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986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docx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docx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

(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C)

A.刑事侦查学B.刑法学

C.犯罪学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D)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B)

A.消除犯罪条件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D)

A.犯罪环境学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A)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C)

A.龙勃罗梭B.菲利

C.加罗法洛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C)

A.直接访谈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D)

A.财产矛盾B.利益观念

C.社会分工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C)

A.恒比定律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C)

A.起伏律B.消长律

C.辐射律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C)

A.50年代初期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A)

A.冲动性B.冷静性

C.有同情心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B)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C)

A.男性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A)

A.犯罪的直接原因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A)

A.犯罪意识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A)

A.犯罪观B.不良的社会风气

C.私有制D.法律严重滞后

18.易导致犯罪行为产生的文化冲突类型是(D)

A.审美观冲突B.经营方式冲突

C.生活习惯冲突D.行为规范冲突

19.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可能导致易形成犯罪行为的(D)

A.不良气质B.不良体质

C.不良体格D.不良人格

20.个人对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程度及评价被称为(D)

A.世界观B.人生观

C.规范意识D.自我意识

21.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身体、物质、精神损失以及所引发的反应被称为(B)

A.被害现象B.被害后果

C.被害形式D.被害原因

22.犯罪心理学发现,犯罪动机一旦产生就具有了明确的(C)

A.内部冲突性B.控制性

C.目标指向性D.自我意识性

23.趋势外推法所根据的预测原理是(D)

A.系统性原理B.可知性原理

C.可控性原理D.连续性原理

24.在犯罪预测的诸方法中,常采用匿名方式进行的是(C)

A.个人经验判断法B.集体经验判断法

C.专家调查法D.综合调查法

25.犯罪预防体系及措施针对的是(D)

A.犯罪人B.犯罪行为

C.犯罪现象D.犯罪原因

26.在犯罪的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环节中,采取的有别于成年人的、目的在于挽救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的方法是(A)

A.保护性预防B.疏导性预防

C.堵塞性预防D.控制性预防

27.下列诸项中,属于三级预防理论中第一层次的预防措施是(A)

A.通过环境设计堵塞漏洞B.制定避免学生逃学计划

C.严密监控缓刑者D.提高警察的反应速度

28.在犯罪易发区或多发区,进行预防犯罪的相关设计,采用制约和限制犯罪发生的措施被称为(D)

A.心理预防B.社会预防

C.专业预防D.情境预防

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C)

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B.目标加固

C.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D.贵重物品标刻

30.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社会帮教骨干力量的是(B)

A.社区民警B.帮教对象的朋友

C.狱警D.村委会治保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诸项中,属于实证犯罪学派之观点的有(BCD)

A.起伏律B.天生犯罪人论

C.犯罪饱和法则D.自然犯罪观

E.自由意志论

32.菲利的代表作品有(BCE)

A.《刑罚原理》B.《犯罪社会学》

C.《刑法学原理》D.《犯罪学》

E.《社会主义与犯罪》

33.下列关于犯罪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E)

A.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引起犯罪增多

B.犯罪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C.在中世纪的欧洲,侵犯宗教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犯罪

D.犯罪不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

E.特定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进程对不同制度国家的犯罪现象发生相同或相似的影响

34.下列关于模仿论的表述,正确的是(BCDE)

A.模仿论是萨瑟兰提出来的

B.模仿过程中,人们接触愈密切就愈可能相互模仿

C.模仿是指人按照一定的榜样实施特定动作和行为的过程

D.媒体的暴力镜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模仿,进而容易产生暴力犯罪

E.一个人走向犯罪道路是后天受社会风气、风俗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先天决定的

35.下列关于犯罪人的表述,错误的是(AD)

A.重新犯罪人就是累犯

B.《犯罪人论》是龙勃罗梭的代表作

C.犯罪人分类与刑事责任个别化有关

D.变态人格者实施犯罪一般都具有预谋性和计划性

E.女性犯罪人多实施非暴力性的卖淫、诈骗、杀婴等犯罪行为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

(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B)

A.规范性科学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

C.理论性科学D.形式性科学

2.在分析犯罪原因时,龙勃罗梭认为气候(A)

A.会影响犯罪B.不会影响犯罪

C.决定犯罪的产生D.仅对犯罪的数量有影响

3.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A)

A.犯罪的社会预防B.犯罪的心理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D.犯罪的法律预防

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

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

5.加罗法洛赞成“天生犯罪人论”,提出了(B)

A.犯罪原因三元论B.自然犯罪的概念

C.同心圆说D.犯罪饱和法则

6.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是(B)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B.边沁学说的核心

C.费尔巴哈学说的核心D.萨瑟兰学说的核心

7.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

A.犯罪率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D.犯罪明数

8.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犯罪区域分布取决于(D)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犯罪人的因素D.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

9.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C)

A.外显性B.客观性

C.综合性D.主观性

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D)

A.横向比较分析B.纵向比较分析

C.描述性分析D.解释性分析

11.在犯罪数量统计方面,犯罪学常用的指标是(A)

A.发案数B.立案数

C.判决数D.犯罪明数与犯罪暗数之和

12.在我国的犯罪数量统计中,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D)

A.45%B.65%

C.75%D.90%

13.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C)

A.阶级性B.相对性

C.社会性D.政治性

14.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是指(B)

A.1950~1955年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D.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

15.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

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

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

16.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C)

A.内容体系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

1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犯罪现象为中心,与一切犯罪现象都发生联系的因素组类是(D)

A.犯罪情境B.犯罪的一般原因

C.犯罪的具体原因D.犯罪根源

18.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C)

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

19.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之间(C)

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D.没有任何关系

20.家庭对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体(B)

A.体质发育的影响B.人格形成的影响

C.生理异常的影响D.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21.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著名的(D)

A.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

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

22.世界各国衡量犯罪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

A.被害数量B.被害率

C.被害风险率D.被害死亡率

23.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是(B)

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

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

24.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A)

A.暴露理论B.幸福A计算理论

C.社会控制论D.社会防卫论

25.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C)

A.状态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

26.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

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

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

27.在犯罪预测的定量分析中,依据连续性原理与数理逻辑进行推断的方法是(D)

A.特尔菲法B.对比类推法

C.相关推断法D.比例推断法

28.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

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

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C)

A.首要环节B.积极措施

C.战略性措施D.重要措施

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D)

A.预防重新犯罪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抑制犯罪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BE)

A.康德B.贝卡利亚

C.加罗法洛D.李斯特

E.边沁

32.犯罪现象的属性有(ABDE)

A.政治性B.历史性

C.恒长性D.社会性

E.文化性

33.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BCD)

A.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

C.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D.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上犯罪产生的原因

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

34.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是(AB)

A.互相对立的B.互相依存的

C.互相包容的D.互相认同的

E.互为主从的

35.影响个体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ABCDE)

A.不良的认识观念B.畸形的需要

C.不良的动机倾向D.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

E.消极的心理状态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

(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是(B)

A.犯罪统计学B.犯罪社会学

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

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

A.惩罚罪犯B.预防犯罪

C.矫正罪犯D.分析罪因

3.指导我国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实用主义哲学

C.经验主义哲学D.功利主义哲学

4.在欧洲犯罪研究史中未能形成系统的犯罪研究理论和较完整的犯罪学科体系的历史阶段是(A)

A.18世纪以前的封建神学时期B.18世纪中叶的古典犯罪学时期

C.19世纪的实证派犯罪学时期D.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代犯罪学时期

5.功利主义的犯罪原因理论,也称“幸福计算”理论的是(B)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B.边沁学说的核心

C.康德学说的核心D.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

6.在古希腊学者的眼中,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B)

A.原罪的表现B.恶性的表现

C.无知的表现D.无礼的表现

7.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让被试进行规定的角色扮演,并观察其互动活动,以分析他们所作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被称为(A)

A.模拟实验法B.现场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D.回归实验法

8.典型调查区别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之一是(B)

A.强调配额B.强调推论

C.强调分类D.强调观察

9.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中心及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发案多的犯罪类型是(D)

A.性犯罪B.经济犯罪

C.暴力犯罪D.财产犯罪

10.在下列犯罪的诸属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的是(B)

A.阶级性B.社会性

C.历史性D.政治性

11.在各国的犯罪统计中,侵犯人身犯罪的多发季节是(B)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犯罪高峰的主要因素是(D)

A.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B.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佳

C.犯罪控制的弱化D.敌对势力的破坏

13.中共中央《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针对的是(D)

A.建国初期的犯罪形势B.“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犯罪形势

C.“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形势D.改革开放初期的犯罪形势

14.下列诸项中,属于财产犯罪人特有的道德观内容的是(D)

A.为朋友两肋插刀B.不自由勿宁死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唯利是图

15.将犯罪人划分为报复型犯罪人、贪利型犯罪人、淫欲型犯罪人、游戏型犯罪人的依据是(B)

A.社会学标准B.心理学标准

C.人类学标准D.生物学标准

16.犯罪学的核心内容是(C)

A.犯罪行为B.犯罪现象

C.犯罪原因D.犯罪对策

17.犯罪学认为,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犯罪的(B)

A.第一位原因B.第二位原因

C.第三位原因D.第四位原因

18.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条件的是(C)

A.有杀伤力的工具B.被害人的疏忽大意

C.犯罪人的贪欲D.无监控的车站码头

19.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宏观社会环境范围的是(A)

A.学校环境B.市场经济环境

C.司法环境D.阶级斗争环境

20.下列诸项中,易发生扒窃案的场所是(B)

A.公寓的卧室B.集贸市场

C.办公室D.学校教室

21.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爱的需要等均为(C)

A.生理的需要B.物质的需要

C.精神的需要D.繁衍的需要

22.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女性犯罪中多见的犯罪类型是(B)

A.扒窃B.抢劫

C.投毒D.伪证

23.遭受了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又会受到侵害,这种侵害及过程被称为(B)

A.初次被害B.再次被害

C.重复被害D.多次被害

24.犯罪预测的特点包括现实性、主导性和(D)

A.逻辑性B.前瞻性

C.结构性D.结果可变性

25.将犯罪预测分为宏观犯罪预测和微观犯罪预测的依据是(A)

A.预测的空间范围B.预测的时间范围

C.预测的手段D.预测的内容

26.狭义的犯罪预防专指(A)

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D.全面预防

27.通过加强特种物品和危险物品管理抑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方法属(C)

A.保护性预防B.疏导性预防

C.堵塞性预防D.控制性预防

28.古典犯罪学派主张(D)

A.通过心理疏导预防犯罪B.通过隔离潜在犯罪人预防犯罪

C.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预防犯罪D.通过刑罚预防犯罪

29.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的倡导者是(B)

A.加罗法洛B.克利福德·肖和亨利·麦凯

C.萨瑟兰D.史蒂文·拉布

30.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诸手段中,最具强制性的是(B)

A.政治手段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D.经济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包括(ABD)

A.访谈法B.问卷法

C.现场调查法D.文献法

E.实验法

32.下列诸项中,关于我国犯罪现象表述正确的有(BC)

A.1981年,党中央做出了《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

B.1956—1965年是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发案率低,群众安全感高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侵犯财产犯罪是我国最主要的犯罪类型

D.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黑社会犯罪问题突出

E.卖淫、嫖娼、吸毒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33.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BCDE)

A.根据体格性格分型说,肥胖型人犯诈骗罪的较多,而犯暴力罪的较少

B.英国犯罪学家格林和美国犯罪学家胡顿继承了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研究

C.根据性染色体畸变说,XYY染色体结构的人容易实施暴力犯罪

D.龙勃罗梭认为,天生犯罪人是隔代遗传导致的

E.测量是犯罪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34.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写道:

“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的暴行,刑罚应当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的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

”这段话包含的刑罚的原则和理论有(ABCDE)

A.罪刑相适应B.罪刑法定

C.刑罚人道化D.刑罚的公开性

E.刑罚的及时性

35.下列关于社会解组理论的观点正确的是(ABDE)

A.它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成果

B.它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犯罪问题

C.它是对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现象的一种解释

D.它揭示了不同社会生态区域的犯罪现象不同的规律

E.它开启了用社会生态学理论研究犯罪的先河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

(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A ) 

A.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 C.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 

2.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师(D ) 

A.汉斯•冯•亨蒂 B.施奈德 C.艾连•伯修 D.门德尔松 

3.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C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阶级性 D.普遍性 

4.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C) 

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 C.反革命犯罪减少 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5.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B ) 

A.正常性反应 B.侵犯性反映 C.异常性反应 D.变态性反应 

6.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A ) 

A.呈正相关关系 B.无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呈负相关关系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B ) 

A.高技术犯罪 B.暴力犯罪 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 

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C )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 D.犯罪时间 

9.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D ) 

A.既然被害人 B.潜在被害人 C.复合被害人 D.状态性被害人 

10.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D )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D.重点预防 

11.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A )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 D.系统实施 

12.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主张是(A ) 

A.罪前预防 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 D.罪中和罪后预防 

13.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D ) 

A.塞林 B.萨瑟兰 C.塔尔德 D.坦嫩鲍姆 

14.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B ) 

A.研究各种社会动态 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 C.侧重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 

15.被尊为犯罪学鼻祖的是(A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费尔巴哈 

16.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B ) 

A.消长律 B.犯罪饱和律 C.辐射律 D.起伏律 

17.一定时间和地区的犯罪总和,被称为(C ) 

A.犯罪率 B.发案率 C.犯罪数量 D.定罪率 

18.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B ) 

A.犯罪原因 B.犯罪条件 C.犯罪根据 D.犯罪的相关因素 

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A )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 B.生活提供出路 C.生产提供条件 

D.安全提供保障 

20.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B )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自然犯罪概念 C.天生犯罪人论 D.犯罪饱和律 

21.与犯罪人初犯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