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166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docx

《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docx

山东日照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精

山东日照2013高三下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俊俏/讥诮呵斥/打哈欠笺注/草菅人命

B.淀粉/靛蓝刹车/煞风景契友/提纲挈领

C.感喟/匮竭症结/综合征濯足/擢发难数

D.旖旎/绮丽粳米/更衣室歆羡/万马齐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宣泄滥觞垫脚石浩首穷经

B.膜拜影碟节骨眼要言不烦

C.消蚀更迭上座率得陇望蜀

D.九州萧索蹓冰鞋曲意逢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朝鲜2月12日宣布成功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之后,日韩政坛热炒朝鲜核试验,世界各大报纸也都在_________________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

②面试的时候,考生回答考官问题要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也不自卑,将自己的真实实力展示出来,对于缺点也无需____________。

③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了明年短期稳增长及促进经济结构_____________的诸多措施,还对目前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体制改革如何推进进行了部署。

A.显耀掩饰调控B.显耀掩盖调整

C.显要掩饰调整D.显要掩盖调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作品畅销一时,他也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B.无论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无论是新下线的车还是“刷新”的老车,现行价格都与消费者心目中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C.春节期间新华书店精心策划了“享受阅读享受生活”的大型阅读活动,还给出了低廉的折扣,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非议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研究认为,最近频发的强雾霾天气,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

B.由于美韩、美日军演同时举行,加剧了朝韩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东北亚的安全环境,不利于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C.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

陈翔

所谓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无偿地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志愿精神是当代全球社会推崇的重要价值理念,它是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风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是个人对生命价值、人类社会积极态度的彰显。

因此,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基本内容的志愿精神是全世界所追求的美好的、崇高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以无私助人为价值取向的生命价值观,它对社会进步、文明创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在封建时代,志愿精神有其时代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志愿精神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

志愿精神的培育过程必然是公民对志愿精神所体现的价值理念的认同过程,是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评价、选择、实践的动态开发和深化过程,进而落实、推进和成型,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年龄阶段,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是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

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自然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经由价值认同环节来完成培育重任。

价值认同的过程,是大学生塑造自身志愿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必由路径,也是改造思想、统一意识的重要途径。

志愿精神的培育需要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进行不断内化,即从价值观层面去认知、评价、选择。

探索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方法,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更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首先是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其核心方法是对志愿精神的宣教,在大学生思想上渗透,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尊重、实践中的荣誉体验,进而形成稳定的德性需求和志愿伦理规范的思想品德。

大学生要准确把握志愿精神的科学内涵,要了解怎样的公民行为体现了志愿精神,要明白志愿精神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及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对志愿精神的情感认同,在认知的基础上,对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及积极参与等态度,这些情感体验,是满足人们自身的“友爱、归属与尊重”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形成行动认同。

只有通过认知、情感和深入行动三方面,大学生的志愿精神才能有效地内化成稳定的公益伦理。

特别是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志愿价值的体现,会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带动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做出有益的、积极的贡献。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2月16日,有改动)

6.下列关于“志愿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精神是体现民族精神风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B.志愿精神是美好、崇高的文化精神,体现的是无私助人的生命价值观,在推动社会前进、促进文明创造等方面作用重大。

C.志愿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也不相同,在我国现阶段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

D.志愿精神可以培育,通过培育使公民认同志愿精神的价值理念,并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方法的一项是()

A.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在大学生中宣教志愿精神,在思想上渗透,使他们在情感上和实践中有所获得,形成稳定的思想品德。

C.使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积极参与等情感体验,以满足自身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D.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行动认同,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落实志愿精神。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处于精英地位,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

B.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应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C.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不断内化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

D.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带动了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

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

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

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

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

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①,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

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

“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宜疾去!

不若此,当奏闻。

”兼错愕不虞,遂径归。

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

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

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

佑曰:

“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

”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

及召见,望其仪形,曰:

“此岂作恶事人耶!

”乃释然,除秘书郎。

元和初,迁吏部郎中。

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

吏曰:

“宜别连白纸。

”藩曰:

“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

“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藩对曰:

“古人云:

‘俭以足用。

’盖足用系于俭约。

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自然帑藏②充羡,稼穑丰登。

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

”帝曰:

“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

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藩等拜贺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

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改动)

注释:

①革,通“亟”,指病重。

②帑藏(tǎngzàng),国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错愕不摩虞:

欺骗

B.以为有宰相器器:

才能

C.或家给人足给:

充足

D.极言箴规规:

劝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

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苛刻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

D.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

(5分)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5分)

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请简要分析“山光窥短墙”中“窥”字的妙处。

(4分)

(2)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品格?

请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桃之夭夭,___________________。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夭》)

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2)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3)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2分)

16.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前后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3分)

①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大的飞跃

②“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超过了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

③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

④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

⑤有些事情,确实如此

⑥因此,我以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化的基本精神。

1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4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分)

(2)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2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依照画线的句子,填写出空缺的语句。

(5分)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

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身于茂林修竹的环抱,__________________。

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

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藏在草间

耿立

乡村是藏在草里的。

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

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

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

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手里,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出.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

人的心血来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

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

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长说:

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

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

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比如牛,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

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冻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木镇的草,应该登记成册,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全部说出那写草的名字:

醉草,兔子酸,益母草,节节草,在水沟旁有一种草,叫茅根,秋天时候,它的穗子白白的,如满头的霜,但它的根细长洁白,拔出一节塞到嘴里,那股细细的甜就爬到舌尖直跑进肚子里了。

父亲说醉草最好,羊要是吃了,就如农人抓起小酒壶仰脖喝透了壶里的东西,那羊也醉眼朦胧地踉跄地回家。

有时我就乱想,草是农人的兄弟吧,他们都来自泥土,终归于泥土,如《圣经》上说的,人间有许多的无名氏,草也有,草的家族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妖冶的,朴素的,秀美的,绮丽的,有时它们像与泥土和农人有和约,庄稼占据多少地方,草占据多少地方,草总是先长出迎接庄稼,然后相伴着走一程,实在闹矛盾了,农人就批评草们的霸道,开始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

镰刀、铲子、手,但我说草们在这些工具下不是牺牲,而是另有任用,到了牛羊的胃里,在牛羊反刍的时候,牛羊感恩的就是给他们温饱与生命的草。

  我曾思索过父亲对草的情感,也许深层就是对土地和庄稼的情感,父亲的肩上四季有一个杞柳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是一些草或者干柴,用来喂养生灵或烧火他中风后恢复得不是十分理想,他步履蹒跚,木手指不能灵活转动.他最后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听听庄稼的拔节,即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秋季我回木镇的时候,发现父亲背着一粪箕子草,手里拄着木棍,后面是母亲给父亲拿着衣服,一对老夫妇走在远处开始升起的炊烟里,秋深了,父亲的头发也被节气赶白了,腰也被节气赶弯了,牙齿也被节气赶掉了,像霜降到来,草们一下就咽气了,这由不得你自己,该走的就要走,没有商量,也没有挪移。

秋天来了,那些草开始在风中东倒西斜,再也挺不直。

那草都斜向有许多墓茔的木镇的坟地。

木镇有许多家族的坟茔,在阳间,大家聚族而居,死后也叔叔大爷爷爷奶奶的辈分不乱。

但草是一视同仁,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

往往有人给添土的坟茔,那上面草就少些,每年的清明,后人把草芽拔去,七月十五把开始结籽的老草拔去。

如果墓草覆盖了整个坟茔,那就是这家的人最后没有抗拒过草,不在土地上繁衍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比谁久远?

只有土地知道。

人走了,有时在地上堆一手不土,草也许笑话呢,那土最终被草统属,我听到了草在草间的咯咯坏笑,毕竟笑在最后的是它们啊。

(选自《藏在草间》,贵州人民出版社,有改动)

19.作者说,农人与草的关系一直很复杂,请结合文本概括草与农人的关系。

(4分)

20.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

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

21.文章主要写草,也写到父亲,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

22.“藏在草间”作为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有人说,失败后的重新振作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

有人说,“跳槽”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

请以“转折点”为话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2.B3.C4.D5.A

二、(9分,每小题3分)

6.A7.A8.C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10.D11.C12.B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

(1)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从不禁止,此后李藩更致力于施舍他人,没过几年家境就贫穷了。

[5分。

亲族吊者:

吊祭的亲族(定语后置);挈去:

拿走;务:

致力于;散施:

施舍。

每点1分,句意1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国君怎么能不富足!

(5分。

诚使:

假使,如果;贵:

以……为贵;务耕桑:

致力于农耕蚕桑;既:

……之后;孰与:

怎么能。

每点1分)

14.

(1)“窥”,偷看,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1分)从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之美。

(1分)

(2)选用亭亭静立的幽竹、凌霜傲放的秋菊(寒花)、洁白无瑕的新月等意象,(2分)表现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节操。

(2分)

15.

(1)灼灼其华惟有饮者留其名

(2)此情可待成追忆怎敌他晚来风急

(3)乐亦在其中矣响穷彭蠡之滨

(4)凌万顷之茫然俯察品类之盛

(6分。

任选3个小题,错一处该空不得分)

五、(12分)

16.②⑤③①④⑥(3分。

三处排列正确得1分,四处排列正确得2分,全部排列正确得3分)

17.

(1)内容:

画面左侧一个孩子正在做功课,本子上面写着“我爱我家”,(1分)他正在瞪大眼睛回头看,看到的是画面右侧父母正在高兴地打麻将,画面中间放着一根鸡毛掸子。

(1分)

(2)寓意:

提醒家长教育孩子要从自身做起,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1分)良好的家庭教育胜过一切暴力惩罚。

(1分)

18.示例:

那路边的野花,纤蕊若丝,带露绽开(3分)寄情于清风明月的诗境(2分)

六、(18分)

19.

(1)草与农人关系和谐:

①农人用草喂养牛羊,修缮房屋;②“民”与“草”一样平凡、卑微;③草使村庄有了诗意(或草修饰村庄和庄稼);④草是农人的兄弟,都来自泥土,归于泥土。

(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

意思对即可)

(2)草与农人有时较劲:

①农人有时使草受伤害(农人用镰刀、铲子批评草的霸道);②草有时对农人也不以为然(草有时也笑话农人)。

(2分,答出一点得1分。

意思对即可)

20.运用拟人手法,(1分)化用“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句,(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草的柔顺、可爱,富有美感。

(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写出了父亲对草(土地、庄稼)的依恋之情;②父亲与草互为映衬,相互突显;③赞美平凡朴素的草和具有草一样美好品性的农人,凸显文章的主旨。

(4分。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意思对即可)

22.要点:

①乡村是藏在草里的,草给生命以恩赐;②草是平凡、朴素的象征;③美好的品德(世间万物)蕴藏在普通、平凡中。

(6分。

答出一点得2分。

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60分)

参考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