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301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历史试题B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

历史试题(B卷)

(解析版)

2020年1月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史记•周本纪》载:

“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是

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

C.随从作战D.交纳贡赋

1.C【解析】材料“(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体现了诸侯有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和勤王的军事义务,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排除。

2.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人民在灌溉方面的一项伟大创举。

该创举最早出现于

A.四川盆地B.岭南地区

C.关中地区D.吐鲁番盆地

2.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

明渠、暗渠等表明该水利工程为井渠,这种水利工程至今还流传于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但最早出现的地区是关中地区。

汉代,关中农民发明了井渠。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东汉光武帝时规定,对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

这一规定

A.打破了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C.增加了全国学子出仕的途径D.扩大了地方政府选官权力

3.B【解析】东汉光武帝要求,被察举的人员只有经地方试用合格后才能被推荐到中央,这实际上为了选拔有能力的官员,这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故选B。

A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说增加对荐举人员的考察,并非增加了出仕的途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扩大地方选官权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

4.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唐玄宗天宝三年的长安为背景,还原了唐朝长安的全貌和社会的烟火气。

原著作者马伯庸称“我觉得长安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古代城市,全世界的人都汇聚在这个地方,真正这种文化最大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文化表层下所隐蔽的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以下场景不可能在唐朝长安出现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D.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

4.C【解析】“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中的“草市”是指农村集贸市场,不可能在都城长安出现,C符合题意,故选C;A反映了唐朝坊市整齐的状况,B反映唐朝已经出现夜市,D反映唐朝的科举考试情景,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有学者曾评价古代一位诗人,“他的文章闻名天下,什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时代登峰造极”。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苏轼B.李白C.辛弃疾D.王维

5.A【解析】材料“他的文章闻名天下……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时代登峰造极”出自《苏东坡传》,故A符合题意;李白和王维是唐代诗人,不符合“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时代登峰造极”的限定,故B、D不符合题意;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不符合“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时代登峰造极”的限定,故C不符合题意。

6.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6.C【解析】从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和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对比来看,黄宗羲试图通过君臣平等来限制君权,而且其强化底层和顶层沟通的意图明显,说明其认为当时君主专制存在弊端,C项正确;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从结构图来看,其依然将君主置于最高层级,只是增加了底层和顶层之间的沟通渠道,可见其并未从根本上认为要否定君主专制,排除A;黄宗羲的设想图中体现了君臣共治,君臣平等的理念,但是无法反映出君臣和谐关系。

而且黄宗羲的构想并不是单独针对君臣关系,因此排除B;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

7.1902年,清廷颁布劝戒缠足的上谕。

不久,“各省之称新学中人者,到处劝设不缠足会,或撰成歌词,或编成俚语,闻风兴起,年盛一年”。

这说明

A.官民携手推进移风易俗B.废止缠足被各阶层接受

C.缠足与政治态度紧密联系D.社会习俗变迁步履维艰

7.A【解析】根据题干中“清廷颁布劝戒缠足的上谕”“各省之称新学中人者,到处劝设不缠足会”得出官民携手推进移风易俗,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止缠足在近代主要在沿海城市被接受,在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并未被完全接受,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缠足与政治态度的联系,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官民对废止缠足的大力推动,并未牵涉社会习俗变迁的步履维艰,故D项错误。

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蔡元培之《石头记索隐》开卷即云: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以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于是比拟引申,以求其合,以‘红’为影‘朱’字,以‘石头’为指金陵,以‘贾’为斥伪朝……旁征博引,用力甚勤。

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说遂不立,最有力者即曹雪芹为汉军(汉军八旗),而《石头记》实其自叙也。

”这表明

A.影射附会是历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B.历史解释的多元化导致历史叙述的失真

C.知人论世有助于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

D.历史理解须注重理性认识杜绝情感取向

8.C【解析】材料中胡适以曹雪芹生平说明蔡元培观点的错误,鲁迅以此为例,强调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即知人论世)有助于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故C项正确;影射附会并非历史研究的正确方法,也非普遍存在的现象,故A项错误;历史解释的多元化,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真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胡适对《石头记》的考证并非从情感出发,故D项错误。

9.下面表格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年份

1913

1914

1918

1919

1921

纱锭(枚)

484192

544780

647570

658748

1248282

布机(台)

1986

2310

2736

3839

4139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9.D【解析】从表格信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可知,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促使了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故选D;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落后,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故C项错误。

10.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依据这次会议的精神,中国共产党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C.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D.发动了湘赣两省边界的秋收起义

10.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的决定,D项正确;1927年8月1日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A项不符合题意;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B项错误;八七会议是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背景下召开的,C项错误。

11.以下抗战历史照片所示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

11.D【解析】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八日,即1937年11月8日;十九路军在上海抗击日军发生在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后;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下半年,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故D符合题意。

12.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

“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

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12.C【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可知,这次会议是1955年的亚非会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答案为C项;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排除B项;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排除D项。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下列属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尖端科技成就的是

①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④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B【解析】①是在1958年,②是在1984年,③是在1980年,④是在20世纪90年代,属于80年代的是②③,故选择B。

14.1993年与1991年相比,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由51.6%上升到87.5%,在工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由36.4%上升到81.1%。

发生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开放力度

14.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使市场价格在商品零售、农产品收购、工业生产资料销售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提升,故C项正确。

农村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全面推行并取得了巨大成效,而材料内容是在改革开放深化时期,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92年南方谈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有直接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不会成为影响市场价格因素从1991—1993年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故D选项错误。

15.“解负令”并没有满足平民提出的平分土地的要求,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旧归贵族所有。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解负令”

A.将公民内部的阶层融为一体B.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C.壮大了贵族阶层的政治力量D.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

1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解负令”并没有在扶持一方后,将另一方面置于死地,对贵族的合理利益是保护的,故“解负令”缓和了原本对立的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的矛盾,从而稳定了公民集体,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选D项。

梭伦改革中“解负令”还是维护贵族合理利益的,还是存在贵族和平民身份差别的,此外还有财产等级制,故“公民内部的阶层融为一体”言过其实,排除A项。

“解负令”解放的是债务奴隶,其他奴隶并未解放,故排除B项。

这一措施是有损贵族利益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排除C项。

16.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上,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旨在

A.号召革命推翻君主统治B.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

C.倡导权力的平衡和制约D.强调人民主权反对专制

16.C【解析】材料信息“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上,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其旨在倡导权力的平衡和制约,故C项正确。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但不反对君主制,他主张君主立宪,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在强调三权分立、制约平衡,故B、D项不符合材料中心意思。

17.有学者指出:

“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此学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阿克莱特

A.在德比设立了第一家水力织布厂

B.建立了公司这一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C.开始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D.通过兼并或联合方式组成垄断组织

17.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标志着资本主义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工厂制度的确立,从此工厂代替工场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在世界经济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C项符合题意;阿克莱特在德比建立的是水力纺纱厂,A项错误;公司作为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和垄断组织的形成,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B、D两项错误。

18.近代某著名科学家在其著作中提到:

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空间。

……遥远的星光如果掠夺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

该著作是

A.《论动体的电动力学》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广义相对论的基础》D.《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18.C【解析】爱因斯坦通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解释了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9.结合下图讽刺漫画,思考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到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

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B.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C.对德奥集团的霸权野心怀有恐惧D.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

19.C【解析】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英国构成了挑战,英德矛盾就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而法德矛盾由来已久,俄奥矛盾因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而激化,与材料中“1892年”“1907年”相符,故C项正确;俄国信仰的是东正教,英国信仰的是清教,故A项错误;俄国是专制,英法是民主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随着德国霸权主义对英国构成了挑战,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故D项错误。

20.1920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

“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

据此可知美国

A.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

B.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

C.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D.成为国际联盟领导者的愿望落空

20.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美英日都有雄心勃勃的扩军计划,各国的扩军将对世界和平带来威胁,因此召开华盛顿会议限制各国军备就有其必要性,故选A项;由材料内容并不能看出拆散英日同盟,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门户开放”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美英日的扩军计划,并不能说明国际联盟领导者的愿望是否落空,排除D项。

21.下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重大战役。

此战役

A.直接导致欧洲战场战事结束B.使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C.主要成果是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D.揭开美苏由同盟走向分裂的序幕

21.A【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苏联红军直逼柏林,该战事直接导致欧洲战场战事的结束,故选A;使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的是库尔斯克战役,故排除B;易北河在柏林的西部,图片并未展示易北河会师,故排除C;揭开美苏由同盟走向分裂的序幕的是铁幕演说,故排除D。

22.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

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

这反映了

A.美苏关系逐渐走向了缓和B.冲突是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冷战格局下军事战略制约D.局部地区争夺成为战略重点

22.C【解析】根据苏联意图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美国通过武装封锁,双方最终通过对峙与谈判解决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军事上的对峙和战略上的相互制约,争夺世界霸权,C项正确;20世纪六十年代,特别是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苏关系紧张,并不是缓和,A项错误;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是冷战,不是冲突,B项不符合史实;美苏争夺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并不在古巴地区,D项错误。

23.有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中“改革”一词翻译有误,应译为“革命”。

因为其改革措施中有一些具备“革命”的含义,下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中符合“革命”含义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取消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C.实行新经济体制D.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

23.B【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结果造成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党地位,社会性质发生剧变,故选B;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不属于改革,更不属于革命,排除;C、D是对苏联对经济、外交政策的调整,不属于革命,排除。

24.法国画家雷诺阿曾说过:

“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

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

”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

下列画作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BCD

24.C【解析】根据“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结合所学可知,印象派强调光和色的瞬间变化,法国画家的观点符合印象派,《向日葵》属于印象画派,故C正确。

《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马拉之死》属于新古典主义,《梦》属于现代主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分)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

(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

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

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

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

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

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

1953年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

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正之风、贪污腐化等行为现象。

至1954年10月,全国已发展了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

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意义。

(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

以美国为例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如何体现了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

(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6分)

25.【答案】

(1)特点:

小官监察大官(以小驭大);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

(3分,答出三点即可)

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4分)

(2)特征:

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利;分散权力,权力间相互制约;政府权力相对萎缩。

(3分)美国:

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分权制衡的原则;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4分)

(3)特点:

受到苏联的影响;广泛发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6分)

【解析】

(1)特点:

根据材料一“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干石的官吏”等信息进行概括。

意义:

从加强中央集权和整治吏治两个角度回答。

(2)根据题目材料“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利……攻府权力萎缩的状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是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利;同时分散权力,权力间相互制约;政府权力相对萎缩。

举例: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充分体现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分权制衡的原则;另外从联邦制方面进行分析。

美国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3)根据题目材料“‘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全国已发展了十多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決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监察制度主要受到苏联的影响,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且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发挥监察作用。

26.(20分)恩格斯这样称道文艺复兴: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艺术的兴起,和古文的复兴,及方言文学一样,也是发源于意大利的,也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点的。

……建筑是一件合作的事业,故不甚能代表个性,但对于民族性及时间性,它却最能表示出来的。

……到了中古之时,人民以宗教为人生的依据,以出世为人生的究竟,所以中古的建筑,便以哥特式为最发达。

尖形的长窗,矗霄的高塔,纵行的直线,是都有引人向上的效力的。

它们都不啻告诫观者说:

“你们且忘了低下,望着天上,使你们的灵魂,随着那颤巍巍尖塔,去与上帝接近接近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