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466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单元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单元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单元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单元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课程纲要.docx

《单元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课程纲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课程纲要.docx

单元课程纲要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总课时4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4年8月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从内容方面看: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2、课程目标:

 

1、认识秒、感知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丰富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三、课时安排

1、秒的认识1课时左右

2、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1课时左右

3、计算经过的时间1课时左右

4、整理与复习1课时左右

4、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练习中让学生估计自己穿衣、刷牙、吃早饭、整理书包等的时间,写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刻,等等。

教学时,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更丰富的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更充分的体验。

五、评价策略:

(1)卷面测试:

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

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

总课时8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4年9月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和实际问题中引出的,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数学问题,学习数学方法,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

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习自主性。

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环节,同时也可以利用练习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从内容上看:

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2、课程目标:

1.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两位数2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2课时左右

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课时左右

4、估算1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4、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对于计算的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师可在难点处适当加以引导;要注重对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帮助。

2、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做好计算方面的练习;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5、课程评价

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有效性评价(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

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

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总课时6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4年9月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在第三册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

量课本、书桌等)。

关于质量单位方面:

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质量单位“吨”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

从内容上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的进率。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课程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三、课时安排

1、毫米的认识1课时

2、分米的认识1课时

3、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1课时

4、千米的认识1课时

5、吨的认识1课时

6、生活中的数学1课时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或质量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是,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4.安排学生操作活动时,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领导。

5.注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这单元内容操作性很强,同时也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教师要合理安排动静时间。

五、评价策略:

(1)卷面测试:

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

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课程纲要

总课时8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4年9月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和实际问题中引出的,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数学问题,学习数学方法,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

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习自主性。

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环节,同时也可以利用练习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从内容上看:

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二、课程目标:

 

1.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三、课时安排

1、三位数的加法2课时

2、加法的验算1课时

3、加法练习课1课时

4、三位数的减法2课时

5、减法的验算与估算1课时

6、减法练习课1课时

7、加、减法的练习课1课时

8、整理和复习1课时

5、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对于计算的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师可在难点处适当加以引导;要注重对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帮助。

2、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做好计算方面的练习;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评价策略:

(1)卷面测试:

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

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总课时5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4年9月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

三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具体直观材料的基础之上,对数学方法的领悟,也必须以充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

另外,低年级学生不但好奇心强而且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喜欢表现但思维不够深刻。

从内容上看:

本单元主要学习倍的认识。

倍数是日常生活和后续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概念,也是继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认知基础。

对倍的学习又为学生提供了表达两数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从数学概念方面进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引出倍的意义,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倍、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能在理解倍的含义的基础上,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课时安排

1、倍的意义1课时

2、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1课时

3、已知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求这个量1课时

4、整理与复习2课时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或质量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是,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4.安排学生操作活动时,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领导。

5.注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这单元内容操作性很强,同时也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教师要合理安排动静时间。

五、评价策略:

(1)卷面测试:

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

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课程纲要

总课时10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4年9月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

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

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从内容方面看: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

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

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

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程目标:

 

1、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

2、根据情境解决问题。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课时安排

1、口算乘法2课时

2、笔算乘法3课时

3、有关0的乘法2课时

4、乘法估算与实际应用2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5.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

由低到高。

循序渐进

的进行。

五、评价策略:

(1)卷面测试:

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

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程纲要

总课时5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4年9月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学习内容上看,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从学生方面看:

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

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

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

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

二、课程目标:

 

1、初步认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三、课时安排

1、四边形2课时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课1课时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课时

4、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1课时

5、整理与复习1课时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

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五、评价策略:

(1)卷面测试:

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

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课程纲要

总课时6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4年9月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内容方面看:

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