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935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教案.docx

《综合实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教案.docx

综合实践教案

1、垃圾,你的家在哪儿

一、设疑激趣

1、设疑导入。

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看见教室有小纸片,弯腰去捡。

教师说:

“咦,垃圾,你的家在哪儿?

怎么乱跑呢?

2、激发讨论。

针对上述问题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顺势撩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垃圾哪有家啊?

还是让它躺在地上吧!

”随手又丢在地上。

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述说自己的意见。

3、揭题课题: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家在哪儿的问题”。

出示课题。

二、选择合作

1、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调查研究,以下选题供大家参考:

(1)校园垃圾是怎么产生的?

(2)校园垃圾有哪些?

它们有哪些危害?

(3)同学们面对垃圾是什么态度?

他们是怎么做的?

(4)垃圾是如何收集和怎样运出校园的?

(5)我们可以怎样处理校园垃圾?

(6)校园垃圾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制定研究计划。

自由分小组,确定研究任务,制定研究方法明确分工。

活动图表1,

小组名称:

小组分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员:

协调员:

汇报员:

三、探究体验

1、分小组进行研究(教师关注某些“弱势群体”,可以是某一小组的某一成员。

活动图表2

考察过程:

观察:

感受:

2、交流研究进展,共享研究资料

资料交流包括:

学生交流记录中的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校园垃圾的产生:

纸屑、果皮、方便面袋、牛奶袋……

校园垃圾的负效应:

脏、乱、差

对校园垃圾的态度:

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对校园垃圾的处理办法:

丢进纸篓、倒入垃圾箱、废物利用……

3、小组汇报:

提出有效地减少校园垃圾的方法。

2、远离火灾——可怕的火灾

一、课名:

可怕的火灾

二、类别:

综合探究课

三、探究性综合课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质疑、探疑、体疑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

四、探究性综合课准备

教师、学生借阅相关书籍,准备上网查找资料等

五、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

可怕的火灾

组织形式:

质疑——探疑——交流

评价方法:

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交流评价

六、探究性综合课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质疑——问题的提出与产生

时间:

1课时

目的:

1、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搜集信息的各种方法

组织形式:

教师启发引导、讨论、填表、归纳问题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或想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1、老师: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特殊的号码,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2、出示卡片:

“114、120、110、119”,引出“119”火警电话。

3、老师:

消防叔叔接到“119”火警电话,就会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施救,下雨,请看一段录像片(看课件)看完后,请说说你的感受。

4、先充分谈有关火灾的危害性,随机板书:

“可怕的火灾”。

(二)学生质疑,成立研究小组

1、老师:

你们想进一步了解火灾哪些知识?

2、分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4、老师疏理学生问题。

归纳:

(1)火灾发生的原因?

(2)有关灭火的方法。

(3)怎样自护自救。

(4)怎样预防火灾的发生。

5、老师: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关火灾的问题,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6、老师:

现在我们就成立302研究所,你们就是小研究员,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小组。

(三)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信息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学生自由组合,合作讨论准备研究的问题,填写研究计划表,定小组长。

2、分小组汇报讨论的情况。

3、学生讨论平时获取知识的方法。

4、集体分流,先说出各种方法。

3、调查小课题研究

一、主题提出:

春天,实践基地春意浓浓,绚灿一片,各种鲜花竞相开放。

这胜景点缀着洁净的校园,使整个校区充满了勃勃生机。

大自然给我们增添了乐趣。

我们将在大自然中,把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运用,从而充实提高自己。

这时候组织学生调查研究春天的植物,能激起学生对美好春光的热爱。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对春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

确定主题,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方式:

讨论、谈话、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步骤: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想研究些什么?

为什么?

从而确定研究主题。

2、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

3、各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4、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内容:

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收集春天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

活动方式:

分组调查、访问、收集并记录。

活动步骤:

1、调查访问前的准备。

(1)仔细观察大自然中或自己家里的植物。

(2)制作调查表或列出访问提纲。

(3)明确向谁访问。

可以向学校的老师、同学、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等调查。

2、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

3、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4、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小组里的人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合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并将图片文字资料分类装订。

第三阶段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活动内容:

汇报调查情况及展示个人最喜欢的春天的植物。

活动方式:

交流、汇报、讨论、展示。

活动步骤:

1、小组汇报,把自己调查、观察到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汇报。

2、展示:

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的植物(可以用各种方式,如树叶贴画、描写该植物的诗歌和该植物的歌曲、图画等。

3、讨论:

我们校园里的植物有什么特点?

第四阶段

活动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校参与学校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能用自己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来装扮自己的学校。

活动内容:

我当春天校园美容师。

活动方式:

讨论、设计、展示。

4、走近家乡

一、主题的提出

诸城,有着悠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改革开放30年来,它的经济、文化及各个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诸城人,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曾经有哪些历史故事、风光、风土人情及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各个方面知之甚少,他们愿意走进家乡、认识家乡、了解家乡。

我们开展了“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在和学生们充分讨论之后,主题确定为“走近家乡——诸城”。

二、活动设想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

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

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作为诸城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时刻准备为自己的家乡再添光彩。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全班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意愿确定总的活动主题。

3、确定主题后,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内容,学生将从家乡的历史、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物产及家乡的发展等方面了解家乡的秀美风光及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4、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全班为4个组,每小组由10—15人组成,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组内分工。

5、组员集思广益,根据所选内容共同商讨活动策略,制定活动计划。

6、教师分工,薛春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4位任课教师兼任每个小组的指导教师,负责把握活动进程及活动指导。

(二)活动实施阶段

每小组根据所选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开展走访、社会调查等活动,从而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1、搜集所选内容的相关资料;

2、在本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走访、社会调查、亲身体验等活动,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3、小组内成员及时汇报交流,同时和指导教师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活动方向,下一步还要去哪里,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应怎样活动等。

(三)整理汇报阶段

1、各小组将获取的信息筛选后进行分类整理。

2、小组内交流,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活动中的做法和收获,进一步完善展示内容。

3、每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怎样将整理好的资料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来。

4、全班展示交流。

各小组将自己在活动中对家乡的了解以自己最喜爱的的方式表达出来:

会画的画一画、善写的写一些、能唱的唱一唱、爱读的读一读。

师生共同体会参与合作学习后的收获和乐趣。

5、学生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言行,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6、年级组指导教师共同反思活动的组织中成功的经验做法,失败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5、垃圾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实物投影仪所用文字(三彩二白一空)。

4、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5、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

(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

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海宁市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海宁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180000千克180吨

月5400000千克5400吨

年65700000千克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

为什么?

(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某市大大小小的27000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某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观看录象:

(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某市来开展研究。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某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某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某的形象吗?

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

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

(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有机垃圾:

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

包括:

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

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

包括:

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

又称危险废弃物。

包括:

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四、联系实际:

(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

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

那作为海宁市的小市民,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6、绿色食品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知道绿色食品是没有受到污染的食品。

2、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预备:

1、教师留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与“绿色食品”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的知识。

2、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及“寻找绿色食品”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让学生欣赏一望无边的草原和茂密的树林图,请学生说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绿色。

2、让学生欣赏各种美味可口的食品,说出词语:

食品。

3、师:

把绿色和食品两个词连在一起,就是近几年来流行的一种食品名称:

绿色食品。

前段时间:

我们三

(1)班的同学针对这种食品进行了调查,有人说:

绿色食品是指绿颜色的食品,你们的调查结果是否如此呢?

(二)“什么是绿色食品”调查汇报

1、师:

好多同学都认为绿色食品不是指绿颜色的食品,那么,什么是绿色食品呢?

2、学生自由举手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3、小结: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的、优质的营养类食品(电脑出示)。

(三)熟悉绿色食品标志及四种形式

1、绿色食品标志

(1)过渡:

这种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应该是十分有益的,那么,在购买时怎样知道它是绿色食品呢?

(2)让学生在几种标志图形辨认出绿色食品标志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3)电脑显示绿色食品的标志,告诉学生绿色食品的标志图形由三部分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2、绿色食品四种形式

师:

绿色食品已经进行了商标注册,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有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食品才能使用现在注册的有四种形式。

(电脑相继出示)

(四)寻找“绿色食品”

1、师:

“你找到了哪些绿色食品?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请各小组选出一名汇报员、统计员、记录员,大家分工合作,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填写在表格内。

2、学生活动:

填好小表格的由汇报员向大家汇报调查结果。

填好大表格的将其粘贴,方便课后各小组参观,讨论。

(五)谈谈感受,说说发现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整个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新的发现?

还想了解什么?

建议课后爱好相同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继续研究。

7、走进风筝

教学设想:

明媚的春天来了,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正是放飞风筝的好时光,这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但他们的风筝很多是花钱买来的,能不能让学生自己来学作风筝呢?

由此,我们确定了本课课题。

目的是让学生去了解风筝的历史;了解风筝的制作技巧,从而自己制作风筝,体味动手制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本课不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资料的收集和风筝的制作。

教学难点:

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

学具准备:

长竹条、选址、棉线、胶水、毛笔、颜料、剪刀、小刀、砂纸。

教学过程:

活动

(一)、制定活动方案

一、激趣导入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们最喜欢玩什么?

喜欢玩风筝吗?

(生答)

师小结玩风筝的好处,提出问题:

我们也来自己作作风筝行吗?

板书课题:

《点击风筝》

二、确定课题

提问:

要想制作风筝就要了解风筝,你们想了解风筝的那方面知识呢?

1、请学生说说自己对风筝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课题。

2、学生分组,小组讨论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研究课题。

3、确定的课题:

《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样式》、《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的放飞技巧》

4、小组确定课题。

三、制定活动方案

1、小组针对小组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分工。

2、确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3、小组调查,整理调查资料。

、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

活动

(二)、汇报交流

一、说一说:

请调查《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样式》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和样式特点。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他们获取知识、发布知识的能力。

二、教一教

请调查《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的放飞技巧》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本环节为本科的重点,主要通过生教生的方法,了解风筝基本的制作方法,为自己制作风筝打下基础。

通过本环节,即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发布知识的能力,又为学生制作风筝增添了信心。

三、议一议

(一)出示几个制作风筝要点问题请同学讨论。

1、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的?

2、制作风筝时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它的平衡?

3、风筝的尾巴是起什么作用的?

4、风筝的提线应该怎样扎?

5、怎样使风筝更美丽?

(二)、学生探究

学生小组探究以上五个问题,回答交流。

(三)、教师小结

老师小结以上五个问题的解决技巧。

活动(三)、制作风筝

结合学生收集的信息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学生开始制作风筝。

1、小组讨论确定风筝样式。

2、小组确定人员分工。

3、制作风筝。

;在制作中,要求各组同学要相互合作。

调查风筝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技术员”、“小指导老师”来指导各组制作中遇到的难题。

调查风筝样式小组的同学来指导各组风筝的样式设计。

在制作中,要求学生注意风筝的平衡、样式、花色的处理。

活动(四)、放飞风筝

一、展示成果

展示学生制作的风筝,评选做的最美的风筝。

二、放飞风筝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

在放飞中如果风筝无法飞起来,请他们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风筝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技术员”、“小指导老师”来指导各组制作中遇到的难题。

三、交流感受

请学生说说本次制作、放飞风筝的体会和感受。

8、垃圾与环保

一、设计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经验,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所处的牟平开发区五里头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由过去破旧不堪的乡村,发展成今天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社区。

如何为学校周边的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社区变得更加整洁,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活动过程及效果: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环境,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图片。

(三)课前准备:

1、五里头社区以前和现在的照片和录像。

2、学生研究用的计划表。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周围的五里头社区高塔林立,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原来的平房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学生应该为社区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从这方面来选择活动的主题。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五里头村以前的画面,重点是一些垃圾堆的画面和现在城市社区的面貌。

2、观看录像: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后,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这段录像,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大部分学生说:

“以前我们学校周围社区的垃圾堆一个挨着一个很脏,现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看不见成群的垃圾堆了,但仍有一些散落的垃圾。

师:

我这里还有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看一看。

师:

同学们,五里头村正在响应党的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优美,但是在某些角落仍能看见零星的垃圾,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飘散在大街小巷,影响五里头社区的形象吗?

(不能)。

请同学们讨论这节课活动的主题。

(清除野广告、保护环境、垃圾的处理、垃圾与环保)

大部分学生选择活动的主题是:

垃圾与环保

师:

根据垃圾与环保这个活动主题,同学们说说,成立哪几个小组进行活动比较好呢?

通过讨论,师生共同确定划分3个小组进行活动,分别是:

⑴实地考查拍照组

⑵到环保部门采访组

⑶上网查找组

师:

老师指定三名同学为小组长,其余同学按照自己的兴趣到各自的小组长那里讨论、制定出个组具体的活动方案,填写活动计划表。

教师将计划表分发给3个小组,并提出活动要求:

⑴研究方案时,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小组的集体智慧,各抒己见。

⑵每小组一人负责记录方案。

⑶交流方案时每小组派一个同学做小组汇报发言。

3、研究制定方案:

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填写活动计划表,教师巡回指导。

⑵全班交流,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提出交流建议:

①各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同学都要作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②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再重复了。

各小组经过讨论制定的活动方案内容可能是:

⑴实地调查拍照组活动内容:

到垃圾处理场调查垃圾的处理方法,亲自到社区垃圾点去查看人们倒垃圾的状况。

⑵到环保局采访组活动内容:

指导教师带领同学们到环保局采访有关负责人,垃圾对人们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对大气污染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⑶上网查阅小组活动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课和大课间上网查阅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和利用价值。

4、教师小结:

师: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有创意的方案鼓掌,那么作为五里头社区的一名小学生,除了为清扫卫生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5、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给予评价。

6、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活动方案进行活动。

但是光靠我们四年级一个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区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

(写倡议书)

7、活动小结:

时光总是短暂,老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研究这个环保的难题,觉得很开心,你们呢?

能说说你此刻的感受吗?

9、环保知识小竞赛

活动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