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9358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docx

《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docx

江西省崇仁二中学年下学期初三化学模拟试题doc

江西省崇仁二中初三化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树根变根雕的过程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考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不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

C.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隔绝氧气和水,可防止钢铁锈蚀

【答案】B

【解析】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说明瓶中气体不能支持燃烧,但瓶中气体一定是CO2,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通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可防止钢铁锈蚀,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措施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耐高温,常用于制造业、航天领域.Si3N4中硅元素(Si)的化合价为

()

A.+2B.+3C.+4D.﹣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氮元素显﹣3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3x+(﹣3)×4=0,则x=+4价.

故选C.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

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Z>YB.Z>Y>X

C.Y>Z>XD.X>Y>Z

【答案】D

【解析】根据已知①X+YCl2===XCl2+Y,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强于Z,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故选择D

试题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酸中的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

考点: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难度不大,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对燃烧现象描述要注意:

要分清是在空气中还是在氧气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无色气体,错误,C、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错误,D、铁丝在空气中不会燃烧,错误,故选A

考点:

燃烧现象描述

6.蔗糖是储藏在甘蔗、甜菜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有关蔗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B.蔗糖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

22:

11

C.蔗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

2:

1

D.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44/342×100%=42.1%,A错误;蔗糖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

22:

11,B正确;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44:

22:

176,C错误;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144+22+76=342,D错误。

故选B。

考点: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7.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B.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C.碳酸氢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D.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中铁的质量大于放出氢气的质量,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大;故A不正确;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反应中铜的质量小于析出银的质量,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故B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大;故C不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反应中没有气体放出也没有沉淀生成,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大;故D不正确;

故选B.

8.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

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使其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b管中铁钉无明显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铁锈蚀是铁与氧气和水的共同反应,ab的变量是a有水b无水,都有空气(氧气)。

A、b无水,因此无明显锈蚀,推断正确;B、a锈蚀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气压减小,b无明显反应气压不变,L升高R降低,推断错误;C、变量水说明需要水,气压变化说明需要空气,推断正确;D、改成食盐水提高离子浓度,能加快铁与氧气和水的反应速率即加快铁的锈蚀,推断正确。

考点:

化学实验探究

9.在“碳酸氢铵分解产物的检验”实验设计中,同学们有如下新的设计方案(固定装置已略去),其中能同时测出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检验二氧化碳用到的是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氨气是碱性气体,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现要同时测出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故选D。

考点:

气体的检验

10.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红磷、白磷的着火点

B.探究MnO2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探究分子运动以及分子运动的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关系

D.比较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的大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通过白磷比红磷先燃烧,可比较红磷、白磷的着火点的大小,正确,B、通过过氧化氢溶液中是否加二氧化锰反应速率不同,从而探究MnO2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正确,C、由于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此实验只能探究分子运动,并不能探究出分子运动的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关系,错误,D,通过后面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氧气,故可比较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的大小,正确,故选C

考点: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化合反应B.生成物都是固体

C.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D.

【答案】A;燃烧时都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解析】A、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都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生成物中,四氧化三铁和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二氧化硫是气体,故B错误;

C、铁为金属,故C错误;

D、燃烧时都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时的实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A.黄金B.生铁C.赤铁矿D.

【答案】B黄铜

【解析】

试题分析:

黄金是纯金属,而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不是合金,最常见的合金是生铁和钢。

故选B.

考点:

合金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用天然气作家用燃气

B.用铜丝作电线材料

C.将氮气充入食品袋中保鲜食品

D.

【答案】B铁制成铁锅等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天然气作家用燃气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错误,B、用铜丝作电线材料是利用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正确,C、将氮气充入食品袋中保鲜食品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错误,错误,D、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

铁制成铁锅,利用导热性等,故选B

考点: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判断

1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粒子的是铝元素B.该结构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C.该微粒带17个单位正电荷D.

【答案】B;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等(合理即可).

【解析】A、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为8等(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钙

加入碳酸钾,过滤

B

实验室制取CO2

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C

鉴别CO和CO2

分别通入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D

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C分别加入肥皂水并振荡,观察现象等

【解析】

试题分析: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钙加入碳酸钾,过滤,过程中会得到新的杂质氯化钾,所以A错误;实验室制取CO2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用硫酸;鉴别CO和CO2分别通入石蕊溶液,观察现象,因为二氧化碳会和水反应产生碳酸,使得石蕊溶液变红;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

故选C.

考点:

物质的除杂和鉴别

三、填空和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其中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各2分,共31分)

17.(6分)生活离不开水,水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中的纱网可以将水和茶叶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

(2)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饮用水消毒剂

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外,补充了一氯胺(NH2Cl)、臭氧(O3)等。

①NH2Cl由种元素组成,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②臭氧水是臭氧溶入水中制成的,能脱色去臭,还是很好的杀虫、杀菌剂。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臭氧属于单质B.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C.臭氧水是氧化物D.臭氧水是混合物

(3)为确保“水立方”的水质达到国际泳联卫生标准,泳池的水将采用“砂滤—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其中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它的    性。

“水立方”还设计了循环用水、收集应用雨水等系统,达到了的目的。

【答案】

(1)过滤

(2)①三,7:

1②ABD

(3)吸附节约用水(合理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过滤能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故该设计原理和过滤原理相同。

(2)①根据NH2Cl的化学式可知,NH2Cl中含有N、H、Cl三种元素,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1×2)=7:

1。

②根据臭氧的化学式O3分析判断。

A、臭氧(O3)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正确;

B、由臭氧(O3)化学式可知,1个臭氧分子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C、根据题意,臭氧水是臭氧(O3)溶入水中制成的,含有臭氧、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D、根据题意,臭氧水是混合物,正确。

故选ABD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可用来净水;根据题意可知,水的循环利用可以节约用水。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水的净化与节约用水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18.(8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其原因是;

(2)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任写一点)。

(3)表中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气态物质有(作写一种);12号和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其中构成该物质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则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标号)。

a.He和Nab.Be和Mgc.Al和Sid.F和Cl

(5)一般地说,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请比较:

氮原子半径(填“>”或“<”,后同)磷原子半径;钠原子半径铝原子半径。

【答案】

(1)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

(2)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3)氦气(或氖气、氩气)(或其化学式)MgCl2Mg2+

(4)bd(有错或漏不得分)

(5)<>

【解析】

试题分析:

(1)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根据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故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3)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氦气(或氖气、氩气);12号元素为镁,17号元素为氯,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

MgCl2,构成该物质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Mg2+

(4)由图可知,Be和Mg处于同一族,F和Cl处于同一族,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选bd。

(5)氮原子和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磷原子的电子层数较多,故原子半径较大,即氮原子半径<磷原子半径;钠原子和铝原子电子层数相同,铝原子的原子序数较大,故半径较小,即钠原子半径>铝原子半径。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19.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工业用磁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

(1)物质A为黑色固体,其化学式是;反应④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CuO,化合;

(2)4CO+Fe3O4

3Fe+4CO2

(3)Fe+CuCl2=FeCl2+Cu.

【解析】由B、E、G属于单质,E为红色固体,可判断E为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的A是氧化铜,是化合反应;A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X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用磁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即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化碳,B能与X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浅绿色溶液F,则B是铁,C是二氧化碳,F是氯化亚铁,G是氢气,代入框图,推断正确;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先根据所提供信息,找出突破口,再根据熟悉的现象进行有依据性的猜测,再进行验证.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其中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各2分,共24分)

20.(7分)在通常状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氨水。

请根据下图回答:

⑴指出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

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

挤压滴管胶头,使滴管中的水进入广口瓶,打开止水夹,你将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氨气易溶于水,且氨水的pH7(填“>”、“=”或“<”)。

⑶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氨与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可选用上图中的装置,收集氨气可采用法,干燥氨气可选用(填“生石灰”或“浓硫酸”)。

【答案】

(1)长颈漏斗;

(2)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3)C;向下排空气法;生石灰。

【解析】

试题分析:

⑴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挤压滴管胶头,使滴管中的水进入广口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溶液显碱性,由此可知氨气易溶于水,且氨水的pH>7;⑶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氨与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因为固体加热制取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且极易溶于水,故其发生装置可选用上图中C,收集氨气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氨气水溶液显碱性的,故干燥氨气可选用生石灰。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1.(7分)溶液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资料:

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部分数据已做取整数处理)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1

32

46

64

86

110

138

(1)农业上,硝酸钾用作水溶性肥料,为作物补充氮和钾元素。

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2)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钾,充分溶解,如图所示。

①(填字母序号)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使B烧杯的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的质量为g。

③采用一种方法使A中的固体恰好溶解。

对于最终四个烧杯中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有相等的

d.烧杯A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可能最大

(3)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治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反应的主要流程如下:

①实际生产中,在一定温度下,配制100t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需水的质量为t。

②以上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③亚硫酸氢钠(NaH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硝酸钾(KNO3)

(2)①ABC②186③acd(3)①75②氯化钠(NaCl)③30.8

【解析】

试题分析:

(1)因为是硝酸钾溶液,故溶质是硝酸钾;

(2)①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A、B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由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64g,可知50g水中溶解32g硝酸钾恰好饱和,D一定不饱和;故选择ABC;②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86g,可知100g水中溶解86g硝酸钾恰好饱和,可见使B烧杯的溶液升温至50℃时,硝酸钾完全溶解,溶液的质量为186g.③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以升高温度,加入溶剂也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如果用升高温度的方使固体恰好溶解,则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分数增大,如果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质量分数最大,故AB正确;如果用加入溶剂的方使固体恰好溶解,则溶剂、溶质的质量都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相等的,故C正确;无论用什么方法使固体恰好溶解,溶质的质量都会增加,所以D错误;故答案选择abc;(3)①实际生产中,在一定温度下,配制100t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需水的质量为:

100t×(1-75%)=75t;②以上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氯化钠;③亚硫酸氢钠(NaH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104×100%=30.8%

考点:

溶液

22.(7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

则该气体为(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

查阅资料1:

Mg(HCO3)2能溶于水。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溶液,观察到,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查阅资料2:

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8.8g,则固体中MgCO3与Mg(OH)2的质量比为。

【答案】一、增强;二、H2;

(2)Mg(OH)2

①盐酸有气泡产生②Mg(OH)284∶29

【解析】

试题分析: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增强;二、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此气体为氢气;【猜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可知,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

【实验】取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镁;查阅资料2:

碳酸镁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镁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1.8g,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镁,设氢氧化镁质量为X

Mg(OH)2

MgO+H2O

5818

X1.8g

58/18=X/1.8g

X=5.8g

则碳酸镁的质量=22.6g-5.8g=16.8g

所以MgCO3与Mg(OH)2的质量比=84∶29

考点:

物质成分的确定。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

23.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5g石灰石样品,把8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稀盐酸的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一次

20

10

第二次

20

5

第三次

20

3

第四次

20

m

(1)从以上数据可推知,m=。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3

(2)80%(3)18.3%

【解析】

试题分析:

从第一次数据看:

每反应掉20克的盐酸,就会反应掉5克的碳酸钙,而第三次的20克盐酸只能和2克的碳酸钙发生反应,说明其中的碳酸钙只有2克,3克的剩余物不会和盐酸发生反应,所以m的值是3克,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5克-3克)/15克×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