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920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燕子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自读课文,指导看图,识记生字新词,学习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习惯培养目标: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图文对照法以读代讲法

  教学准备: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教学过程:

  《燕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

  2、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地表达,以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的方法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

  2、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末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师:

1、冬天过去,春姑娘又来了,你能说说大地有什么变化吗?

  2、谁能背背赞美春天的诗歌?

  师:

由古到今,春天是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赞颂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燕子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

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

《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

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学生的说和插图结合,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观察,训练顺序表达,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师:

这是一幅美丽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来了?

(生表述)

  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对景物进行有序的口头表达。

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

  2、师小结,导入课文的学习。

  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光彩夺目,生机勃勃。

作者仅用了三句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3、生读课文

  四、赏析文中写春景的语句,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

  课件“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

  1、指名回答,全班齐读。

  2、这些句子好吗?

体现在哪?

  

(1)小组内部交流看法。

  

(2)集体反馈。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其中颜色词语、拟人手法等多方面的妙处)

  (3)教师归纳总结。

  a.“蒙蒙”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特点。

  b.“吹拂”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c.“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天色彩斑斓的世界。

d.拟人句的使用使春天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读的方式多样,比较、个别、范读、男女比赛,以活跃课堂)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七、作业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羽毛()的翅膀()的细雨

  ()的柳丝()的燕子()的天空

  2、比一比,组成词语。

  俊()拢()粘

  峻()扰()沾

  3、写词语、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自读课文,回忆主要讲了什么?

  二、激趣引入:

  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2、师:

春天光彩夺目,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将小燕子图贴在黑板上边)

  三、讲读课文:

  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指名读、齐读。

  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燕子的特点)

  课件: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

  课件配乐朗读

  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师:

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

  2、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课件:

(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2)文中用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这说明了什么?

  (3)用“。

”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4)读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想像燕子的梦。

师:

蔚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远远望去这多像五线谱啊。

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了?

?

师:

你们看,它们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正做着快乐的梦呢。

你们猜猜看,它们梦到了什么呢?

学生1:

它们梦到了美丽的春天,柳树绿了,桃花红了?

?

学生2:

它们梦到了自己从南方飞到这儿时所经历的困难?

?

学生3:

燕子宝宝梦到了,妈妈刚才是怎样教自己捉虫的?

?

2、再想像燕子谱的曲。

落在五线谱上休息的燕子,多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同学们能想像一下,燕子谱了一支怎样的歌?

请你帮助小燕子记下来,好吗?

学生在书本插图边写歌。

学生1:

我想燕子谱的这支歌是《小燕子》吧,我5岁时,就会唱这首歌,学生就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于是许多学生也唱起来,天真幼稚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

学生2:

我想燕子谱的是《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小燕子从南方飞到这儿,看到这儿百花争艳,这么美,就谱写了,柳树绿了,小草绿了?

?

学生3:

老师,我想,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是燕子一家吧,那谱的是《常回家看看》吧,等会儿它们休息后,要举行家庭大合唱。

学生4:

燕子谱的是赞美江南的美景吧?

?

3小结:

同学们想像得真丰富,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老师给你们

  配上一段优美的轻音乐。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总结文章的内容。

  2、学了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收获?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3、师归纳总结: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

背诵全文。

  外形活泼机灵

  板书:

燕子赶来

  飞行轻、快

  休息音符

  《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篇课文。

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

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这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这一教学片断中,我设计了一个创新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唤起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我并不抹杀学生个性化的见解,而是让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

我先让学生想像落在电线上休息的燕子会做怎样的梦,而后又让学生想象这正待演奏的曲谱会是怎样的歌。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缺少的属性。

”在人的智力的活动中,想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在教这一自然段时,学生往往想象燕子谱的就是赞美春天的歌。

而这次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多次与文本对话,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已学知识、联系已学课文,充分发挥想像。

不难看出,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但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却出现了令自己遗憾的一个教学点,课后进行了反思:

  一、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以弥补教师的教学漏洞。

  这篇课文的生字总共有8个,其中有3个是特别容易写错的,它们分别是:

“俊、添、倦”,为了能让孩子们减少书写的错误生字时,我在第一次出示就将易写错的部分用红笔描出。

但作业做出的效果却不尽人意,除了自己认为特别难写的字“添”之外,其余几个难写的字都有人写错。

尤其是“倦”字。

回顾课堂教学行为:

“倦”字只强调倒数第二画,学生错误点在于“倦”字错于右上半部分多了一横。

错的不是教师提示的部分。

反思:

课堂上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说说这个字还有哪部分易写错,不仅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漏洞,还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

  《燕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会写9个一类生字,会认14个二类生字;理解并会应用“燕子、赶集、聚拢”等14个词语;观察欣赏彩色春景燕子图。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体会“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三、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巡回指导法、朗读感悟法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提问:

这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什么季节可以看到它们?

引入课题《燕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