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一封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829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家长的一封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给家长的一封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给家长的一封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给家长的一封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给家长的一封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家长的一封信.docx

《给家长的一封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家长的一封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家长的一封信.docx

给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

我们或许还没有见过面,但是,通过孩子,我们在未来的三年中,会密切联系,因为,你们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某某中,交给我。

我知道,这是多大的信任,同时,我也知道,自己肩上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因为,我是老师,也是妈妈。

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一,也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开始了住校生活。

看着努力显示自己成熟,实际上还很稚嫩的孩子,我有些不舍,不止一次地想:

这既是我熟悉的孩子,又是我陌生的孩子,仿佛昨天她还是襁褓里的婴儿,今天她已要独自奋战。

真的,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赐予,我从来不认为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容易的事,事实上反而充满艰辛,但我享受这种艰辛——因为这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毋庸置疑,每一个父母都有与我同样的感慨。

我想,家长和老师在任何时候,我们的目标都应该是一致的——把这些孩子培养得更优秀,让他们顺利地度过高中三年,顺利地走进自己理想的大学,在由少年变为成人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顺利地成长,成为独立成熟,自信坚韧、成绩出色的人。

所以,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互相理解,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教育。

在开学之际,我想先和家长朋友们沟通一下,谈谈家庭教育和家校配合等问题。

家长朋友们大多比我年长,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其中也不乏老师同行。

所以,和大家聊这些,也仅仅是我作为家长、作为班主任多年来的一点经历和思考。

不周或者不够科学严谨的地方还请家长朋友们谅解和指正。

首先,人的教育起点是在生命开始的时候,婴幼儿时期的养育和教育给人生打上了情感的底色和智慧发展的基础。

家庭教育虽随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减轻份量,改变形式,但却伴随人的终生。

所以,家庭教育极其重要。

我经常想:

如果孩子们在学校里获得的教育条件是相同的,可是教育结果却非常不同,或许多半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友谊竞赛的话,胜负多半与家长的教育素质有关。

家长的教育素质与自身的文化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教授的孩子未必个个成才,农民工人的孩子优秀的大有人在。

它比的是家长的人格品质谁更优秀,谁更能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谁的教子方法更科学。

我深信,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教育孩子需要力量,需要方法。

“爱”当然也可以作为一种力量,但除了爱,我们更要拥有一种合理的预期、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

一、先学做人,再做学问

教育是浸润式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教育。

作为家长,我觉得教育孩子先学做人,再做学问是很重要的。

一个高分低能或者高分冷酷的孩子,必然在社会上磕磕绊绊,甚至令人不齿。

马加爵、药家鑫……许多大学生拥有才艺知识,但是却丧失了人本性中的真善美,这样的孩子,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失败不言而喻。

这样的结局,也定然是父母和老师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我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认同这样的观念:

一个孩子的成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优秀,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成功。

“善良、有礼、快乐、感恩、宽容”是我作为班主任,给某某班孩子提出的做人的基本希望与要求。

某某班是一个大集体,也是一个小社会。

30个孩子,应该都是独生子女,也都是父母眼中优秀的、独一无二的。

他们性格各异、志趣不同,如果不能拥有“善良、快乐、感恩、宽容”这些最起码的标准,孩子恐怕很难顺利适应集体生活。

而这些,仅仅靠学校教育很难完成。

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一些生活小事上,教育孩子点滴做起(后附《高一某某班礼仪宝典》,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指导自己的孩子,谢谢!

如果您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相信您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孩子)。

比如,开学第一天,无论是操场集合还是入学典礼,孩子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军训中,中午和晚上我都会去孩子们的宿舍看看孩子累不累,适不适应,提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头两天,我走进宿舍,孩子们不知道见面问好,走时说再见,说话时,有些孩子躺在床上不坐起来。

我知道是因为孩子们对老师还很陌生,又是在一个更陌生的环境里,这样的反应也非常正常。

在老师和教官的提示和熟悉后,孩子们表现都非常好,热情有礼。

在军训中,孩子们开始也抱怨教官的严厉,但是,他们最后和教官依依不舍,纷纷拉着教官照相,也体现了他们的感恩之心。

军训8天,孩子们嗓子喊哑了,晒黑了,生病了,都坚持着,他们的吃苦耐劳、认真上进,这些都让我既心疼又感动。

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进取之心!

朝夕的相处,我深知孩子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多少汗水。

咱们的孩子表现真的非常棒!

所以,军训标兵的评比,各班的名额都打破了学校的原定计划,尤其是某某班的名额,是全年级最多的。

军训汇报表演时,有很多家长把学生组成的国旗方阵误认为是解放军战士组成的,可见孩子们的表现有多优秀,也可见孩子们的可塑性、潜力有多大。

当我们高一方阵走来的时候,我真的是热泪盈眶。

二、引导孩子建立关键观念,极其重要。

一个关键观念的建立,至少需要一个月,多了需要三个月,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很认真地去思考、感悟、体会,使他首先认同这些理,在实践中理解并认同这些理,使之成为自己的自然行为。

“明理”与“践行”并重,让孩子通过行动实践体会感悟。

1、适当放手,教会孩子自己负责任。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建议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就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心。

对于即将成人的孩子来说,家长必须学会适度放手。

教育孩子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我知道家长对孩子的爱和不舍,但我们要明白,孩子不是我们的私人物品,他终有一天要离开我们独自飞翔,而我们,也终有一天要永远离开。

给孩子留下金钱固然可以,但留给孩子真正的财富应该是精神上的。

教会孩子独立、理智、坚强、自信……这些,是孩子一生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对自己负责!

在这一点上,实事求是地说,的确有孩子做的不够。

报到以来,有没带户口本的、没带调查表的、忘了军训回执的、军训结束回家后忘了给我发短信报平安的……呵呵,几乎没有一项是30个孩子都不打折扣做到的。

报到第一天,我在黑板上详细书写了孩子们以后三年交费的要求,解释并说明了以后所有交费都是这些要求。

但是第三天军训交费时,有8位同学仍然没有按照要求写钱号。

我一一询问了原因,有自己忘记的,有家长包装的孩子不知道。

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去做。

什么最能激发孩子独立思考和行走?

一种缺乏、一种不足、一种缺席。

就像军训,远离了父母,孩子做得很好,不放手让孩子做,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孩子竟然有这么棒。

孩子上了高中,家长最好“少一只手”,逐步放手让孩子主动面对烦恼、困苦并解决之。

家长不要做永远的“陪跑者”。

适当的时候,尤其在生活上,家长要回归观众席,为孩子加油就已经足够。

在学习上,孩子的对自己负责应该表现在课堂听讲认真、作业落实有效,对学习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等等方面。

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是一个成年人所必须具备的。

只有学会对自己负责,才有可能在学习、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

2、适度拒绝,教会孩子坚韧、自制。

我们都知道,知识简单时聪明的孩子学得好,知识难的时候,意志力强的孩子学得好。

很多时候,聪明不能决定一切。

坚韧自制的孩子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2011年,我带的高三文科实验班里有两位同学的学习与表现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我曾经细细探究过其中的原因,真的感觉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简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在这里,我想向家长举两个真实的例子。

就是这两位学生,其中一位学生初中一年级被检查出有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白血病。

除了长期吃药,隔一两个月要去医院输一次红血球维持生命。

初二休学在家,觉得无聊,他向爸爸提出想买一个游戏机,他父亲没有同意,这个孩子就抱怨说“我都这样了,你还不答应?

”他父亲说的话,我作为老师和家长,真是佩服之极。

他说“你得这样的病,不是父母所愿意的,也不是任何人的责任,你不要用这个病来和家长谈条件。

这样,我会非常失望。

不买游戏机,是不想让你荒废在家的时间,如果身体允许,你可以看看电视,上网看看新闻。

”说实话,当我听完这个学生的回忆,我想如果是我面对生病的孩子,恐怕孩子的任何不太过分的要求我都不可能、也不会拒绝。

但是,这位父亲理智地拒绝了孩子,也让孩子学会了不因为自己的病,就觉得比较特殊,就对自己降低要求。

高二这个孩子学文,从普通班考入到实验班,高三在给我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

“在我生病之后,我发现一切都变了,我开始慢慢懂得珍惜,懂得理解父母的不易,发现学习的重要,感到生命的可贵。

这些都是许多同龄人很难体会到的。

我会用功、会要强,在自己考差的时候会自责,会去找许多书来读,甚至有时还自顾自的思考些人生价值。

可以说是这种非常人的体会,让我领悟到了这些,是它改变了我。

……七年了(他中间休学),有两个词从我的字典中被永远抹去——放弃和懒惰。

因为当初若言放弃,今天的我或许已不复存在,若言懒惰,便愧对于我自己和那些曾无私帮助过我的人们。

我可以舍弃,舍弃是为有所得。

我必须努力,今天能做“1”,那一定要把这“1”做好,如果只能做“0.1”也要做好这“0.1”。

霍金仅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却从未有人否认他的伟大。

……”高三,所有的老师都劝他注意身体,都害怕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而坚持不下来。

但是高三一年,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除了必须去医院输血,他没有任意缺过一天课,经常是考完试,他累得站都站不住。

就是这样的孩子,高考成绩594分,文综成绩年级第一,顺利被自己的第一志愿中央财经大学录取。

可以这样说,良好而理智的家庭教育是他成功的最坚实的基础。

而另外一个孩子,高三要求家长买游戏机,家长刚开始不同意,孩子就威胁家长,不买就不上学。

第二天就死活不起床,没有来上课。

家长害怕了,当天就妥协买了游戏机。

因为孩子没上课,家长打电话请假时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在这一点上,我也很感谢家长没有为孩子隐瞒、找借口。

)并想让孩子当着班主任的面和家长签一份协议,说协议规定只准孩子周六晚上玩,其余时间都由家长保管。

我当时就告诉家长这份协议根本不可行,孩子第一次威胁就起了作用,那么,他又以不上学威胁家长,想天天玩儿,家长答不答应?

即便签了协议,最终也只能是一张废纸。

如果孩子的威胁屡次奏效,以后孩子以不上学,不上班来威胁家长买房、买汽车,家长答不答应?

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是关心;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就是溺爱。

看似只是买游戏机这件小事,两个孩子,两个家长的反应与做法有如此明显的差异,孩子的最终结果有巨大差异我想恐怕并不难理解了!

所以,家长朋友们,爱孩子,一定要适度。

在某些问题上,我们必须学会适度拒绝。

物质条件过于丰厚,孩子的要求全部满足,只能让孩子欲求越来越多,丧失斗志。

把对孩子的爱藏起一半在内心,另一半才展露,藏着的一半要化作分寸合适的严格要求。

3、适当指导,让孩子明白,认真是一种境界,思考是一种素质。

有较高的天赋,非凡的记忆力和思维理解能力毕竟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虽然我们没有人人具备神童的潜质,但成为强手中的强手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包括每做一件事都尽量仔细,认真。

包括行为的勤奋。

这个暑假,我听朋友说一个孩子考了562分(咱班最高分539),上了某中学的重点班。

她知道录取结果之后,给爸爸发了一条短信,想让爸爸奖励一下。

我想那还不得好好奖励一下孩子?

朋友告诉我,孩子只向爸爸要十块钱。

是的,您没有看错,我也没有打错,的确是10块钱!

要知道,她父母年薪加起来怎么也有七八十万吧~~而且据我所知,孩子这个暑假的休息时间加起来连7天都不到,几乎是天天上课外班。

虽然我不是很赞同这种做法,但是,我也明白,没有额外的付出,孩子的优秀从哪里来?

当然,除了认真与勤奋,还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高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积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体现。

这一点,和初中的考试有着很大的区别。

行为的勤奋很必要也很重要,但不能以行为的勤奋代替思维的勤奋,要尽量指导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

不管学文学理,都要让孩子了解社会热点,对事物要有自己独立而尽量成熟的见解。

高中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建议家长给孩子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对某些非原则性问题,可以允许孩子与自己有不同意见。

家长要耐得住自身权威的弱化,真正的权威,是在孩子长大后感激你的良苦用心!

当然了,一些原则性问题,我们还是要对孩子加以限制约束的。

或者如果出去旅游,让孩子设计出行路线,预定房间等等,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影响游玩的心情和效果,借此,也让孩子明白认真的重要性。

同时,也是对孩子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一种锻炼。

要知道,死读书和读死书的孩子,在将来的社会中恐怕很难具有竞争力。

有的孩子知道思考很重要,但他不会思考,要教他,如:

要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坚持独立思考、要学点思维科学、要研究思维的具体过程、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所掌握知识的质量、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树立教师威信,配合学校教育,相信学校和老师。

正如老师不能替代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父母也不能替代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父母一定要注意树立老师的威信,我们老师也会时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怀与期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们必须形成合力,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交流,才能更好地配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

(顺便提醒一句,夫妻之间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始终要保持一致,绝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拆台或者意见相左,孩子会无所适从,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一种教育能适合一切人,没有一所学校对所有学生来讲都是最好的学校。

孩子的个体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老师会努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但是毕竟是大班教学,想要做到完全的因材施教还是有较大难度的。

如果孩子对学校和老师有微词,或者的确是老师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理想,那么,请家长朋友们及时和老师进行充分而必要的沟通。

在家长中,我相信不少人尤其是老师同行们都有自己丰富独特的教育经验,我们欢迎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我们会诚心接受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改进。

但是希望家长不要直接干涉指导学校或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更切忌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并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学校、贬低教师。

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你在自己的学生时代要是遇到鼓励你、欣赏你的人,就会发现你的精神世界完全不一样了,假如你到今天还没有遇到,那就赶快去找。

”另外,我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中已经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我们班级的任课教师配备。

作为最好的“某某班”,学校对它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尤其是语数外理化老师,都是学校精挑细选的,每个人都是西城区的先进教师、学校的教学骨干。

其中丁激扬老师,更是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的化学高手,是某某中的一面旗帜。

所以,请家长相信某某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

另外,每位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每个学科也有自己相应的要求与特点,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并指导孩子尽快适应老师和学科要求。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天地间最大的人情失衡,第一产生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第二产生于老师与学生之间。

”因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心情是一样的。

我经常对学生们说,教师的成就和幸福,是建立在学生的成就和幸福之上的。

学生越有出息,老师越高兴、越满足,越有成就感。

所以,请相信我们会为了学生,全力以赴!

三、学会倾听,家长心态要平和,期望要适度。

高中三年,孩子要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如果孩子成绩忽高忽低的,家长应如何对待?

我的回答是:

心态平和,及时交流。

我想:

在强手如林的班里失误一两次正常,主要的是找到薄弱环节,要有不争一日之短长的眼光。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但是有的家长误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且是自己说话。

其实,沟通中的倾听最重要。

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沟通,实施适合孩子的有效帮助,最没用的就是家长经常的唠叨以及偶尔的疾言厉色。

试想,我们如果把一粒种子放在手心里,然后天天或者偶尔对它大声喊“发芽!

发芽!

发芽”。

如果不发芽,我们就认为这粒种子是有问题的,那么对这粒种子来说也太残酷了,因为种子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发芽。

我们总是在期待孩子能不能没有问题,能不能每天不遇见问题,这基本上是个空想,这个问题解决了,还会有下一个问题,而且问题越来越棘手。

解决了今天的问题,明天就会有新的问题。

教育是什么?

教育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我们永远不能把问题全部消灭。

“平和智慧”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

“教育应该缓慢而优雅”,这既是一种境界,更重要的是符合教育的规律,孩子的任何进步都是他发挥自我力量的结果,成长必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家长要明白,高中学习与初中有明显不同,知识量大、难度大、综合性强、系统性强、理解性强、对能力的要求更高。

而学习效果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情绪、基础、师长水平、环境、健康状况、动机、目的、意志、勤奋、专注、集体影响……”。

有些孩子儿时优秀,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必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我自己的孩子也是北京市三好学生,班长,小学六年,五年均为学校免考生(六年级要毕业考试,没有免考生),从未参加过学校的期中考试。

长笛即将考八级,学校短跑队队员,击剑选手。

但是,我知道孩子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如果她初中三年不努力,曾经的优秀就是过眼云烟。

所以,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同样,咱们这些孩子能进入某某班,也只能说明他们初中的努力与优异。

未来的三年,孩子的发展如何,能否一直让自己出类拔萃,能否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班级里做最好的自己,都只有靠孩子现在开始的努力与付出。

每次接新班级,都会有家长告诉我,孩子本来的水平应该是什么样的,可是因为中考失误,更好的学校没有考上,所以来到了某某中,孩子和家长都比较失望甚至有些心理失衡。

说实话,我作为老师,对此并不完全认可。

太多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所谓的中考失误,绝不是偶然的。

它主要源于孩子自身的某些弱点。

或者是知识上还有不足与漏洞,或者是心理上的紧张与胆怯,或者是习惯上不够严谨与认真……失误看似是偶尔,但是请家长认真想想自己孩子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失误?

在高中阶段,孩子如果不能改正这些弱点,高考中,我们谁敢保证孩子不会再次失误?

所以,虽然我理解家长的心情,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眼中肯定是最优秀的,而且这些孩子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是比较突出的。

但是,和那个考562的孩子比比,我们必须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希望家长在欣赏鼓励孩子的同时,也能够清醒地看到孩子的不足,在未来的三年里,及时提醒帮助孩子弥补不足。

只有这样,三年之后,我们的孩子才能不留遗憾,实现梦想!

事实证明,永远是那些目标合理,脚踏实地、勤奋付出、不打折扣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我们某某中采取的是“日清、周结、月促”形式,每个月都会有正式的月考,孩子的月考成绩是家长参考的重要依据。

结语:

当我们拥有了一种平和的心态,有了冷静的头脑,有了科学的方法,面对孩子,我们不断来分析、诊断、调整,我们就能够慢慢地接近智慧,慢慢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智慧。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着充满智慧,勇于尝试,不断改变的父亲母亲!

作为老师,我非常期望我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我也坚信我的学生都能够顺利走入理想的大学!

而这些,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孩子们自己的努力与勤奋!

我真诚地期望,三年里,我们家校、师生,形成“合金”,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让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托起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未来更加辉煌!

推荐书目:

《卡尔威特的教育》

《铃木镇一教育在我家》(特别推荐)

《我的事业是父亲》

刘墉《靠自己成功》

《再试一次就成功》《世说新语2》

《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

凌志军《成长》

龚正行《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推荐)

附录:

某某班的礼仪、处事宝典

 同志们,以下这些,也许家长早已跟你说过,也许有些你头回听说,这都没有关系。

这些生活中的礼仪与细节,你从现在开始做起也并不晚。

樊哙说:

“大行不顾细谨。

”但我听到更多的是:

细节决定成败。

生活中,永远做一个温文有礼的人也许真的不太容易。

可是到了某个关键场合,很可能一个很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能让你给别人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替你争取到一个足以影响你今后发展的机会。

希望未来的三年,你们在某某中,在某某班,不仅能学得知识,更能提升自己。

让我们从现在、从点滴开始做起吧!

 1、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

要用手扶扶水杯或者以食指中指一起轻叩桌面,以示礼貌或感谢。

  2、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下句,或者一味的说啊啊啊,是是是。

  3、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别人不小心释放“有毒气体"的时候,不能明显嫌恶地躲开或者拿手扇,要装作若无其事。

  4、集体活动结束后,自己要负责收拾干净自己和周围(1平米之内)的垃圾,不能站起来就走或认为不是我制造的垃圾就不管。

  5.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吃饭,尤其是有长辈在,一定要等长辈入席才能开始,吃完饭退席时要说:

“我吃完了,你们慢吃。

"

  6.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面对师长等长辈给你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双手接过并感谢示意。

   

  7.无论出门还是进门,无论你和父母关系如何,一定要和父母打招呼告知,以免父母担心。

要知道,很难有比父母更爱你的人了。

   

  8.摆筷子时,不能把筷子竖直插在饭菜里。

吃饭要端碗,不要把头埋在碗里。

吃菜时如果有特别想吃或者特别不想吃的,那就看好再夹,不能在盘子里挑拣扒拉。

    

  9.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第一个出门时要看看后面有没有人,避免弹簧门甩到别人。

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10.送人走要说:

“慢走。

"基本要等客人走出自己的视线再扭头返回家里。

  11.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12.递刀具、剪刀等物品给别人,要记得尖处向着自己,向别人递刀柄那一端。

  13.不揭别人的短处。

无论关系再好,有些触碰不得的雷区也依然要小心避开。

  14.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

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5.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人,应该壶嘴向外。

擦桌子的时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16.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坐椅子不要让椅子腿儿翘起来。

年轻时的错误坐姿会为你的老年健康埋下很大隐患。

  17、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手关门,进门最好要先敲门示意让别人知道。

18、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最好亲自端到别人跟前,不要隔着老远递。

19、在饭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口一定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时。

20、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或者顾左右而言他,那就说明人家

不想说,不要死着脸皮不停问。

(当然,课堂老师提问除外)

21、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不仅因为姿势

难看,更因为对你的腰椎伤害很大。

22.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说到就一定要做到。

做不到的就不要保证或承诺。

  23.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贪财,同时记得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

  24.去别人家里,不经过允许,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未经别人允许,不要乱翻乱看人家的东西。

  25.吃东西的时候要闭着嘴嚼,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26.做事情要懂得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27.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事后还让主人清理。

在家里,也要明白父母的辛苦。

  28.别人借钱的时候,心里要有个底,就是要想着这个钱是回不来的。

所以借出去的钱永远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

可以承受的数字以内,即使回不来,也是心里早准备好的。

自己不能承受损失的数目,就不能借。

有很多时候,学会说“不”,反倒让双方都轻松很多。

  29.给别人倒茶,不可倒满,八分满即可。

可是倒酒要倒满方显尊重。

  30.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喂,您好!

”;挂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