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976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工程地质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工程地质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工程地质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工程地质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学.docx

《工程地质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学.docx

工程地质学

1.工程地质学:

是从地质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利用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调查、分析、研究和解决各类土建工程中涉及到的岩土体的利用、整治或改造问题。

水文地质学:

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地质物理环境、天然建筑材料等七方面的内容.

3.工程地质学的任务:

(1)勘察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2)分析、评价、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工程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

(3)选择最佳的工程场地、线路方案或建筑物布置形式。

(4)提出岩土体利用、整治或改造的工程措施。

(5)提供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地质资料。

4.水文地质学的任务:

(1)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运动以及循环转化的规律。

(2)研究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成分,以及水质的变化规律。

(3)解决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管理地下水资源,以及有效地消除地下水的危害等实际问题。

5.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地壳:

是指地球的固体外壳,是地球最外的一个固体层。

地壳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软流层:

在莫霍面到1000Km深处的上地幔的上部(地面下约60~250Km之间),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温度很高,使岩石接近物质熔点处于塑性状态,叫软流层。

岩石圈平均厚度为70~100Km,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

板块构造理论的单位——板块,即由岩石圈划分而成的不同块体。

6.地质作用:

引起地球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地质营力:

引起地质作用发生的自然力。

7.内动力地质作用:

指地球自转、重力和放射性蜕变等能量,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对地球内部及地表的地质作用

(1)构造运动:

由于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称为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地壳运动。

引起地壳产生变形、变位

(2)地震作用:

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岩石圈的快速颤动或波动。

(3)岩浆及火山作用:

地球的放射性蜕变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地球内部可使原岩熔成高温及高压的岩浆,由地下深处侵入地壳上部冷凝成岩,甚至喷出地表而形成火山及熔岩。

(4)变质作用:

指地壳中先成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等内动力作用,而使原有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质的地质作用。

8.外动力地质作用:

指来自地壳以外的能量,如太阳辐射能、日、月及天体引力或生物能量等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在地壳表层所进行的各种地质作用。

包括: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9.地质时代:

一个地层单位的形成时代或年代。

◎绝对年代:

指地层形成到现在所经历的实际年数。

◎相对年代:

指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

10.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宙………………………………宇代………………………………界纪………………………………系世………………………………统期………………………………阶时………………………………带

11.绝对年代的确定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来测定的绝对年代。

(能够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2)在岩石中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分离出来测定;(3)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保存下来)相对年代的确定1地层层序法:

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

原始水平下老上新2古生物法:

地球上生物的演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一定种属的生物生活在一定的地质年代,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然保存着相同或相近种属的化石。

标准化石:

历时代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化石。

3岩性对比法:

同一地质时代、同样地质环境下所形成的岩石,在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岩性组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2.岩层接触关系:

是指不同地质年代所形成的岩层在空间的接触形式。

1、整合接触。

表现为新老岩层的产状一致,沉积连续(沉积无间断),无地层缺失。

2、假整合接触(也叫平行不整合接触)。

表现为新老岩的产状一致,但沉积不连续(有沉积间断),地层缺失。

3、不整合接触(也叫角度不整合接触)。

表现为新老岩层的产状不一致,且沉积不连续(有沉积间断),地层缺失

4、沉积接触地壳中的侵入体,遭受后期的侵蚀作用后形成侵蚀面,其后由于地壳下降,又有新的沉积层覆盖其上

5、侵入接触先形成的岩层受后期岩浆侵入作用,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围岩常会出现被烘烤和挤压的现象(蚀变现象),侵入体中常残留有围岩的捕虏体。

13.岩石:

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固态物质。

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岩屑(造岩元素)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土:

是岩石风化作用的产物。

我国称为“第四纪沉积物”

矿物:

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目的:

1、岩石是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基、环境及天然建筑材料。

2、不同成因的岩石形成的条件、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各不相同,从而它们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也不一样。

3、这些关系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

14.矿物的物理性质

(一)形态矿物的形态可分为单体、连生体、集合体三种类型。

1、矿物的单体形态1)结晶质和非结晶质矿物结晶质矿物:

结晶质矿物的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从而使晶体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叫做晶体(矿物的单个晶体有大有小,根据肉眼是否可以辨认,可分为显晶质体和隐晶质体两种类型。

)非结晶质矿物:

非结晶质矿物的内部质点的排列无规律,杂乱无章,因此没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有无固定的几何外形是非结晶质矿物与结晶质矿物的根本区别所在。

2)结晶习性在相同生长环境下,具有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有着其特定的结晶形态

(1)一向延长:

包括柱状、针状、棒状、纤维状、放射状等。

柱状的石英、纤维状的石棉等属于一向延长

(2)二向延长:

包括片状、板状、鳞片状等,片状的云母、板状的石膏等。

3)三向延长:

晶体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上发育程度相当。

如粒状、球状、等轴状等,岩盐、黄铁矿、石榴子石等属于该种类型的结晶习性

2、矿物的连生体形态天然的矿物晶体,除以单体形式存在外,通常还彼此连生在一起,形成连生体形态。

根据连生体中个体间的方位,又可分为双晶及平行连生等,双晶:

是同种晶体的规则连生,其中一个个体和另一个个体成镜像关系,或者一个个体旋转180°后,能与另一个晶体重合或平行。

平行连生体形态:

若每一个个体相对应的晶面和晶棱都彼此平行,相邻晶体之间的结晶格子平行、连续的晶体形态称为平行连生体形态。

3、矿物的集合体形态由同种矿物许多单体聚合在一起的整体称之为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常见有以下几种:

(1)晶簇。

(2)纤维状集合体。

(3)钟乳状集合体。

(4)结核和鲕状集合体。

(5)土状。

15.矿物的光学性质:

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1、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指其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颜色。

自色:

矿物自身所固有的颜色。

他色:

矿物由于含外来带色杂质而引起的颜色假色:

由某些物理因素引起的颜色

2、条痕(粉末色):

条痕是指矿物在条痕板(粗白瓷板)上擦划后所留下的痕迹即矿物粉末的颜色。

3、光泽:

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称为光泽。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造岩矿物主要为以下几种形式:

油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

4、透明度:

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矿物对光的吸收率。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16.矿物的力学性质:

矿物在敲打、刻划、拉、压等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性质称为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解理、断口、硬度等

1、解理:

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能沿一定方向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开裂成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2、断口:

矿物受外力打击出现的不规则断裂面称为断口。

根据断口的特殊形状,可以分为:

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平坦状断口

3、硬度: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机械作用(刻划、压入和研磨)的能力。

17.主要造岩矿物鉴定方法:

化学分析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及肉眼鉴定法。

肉眼鉴定矿物的具体步骤是:

1、确定矿物的硬度、光泽和解理,因为这三种性质是较为固定的。

2、观察矿物的颜色、形态和透明度等。

3、确定出矿物的名称。

18

19.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冷凝固化后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根据矿物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及其在分类中所起的作用,

(1)主要矿物。

是指岩石中含量大于10%的矿物。

主要矿物是划分岩石大类的根本依据。

(2)次要矿物。

是指岩石中含量小于10%的矿物,常作为岩石种属的依据。

(3)副矿物。

是岩石中含量极少的矿物,通常不到1%,如磷灰石、锆(gao)石等。

2.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

O、Al、Si、Ca、Mg、K、Na、Ti占岩浆岩总成分99.25%以上。

氧化物:

SiO2、TiO2、Fe2O3、Al2O3、CaO、FeO、K2O、Na2O、H2O占氧化物总质量的99.3%以上。

根据岩浆岩中SiO2重量百分比将岩浆岩划分为五大类。

表1-4岩浆岩按SiO2含量分类岩类SiO2含量(重量%)超酸性岩>75酸性岩65~75中性岩52~65基性岩45~52超基性岩<453.岩浆岩的结构:

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出的特征。

(1)按岩石结晶程度的结构划分。

岩石的结晶程度是指岩石中结晶物质和非结晶物质的比例,◎全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的一种结构,多见于深成岩中,如花岗岩、安山岩。

◎半晶质结构:

岩石中既有晶体矿物,又有玻璃物质组成的一类结构,多见于浅成岩、喷出岩中。

◎玻璃质结构:

岩石中全由玻璃物质组成的一类结构,主要见于喷出岩中,如浮岩、黑曜岩等。

(2)按矿物颗粒粒度大小划分按照矿物颗粒粒度及肉眼可辨别的程度,可将岩浆岩的结构划分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两类。

显晶质结构是指矿物颗粒在肉眼下可以分辨的结构,可细分为:

◎粗粒结构:

颗粒直径大于5mm;◎中粒结构:

颗粒直径为5~1.0mm;◎细粒结构:

颗粒直径为1~0.1mm;◎微粒结构:

颗粒直径小于0.lmm。

隐晶质结构是指颗粒非常细小,以致肉眼不能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晶粒。

(3)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划分。

等粒结构:

岩石中相同的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几乎相等。

不等粒结构:

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的结构称之为不等粒结构。

斑状和似斑状结构:

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则为基质。

似斑状结构:

基质由显晶质物质组成。

斑状结构:

基质由微晶质或隐晶质和玻璃质组成。

4.岩浆岩的构造:

是指岩浆岩中不同矿物集合体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

(1)块状构造:

矿物组分没有定向性而均匀分布所组成的一种构造。

(2)流纹状构造:

不同颜色的条纹所反映出的熔岩流的流动构造。

(3)气孔状构造:

岩浆溢出地表,压力骤降,其中挥发性成分以气体状态逸出,并聚集成气泡分散于岩浆岩中,加之温度降低和岩浆凝固,气体逸出,剩下孔洞便形成不规则状气孔构造。

(4)杏仁状构造:

具有气孔状构造的岩石,气孔被次生矿物如方解石、蛋白石等充填,便形成杏仁状构造

5.岩浆岩的产状:

是指岩浆岩体在地壳中的产出形态和状态,包括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岩体之间的关系和其所处构造环境

1.喷出岩产状

(1)熔岩流:

岩浆喷出地表,沿着倾斜地表流动冷凝固结形成熔岩流。

(2)熔岩被:

岩浆喷出地表,沿着近水平地面流动冷凝固结形成熔岩被。

(3)火山锥:

岩浆沿火山颈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圆锥状的岩体称为火山锥,其物质为火山喷发的碎屑及熔岩。

2.侵入岩的产状

(1)岩基:

表面积大于60km2的一种规模庞大的深成侵入岩体。

通常呈长圆形,长几十至几百公里,宽几至几十公里,同围岩的接触不规则。

(2)岩株:

规模比岩基小,平面上呈圆形或不规则状,面积小于60km2。

和围岩的接触陡直,有时也是岩基的一部分。

(3)岩墙或岩脉:

为一种较小的侵入体,一般是岩浆沿着断裂侵入所形成,其延伸往往从几米至几公里,与围岩斜交,多沿较陡直的裂隙侵入。

(4)岩床:

沿层间侵入而成的层状侵入体称为岩床,厚度较为稳定,与层面成整合接触关系。

(5)岩盆(盖):

是层间整合侵入体,中央隆起、四周变薄,底部平坦的弯窿状的分布范围可达数公里。

6.岩浆岩的分类1)依照SiO2含量多少,岩浆岩可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2)按产状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3)按结构可分为显晶岩、隐晶岩、粗粒岩、细粒岩。

7.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首先应根据岩体的产状及特征,从宏观上确定是否属于岩浆岩。

然后观察岩石标本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分类表,确定

出岩石的

20.沉积岩:

是由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地质体,在温度不高(-70~200℃)、压力不大(一至几十个大气压)条件下,经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一)沉积岩的形成

(1)母岩风化作用。

裸露于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水、大气、太阳能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破碎,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搬运阶段。

岩石经风化作用后的产物,一部分残留在原地,而大多数碎屑物质则受流水、风、冰川、海水和重力等作用,被搬运到其他地方。

(3)沉积阶段。

岩石碎屑物质在被搬运过程中,由于搬运力的减弱(如水流、风力等速度的减小),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松散沉积物。

(4)硬结成岩阶段。

松散沉积物沉积以后,开始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硬结成岩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经受一系列的变化。

硬结成岩作用主要有三种,即压实(或压密)、胶结和重结晶作用。

(二)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1)碎屑物质(矿物)。

主要为原岩机械破碎后的碎屑(矿物),尤其是抗风化能力强的矿物,如石英、长石等

(2)粘土矿物。

是化学风化分解的次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

(3)化学沉积矿物。

经化学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而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石盐等。

(4)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生物残骸或经有机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一类矿物,如贝壳、硅藻土、泥炭等

(三)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1.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

是指组成沉积岩碎屑颗粒的大小、形状及相互间的组合关系。

(1)碎屑结构。

是由50%以上的直径大于0.005mm的碎屑物质被胶结物粘结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2)泥质结构。

一般由颗粒粒径小于0.005mm的细小碎屑和粘土矿物等胶结物组成的结构。

(3)结晶粒结构(化学结构)由化学沉淀物质的结晶颗粒组成的岩石结构。

可分为鲕状、结核状、纤维状、致密块状和粒状结构等。

(4)生物结构。

主要由生物遗体构成的一种岩石结构,如贝壳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等。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沉积岩的碎屑结构。

1)颗粒大小。

碎屑颗粒的大小,在碎屑岩中差异很大,按颗粒直径可以分为:

◎砾状结构粒径大于2mm◎砂状结构-中砂结构粒径为0.5~0.25mm-中粗砂结构粒径为2~0.5mm-细砂结构粒径为0.25~0.05mm◎粉状结构粒径为0.05~0.005mm2)颗粒形态。

指颗粒的磨圆度,分为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种

3)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沉积岩中常见的胶结物有以下四种:

硅质:

胶结成分为SiO2,多为灰色,由硅质胶结的岩石,岩性坚固。

铁质:

胶结成分为Fe2O3或FeO,多呈红色或棕色,岩石强度较高,但比硅质胶结弱些。

钙质:

胶结成分为CaCO3,MgCO3等,灰白、青灰较为坚硬。

泥质:

胶结成分为粘土矿物,多呈黄褐色,遇水易软化或分解。

-胶结类型:

是指碎屑岩中碎屑物与胶结物的含量比及胶结关系,通常有:

◎基底式胶结:

碎屑含量较少,彼此互不相连,而胶结物含量较高,以基底式胶结的岩石强度高;◎孔隙式胶结;碎屑含量较高,胶结物以填充碎屑颗粒间孔隙的胶结方式;◎接触式胶结:

胶结物极少,仅在碎屑颗粒接触处分布。

2.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构造:

是指在沉积岩形成时期(主要为沉积期)所形成的构造,可理解为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岩的宏观特征之一。

(1)层理构造。

层理是岩石(如颜色、成分和结构)沿垂直方向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根据层理和层面的关系,可分为: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尖灭层◎透镜体

(2)层面构造。

岩层层面构造是指在岩层顶面和底面发育的构造,根据岩层的层面构造可以判断岩层的层序关系。

顶面构造:

是在岩层顶面上发育的构造,如波痕、泥裂、雨痕、雹痕和虫迹。

底面构造:

发育在岩层底层面上,主要有底冲刷、槽模和沟模等。

(3)结核。

沉积岩中有一些包裹体,其成分和颜色均与所在岩层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包裹体称为结核。

如南京湖山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中发育的燧石结核即为硅质结核(4)生物成因构造。

沉积岩中的古代生物的遗迹和痕迹所形成的构造称为生物成因构造。

化石形成的条件在各时代的古生物中只有一小部分因条件适宜才被保存下来成为化石。

1、生物本身必须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遭受氧化或腐烂的硬体部分。

2、生物死后其尸体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以免氧化腐烂或遭受其他破坏。

3、掩埋后的生物遗体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填充、置换或升溜等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四)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的鉴定1.沉积岩的分类

(1)碎屑岩类:

母岩机械破碎的碎屑物所组成的沉积岩,该类岩石是碎屑结构,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细分为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

(2)粘土岩类:

主要由母岩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产物——粘土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具有泥质结构和层理、层面构造。

(3)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母岩经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溶解物质,经化学作用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形成的岩石。

2.主要沉积岩的鉴定

(1)砾岩、角砾岩:

碎屑岩中大于2mm的碎屑颗粒含量占50%以上的岩石。

(2)砂岩:

碎屑中,粒径为2~0.05mm颗粒的含量占50%以上的岩石称为砂岩。

(3)泥岩:

泥岩是固结程度较高的一种粘土岩,(4)页岩:

具片状、鳞片状构造,沿页片易于剥开,岩性致密均一,强度低,不透水,有滑感。

(5)石灰岩:

简称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矿物的碳酸盐类岩石,(6)白云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

(7)硅质岩:

是由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富含SiO2(70%~90%)的岩石。

21.变质岩: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的岩石.变质岩可分为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和副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

(一)变质作用的因素和类型1.变质作用因素变质作用因素:

主要指引起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方面的因素。

(1)温度。

温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变质作用因素。

(2)压力。

(3)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2.变质作用的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由岩浆散发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

主要发生在岩浆体与周围接触带的围岩之中。

(2)动力变质作用。

又称为碎裂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使岩石发生变形、机械破碎及轻微的重结晶现象的变质作用。

通常发生在褶皱带、断裂带附近,其结果形成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

(3)区域变质作用。

指大面积分布的、作用因素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由温度、均向压力、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的综合作用所造成。

区域变质作用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一类是和岩浆岩、沉积岩共有的矿物,如长石、石英、云母、辉石、角闪石、磷灰石、磁铁矿等;◎一类是变质岩特有的矿物,常见的有红柱石、蓝晶石、十字石、阳起石、滑石、蛇纹石、叶蜡石、绿泥石、方柱石等。

标准变质矿物:

浅变质带——绿泥石、绢云母   中变质带——蓝晶石   深变质带——矽线石(三)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1.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变质岩矿物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等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主要是矿物个体的性质和特征。

(1)变余结构变余结构又称残余结构,是变质重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母岩结构特征的一种结构

(2)变晶结构。

岩石在固体状态下物质发生重结晶称为变晶作用,由变晶作用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

变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矿物的自形程度不高,多数为它形或半自形;

◎矿物自形程度只反映矿物结晶力的大小,而不能反映结晶的次序;

◎变晶矿物中常含有较多的包体

2.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和分布特征

(1)片理构造。

岩石中所含的大量的片状、板状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平行排列所形成的类似层状的构造。

(2)块状构造。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分布均匀,无定向排列现象,致密是粒状矿物重结晶岩石所特有的构造,如石英岩、大理岩等。

1)板状构造。

岩石中由显微片状矿物平行排列所成的具有平行板状劈理的构造。

劈理面光滑平整。

2)千枚状构造。

岩石中的鳞片状矿物成定向排列,粒度极细。

片理面具有较强的丝绢光泽。

3)片状构造。

岩石中大量片状矿物平行排列形成的薄层状构造。

4)片麻状构造。

岩石具变晶结构,粒状、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呈断续的定向排列和分布。

(四)变质岩的分类通常是按变质岩特有的构造特征划分岩石的类型,如具片麻状构造的称为片麻岩;具有片状构造的称片岩;具千枚状构造和板状构造的分别称为千枚岩和板岩。

常见的具块状构造的变质岩有石英岩、大理岩、碎裂岩、糜棱岩等。

22.三大类岩石工程地质评述

1、岩浆岩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性质评述

1)力学强度高

2)抗风化能力差

3)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性质影响

2、沉积岩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性质评述

1)碎屑岩工程性质较好,受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类型影响显著

2)黏土岩力学强度低,遇水易软化

3)化学岩和生物碎屑岩具有可溶性

3、变质岩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性质评述

1)工程性质与原岩性质相近或相似

2)变质作用对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性影响较大。

23.土是岩石风化作用形成的产物。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松软土都形成于第四纪时期,故通常

称之为“第四纪沉积物”。

成因类型

一)残积土:

是指经风化作用的岩石未被搬运残留于原地的碎屑物。

二)坡积土:

由雨水或雪水将高处的风化碎屑物冲洗,顺坡向下搬运,堆积在较平缓的山

坡或坡脚处形成的土称为坡积土

三)洪积土:

暴雨或融雪所形成的暂时性急流所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出口处或山前倾斜

平原地段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土称为洪积土。

四)冲积土:

由于河流的流水作用,上游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较缓的地段堆积而成

的土称为冲积土。

五)淤积土:

淤积土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水流中沉积,可伴有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土,

包括海相、湖沼相沉积土。

六)冰渍土:

冰渍土是通过冰川活动或冰川融化后的冰水活动进行搬运堆积形成的土。

七)风积土:

风积土是指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岩石风化后的碎屑物质被风吹扬,搬运一定

距离后随着风力减小而降落堆积形成的一类土。

24.土的工程分类

1.一般土:

﹡巨粒土和含巨粒土:

60mm~200mm颗粒含量>50%◎巨粒土>75%◎混合巨粒土50%-75%◎巨粒混合土15%-50%﹡粗粒土:

60~0.075mm颗粒含量>50%◎砾类土:

60~2mm颗粒含量>50%◎砂类土:

60~2mm颗粒含量<50%﹡细粒土0.005~0.075mm颗粒含量>50%◎  细粒土◎  含粗粒的细粒土◎有机土2.特殊土的分类﹡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

主要分布于世界大陆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