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989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饶县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第l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大量的儒生成为政府官员,从而影响了政府的选官制度。

汉魏晋时期的官僚制度以文人为本,武人作为与文人对立的一个社会群体,其入仕升迁变得尤为艰难。

两汉选官制度以察举为主体,主要是举孝廉,孝悌、廉政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大量儒生通过岁举孝廉进入政府。

两汉在察举制基础上还形成了“四科取士”的选官标准,德行、通经两科偏重儒生,而明法、吏能两科则偏重文吏。

在此标准下,儒生与文吏构成了两汉官员的主要来源,二者只是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但都属文人群体。

魏晋时期,察举制度的地位与作用已开始下降,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这保证了魏晋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士族成为政府官僚的主要来源。

文化是士族形成的必要条件,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他们凭借雄厚文化而世代居官。

士族子弟通常先依门第获得较高的品级,然后入仕升迁,易累迁至高位,而文吏和武人的仕途则举步维艰。

魏晋士族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者,更成为以文化被授予官职的受益者。

作为与士族相对应的武人,往往学识浅薄,既不具备为官任职的条件,也无入仕升迁的资格。

东汉末至魏晋,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以将军号为代表的武官官号被大量授予军队的长官,同时也会授予文官和地方官。

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以一种加官的形式在国家的官僚体系中扩散。

武官官号与具体事务的分离,促使其散阶化进一步地发展。

武官的散阶化使武官官号不再是武人的专属官职,越来越多的文人被授予武官官号。

对于武人来说,武官的散阶化不仅使武官官号贬值,而且使得他们上升的机会变小。

在官僚系统中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较于武人来说更具有优势,更容易升迁。

《晋书·甘卓传》中的甘卓被授予前锋都督、扬威将军,凭借军功被任命为豫章太守;《晋书·刘弘传》记载的牙门将皮初虽有军功,却不能被授予太守之职。

两人皆有军功,而升迁待遇却大为不同,只因甘卓为文官系统,而皮初为武官系统。

总而言之,汉魏晋时期是文人社会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文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升迁流转也较为容易。

武人的社会地位则相应地下降,常常遭到文人的排挤和抵制,仕进之途异常艰难。

(摘编自潘婷《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升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晋时期与文人对立的武人入仕升迁之路异常艰难,主要因为武人学识浅薄。

B.汉魏晋以文人为主体的选官制度,使武人很难有入仕的资格,少有升迁的机会。

C.东汉末至魏晋,武官的散阶化促使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与具体事务分离。

D.东汉末至魏晋,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比其他文官系统的文人升迁流转更有优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汉魏晋选官制度作为立论前提,由此提出武人入仕升迁尤为艰难的观点。

B.第二段具体阐述汉魏晋时期以文人为本的官僚制度,从而论证了武人仕进之难。

C.文章第三段用两个事例作对比,旨在阐述武官散阶化使武人升迁之路更加艰难。

D.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仕进尤为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汉孝悌、廉政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可见当时的选官制度非常注重德行。

B.魏晋士族以文化被授予官职,可见,如果武人具有较高的文化就能够入仕升迁。

C.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如果甘卓为武官系统,即使有军功其升迁机会也会不大。

D.汉魏晋文人和武人社会地位一升一降反差较大,将会形成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逍遥之乐

陶正

人吼,猪嚎,驴叫。

扁食,饸饹,面糕……又逛到集市了!

三十里路,二十里沟,一架大山,有事要办吗?

没有。

就是想逛逛!

庄里人说起他来,就是一个字:

残。

可现在,宽宽歇着,晃晃闲串。

咋闹的?

解不开!

年货早办齐了,上集就给小孙子捎了两挂响鞭。

他也变得顺情说好话了,何苦钻牛犄角?

怪,以前他就想不到这一层,听见好话也得恶声恶气地呛回去。

他是残。

他老婆没少挨他的鞋底子。

咋?

干粮里糠掺多了,拉嗓子,豆钱饭熬稠了,费粮食。

这阵子莫说打,骂一句的心气儿也没有。

老婆子有功嘛,两口肥猪,六十只兔子,窑里还贴着奖状,王秀琴,怪好听的!

他倒闲下了。

头几年他拐着腿,咳着痰,不是一样得上山?

现在,两口子就把地里的活儿包光了,粮还不少打。

山里的野物也稠了,一个个实囊囊的。

数那只狐子长得搽大,愣肥!

那身皮毛像搽了青油,明光光的!

那狐子像成了精!

他天天在山里转,就是打不住。

那天碰上了,狐子盯着他看了几眼,还咧嘴笑了笑!

怪模怪样的。

这要是头几年,他非气个倒仰不可。

他打狐子也残,哪个倒运的狐子让他算计上了,就别想活过一个集日。

不咬炸子儿?

还有枪!

砰!

没个跑脱!

他没放枪,跟那狐子一起笑了。

噫,你个精灵,还晓得逗老汉开心哩!

他好像喜欢跟那狐子耍。

这怪性情是咋变的?

解不开!

“老汉,愣什么?

掏钱给娃娃买个玩意儿吧!

六毛,便宜!

以前庄里人说他残,也是怀疑他有钱太精,连洋火都不常使。

他没有钱,真没有。

这阵子有了,他倒不精了。

六毛真不贵,炸药还一块二呢。

那炸药性子烈。

玻璃茬子调在药里,成山杏大小的圆蛋蛋儿,这就是炸子儿。

放在狐子常走的地方,轰地一声,再大的狐子也是个死。

可那身皮毛纹丝儿不伤。

那天他刚回,轰地一声,炸子儿响了。

噫,那只孤子笑不成了!

他还有些为那狐子抱屈。

他本来算计过了腊月就不再下炸子了。

唉,你个精灵,咋没交好运?

该不是又把谁家的狗炸了吧?

他错炸过大贵儿的一只狗。

这狗是全庄的祸害。

癞拘。

癞人养癞狗,大贵儿打小就不是个正经庄稼人。

秋里,家家都拴狗,独独大贵儿让它寻野食,侵害别人的庄稼。

报应。

他没有这么说。

他理亏。

有理他也不残了。

二十块钱赔一条癞狗,庄里人都说他变成个憨憨了。

总比说他残听着入耳。

他来到了沟里,可狐子呢?

地上有血,还有几撮狐子毛,狐子的脚印有来没去。

还有人的脚印儿,有来有去。

偷?

不能老把人想得那么坏,八成是过路的不晓得规矩。

他没有寻那人的脚印儿,弯转身就回庄了。

咦,那不是大贵儿吗?

今天该不是来卖那死狗皮的吧?

只见大贵儿雨手揣在皮筒子里,眼皮也不抬。

把他牛气的!

不就是一张癞狗皮吗?

噫……是张好狐子皮,毛又茸又长又光亮,像搽了青油……

他的心里猛地咯噔一下!

他忽然来了气,横着身子往里挤。

前面两人硬顶着不动,还在讨价钱。

“我出三十二块!

”这位一起急,把摸指头暗说价的规矩也忘了。

大贵儿还是一股劲儿地拨弄脑壳。

“你这是做买卖的,孬好不让一分钱,也太残了吧?

咦……残?

这是说谁?

他慢慢地把挡在头前的两个人分开,走到大贵儿跟前。

“大贵儿!

卖狐子皮呐?

“啊,啊……”大贵儿惊得像见了鬼。

“这张皮子,咱们爷儿俩讲讲价!

他把手褪回皮袄袖子里,递过去。

大贵的手却一股劲地往后缩,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

他硬把大贵儿的手抓住了,拉进自己的袖筒。

那手抖得厉害!

大贵儿强笑了。

怪模怪样的。

嘿嘿,狐子的笑。

老汉我到底把狐子打着了。

俩儿。

他在袖筒里攥住了大贵儿的指头。

“不能出高了。

“能……能咧,您老,咋都能咧……”

他掏出十二块,塞在大贵儿手里,抓起那张狐子皮,只一抡,狐子皮就端端地趴在了膀子上。

茸茸的皮毛蹭着脖颈子,暖洋洋的。

他弯转身子,走了。

只听见后面一哇声地吵叫起来。

“咋?

三十二块不卖,十二块倒宽宽地送了,你这是耍我们哪?

也太残了!

嘿嘿,残。

这可不是说他。

他像个打了胜仗的大将军,上了路,哼起信天游来了:

说起这个事事儿真奇怪,自个儿打了狐子自个儿掏钱买。

老汉我今天情愿当憨憨图个啥?

嘿嘿,解不开!

真格解不开!

(选自《北京文学》1983年第4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连串短句,活画出农村集市上热闹的场景,迅速将读者拉进小说情境中,也生动地表现了人物逛集市时兴奋、得意的心情。

B.老汉会顺情说好话了,觉得老婆子的名字也好听了,甚至看到狐子笑也觉得开心,说明人物性格较之以前发生了鲜明的转变,这与老汉的生活变化以及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C.老汉市场遇到大贵儿的情节写得妙趣横生。

一句“老汉我到底把狐子打着了。

俩儿”,表现了老汉对大贵儿的鄙视和找到狐子的得意。

D.小说善于运用多线索叙事手法,以老汉猎狐的故事为主线,以闲逛集市的过程为辅线,不断插叙老汉今昔生活的对比,容纳了大量的人物生活信息,散而不乱。

5.请结合作品,谈谈庄里人为什么说老汉“残”。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7题。

材料一

6月22日下午,记者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6月份,全省法院共受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83件,目前已审结63件。

与此同时,全省法院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1000多名法官积极参与,踊跃奔走在法治宣传教育第一线,先后举办各类活动400余场,受教育师生家长37万余人,发送宣传彩页6万余份、书籍5万余册、学习用品用具1万余套,受到学生、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摘编自2017年6月23日“人民网-河南频道”)

材料二

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

网络欺凌(隐私、个人信息被发布到网上,在网上被同学骂、欺负等),社交欺凌(被同学传播小道消息、八卦以及被排斥、孤立等,前两项尤为严重),言语欺凌(被同学恐吓94%,被用不好听的外号称呼34.5%,遭到同学的当众嘲笑27.5%,被同学辱骂36.4%),身体欺凌(被同学敲诈、勒索或抢走东西等)。

材料三

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的发生率上都要远高于没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

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骂人、说脏话的发生率为56.9%,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则高达85.0%;没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吵架的发生率为32.8%,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则为63.4%……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中,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都差不多比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高一倍以上。

(摘编自《调查:

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从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等角度讲,学生在学校中也应该有免于恐惧的权利。

在校园中,只要伤害是故意的,并导致受害学生处于惊吓或恐惧之中,无论伤害的形式如何、程度大小,都是欺凌。

站在预防同类事件的角度,学校应是预防校园欺凌的第一责任人和首要责任人。

一旦学校放弃对校园欺凌的干预和防范,必然会导致欺凌的盛行以及欺凌事件影响的扩大。

防范同类事件的发生,学校不能“和稀泥”。

在对欺凌事件中的加害者进行教育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形,适时适度进行惩戒,有其必要。

如果受教育权的行使受到他人严重干扰,那么暂停干扰者到校学习的举措也值得考虑。

总而言之,打造一个更加安全、使学生免于恐惧的校园,需要从多方入手,保障更多人的受教育权。

(摘编自《人民日报》)

6.下列关于校园欺凌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1相关内容看,我国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率较高,应给予足够重视。

B.校园欺凌主要有网络欺凌、社交欺凌、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等主要内容。

C.社交欺凌中表现突出的是对其他同学传播有损于当事人人格品行的谣言。

D.被恐吓、被起外号、被辱骂、被嘲笑等欺凌方式的发生率依次越来越高。

7.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后果严重,积极防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而怎样具体防治校园欺凌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答。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1)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

祖随,散骑常侍。

父仲任,治书侍御史。

藩少孤,居丧以毁称。

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

“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

”州府辟召,不就。

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

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

“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

”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

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

将拔之夜,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

藩起贺曰:

“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

”明旦,攻城,陷之。

从伐刘毅。

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遗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

高祖出倪塘会之。

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许。

至是谓藩曰:

“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

”又从征司马休之。

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高祖呼藩令上,藩顾曰:

“藩宁前死耳!

”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

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

因而乘之,一时奔散。

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

至河东,藩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

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

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

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曰壮侯。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十》)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B.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C.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D.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丧,也称守丧、值丧,是古人对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表达哀悼之情的习俗。

B.阙指王宫前的高大建筑物。

拜阙即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以表示对皇上的尊敬。

C.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

“食邑五百户”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封赏。

D.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

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汉武帝,每位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藩忠义节烈,不慕仕途。

他幼年丧父,极尽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后,对他高度评价。

面对州府的征召,他没有就任。

B.胡藩镇定自信,稳定军心。

在征讨鲜卑时,众人对飞入高祖帐篷中的大黑鸟非常惊恐,都认为是不祥之兆,而胡藩认为这预示着胡人归顺。

C.胡藩敢于直言,竭尽忠心。

当年他对刘毅的诡异行为早就有察觉,极力阻止高祖和刘毅会面,并劝说高祖抓住时机除掉刘毅,但是高祖没有听从。

D.胡藩作战勇敢,屡建奇功。

在江津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沿着狭窄陡峭的岩壁径直而上,士兵受其鼓舞奋勇杀敌,最后大胜。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

(2)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2—13小题。

河湟①

杜牧

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④,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释】①河湟:

指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以来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

②元载:

唐代宗时宰相,曾任西州刺史。

因事被捕下狱,诏令自杀。

③借箸:

为君王筹划国事。

《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

“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④东市:

这里指刑场。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借箸”,用张良的故事,暗含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

B.二、四句相承,以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的

嘲讽之意。

C.“虽”和“尽”两个虚词,一抑一扬,侧面写出了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D.最后一联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但加强讽刺力量,还使全诗显得余味无穷。

13.这首诗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举两例分析。

(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8分)

(1)《生于忧患》中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2)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中表达青春短暂,不忍虚掷,为登第作官而牺牲赏心乐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林黛玉的《咏白海棠》与宋代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灵台无计逃神矢,_____________。

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

(5)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养民之后还要教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6)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1分)

A.名花顷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B.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C.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彻魂

D.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暗暗生天际

(8)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1分)

A.察邻国之政,毋如寡人之用心者。

B.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养生丧死无撼,王道之始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捡,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9)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1分)

A.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架,功在不舍。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10)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1分)

A.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呵。

C.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锄耰棘矜,非先于钩戟长铩也。

(1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1分)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愚。

C.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D.余佳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2)《过秦论》中不能体现秦始皇残暴的一项是(1分)

A.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C.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D.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切实提高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就必须动真格,而这个改革不可能一挥而就。

②有些企业视污染处理为负担,为降低成本并躲避当地监管,选择异地偷排,如此以邻为壑的做法,最终危害的是全社会。

③这种绝对平均主义虽然充满着诱人的理想色彩,又有反对封建农奴制的革命性质,但归根结底只能是空中楼阁。

④最美乡村教师蒋国珍用平凡的生活点亮希望,他没有高颜值,也没有高薪资,但是他的教育大情怀,令人荡气回肠。

⑤有人多次为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⑥如今,电子支付手段日益多样化,电子支付已渐成主流,在不远的将来,纸币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针对“三农”问题,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B.《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载体,激发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

C.顺应“互联网+”趋势,市政府本着“让信息多跑腿,让老百姓少跑路”,建立起分级诊疗信息平台。

D.“感动中国”人物蕴藏的正能量,不仅让个人信念得以提高,更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完美地再现。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某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

“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B.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放您桌上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C.自上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究,勉力续貂,又见一篇论文发表,实在可喜可贺。

D.2018年我乔迁新居,沈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幅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珍藏。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①     。

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等;物的条件包括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②      ,例如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声音和乐器,文学的语言之类等。

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它和美感一样,③      。

1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例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5分)

自助式抱团养老是近年来被人们热棒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一不靠儿女,二不靠政府,退休前做出合理的养老规划,就能过上幸福的老年生活。

彼此熟悉的老人们在一起生活,心情自然就舒畅。

心情舒桶舒畅了,老人们就能健康长寿。

例:

①退休前做出合理的养老规划,不一定就能过上幸福的老年生活。

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

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与思考?

请选择其中的“一得”,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上饶县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BA项,强加因果。

文中并没有说“主要因为武人学识浅薄。

”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3节说“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以一种加官的形式在国家的官僚体系中扩散。

武官官号与具体事务的分离,促使其散阶化进一步地发展。

”D项,D项,曲解文意。

原文第3节说的是“在官僚系统中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较于武人来说更具有优势,更容易升迁。

2.DD项,错在“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道理论证阐述了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仕进尤为艰难。

3.B曲解文意。

魏晋时期,武人即使具有较高的文化也难以入仕升迁。

4.DD项,“以老汉猎狐的故事为主线,以闲逛集市的过程为辅线”,分析有误。

老汉猎狐的故事属于插叙内容,是辅线。

5.①待人刻薄,争强斗狠,说话恶声恶气;②捕猎凶狠,用尽各种手段捕猎;③生活上抠门,过分节省,舍不得花钱。

6.DD项,若依照愈来愈高的顺序,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