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9923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docx

《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docx

大气综合探测复习资料

绪论

一、了解地球大气探测的发展简史

二、大气探测包括

直接探测(仪器的感应部分直接置于探测的大气介质中);遥感探测(遥感探测技术手段)和目测项目(云、天气现象的演变过程)

三、大气探测分类

近地面层大气探测、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大气探测

四、大气探测的研究对象

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测和测定

五、探测原理

直接探测和遥感探测

直接探测:

探测器(感应元件)直接放入大气介质中,测量大气要素。

应用元件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大气作用而产生反应特性的原理。

遥感探测:

根据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反演出大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

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

六、代表性分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

代表性是指所测得的某一要素值,在所规定的精度范围内,不仅能够反映观测站该要素的局地情况,而且能够代表观测站周围一定范围内该要素的平均情况。

代表性分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

空间代表性:

观测站观测资料代表性的好坏,原则上可以从台站地形是否具有典型性方面进行评定。

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需要考虑空间的代表性,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

一般说来,平原地区的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城市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差。

时间代表性:

大气要素的观测,只有同时性才有可比性。

七、代表性和可比性

代表性:

探测值代表一定空间范围和时间段的平均状况

比较性:

指不同测站同一时间测得同一大气要素值,能够进行相互比较,并显示出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另外,也指同一测站不同时间的同一大气层要素的比较,以说明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观测资料的比较性是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即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台站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

没有这些一致性,也就谈不上比较性。

八、气象卫星发展趋势

提高地面分辨率

提高光谱分辨率

提高时间分辨率

提高温度分辨率

加强垂直探测能力

增加新型探测器

九、按历史年代进行大气的分类

第一代大气:

最初,无所谓地球和大气,仅是宇宙空间的氢气云团。

在形成地球行星的过程中,大部分轻的氢原子由于所受引力比重原子小,都逃逸了。

遗留下来的大部份物质是先前恒星爆炸中混进原始氢云里的物质。

其中固态物质通过碰撞合并逐渐进化为原始地球,而气态物质如氢、氦、氖等就组成了第一代大气。

第二代大气:

第二代大气中既没有氧气,更没有臭氧,太阳紫外辐射畅行无阻地透射到地表,把水汽分解成氢和氧,从此地球大气才有了氧分子。

显然,这种分解过程极为迟缓,大气中氧含量十分微少,但却活跃地参与了地球生命起源的前期化学演化。

现代大气:

在第二代大气形成之后,在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个,随着绿色植物的生长,通过光合作用,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同时,还大量地制造了氧气,成为地球大气中氧的主要来源,而形成了现代大气。

十、现代大气分层结构及每层的特点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逸层

对流层: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垂直方向的空气运动剧烈而频繁,一切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平流层:

是垂直方向很稳定,大气运动主要沿水平方向。

大气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成为太阳紫外辐射的主要吸收区。

中间层:

该层内温度随高度递减很快,到中间层顶温度已降至-80℃以下,有利于对流利垂直混合作用的发展。

平流层和中间层又统称为中层大气,它约为大气总质量的四分之一。

热层---反射无线电波,对地面无线电波传播与远距离通信有重要影响。

外逸层---空气极端稀薄,粒子热运动自由路程很长,受地球引力又较小,就有一些动能较大的粒子摆脱地球重力场,逃逸到宇宙空间。

十一、干洁大气的分类及其成分

大气气体成分:

干洁大气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其他痕量气体

干洁大气:

不包含水汽与气溶胶等粒子的大气

常定成份:

主要有氮、氧、氩、氖、氦、氪等,这类成份在大气中的含量随时间与地点的变化很小,其含量比例尤为固定;

可变成分: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氧化氮物、臭氧、二氧化硫、氨与碘等,这类成份的形成和破坏,和生物圈、人类活动以及发生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过程密切相关。

因此,其含量随地点与时间都有显著变化。

可变成份在于洁大气中所占比例虽然远小于常定成份,但它们对大气变化的影响却非常重要。

十二、气溶胶的定义

气溶胶是气体和在重力场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沉降速度小的粒子的混合系统

十三、雾基本可分为气团雾与锋面雾

十四、降水强度和降水量

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降水量:

指单位面积地而上所积累的降水总质量,在气象学上降水量是以液态水层的厚度(毫米或厘米)表示的。

第1章气象变量的总体要求

一、全球观测系统的组成

地基子系统和空间子系统

二、观测员的职责(了解)

三、对仪器的总要求

对气象仪器的最重要的要求:

准确度、可靠性、操作与维护方便、设计简单、耐久性,自记仪器需经常检修和比对,以确保其准确性。

四、测量标准的一些定义:

比如:

测量标准,国家基准等

测量标准:

一个实物量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测量系统,用以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一个量的单位或一个量值、或多个量值,以作为一个标准。

例如:

1KG质量标准。

国际基准:

经国际协议承认的标准器,在国际上用它对相关量的所有其他标准定值的根据。

主基准:

指定的或广泛公认的作为具有最高计量学属性的标准器,其值不用参考相同参量的其他标准器即可接受。

副基准:

与相同量的主基准比对后定值的标准器。

参考标准:

在确定的地区或确定的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计量学属性的标准器。

工作标准:

日常用于校准或检验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标准物质的标准器。

传递标准:

用作中介比对标准的标准器。

移动式标准:

具有某些特殊结构的标准器,用于在不同地区传递。

集合标准:

一组相同的实物量具或测量仪器,通过他们的联合使用,履行标准器的作用。

溯源性:

测量结果或标准值的一种特性,据此可以通过连续的比较链,将测量结果与规定的标准器(通常是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联系起来,它们都具有固定的不确定度。

校准:

在规定的条件下,为建立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指定值与相应的已知物理量的关系的全部工作。

五、测量误差来源有哪些

⑴在国际的、国家的和工作的标准器中的误差和在它们之间比对中的误差,对于气象应用来说,认为这些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⑵在工作标准、移动标准和(或)考核标准与现场仪器之间,在实验室或在现场的液体浴槽中的比对求出的误差。

⑶现场的温度表及其转换器的非线性、飘移、可重复性和复现性。

⑷温度表防辐射罩的效能,必须确保防辐射罩中的空气与紧密环绕防辐射罩的空气具有相同的温度,在设计良好的情况下,此项误差很小。

但是有效的和无效的防辐射罩之间的温度差可达3oC或特殊情况下可能更大。

⑸安装状况应确保使防辐射罩处于有代表性的温度处。

附近的热源热汇(建筑物、防辐射罩周围的其他无代表性的表面)和地形(小山、陆水边界)可能引起较大的误差。

六、测量及其误差的定义:

比如什么是测量、误差等

测量:

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的全部操作

测量结果:

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的值。

已修正结果:

经系统误差修正后的测量结果。

值[量值]:

一个特定量的大小,它通常表示为一个测量单位乘以一个数。

[量的]真值:

一个与给定量的定义值相一致的值。

测量准确度: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一致的程度。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的量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测量结果的]复现性:

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相同的被测量进行测量的结果之间相一致的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

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一种变量,用它表征为可合理地归因于被测量的测量值的离散度。

[测量]误差:

测量的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偏差:

测量值减去其约定真值。

随机误差:

测量结果减去其平均值,该平均值是在可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出的平均值。

系统误差:

在可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修政值:

在未修正的测量结果上加上的代数值,以作为对系统误差的补偿。

七、仪器特性:

比如仪器的响应时间、漂移等

灵敏度:

测量仪器的响应变化除以相应的激励变化。

识别率:

测量仪器响应激励值微小变化的能力。

分辨率:

指示器件对被指示量的紧密相邻值做有意义的辨别的能力的定量表示。

滞差:

测量仪器对确定的激励作用的响应特性,表现为与先前的激励结果有关。

稳定度[仪器的稳定性:

仪器维持计量特性随时间不变的能力。

飘移:

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随时间的缓慢变化。

响应时间:

响应受到特定突变激励与响应到达并保持在其规定的最后稳定值时刻的时间间隔。

响应时间的陈述:

常常以达到阶跃变化的90%所需时间作为响应时间;有时把该阶跃变化的50%称为半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的计算:

在大多数简单的系统中,对阶跃变化的响应是:

式中:

Y是经历时间后的变化

A是阶跃变化的幅度

t是从阶跃变化开始经历的时间

具有时间量纲的该系统的特征参数

滞后误差:

由于观测仪器的有限响应时间而使一组测量可能具有误差

八、气象站海拔高度的两种定义

(1)气象站的海拔高度定义为安装雨量器的地面距平均海平面的高度

⑵假如无雨量器则定义为温度表百叶箱下方地面的平均海拔高度

第2.1章云的观测

一、云

云是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组成的可见集合体,是水汽在空中的凝结或凝华现象。

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或雪粒。

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的厚度。

二、云的观测项目包括

云状、云量、云高的观测,和利用云的编码发报

三、云的探测

目测和仪器测量

四、对流增强时依此发展形成低空积状云的四个阶段

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

五、卷云Ci可分为

毛卷云Cifil、密卷云Cidens、伪卷云Cinot、钩卷云Ciunc。

六、对流云的形成机理

对流云:

由于对流作用,使大气中的水汽上升,达到凝结高度形成的云。

对流云边界轮廓清晰,底部较平整。

如:

积云、积雨云等。

由于对流运动的强度不同,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同,对流云垂直发展的厚度也不同,它取决于对流强度、水汽含量和凝结高度。

——大气中对流强度不够,虽然水汽充沛,但达不到凝结高度,故形不成对流云。

——大气中对流强度较强,对流高度较高,使大气中的水汽充分达到凝结高度,形成对流云。

——大气中对流强度很强,使对流高度达到冻结高度,云顶出现冰晶云

七、云量云状的观测记录方法

记录时总云量为分子,低云量为分母

低云:

积云、积雨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

比如,例3:

云布满天空,有空隙,毛卷云Csfil6成、淡积云Cuhum2成、层积云Sccug2成。

云量记为:

10-/4

八、夜间云的特征

1.卷层云Cs:

星光模糊,分布均匀,天空呈灰黑色;

2.高层云As:

一般没有星光,偶尔可见个别星光,天空呈黑色;

3.雨层云Ns:

不见星光,天空呈黑暗,地上有灯光时呈灰白;

4.层云St:

不见星光,薄的隐约可见个别星光,呈灰白;

5.卷积云Cc:

星光有的地方模糊,有的地方可见,呈灰黑色;

6.高积云Ac:

透光时星光若隐若现;蔽光时不见星光,呈黑色;

7.层积云Sc:

透光时星光若隐若现;蔽光时不见星光,呈黑色;

8.积云Cu:

星光随着云体变化,有时不见有时清楚,呈黑色;

9.积雨云Cb:

有云的天空星光全被遮蔽,无云区星光清晰明亮,借闪电可云体形状;呈黑色。

九、云的远景效应。

云的远景效应是指物体因距观测者较远因而在视觉中反映情况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的现象

第2.2章云物理探测

一、冷云和暖云的定义

暖云:

将由液相粒子,即水滴构成的云称为暖云,一般处于温度0℃以上的空间里;冷云:

将由冰相粒子,包括液相与固相共存的云称为冷云。

二、核化

从单一水汽相态中产生液相水滴的过程并不是由水汽连续转变而来的,先在水汽中产生水滴胚胎,在适宜条件下胚胎长大形成水滴。

这种生成水滴胚胎的过程称为核化

三、均质和异质核化

均质核化:

仅仅由水汽分子自身凝聚而成为水滴胚胎称为均质核化

异质核化:

有其他物质参与下形成水滴胚胎称为异质核化

核化过程:

过冷水滴冻结为冰晶是相态的转化,首先要产生初始冰晶胚胎即核化过程;均质核化:

随温度降低,具有冰结构的分子簇达到冰晶胚胎的临界尺度概率增大,最后超过临界尺度而得以保存下来,并随自由能减少而积累长大,形成冰晶,这就是均质核化;异质核化:

当过冷水中含有类似冰晶结构的固态粒子时,在粒子表面力场的作用下,使水分子束缚在粒子的表面,并固定在冰的晶格中,使之不易受到分子热碰撞破坏,从而达到冰相核化的临界尺度的概率增大,这就是异质核化;

第2.3章能见度的观测能见度定义

☆一、气象能见距

标准视力的眼睛观察水平方向以天空为背景的黑体目标物(视角在0.5~5度)时,能从背景上分辨出目标物轮廓的最大水平距离称为气象能见距

☆二、照度视觉阈值

夜间决定能见与否的眼的指标是眼的灵敏度,即所能感受到的最小照度

☆三、水平能见度条件

(1)大气的消光系数、散射系数都不随距离而改变。

(2)大气柱所受到的自然照明强度也不随距离而改变。

四、影响灯光能见度的因子

灯光强度、大气透明度及眼的灵敏度

五、国际能见度分级编码

编码

气象视距(Km)

消光系数(K/m)

天气状况

0

<0.05

>78.2

重浓雾

1

0.05-0.20

78.2-19.6

浓雾

2

0.20-0.50

19.6-7.82

中雾

3

0.50-1.0

7.82-3.91

轻雾

4

1.0-2.0

3.91-1.96

薄雾

5

2.0-4.0

1.96-0.954

6

4.0-10.0

0.954-0.391

轻霾

7

10.0-20.0

0.391-0.196

8

20.0-50.0

0.196-0.078

大晴

9

>50.0

<0.078

极晴

277

0.0141

纯空气分子

七、理解能见度的基本方程(P85)

八、视见函数(了解)

第2.4章天气现象的观测

一、什么是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

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和近地面层的物理现象。

包括:

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大气光学现象、雷电现象、特征风

二、闪电的分类

云地闪、正闪、负闪、云闪、云内、云气、云云、球闪、地滚雷

闪电:

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放电时产生的光学现象。

雷暴:

强对流云得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出现的放电现象。

因为雷暴是带电的,一般假设雷暴是上面正电荷、中部负电荷,和下部正电荷的电荷结构。

下部正电荷较大的雷暴多出现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常将下部正电荷区较大的雷暴认为是特殊型雷暴,而下部正电荷区较小的雷暴(这类雷暴多出现在低海拔地区,比如中国东部、南部)为常规型雷暴。

三、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1.天气现象出现时间不足一分钟即终止,只记开始时间不记终止时间。

例如:

14时出现大风50秒钟;18:

02出现小雨45秒;

记为:

14:

00●18:

02

2.大风的起止时间:

时间间歇在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录;间歇时间超过15分钟,另记起、止时间。

例如:

12时出现大风,12时12分止;12时18分起,12时30止;14时出现大风,14时35分止;

记为:

12:

00—12:

12,12:

18—12:

30;14:

00—13:

35

各种天气现象的符号和特征

5、2SnTdTdTd

2:

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露点温度资料;

Sn:

表示露点温度的正、负号,编报同气温组;

TdTdTd:

露点温度,编报同气温组。

(1)自动气象站本组以29UUU型编报。

29为指示码,UUU为相对湿度,用%编报。

例:

相对湿度为82%,编报29082;100%,编报29100;

(2)露点缺测或不明时,本组省略不报。

6、3P0P0P0P0

3:

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本站气压资料;

P0P0P0P0:

本站气压,用0.1百帕为单位编报。

例如:

本站气压为:

989.6百帕,编报为:

39896

1023.0百帕,编报为:

30230

(1)本站气压缺测或不明时可省略不报。

第3.1章温度的测量

☆一、解释测温元件的热滞效应

热滞效应:

当测温元件从一个环境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温度不同的环境时,温度测量仪表的示度不能立即指示新的环境温度,而是逐渐趋近于新的环境温度。

它的示度尚未达到新的环境温度之前进行观测,就会产生误差,称作滞差。

造成测量仪器滞后的原因:

一是元件与四周环境的热交换需要一个过程(热滞效应);二是指示系统有延迟特性(例电表的阻尼)。

二、气温测量中的防辐射问题

防止辐射误差的方法:

1.屏蔽技术:

使太阳辐射,地面反射辐射不能直接照射到测温元件上。

(百叶箱,各种类型的防辐射罩);

2.增加元件的反射率(热敏电阻涂成白色);

3.人工通风,加快元件散热(阿斯曼通风干湿表);

4.采用体积小,并具有较大的散热系数的测温元件.

三、热电偶电路关键技术

(1)消除化学电动势:

焊接点无杂质;

(2)导线导热引起的误差:

防止热量沿导线传至电偶接点;

(3)引线电阻对测温的影响:

引线均一、架空

四、了解电桥平衡测温原理

第3.2章湿度的观测

一、湿度

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

二、一些参数定义:

比如:

混合比等

混合比:

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为MV,干空气质量为Ma:

比湿:

绝对湿度:

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即:

水汽密度、水汽浓度:

水汽的摩尔分数(水汽相对克分子数):

水汽压:

当e<

饱和水汽压:

水面饱和水汽压:

固定气压、温度下,纯水面达到气液平衡时的水汽压

冰面饱和水汽压:

固定气压、温度下,纯冰面达到气液平衡时的水汽压

相对湿度:

压力为P、温度为T的湿空气,其水汽压与水面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的百分数。

三、测量空气湿度的主要方法

称量法;稀释法;露点法;光学法;热力学方法

1、称量法——这是直接称量出一定体积湿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计算出绝对湿度的方法。

特点:

称量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此法操作较繁,测定过程较长。

如果设备精密完备,其测量湿度准确度相当高,可优于0.2%,是湿度计量基准的一级标准,通常作为鉴定校准的基准。

2、稀释法——利用吸湿性物质稀释后的形变或电性能变化来测湿度。

如:

常规使用的毛发、肠膜元件、氯化锂湿度片(电阻式)、炭膜湿度片、氧化铝感湿元件等等。

3、露点法——利用凝结面降温产生凝结时的温度(露点),来求算空气的湿度。

还有氯化锂露点测湿元件,是利用氯化锂溶液来测出露点温度,从而换算成湿度。

4、光学法——利用测量水汽对光辐射吸收衰减作用,来测定水的含量.

5、热力学方法——利用蒸发表面冷却降温的程度随湿度而变的原理来测定湿度。

主要是干湿球温度表法,是目前最常见最有用的测湿方法。

四、影响露点仪测湿精度的因子

1.凯尔文效应

弯曲水面饱和水汽压esw.r;纯水平面饱和水汽压esw

式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为水表面张力系数;为水分子容积;为露滴的曲率半径。

在同温、同压下,弯曲水面饱和水汽压与平面饱和水汽压的关系为:

露滴的饱和水汽压高于平面饱和水汽压。

因此,镜面的结露温度低于真实露点温度,误差约为-0.1℃。

2.拉乌尔特(Rault)效应

由于空气和镜面有杂质,特别是有一定量的可溶性物质时,使饱和水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的洁净空气和镜面的饱和水汽压。

降低的数值与溶液的克分子浓度有关。

这种效应将使露点值偏高。

其中esw,n:

为空气中和镜面有杂质时的饱和水汽压;

n:

杂质的克分子数;

N:

总克分子数

这种效应将使露点温度值偏高。

3.部分压力效应

仪器的空气循环系统可使测试空间内外存在一定的气压差。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进入测试空间空气样本的水汽压,将按压差以同样的比例降低。

如果要求水汽压测量的精度为5%,则在大气压力为1000hpa时,室内外压差应小于5hpa。

4.判断镜面凝结相态

当露点温度低于0℃时,注意判断镜面的凝结相态。

将水滴判断为冰晶,或将冰晶判断为水滴,都将造成测量误差。

温度越低,误差越大。

5.操作不当

操作不当将给测量结果带来较大误差。

如降温太快,镜面将生成大露珠,将露珠蒸发完时,往往加热过量,导致测量过高。

五、GPS测风法的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气象参数探测(GPS/MET)技术,是利用GPS卫星信号电波穿过大气层时受到的折射及延迟来反演推算大气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参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大气空间遥感技术,具有极大的实用潜力。

☆六、校准和检定湿度仪器及元件的主要设备

恒湿箱和标准测湿仪。

第3.3章气压的观测

一、空盒气压表和空盒气压计的原理和构成

空盒气压表:

空盒气压表的感应元件是由一组具有弹性的、抽成真空的(或残留少量空气)空盒组成。

将空盒底部固定,顶部可自由移动,用以操作指示读数的机械系统。

包括:

感应部分、传动放大部分、显示部分。

空盒气压计:

空盒气压计是利用空盒感应元件制成的连续记录气压的仪器。

其结构包括:

感应部分;传动放大部分;自记部分

二、空盒弹性温度效应及其补偿办法

空盒的杨氏模量具有负温系数。

温度升高时,弹性力减弱。

如果大气压力维持不变,在升温时空盒的厚度将变薄,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补偿。

补偿的办法有两种:

(1)双金属片补偿法

(2)残余气体补偿法

三、沸点气压计的原理及其组成

原理:

溶液的沸点温度与大气压力的关系是很准确的,利用这一特性测量气压,因为在低气压的测量时,它比空盒气压表测量精度要高很多,已在一些探空仪上得到应用。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压力表称为沸点气压表。

这种方法并不是直接测量大气的压力,而是将复杂的气压的测量转化为温度的测量。

为大气压力的测量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将一个装有纯净液体的容器与待测空气相通,将溶液加热到沸点,溶液表面的饱和蒸汽压将达到大气压力的数值,测定它的沸点温度就可计算出大气压力。

结构:

1、沸腾室:

在沸点气压表的结构中,有一个特定的储存液体的容器(或称沸腾室),此容器必须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以减少容器内外的热量交换;2、可调的恒温装置:

一个可供液体加热的电阻丝加热器,即可调的恒温装置,以保持温度的稳定性。

3、热敏电阻测温传感器

第3.4章地面风的测量

☆一、风、风速、风向

⑴.风:

大气相对地面运动的水平分量叫作风。

⑵.风速:

单位时间气流运动距离叫做风速。

⑶.风向:

风的来向,共计16个方位。

二、测风的仪器和风力的等级

(1)台站:

EL电接风向风速计、手持风向风速计、雷达测风、气球测风;

⑵.研究:

超声风速计、三轴风速计、激光雷达、热线风速仪、气球测风;

☆三、平均风、瞬时风和脉动风以及阵风度

平均风一般指的是瞬时风的时间平均值。

瞬时风与平均风之差为脉动风,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物理学家雷诺(O.Reynolds)提出的。

风的脉动特性是由气流的湍流特性引起的。

强湍流所引起的风的急剧变化叫风的阵性。

阵风:

WMO指出,在规定时段(一般指10min)内,如出现正距平或负距平持续时间小于2min的风速,则这个时段内的风称为阵风。

阵风度:

☆四、风向标由指向杆、平衡重锤、旋转轴和尾翼组成

五、理解风向标的动态特征

有关风向标动态特征的几个重要参数:

风程(风标振动一次,气流所走距离)、阻尼比、风向标平衡重锤对风向标动态特性的影响、风向连续变动环境的风向标动态响应

六、风向标动态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