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0036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8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docx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docx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表格式教案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6.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主备人

课时划分

3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学情

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巩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已知,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

教法

  讲练结合.

学法

  观察.比较与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

如图

ABCD,

求证:

AB=CD,CB=AD,∠B=∠D,∠BAD=∠BCD.

分析:

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归纳

平行四边形性质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三.例题分析

例1:

如图,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8m,其他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

例2在

ABCD中,已知∠A=52°,求其余三个角的度数。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1)如果

ABCD中,∠A—∠B=240,则∠A=度,∠B=度,∠C=度,∠D=度.

(2)如果

ABCD的周长为28cm,且AB:

BC=2∶5,那么AB=cm,BC=cm,CD=cm,CD=cm.

2.如图4.3-9,在

ABCD中,AC为对角线,BE⊥AC,DF⊥AC,E.F为垂足,求证:

BE=DF.

五.小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桌互讲,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六.作业设计:

必做题:

习题18.1第1.2题。

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6.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主备人

课时划分

3

教学课时

总备课数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学情

分析

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教法

导学法.讨论法.

学法

观察.比较与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有那些性质?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其他性质

二.探究新知:

把平行四边形ABCD固定在黑板上,拿出一个跟它一样形状大小的平行四边形A′B′C′D′。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AC.BD的交与O,用一枚图钉钉在点O,将平行四边形ABCD绕点O旋转180°,观察旋转后平行四边形ABCD与平行四边形A′B′C′D′是否重合。

 

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

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

OA=OC,OB=OD        

分析:

证明△AOC和△BOD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推理过程由学生完成)

归纳

平行四边形性质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三.例题分析

例(教材P94的例2)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0cm,AD=8cm,AC⊥BC,求BC.CD.AC.OA的长以及

ABCD的面积.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CD的长,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得OA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高为此底上的高),可求得

ABCD的面积

  

  四.随堂练习

1.在ABCD中,AC=6.BD=4,则AB的范围是________

2.在平行四边形中,周长等于48,已知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D与△AOB的周长的差是10,求各边的长

3.如图,

ABCD中,AE⊥BD,∠EAD=60°,AE=2cm,AC+BD=14cm,则△OBC的周长是多少?

5.课堂小结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那些?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

习题18.1第3,4题。

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6.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主备人

课时划分

3

教学课时

总备课数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并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结论进行解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学生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推导过程,数学中距离的本质的探求。

学情

分析

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已经学过,本课以此为基础,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不重视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掌握。

教法

  讲练结合.

学法

  观察.比较与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两点间的距离?

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3.思考: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DE⊥AB,BF⊥CD,垂足分别为E,F.求证:

AE=CF.

  二.探究新知

问题1:

就这个平行四边形来说,如果我将CD边和AB边延长变为两条平行的直线,那么同学们线段AD和线段BC还相等吗?

         

问题2:

在平行线间任意做两条平行线段,他们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你是如何得到的?

  师生活动:

以上请学生总结,老师修正得到一个结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问题3:

当平行线段和这两条平行线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的时候,这两条垂线段还相等吗?

(学生回答相等)

  问题4:

根据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知识,这条垂线段我还可以叫做点A到直线b的距离,那么所有直线a上的点到直线b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得出下一个结论:

直线a上所有点到直线b的距离相等。

这个相等的距离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几何语言:

a//b,A是a上任意一点,且AB⊥b,B是垂足,线段AB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

  问题5: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线段AB既可以表示两条平行线ab间的距离,也可以表示点A到直线b的距离,还可以表示点A到点B之间的距离。

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思考: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和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有何联系与区别?

  教师总结:

数学中的距离,包括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都可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如图:

在长方形ABCD中

  

  1)点A与点C的距离是指线段       的长;

  2)点D到线段BC的距离是指       的长;

  3)两平行线AD,BC的距离是    或    的长;

  4)线段AB的长可指       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1).知识一个重要结论,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概念。

  2).思想转化思想。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

习题18.1第7,9题。

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6.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主备人

课时划分

5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用边或角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并会运用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探索,由此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等几何概念及定理。

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步形成,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全开放自主探索平行四边行的判定定理.

教法

引导启发

学法

观察.比较与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

1.在这些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你是怎样判断的?

2.平行四边形边的性质:

(1)两组对边分别。

(从位置考虑)

(2)两组对边分别。

(从数量考虑)(3)两组对角分别。

(从数量考虑)

二.探究新知:

1.结合图形1用定义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B//,//A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由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也可以作为一个判定:

归纳: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义法----两组对边的位置法):

2.请同学们思考:

用两根一样长的木条作为一组对边(AB=CD),再用两根一样长的木条作为另一组对边(AD=BC)拼一个四边形(如图)。

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自己验证。

证明:

(用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加以证明)

 

归纳: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两组对边的数量法):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

如图,A′B′∥BA,B′C′∥CB,C′A′∥AC.

求证:

∠ABC=∠B′,∠CAB=∠A′,∠BCA=∠C′;

分析:

用定义证明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C=∠B′,同理∠CAB=∠A′,∠BCA=∠C′.

 

例2.小明用手中六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做拼图游戏时,拼成一个六边形.你能在图中找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吗?

并说明理由.

分析:

因为△ABO≌△AOF,所以AB=BO,OF=FA.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其它五个同理.

4.随堂练习

1.课本课后练习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1=∠2,求证: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五.小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6.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主备人

课时划分

5

教学课时

2

总备课数

1.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对角线法),并会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对角线法),并会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上节课又亲历了判定方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本节课继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类比学习,探索平行四边行的判定定理。

教法

讲练结合.

学法

观察.比较与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1.判断下列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你还有其他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吗?

二.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思考:

将两根细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一起用橡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转动两根木条,四边形ABCD一直是平行四边形吗?

自己验证。

你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猜想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验证你得猜想:

如图2,AC、BD是四边形ABCD的对

角线,交点是点O,且OA=OC,OB=OD。

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

证明三角形

全等得到

即可得AB//CD,同理AD//CB,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归纳: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

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

欲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判定方法2来证明.

四.随堂练习

1.已知:

如图,把

的中线AD延长至

点E,使得DE=AD,连结EB、EC。

求证:

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

如图6,在□ABCD的对角线AC上有两点E、F,且AE=CF,对角线BD上有两点M、N,且BM=DN。

求证:

四边形EMFN是平行四边形。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主备人

课时划分

5

教学课时

3

总备课数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并会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学重点

掌握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并会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前两节课又亲历了判定方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本节课继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类比学习,探索平行四边行的判定定理。

教法

讲练结合.

学法

观察.比较与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思考: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至少需要几个条件?

你还有其他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吗?

二.探究新知:

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猜想: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验证你得猜想:

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CD,AB=CD

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

做对角线AC,BD交于点O,证明三角形

全等得到OA=OC,OB=O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归纳: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

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

BE=DF.

分析:

证明BE=DF,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证明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比较方法,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简单.

四.随堂练习

1.已知:

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AC上两点,且BE⊥AC于E,DF⊥AC于F.求证: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

因为BE⊥AC于E,DF⊥AC于F,所以BE∥DF.需再证明BE=DF,这需要证明△ABE与△CDF全等,由角角边即可.

2.已知:

如图,AC∥ED,点B在AC上,且AB=ED=BC,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六.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主备人

课时划分

5

教学课时

4

总备课数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性质.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学情

分析

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很少,因此无论讲解顺序怎么安排,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例1)时,题中辅助线的添加都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分析辅助线的作法的思考过程.

教法

讲练结合.

学法

观察.比较与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二.探究新知:

学生自习教材内容,得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自主探究一: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它的一条中位线

2、量出中位线和第三边的长

3、量出所画图形中一组同位角的度数

4、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点拨:

从数量和位置两方面来考察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

猜想: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自主探究二:

探究一的证明

如图,点D、E、分别为△ABC边AB、AC的中点

,求证:

DE∥BC且DE=

BC.

思路点拨:

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

从而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

如图

(2),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思路点拨:

因为已知点E、F、G、H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可以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找到四边形EFGH的边之间的关系.由于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接AC或BD,构造“三角形

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后,此题便可得证.

四.课堂练习:

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1)若EF=5cm,则AB=cm;若BC=9cm,则DE=cm;

(2)中线AF与DE中位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证明你的猜想.

五.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

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主备人

课时划分

5

教学课时

5

总备课数

1.知识与能力:

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归纳和练习,学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方法,本节课由教师组织教学,通过复习归纳和练习,学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

教法

讲练结合.

学法

观察.比较与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对边的关系

对角的关系

对角线的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对角线

2.典题分析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在对角线BD

上,且BE=DF,求证:

AE=CF.

2.已知: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

求证:

OE=OF,

 

3.已知:

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4已知:

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AC上两点,且BE⊥AC于E,DF⊥AC于F.求证: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拓展 

【引申】若题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转动到图b的位置,那么例2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将EF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和图d),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5.课堂小结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6.2.1矩形

主备人

课时划分

3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矩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矩形性质的推导证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和生活中的图形,锻炼客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教学难点

理解矩形的意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学情

分析

矩形就是小学里学过的长方形,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矩形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巩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矩形的概念,性质当作已知,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

教法

  讲练结合.

学法

  观察.比较与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