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诗八首》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0149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穆旦《诗八首》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穆旦《诗八首》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穆旦《诗八首》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穆旦《诗八首》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穆旦《诗八首》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穆旦《诗八首》讲解.docx

《穆旦《诗八首》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穆旦《诗八首》讲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穆旦《诗八首》讲解.docx

穆旦《诗八首》讲解

一曲充满哲理的爱的交响——穆旦《诗八首》讲解

现代文学优秀作品的讲解、欣赏,是我们教研室多年来开设的一门课。

这门课的一个目的,主要是帮助同学们,从中学进入大学中文系及其他专业学习之后,如何提高自己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各个方面的审美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请尽量多一些的老师来讲解,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课,跟同学们认识,向大家传达北大中文系的老师们在教学、研究、讲课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一些路数、风格,给大家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参考。

今天派到我的头上,我给大家讲一首有名的诗,就是穆旦的《诗八首》。

这堂课讲授的题目,就是《穆旦〈诗八首〉讲解》。

穆旦与爱情诗

五四以来至今,包括九十年代的诗,在这个题材上的创作,从诗情的创造性,艺术结构的完整,以至于意象的探索、情感的表述、哲理的思考方面,都还没有超过这首诗的。

 

1,穆旦的一生

穆旦的《诗八首》,写在1942年,他二十四岁的时候。

这首诗,到现在还是我们新诗产生八十多年来关于写爱情题材方面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品。

我很少用“经典”这个词,我不太喜欢这个词,但是我这里还是说,这是一首可以永久传世的带有经典性的作品,和古代的杜甫的《秋兴八首》,白居易的《长恨歌》,西方的勃朗宁夫人写爱情的十四行诗一样,都是这个方面的代表作,也可以说,五四以来至今,包括九十年代的诗,在这个题材上的创作,从诗情的创造性,艺术结构的完整,以至于意象的探索、情感的表述、哲理的思考等方面,都还没有超过这首诗的。

第一个问题,我想介绍一下穆旦的生平。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是浙江海宁一个望族出身。

在这个世纪里,海宁查家,给文坛贡献了两个文学大家,一个是大家知道的写通俗小说、武侠小说的金庸(查良镛),另外一个,就是纯文学现代派诗人的代表者穆旦。

他们是同辈的兄弟,到现在这两个人,还是中国百年文学史两个领域里的高峰。

在中国新诗里,应该说,穆旦的诗的现代性、超前性,和艾青的不相上下,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看,穆旦是更超越了一些。

穆旦活了58岁,一辈子很悲惨。

其先祖查慎行,原名查嗣琏,清代的大官僚。

早先曾是康熙时的太学生。

康熙二十八(1689)年,大戏剧家洪升到北京来,北京的昆班特别为他演出全本《长生殿》,一时轰动京城。

当时也有一种赠票的习惯,大概是给京城朝廷内外一些官儿们、相关的一些人赠票,有的小人没有收到票,就告了一状。

因为当时正直皇后死了,属于“国恤”期间,演戏触犯了国法,朝廷便下令,凡看戏的官员,全部革职,查嗣琏被革去太学生籍。

从此他改名“慎行”,字悔余,用以自警。

多年以后,他又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特赐进士,官封翰林,做到文学侍从。

他也是清代很有名的诗人、文学家,有《敬业堂集》五十卷传世。

当时不到30岁的诗人赵执信(号秋谷),是洪升的朋友,18岁时中进士,官至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因为参与看了这场戏,也被牵连革职,一辈子就这么放废江湖,困顿终生了。

所以当时有人作《竹枝词》云:

“秋谷才华迥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后面两句诗很有名,现在一般搞古代文学的,都知道这两句诗。

我们经常引用它,来说一个人偶因一事而终生倒霉的境况。

后来,到了穆旦的祖父时,已经是清末了,祖父为官僚,但家境已近衰微。

但天津查家,还是个大家。

他父亲是个小职员。

穆旦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世家,这样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熏陶的环境里面。

他自幼又很聪明,六岁的时候,就在当时天津的一个刊物上发表了文章,现在留下来的最早的一篇穆旦的文章,就是六岁时写的儿童文学习作。

后来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又在南开学校的刊物上,发表过十几首新诗和散文、论文。

抗战那一年,1937年,他考进清华大学外文系,随后到了昆明西南联大读书。

这时他已经是最有名的校园诗人。

1940年8月,穆旦在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毕业后,留校作助教。

他参加了南荒社、冬青社、文聚社等文学社团,得到朱自清、闻一多、冯至等作家诗人的指导,发表了《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赞美》、《蛇的诱惑》、《还原作用》等许多优秀的诗篇。

这一年,他结识了外文系的新生萧珊。

1942年2月,他写了这篇非常出色的爱情诗《诗八首》。

但是就在这个月里,他参加了中国抗日远征军,任司令部杜聿明将军的随军翻译,到缅甸去打仗。

当时抗战需要,征调了西南联大的许多青年学生、老师参军。

现在北大西门内小池塘旁边,还有一个碑,立在那里,就是“西南联大从军人员名录”,是闻一多题写的碑名,冯友兰撰写的碑文,这是一个复制品,原碑现在昆明,这里面就有查良铮的名字。

当时在缅甸战场,很困难,很艰苦。

穆旦是杜聿明将军的翻译,可是战争中也很苦的。

他从事自杀性的殿后战,最后与队伍走散了,陷落在庞大无边的胡康河谷的热带雨林里,马死了,战友和传令兵死了,他断粮八天之久,几乎饿死,后来好不容易挣扎着走出来,到了印度,活了下来。

撤回国内后,曾到处颠沛,继续写他的诗。

抗战胜利后,他随青年军到了东北,编辑《新报》。

1948年,他赴美国留学。

1952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到南开大学任教。

穆旦也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

我们这一代人,读的普希金、拜伦的一些翻译作品,除了戈宝权先生的以外,主要是查良铮的。

他翻译作品时,用的是“查良铮”的名字,写诗的时候,都用“穆旦”的名字。

穆旦在1949年前,一共出版有三本诗集:

一,《探险队》(1945),这是他的第一本诗集;二,《穆旦诗集(1939-1945)》,这是他到沈阳以后自费出版的,是他的自选集,也是他最好的一个作品集;三,诗集《旗》,选了穆旦的一些最优秀的作品,1948年由收入巴金主编的《文化生活丛书》,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

这个丛书,位置很高,都是选全国最优秀的一些年轻人的作品。

从国外归来后,穆旦多数时间是在受难中度过的。

1957年,他在《诗刊》上发表了一首《葬歌》,是表示埋藏自己过去的意思,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但还是被批判成是有社会阴暗的心理,由于过去参加过国民党军队,抗战胜利后又随军在沈阳编过报纸。

满腔热血从美国回来,被打成了历史反革命,文革受到冲击,于1977年寂寞地死去了。

直到1978年“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才给他平反。

穆旦是一个才华极高而遭遇很惨的诗人。

穆旦的主要成就,是在四十年代,可以说,穆旦通过他自己那种非常现代性,或者用现在的话叫“非传统”,探索新诗的道路,跟传统的写法都不太一样,主要是走T.S.艾略特的路子。

艾略特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世界性大诗人,他的长诗《荒原》,开辟了一个现代派的新时代,他1940年代获过诺贝尔奖。

穆旦受艾略特诗的影响很深,许多有些诗作很难懂,过去一直受到主流诗潮的批评。

80年代以来,穆旦诗才开始走红,大家重新发现了穆旦,认识和解读穆旦,对他的诗与人生,做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价,出了一些书,现在关于穆旦的书很多,但是基本上是抄来抄去。

就作品看,比较有代表的是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穆旦诗选》,大家如果要看穆旦最主要的代表作,可以就看这本。

另外一本《穆旦诗集》,李方编,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收的比较全,几乎把穆旦全部的诗都收进去了,还做了一些校勘,这是研究穆旦的一些基本资料。

穆旦的《诗八首》,最初发表在1942年4月昆明出版的《文聚》第1卷第3期上,题目是《诗八章》,曾被闻一多收在他编的《现代诗钞》里。

穆旦的生平就简单说到这儿,下面进入文本。

2,爱情诗的位置

先讲一下爱情诗在现代诗歌中的位置。

中国现代诗从“五四”以后,出现了爱情的主题的诗。

从郭沫若开始,闻一多、俞平伯,闻一多,到三十年代的林徽因、徐志摩,四十年代的穆旦等,写了很多这方面的诗。

闻一多在1922年,写了一篇《〈冬夜〉评论》,《冬夜》是俞平伯的一本诗集。

在这篇评论里,闻一多把人的感情分成几个层次,他认为:

“严格地讲来,只有男女间恋爱底情感是最热烈的情感,所以是最高最真的情感。

”当然他引用的是西方的理论,究竟这个理论对不对是一回事,但是说明“五四”以后一些觉醒的知识分子,对这一方面感情探索看得很重。

但是这方面的作品并不多,用朱自清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1935年)里面的话来讲,“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的告白恋爱者绝少,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更没有。

”“寄内”“忆内”的诗,不是爱情诗,像陆游写的《钗头凤》那种诗很少。

到了“五四”以后,开始冲破中国封建礼教的一些束缚,这方面的题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但是那种所谓高峰性的悠久性的作品并不是很多。

其中如果拣出几篇的话,我想一个是闻一多的《奇迹》,一个就是穆旦的《诗八首》。

还可以举几首,如林徽因的《别丢掉》等,徐志摩也有一些作品,有的人把《再别康桥》也算到爱情诗里面,我觉得那首诗不是爱情诗。

如果严格的说是爱情诗,真正能够和《诗八首》、《奇迹》并列的,也不是很容易提的出来的。

《奇迹》是闻一多1931年在青岛大学做教授时,一种感情的朦胧的冲动,当时一起做教师的一个安徽的女诗人方令孺,当时大概是年轻的助教,是桐城派方苞的后代,新月派的有名青年诗人方玮德的姑姑,但是他们年龄差不多,所以跟当时的陈梦家混得都很熟。

当时好多作家在那儿,梁实秋、杨振声、闻一多等,叫做“八仙”,经常一块儿喝酒,女诗人方令孺也被闻一多拉进来参加。

闻一多夫人,回湖北去生小孩,在这种情感空白期间,闻一多感情出现了一点浪漫的波动。

梁实秋后来回忆说,这首诗就是在那个时候感情迸发写出的作品。

有兴趣翻翻闻一多的全集,可以读一读。

方令孺当时也有一首诗,没有写具体内容,很朦胧,实际是回答闻一多的《奇迹》,表示要保持一个人的纯净的人格。

关于这首诗的历史本事,我写了一篇论文。

1931年,徐志摩办《新诗》杂志时,跟闻一多约稿,他突然寄来了这首诗,徐志摩高兴得不得了,说是我把他“逼”出来的,认为这是一首“奇迹”,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1928年《死水》出版以后,闻一多就没有写诗了,到了1931年突然写了这首爱情诗。

按照朱自清的分法,中国现代的爱情诗有两种:

一种是现实的爱情,真实的爱情,你发生了事情,然后自己来抒发,或者是写给某一个真实的人的。

第二种叫理想的爱情,就是不存在具体的对象,爱情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就是为这个题材而写,自己感情里的很多冲动。

也可能它有对象,我们不清楚。

穆旦的《诗八首》,从现在的所有的史迹来查,他的年谱、回忆录,都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史实,没有“诗本事”,即使有这方面的冲动,也无从考查了。

而且作者也将他的感情客观化与普泛化了。

那么,只能算是一首写理想的爱情的诗,写诗人对于爱情的一种人生哲学的理解。

所以如果把这首诗的特点概括一下,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来抒写对爱情的整体的一种情感过程、整体的一些看法和他自己的一些体验、思考。

就是从哲学层面上来写爱情,写爱情的一个发展过程:

从初恋,经过热恋,再经过沉思,到升华,就是到人的死亡这样一个过程,我把它叫做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初恋、热恋、沉思、升华。

没有一首诗写得像他那样对整个爱情想得那么深刻、那么充满了人生的哲理的思考。

第二,他用具象和抽象结合的方法来创造意象,来进行语言和语言之间的连结,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效果,极大的陌生化,使你觉得有些东西很难懂。

我自己做了解释的工作,但是到现在我觉得有些东西很难把它坐实,说得太实了这个意象是象征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他追求的那种陌生化。

陌生化除了语言和语言的连结、意象的新奇以外,还有在“你”、“我”的爱情表述之间,引入一个“上帝”的意象,这样就拉开了爱情抒发的距离,就不仅仅是“你”“我”,有时候加入了第三者的语气、情感的介入,使你有时候搞不清中间的复杂关系,增加了诗的朦胧度。

第三,这首诗是由八首组成的,它的内在的结构非常严密,像一曲交响乐一样,有内在的起伏、升腾,也像我们的八股文一样有起承转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一般的短诗里面很难做到。

他是通过一首抒情诗,把它完成的。

这三个方面,一个是哲理,一个是陌生,一个是结构,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处处感觉到这一点。

 

诗八首

到这里,我们整个读下来,就像听了一首交响乐。

从一种陌生的最初介入,到进入热恋的阶段的状态,然后转入哲学的沉思,最后进入爱的升华。

像《诗八首》这样的诗,我觉得还是留给上一个世纪,留给这个世纪或者留给下一代,还是值得大家去体味的。

而且先驱者诗里面所体现的这种探索精神、创造才华和他闪现的艺术创作的光芒,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1,初恋

整体的情况就先介绍到这里,现在我们就翻开作品,跟着大家一起读。

从结构上看,这八首诗每两首分为一组,我把第一组叫做“初恋”。

穆旦曾说:

在相同与不同之间找到不断的平衡,这才能维持有活力的爱情。

这句话可以说是解读它的一把钥匙。

我们看第一首: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这里出现了一个陌生的意象——“火灾”,什么叫“火灾”?

两个人恋爱怎么引起了“火灾”?

再看下面: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唉,那燃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这首诗,整体上是写在爱走向成熟的季节的过程中,一方感情的热烈,一方感情的冷静,这种不平衡之间形成的一种矛盾,一种冲突。

“我”为你点燃了爱情,但在你的眼里却是一场“火灾”,是可怕的“遭遇”,这就是“火灾”意象的象征含义,表达了女性在情感渴望中怀有的恐惧或婉拒的一面,这是诗人一种天才性的使用。

“我为你点燃”,是说我的爱的火,由于你而点燃,这不过是青春走向成熟期的一种正常的要求,也就是诗里说的:

“那燃烧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但由于你的理性,恐惧,羞怯,由于你的视为“火灾”,距离就因此产生了,所以“我们相隔如重山”。

这是一种初恋的时候热烈与冷静,感性与理性之间不平衡所造成的矛盾。

下面一节诗开头两行:

“从这自然底蜕变的程序里/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是说,我没有得到你的爱的应允。

爱是人类走向成熟的一个自然的环节,但却不能按照这个自然“程序”去实现它,所以诗里面说:

“从这自然底蜕变程序里,/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没有得到爱,没有心心相印的回应,故用了一个“暂时”。

下面是讲自己,这个时候,怎样发誓,赌咒,也是没用的。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是讲自己痛苦,发誓生生死死相爱,但我如何的发誓,最后的结果,还是得不到对方的理解,接受,还是得不到姑娘的理解与接受。

但是,诗人不这样说,他说: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这里是说,上帝制造了一种感情,使人相爱;但同时上帝又制造了一种理性,使人的爱与爱有理智的控制,不可能很快地达到一种如愿以偿的境界。

所以说,这样一种由上帝赋予的给予和拒绝之间,实际上上帝在自己在玩弄自己,它玩弄别人的同时也就玩弄了自己。

上帝制造了情感,同时又制造了一种理性,造成一种距离,这本身是对自己的一种嘲弄。

这些话,初读的时候都不大好读,什么叫“上帝玩弄他自己”?

但是你把它连起来读,就会得到大体上的印象。

这是第一首,是写初恋的时候的一种追求和拒绝、热烈的情感和理智的制控中间的一种矛盾。

第二首还是属于这一阶段的情感,但是诗人做了比较理智的分析。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这里面出现一个“水流山石”的意象,如果我们对古代的文化传统很熟悉的话,那么你一定可能想起孔子说的话: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这个诗意盎然的感叹产生之后,中国文人一直用“流水”来暗喻时间的流逝。

“水流山石”这里实际也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逐渐地成长,“沉淀下你我”,时间可以消逝,但是我们的感情是在走向成熟,走向接近,默契的,“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这一句比较晦涩。

大家如果读一下《穆旦诗集》,就知道他用了许多次“死的子宫”、“子宫”,这是穆旦诗里特有的意象。

什么叫“死的子宫”?

就是静止的空间的意思。

时间在流逝,但是我们的情感却停留在静止的空间里,也就是说,我们相互爱慕的感情,没有随时间流去,依然执着的存在着。

或者也可以这样的理解:

我们在成长,在爱这个永恒不变的世界里。

“死亡的子宫”,象征爱这样一个永恒不变的世界,宁静封闭而温暖的世界,孕育着新的生命渴望的世界。

所以,“在死的子宫里”,我们只能把它的意思大致地把握,不可能去具体翻译和解释这句诗。

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属于穆旦喜欢用的一些意象之一。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这是说,人的爱情,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感情的生命表现形式,它应该有相爱者的相互的追求与投入,不能靠“他”自己的自然过程来完成。

造物者创造了爱,它应该是丰富美丽而千变万化的。

“你我”的生命本身,“你我”的爱的“成长”,只能是“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要我们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要人的沟通、理解与互动。

这个“他”,可以理解为你我的爱,也可以理解为造物者对人类爱的创造。

这个“他”比较难懂,“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这个“他自己”,就是完成爱,既是“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也是指人类的一种对爱的追求。

这是说,爱是一个永远的追求的过程、永远不可能完成的过程。

这是穆旦诗里习惯运用的一种玄学式的语言,隐藏着它所抒发的玄学的意蕴。

实际上把它解释了就是:

人的生命(包括爱)本身,都是自然创造出来的千万种形态的一种“变形”的存在。

人的生命也是一种变形的存在,爱情也是这样的。

创造既然没有终结的日子,生命也没有完成的时候。

“你我”的爱,就是在这种不能完成的过程里的一种、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不要问他完成的结果,要的只是真实的现实的存在。

而这存在,就是由不断的追求理解而逐渐走向成熟的爱。

这第二首诗的下一节,讲爱在这沟通、理解与追求中,逐渐成熟起来。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这时候就听见我的主暗笑/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穆旦有的诗句很具体,有的诗句很抽象。

这节诗就是这样。

也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他诗的一个特点:

具象和抽象的结合。

“丰富而且危险”,是非常抽象的句子,但是有的又是很具象的。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这时候就听见我的主暗笑”,这是说,在爱的发展中,“你我”的理性的因素,仍然在起作用,我们在谈话,在交流,在倾诉,在表白,但仍多是在理性的控制下,以至于使“主”(创造人、创造爱情的自然界,或者是所谓的上帝、客观存在)都感觉到好笑,在暗笑,人类生命本能、包括爱的创造者自然,也在暗笑。

现在的“你我”都还太理智了,所以,它就在我们的身上,“不断地添来另外的你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另外的你我”,就是一种更感性的,更超越理智的,更成熟和热烈的感情,另外的“你我”,就是跟现在不同的“你我”。

现在会有这样的不平衡,是因为有理智在里面起作用,要克服、超越这种不平衡,要克服这种理智,就要添另外的一种更热烈、更感性的东西,使我们达到一种“丰富而且危险”的境界。

这虽然是一种抽象的词,但是它背后隐藏着的,是讲使我们的感情走向一种新的丰富而热烈的高峰,走向“丰富”,走向“危险”,也就是走向享受爱的热恋状态。

穆旦在与《诗八首》同一个月里写的另一首《出发》,诗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就把我们囚进现在,呵上帝!

/在犬牙甬道中让我们反复/行进,让我们相信你句句的紊乱/是一个真理。

而我们是皈依的,/你给我们丰富,丰富而且痛苦”。

这后面一句诗,经常被引用来说明整个穆旦的追求,一个知识分子精神的矛盾和痛苦。

将两个感情色彩反差很大的词放在一起,这样的用法,很有张力。

这里用的“丰富而且危险”,是讲他的爱情,感情怎么走向热烈,而走向热烈以后,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一种“危险”的境界了,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成熟的境界、是一种热恋的境界。

所以“危险”这个抽象的词的背后,并不是贬义,并不是“危险”词义本身的内涵,而是给你另外一种信息。

读他的诗,有的时候这些词语,常常要作另外意义的理解。

 

2,热恋

这是第二首诗。

前面这两首诗,构成了整个《诗八首》爱情交响曲的第一章:

初恋。

第三、四首诗,意义上是一组,讲的是“热恋”,就是进入一种爱的成熟阶段。

我们来看第三首。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的野兽,/它和青草一样地呼吸”。

这两句诗写的非常漂亮。

我们读古诗,常讲哪句诗叫“诗眼”,这两句就是,很精辟。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的野兽”,他不说你的感情走向成熟了,也不说你的感情热烈起来了,而是说你本来有点惧怕,把爱情看作是一场“火灾”。

而现在变了,你自己感情里也开始“疯狂”起来了。

“野兽”可以包含感性的东西,包含对爱的热烈的追求,本身包含很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这时候“小小的野兽”,暗示的是“你”爱情中萌生的狂热之情,或者说是潜意识中产生的一种爱的冲动,爱的热烈,感情开始发展,从“你底眼睛里看见这一场的火灾”,到“你底年龄里的小小的野兽”,这是爱的情感开始走向成熟的巨大发展。

“和青草一样地呼吸”,这句诗写得非常好。

“青草”,它唤起人们对于古典诗歌的许多记忆。

“天涯何处无芳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青草唤起的,是人们对于人的感情,对生命蓬勃的记忆。

大家老是讲穆旦的诗,是“拒绝传统”的,或者是隔断传统,实际上从“水流山石”,到这里的“春草一样地呼吸”,很多意象,古代诗歌里是存在的,已经成为文化传统的积淀,我们能够找到不少。

中国的一些成熟的诗人,他跟传统的联系,跟西方的联系,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这种化用,就很出色。

不能只在表面上看,说他的诗跟传统无关。

“春草一样地呼吸”,他给你很多想象,杜甫、白居易的诗里都讲到“春草”,古代诗歌里无数关于这方面的意象,它给你想象情感的一种发展,是说这种狂热和冲动之情的发展的一种表现。

“青草”的“呼吸”,也有青春、蔓延、生机勃勃、不可遏制地生长等各种意思包含在里面,同时也是女性表示爱的一种方式的象征。

在这之前,同一个月里,穆旦写过一首《春》,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这里把大自然春天的草,花朵,写得那样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欲望,充满美丽憧憬的情绪,现得非常生动。

我们说抽象和具象,“青草一样地呼吸”这就是具象,给你一个具体的意象,后面隐含了很多关于内在情感的抒发。

了解了这一点具性而又陌生的暗示性意象的意义,也就懂得了后两句的意义了。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们读到这里,就懂得他所抒发的那种情感的表现。

象“春草一样的呼吸”的“小小野兽”,暗示一种野性力量,使我们之间开始走进了热恋的状态,它给我带来了你底“颜色”,你底“芳香”,你底“丰满”,这些话,也就进一步暗示“我”开始得到了你的亲近与拥抱。

末句是说,这个小小野兽,“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就是使你陷入一种进入了热恋状态的混沌与疯狂。

“黑暗”不是自然状态的黑暗,而是一种情绪状态的象征,我们讲“张力”,黑暗是一种东西,温暖是和它对立的东西,但是这里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说“温暖的黑暗里”,就加强了情感表达的张力,实际上是一种热恋的状态。

诗里用我们抽象的、概念的话,表述就是摆脱了理性的制约,理解了真正爱的欢乐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年轻人的热烈和“疯狂”。

但是他不这样说,而是让这些直接表述隐蔽了,曲折了,也就诗化了。

下半首的四行诗,进一步描述“我”此时爱的表现和感情,对爱的体味和感觉。

上半首,写“你”的心态与行为,下半首,主要写“我”的心态与行为。

“我越过你大理石理智殿堂”,是我的感觉与行为。

“大理石的理智殿堂”,给人的感觉,很庄严肃穆,很冷静,但又很热烈。

可以说是像大理石一样纯洁的殿堂,也可以说像大理石一样冰冷的理智殿堂。

我超越了这个“理智的殿堂”,就感到了它里面所“埋藏的生命”,并有一种格外的“珍惜”,就是在这样一个互相接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爱的神圣和宝贵,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它”即是真正的爱。

“大理石”这个意象,给人一种非常冷静的感觉,用在这里形容“理智的殿堂”,强化了诗里“理智”和“情感”矛盾中“理智”方面的印象。

两个人的状态是耳鬓厮磨、拥抱接吻,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远取譬”的比喻。

朱自清说,中国古代诗歌里有两种比喻的方法,一种叫“近取譬”,一种叫“远取譬”。

“她美丽的像一朵花”,是“近取譬”,“红的像太阳一样”,“红的像晚霞”,都是很近的想象,比喻的物象与被比喻的事物情感之间,距离很近,谁的想象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