴研究和最新信息。

(四)网上查寻各种关于成语方面的资料。

我们在网上收集了许多成语研究的资料和成语运用的实例。

并把成语游戏搬进教室,激起了全班同学的研究激情。

(五)收集广告报刊中用错的成语,研究历年中考成语试题、易错成语。

翻阅大量的报纸,如解放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等,翻阅大量的大牌作家如余秋雨、刘心武、王蒙、鲁迅、秦牧、梁晓声等人的作品,查阅大量的文字研究方面的书籍,如咬文嚼字等,收集误用成语。

查寻广告中的谐音误用,仿照成语,生造成语等资料。

历年的中考,成语的字形、字音和意义都是重要考点,特别是成语的运用,通常考那些看似平常但意义古今变化较大的词,或有特定使用范围的词,或容易望文生义的词,或容易混用的词,研究中测试题成语部分,可使同学们最真切地感受到该课题的直接作用。

收集易错成语,并探究其错

用原因,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六)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弄清人们在学习、

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成语的目的、对成语的态度和对成语的掌握使用情况,我们集体讨论研究,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见附录一),对学生、学校职工、机关干部、工人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七)到莘县观城镇新华书店进行访谈。

为了

了解祖国的未来———孩子们对成语的态度,预测祖国文化瑰宝———成语的未来,我们走访了镇新华书店、县新华书店、结果显示:

大多数的孩子对成语不感兴趣,觉得成语书籍非常枯燥。

但成语书的

销量很好,主要是家长要给孩子买,绝大多数的家长已意识到成语的重要性,为了传承古代文明,我们必须从孩子抓起,相信成语的未来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八)整理资料,筛选信息,系统研究其演变规律,总结成语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见研究成果部分)

五、研究成果

(一)探寻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规律,总结运用成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形成以下框架式结构:

1本义变成比喻义

2本意变成引申义

3词义扩大或缩小

4使用对象变化

5断章取义忽视语境

6望文生义成语引起成语的演变,使用

1深刻理解词义

2弄明感情色彩

3搞清使用对象

4近义词的差异

5切忌望文生义

6不能轻重失度

7弄清语法功能

8不能谦敬错位

9不能断章取义

(二)写成研究论文15篇。

(三)撰写调查报告1篇。

(四)写成体会16篇。

该课题的研究结束了,我们感慨良多。

“我见识到了这些方块字是怎样的奇妙,祖国的文化是怎样的博大精深”、“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互相搀扶着前进,从开题到结束,大家心连着心,共同耕耘,共同收获”、“在到达目的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沿途的一路风景”、“当我们怯怯地面对调查对象,勇敢地说出第一句话时,我第一次感到战胜自我的喜悦”、“研究性学习加强了我

们的自主动手能力,并且使我们学习生活更充实,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此以前,我觉得研究神秘莫测,现在我也会”、“我们艰难地跋涉着。

曾经,我们困惑迷茫;曾经,我们举步维艰;曾

经,我们想临阵退缩;曾经,我们想彻底放弃。

幸好,勇气战胜了怯懦,信心战胜了自卑,虽然历经

风雨,但我们最终见到了彩虹”……

六、思考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查阅了成语词典,掌握了大量的成语。

并从中筛选出古今意义变化最大的词和最容易从字面上理解错的成语。

收集近几年的报刊广告中错用的成语,查阅大量成语研究方面的书籍,下载有关方面的网络资料,研究历年中测试题,探寻成语古今意义演变的规律,总结使用成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学会了各种资料的查阅筛选整理,学会了很多研究方法,学会了怎样合理高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怎样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困难,锻炼了社交能力,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大家以研究性的眼光审视身边的事物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但研究的结果令人担忧。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受教育的水平日益提高,为什么人们对成语的使用却很少?

怎样才能提高人们对成语的积累量?

怎样抓基础教育中的成语教育?

怎样提高人们对成语的兴趣?

怎样才能让人们在运用成语时得心应手?

怎样才能让成语长盛不衰?

虽然该课题的研究结束了,但我们对成语的学习运用和研究永不会停止,对生活的研究永不会停止,我们将永远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研

究,在研究中创造。

附录一:

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言简意赅,极具表现力,恰当地使用成语,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成语历经千载,变化很大,使用时也很容易出错。

为此,我们进行了“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

的课题研究。

为了获得有关的信息,我们特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

请您在百忙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卷中的问题。

您的答案是保密的,不会有任何人去鉴别您的答案,调查结果仅供课题的研究使用,您不要有任何顾虑,请您独立完成,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非常感激您的合作!

莘县观城镇育才中学初二6班成语课题组

2013年2月12日

1、你一般在哪种场合使用成语?

A日常交际B发言、讲话、写文章

C任何场合D从不使用

2、你使用成语的目的是什么?

A显示自己的才华

B简洁表述自己的意思

C无目的,脱口而出

D从不使用成语

3、你遇到不认识的成语怎么办?

A查成语词典B询问别人

C猜测

4、“文不加点”是指怎样的文章?

A没有标点的文章

B仍需修改的文章

C很好的文章

5、“如坐春风”是指:

A比喻春光美好

B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C形容心情异常舒

6、“升堂入室”指:

A人的学问达到很高的境界

B主人殷勤接待,以表感谢

C形容建筑构造奇特,给人飘然脱俗的感觉

7、“尸位素餐”是指:

A空占着位置,白受俸禄,未尽职守

B为了死后有个好职位,改吃素食物

C看到尸体腐烂,改吃素食物。

8、“醍醐灌顶”是指:

A说话没条理,模糊不清

B非常糊涂

C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9、“下里巴人”是指:

A农村种地的人B重庆下半城的人

C通俗的文艺作品

10、“差强人意”是指:

A勉强令人满意B不能令人满意C出乎人们的意料

11、旧指知音难遇,现比喻艺术作品不通俗,能欣

赏的人很少指哪个成语?

A曲高和寡B对牛弹琴

C党同伐异

12、一个真正的人,总是以诚为荣,以虚伪为羞,

不隐藏真相,,心口如一。

A一叶障目B文过饰非

C自欺欺人

13、这个人总是,因此常被人用冷眼看。

A呆若木鸡B呆头呆脑

C大智若愚

14、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

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产品供不应求。

A络绎不绝B车水马龙

C熙熙攘攘

15、和以往不同,第73届奥斯卡,没有一部影片

能主宰大部分奖项,角斗士卧虎藏龙毒品交易,各得其所。

A平分秋色B各有千秋C畅三足鼎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干部和学生的正确率要高些,学校职工、工人和军人的正确率要低一些。

这是和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成正比的,文化水平高,关于成语的积累要多一些,使用的频率要高些,其正确率也就高。

从调查对象的所选答案来看,人们根本不知道成语还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如:

“下里巴人”本指战国时楚国的民间歌曲名称,

后来逐渐演变成通俗的文艺作品,很多人选择了“农村种地的人”。

有的完全是凭着字面意思猜,如“差强人意”很多人选择了“不能令人满意”但它的实际意义却是“勉强能令人满意”。

“文不加点”

本指文章写得好,写得快,但很多人望文生义,理解为“仍需修改的文章”。

把“醍醐灌顶”理解成非常糊涂,而实际上它的意义为“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还有,也许成语的意思知道,但在

运用时却忽略了语境。

如“这个人总是,因此常被人用冷眼看。

A呆若木鸡B呆头呆脑C大智若愚。

”这几个词不难理解,但很多人选了C。

实际答案为A。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人们掌握的成语量太少,对成语的态度令人担忧,不知道成语古今词义的演变,望文生义,更忽略了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因此我们认为,研究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迫在眉睫,探寻演变的规律,掌握运用时注意的问题,以便使用时得心应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语言修养,增强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基础教育中加大成语的教学力度,加大考核力度,从娃娃抓起,以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成语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所以,学习成语,运用成语,研究成语,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应尽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