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种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505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省种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我省种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我省种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我省种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我省种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省种业.docx

《关于我省种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省种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我省种业.docx

关于我省种业

在省政府参事参政咨询会上的发言

 

关于我省种业发展的建议(摘要)

省政府参事毛景英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种业发展对建设我省粮食核心区、实现粮食生产能力新增300亿斤的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河南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种业发展现状

(一)我省种业发展成绩

一是种子企业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全省有种子企业700家,其中5家进入国家种子骨干企业(50强)。

二是种子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全省共建立各级种子管理机构164个,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种子管理体系。

三是作物品种选育工作在全国保持先进地位。

目前全省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已达400万亩,生产种子15亿公斤,为国家粮食增产做出了贡献。

(二)我省种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省种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面临着国外国际化种业公司的冲击。

如果种业市场由“洋品种”占据主导地位,将会给我省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更为严重的是,我省很多种质资源被国外偷取和克隆以后,又反过来成为跨国公司制约我国技术发展的专利手段。

其次,我省种业发展面临着国内大型种业的残酷竞争。

我省是农业大省,但是却没有一家种业上市公司,这与我省农业地位极不相称。

(三)我省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种业包括良种选育、良种繁育、良种推广三个产业环节,每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产业和农业的发展。

1、在品种选育上的问题

一是缺乏公共种质资源平台。

种质资源是培育品种的基础材料,没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就会面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局面。

当今因为我省没有公共种质资源库,科研育种单位各自为战,育种都必须从收集资源的基础做起,造成严重的低水平重复性无效劳动,遗传基础狭窄,致使科研后劲乏力,品种选育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

二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育种手段落后。

多年来政府只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投入科研经费,但这些经费多用于追求科技成果和论文,创造出的实用品种不多。

2、在良种繁育上问题

我省常年种子繁育基地400万亩左右,全省5000多万亩夏玉米用种90%来自西北。

近年来,西北制种基地越来越混乱、地价升高,制种成本攀升,如遇自然灾害或特殊年景,常出现种子短缺。

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不加大政府投资扶持,我省粮食安全将无法保障。

二、种业安全关切国家利益

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中央指出农业科技要以种子为重点,加快培育以大企业大基地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提高优良品种的研发和扩繁推广能力。

我省也应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把种业发展当作我省经济发展的重点,以确保粮食安全。

三、加快我省种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要促进种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抓住重点,找好着力点。

我们建议应着重搞好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建设:

(一)加快南繁、西繁基地建设

1、南繁基地建设

南繁是良种选育与繁殖的重要环节,我省应尽快在光热条件优越的三亚崖城和乐东县建设河南省南繁育种基地1000亩左右,投入公共科研设施、农业机械和防护设施,解决南繁育种家工作、生活之忧,加速我省品种育繁进程。

2、西繁基地建设

在甘肃、内蒙、新疆、繁育种子关系我省夏播玉米、棉花用种安全。

我省应着力加强在甘肃、新疆的玉米、棉花制种基地建设。

争取5年内,建立稳定的玉米制种基地30万亩,棉花制种基地8万亩;同时,建立种子加工中心,投资硬件建设。

(二)加强农作物品种试验基地建设

新品种试验示范体系建设是提高品种试验质量,保证农业用种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公益性事业。

建议按作物和生态类型,由政府投资建设100个综合农作物品种试验站,每个试验站规模50-80亩,配备“自动化收获计产分析系统”等检测设施,保证品种试验的科学性、公正性,为我省筛选出大品种、突破性品种提供条件。

(三)加强品种选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育种技术水平

为了培育具有突破性的农作物新品种,应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促进品种创新:

1、建立种质资源库,保持育种后劲

种质资源是培育优良品种的原材料,是品种创新的基础,也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尽快建立我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广泛收集、系统整理、认真研究、合理利用种质资源,为我省育种上新台阶打好基础。

种质资源库不能有个别单位所有,要面向广大育种单位,成为河南育种的公共平台。

2、建立生物技术育种公共平台,提高育种技术水平

单倍体育种等生物技术为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为了减少重复建设投资、聚合技术和人才优势,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我省应尽快建立单倍体育种公共平台,使我省育种技术跨上新台阶,提高品种创新速度和质量。

关于我省“十二五”时期

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摘要)

省政府参事姚公一

从对鹤壁等8市及河南煤化集团与省发改委调研的情况看,“十一五”时期,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问题:

一是与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相配套的地方法规基本未建立;循环经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推广缺乏稳定政策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缺乏资金支持,即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工作较薄弱;二是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人才及好项目,如缺乏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及相关人才等;三是有些部门及市、县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到位,甚至认为“循环起来不一定经济,经济起来不一定循环”,缺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主动性,政府管理方式转变滞后等。

针对这些困难与问题,对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循环经济提出若干建议。

一、提高认识

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人均环境容量有限、产业结构重型化、“三化”协调发展任重道远的省情出发,在“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试点,探索符合省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加快转变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科学发展,均有重大意义。

对此,全省各地、各部门都要提高认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在“十二五”时期,要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

二、补充完善(试点)规划要点

以在2010年3月9日,经省政府同意,由省发改委印发的《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豫发改资源[2010]249号)做为主要依据,省政府领导可否指示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在对试点单位及河南煤化集团等大型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该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做为编制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试点)规划的基本素材。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目标符合省情

我省循环经济的(试点)总体目标、指标体系等均要调研全省2008-2010年的实际完成水平,再研究确定“十二五”(试点)总体目标(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单位GDP取水量下降率),“十二五”(试点)指标体系(资源产出指标、资源能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减排指标)是否可达到全国或中部平均水平为妥,不宜盲目追求达到全国或中部先进水平,此乃我省省情及城镇化发展目标所决定。

(二)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制定落实到位

《河南省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办法》、《河南省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办法》、《河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办法》、《河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河南省节能监察条例》等法规在“十二五”前期应列入省人大立法计划;《河南省节约用电管理办法》、《河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等规章,在“十二五”前期也应纳入省政府建规计划;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等数十种标准,均应列入“十二五”编制标准计划。

省政府可否指示发改委牵头,各部门、各协会、各中介组织参加,在“十二五”时期,按轻重缓急,组织专家,对这些标准进行编制、修订、完善。

对此项基础性工作必须以项目为抓手纳入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试点)规划。

(三)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创新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以下简称“好项目”),项目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投融资问题。

一是在“十二五”前期,按照《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要求,建立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投融资机制。

以项目为抓手,对于综合经济效益好的国家及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与试点企业,在符合条件情况下,应优先享受信贷、发行债券、票据等金融服务;二是“十二五”时期,创新一批循环经济好项目,凡符合条件者,应积极申请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如申请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要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等有关部门指导下,我省举办各市县参加的“CDM项目基本规则和运作流程”培训班,同时引导“锅炉能效改进”、“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发电”、“社区太阳能利用”等一些好项目开展CDM合作,以利用国外资金发展我省循环经济;三是“十二五”前期应建立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基金”。

(四)循环园区(30个)是“十二五”(试点)规划好项目的重点

(五)编制好人才规划

三、对政府转变管理方式进行试点改革

要将我省“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试点)规划落实到位,主要靠政府作为,为此,必须将政府转变管理方式试点改革也纳入该规划。

建议省委、省政府领导今年上半年在抓好产业集聚区的同时可否到鹤壁、焦作(市区)、义马、荥阳、三门峡、巩义等我省循环经济试点市进行调研,可否在2011年确定不同类型的三个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市,进行政府转变管理方式试点改革。

此项试点改革不宜太滞后,否则,将影响全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进而延缓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落后于中部各省的危险。

 

关于加强我省“网络问政”的建议(摘要)

省政府参事刘信圣

“网络问政”是广大群众参与政治的一个新型而有效的平台。

网络名词频频创出,网络情绪影响政情,网络民意强力问政是2010年社会的一个新特征。

根据卢展工书记“干部要转变领导观念和领导方式”和郭省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网络问政”是干部转变领导方式和履行职责的新途径,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新形态,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平台,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及网络事件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河南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关心,政府领导通过网络和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沟通,听取网友诤言、良策,坚持问政于网、问计于民,提高执政能力,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化解民怨,凝心聚力,共商河南发展大计,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一、政府网站。

河南省政府网站要与时俱进起表率作用,18市级网站逐步跟进。

在河南省政府网站上开辟“网络问政”“建言献策”留言板渠道,就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征询河南网友宝贵意见。

留言板可分为:

“给省府主要领导留言”、“给省府组成部门主要领导留言”、“给省内各市主要领导留言”三个板块。

此外再设立:

“网友留言精选”;“网民提问、书记省长批示”;“网友集中反映问题交办反馈”等特色栏目。

二、手机短信。

在河南省政府网站上开通手机短信“网络问政”“建言献策”留言渠道。

三、地方网站。

在中央“人民网”“新华网”地方网站上开辟“河南建言献策”留言板,就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征询关注关心河南的全国网友的宝贵意见。

四、网络新闻发言人。

设立河南省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与政府新闻发言人保持一致。

五、“网上信访”。

要充分发挥网络沟通的便利性,使全省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问政”实现“网上信访”这种新机制,便捷地反映上访群众诉求,有效地解决问题,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

疏通优于堵截。

在今后的工作中,省信访局要进一步完善在省政府门户网站设立的网上信访渠道,引导更多访民更多地通过网络信访反映诉求,使网络信访成为广大群众重要的信访渠道之一。

六、网络问政的功夫在“网”外。

“网络问政”本身只是一个形式,其关键内核在于政府的工作效能问题,我们必须把各项工作做好抓实,高效透明,这样,我们才有“网络问政”的坦诚、底气和勇气。

省政府内部进一步完善办理反馈机制,制定网络问政信息处置流程,专人值班审核网民建议,对网友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筛选,请有关单位处理、答复,并在“留言板”上公布处理结果。

胡总书记最近指示:

“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温总理也说: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目前中国高层已经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问政民主平台是时代的潮流。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在加强网络问政方面理应走在全国前列。

最近,北非中东一些国家政局动荡,虽然原因很多,但无不与网络推动有关,众多案例都证明网络在舆论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政府要特别重视网络问政,要在与人民群众沟通中谋求共识,更要在实际工作中发“力”。

这样的网络问政,才能不辜负群众的期盼,尤其是要通过了解“网情”,汇聚“网智”,依靠现有制度路径来解决一些当前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从而达到推动河南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于加快发展省会郑州

城市旅游的调研与建议(摘要)

——兼议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发展城市旅游

省政府参事 赵国成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形成了三点对发展城市旅游的认识:

(1)目前国内旅游业的主流形态正在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逐渐转向休闲度假型旅游。

(2)从传统的景区观光旅游走向以欣赏、体验和品味城市为主的城市旅游,有着不同于传统景区旅游的新特点和新做法,城市旅游的兴起将为我省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要推动全省旅游业的大发展,迫切需要在有条件的市发展城市旅游。

(3)省会郑州包括做为中原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郑东新区在内的郑州新区规划建设的加速,已初步具备了发展城市旅游的基础条件。

“十二五”期间,应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精品加以打造和推介。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提速,省会郑州正在演变为区域性的现代化大都市。

包括郑东新区在内的郑州新区的崛起,使郑州发展城市旅游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省会郑州应以加快发展城市旅游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郑州核心区对中原经济区的旅游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从可行性看,郑州既是历史厚重的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

从必要性看,郑州发展城市旅游不仅有利于全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和拉动消费。

在“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应要求郑州站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高度,把推进城市旅游作为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新的着力点,下大力气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精品来打造。

按照城市旅游的开发思路,省会郑州应加快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

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努力,使郑州成为一座尽情享受生活、放松心情的休闲度假城市。

(二)为适应城市旅游发展的要求,省政府应鼓励和指导郑州在“十二五”期间精心打造并推出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以延长海内外游客在省会郑州的游览和消遣时间。

目前,在大多数游客看来,河南博物院和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可以称之为省会郑州的标志性城市景观。

如果让游客在郑州停留2天或3天,郑州城市旅游必需要有大的突破,尤其需要推出一批新的标志性城市景观。

根据此次调查,目前在建的河南电视观光塔标高388米,比巴黎埃菲尔铁塔高40米,塔内以“锦绣河南”为主题的全景画亦为当今世界之最,塔顶高空观景平台可尽览郑州城市风光,有望成为未来省会郑州新的标志性城市景观。

正在规划建设的“商城遗址国家考古公园”和郑东新区的“龙湖”风景区(水域面积5.7平方公里),以及“河南省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都应作为省会郑州标志性城市景观加以打造。

在文化娱乐方面,除“大河秀典”和“点点剧场”外,省、市政府应鼓励文化企业将“濮阳水秀”杂技表演引入郑州,并辅以豫剧等地方曲艺,作为剧院式的经常性城市表演景观。

(三)在“十二五”期间,郑州应将包括郑东新区在内的郑州新区作为城市旅游重点区域加以打造,新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设计一定要融入旅游元素,使之成为中原经济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龙湖景区的规划设计一定要考虑休闲旅游各要素的配置;新区所有街巷都要规划建设具有休闲功能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老城区的繁华和商业区景观街道要恢复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还道于民;要在新区地面上标出专门的旅游观光路线,免费发放郑州新区旅游图;在郑州新区范围内,借助市场经济的手段,率先推出城市观光巴士巡行,鼓励开发商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增添城市观景平台等等。

此外,为适应城市旅游出行的要求,可考虑借鉴杭州市发展公共自行车的经验,在金水区和郑州新区推广自行车旅游。

(四)为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省会郑州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下大功夫。

在硬件方面,重点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塑造有个性特色的城市风貌,营造宜居宜乐的休闲城市环境,树立鲜明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可进入性。

在软件方面,重点是丰富城市旅游的内涵,大力推广适应城市旅游的新业态,让海内外游客对省会郑州的城市生活有全新的体验。

城市旅游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如以著名企业为主的工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城市夏令营旅游,教育培训旅游、银发旅游、亲子旅游、中医药健康保健旅游等等,都是有条件加以拓展的深度游领域。

 

关于进一步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

在科技创新中引领作用的建议(摘要)

省政府参事郭士岭

通过到省科技厅、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进一步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的课题进行调研,听取情况介绍,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科研人员进行多次座谈。

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大幅度增加我省的科技投入

我们要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我省的经济结构,必须要着力提高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

况且,经济学告诉我们,投资教育和科学研究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必须以对我省科技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忧思,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打破眼前利益、暂时困难和局部坎坷的掣肘,下定决心真正加大对科技的财政投入,实现《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中提出的目标:

到2012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

二、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大力引进重点领域领军人材和急需人才

我省科研水平偏低,科研队伍综合竞争力不强,国家重点学科少、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是空白。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高校缺乏顶尖人才和关键领域的领军人物,因而争取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例如“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的竞争力较差,争取和承担重大研究项目的能力偏弱。

人才!

人才!

士者,省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

建议我省在十二五期间把培养、引进和稳定高层次创新人才作为科技活动的主要目标,对省创新团队和优势学科采取确定方向、稳定支持、自由选题和重点突破的做法。

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加大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注重发现和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抓好“引进、培养、用好”三个环节。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专家队伍。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我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

三、推进科研平台装备建设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支撑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

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坚持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倾斜的原则,优先在支撑我省战略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的研究领域,优先在具有一定研究基础、规模和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组建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努力实现国家创新平台建设的新突破。

建议重点支持郑州大学创建“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设立专项申报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完善现有基础条件,提升科研平台水平,提高科技持续创新的能力。

四、实行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科研成果及业绩评价标准

科研评价是导向,对于提升学校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学科建设,至关重要。

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方法较简单,过于量化,管理较为粗放,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不利于科技人员潜心创新研究,不利于高校学科优势的充分发挥,导致急功近利、浮躁等不良风气和短期行为,使得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不高。

我们建议要尊重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尊重不同学科领域的差异,尊重科学家的独立性和学术自由,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对不同的研究领域实行分类指导、分类评价,建立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体系。

以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为核心,实行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使得更多的研究人员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科研境界。

优化学术环境,为研究人员提供宽松的研究环境。

科研需要长期的积累、宽松的环境、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内在的要求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持续稳定的支持。

建议既要关注重大战略性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也要注重自由选题的探索性研究,非共识项目以及学科交叉项目。

还应从科学和创新的规律出发,适度减少科研评价的环节,适当延长考评周期,给研究者营造自由宽松、乐于探索的科研氛围。

五、给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的自主权

目前科研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够灵活,行政干预太多。

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科研单位根据科研需要,及时调整科研方向和任务,需要科研单位重新整合资源或成立新的学科团队,这涉及机构设置和方向调整问题。

但是我省对事业单位内部机构设置、方向调整的管理非常严格,基本没有设置的自主权,致使某些新兴学科研究领域的科研力量跟不上,而某些传统研究领域的研究力量过剩,极大地束缚了科研单位的学科发展。

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减少行政干预,尽快尽早实现从主导者、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监督者的角色转换。

在科技项目的管理上,我们建议借鉴国外“管、评分开”的经验。

项目的立项、经费的分配可以让政府部门来负责,而评审、验收则应建立一个不受行政部门操控的专家团体独立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