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817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24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班集体活动

D、个人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课外活动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三种形式,其中,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

2.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班级授课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班级授课制是当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3.根据教学的需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以获得新知识,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作业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4.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

A、探究的方法

B、活动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讲授的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探究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

5.师德的灵魂是()。

A、提高修养

B、加强反思

C、关爱学生

D、提高业务水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6.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教师的()。

A、传道者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朋友角色

D、示范者角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的示范者角色是说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和处事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7.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

A、正常小学生

B、严重精神病人

C、人格障碍者

D、残疾患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学校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

8.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审定。

A、教育部

B、相应聘用单位

C、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资格条例》第九条规定,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9.衡量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0.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主动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11.教师认为学校侵犯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起申诉.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处理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

A、十日内

B、三十日内

C、三个月内

D、一年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

作出处理。

12.下列概念中()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机制理论提出图式、同化和顺应。

13.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指()。

A、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我国现阶段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4.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15.在品德发展过程中.个体主要通过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替代强化习得道德行为的模式为()。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

16.规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三条规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依法聘任校长的部门是()。

A、省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

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1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的是陶冶教育法。

20.测验能够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是测验的()。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2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上。

A、个体价值

B、主体价值

C、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D、创造价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劳动本身具有创造性,但因教师的劳动成果不是一般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而是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人,所以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上。

22.张老师为了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式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

题干中教师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种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

23.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被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管理制度

D、行政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的使用实行()。

A、推荐制度

B、审定制度

C、登记制度

D、招投标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25.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26.能鉴别考生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27.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

A、认知

B、注意

C、意识

D、无意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它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28.下列关于教师的职业倦怠表述不正确的是()。

A、往往丧失了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于学生和同事

B、一般在临床上没有不良表现,如疲劳、厌食、睡眠障碍等

C、不愿与学生接触交流

D、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师职业倦怠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因此,B说法错误。

29.表象具有三大特征,不包括()。

A、直观性

B、可操作性

C、随时性

D、概括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30.我们熟悉的某位身材高大的人,不会因为他站得远,看上去矮小,就把他知觉为一位身材矮小的人。

这是知觉的()。

A、意义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题干所述体现的是知觉大小的恒常性。

31.《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受理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次数为()。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认定教师资格.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

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

具体受理期限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规定,并以适当形式公布。

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提出申请。

3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B、监护职责和照管义务

C、扶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D、教育义务和抚养义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33.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彼得.麦克费尔的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3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A、共同性与方向性的关系

B、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C、学校与家长的关系

D、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5.教师申诉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师申诉制度是依据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的。

36.夸美纽斯最先提出了量力性原则,主张“一切事情安排全部适合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自然是会和学习、年龄同时增长的”。

在我国,与之类似的教育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知识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与夸美纽斯的主张类似。

37.教师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是()。

A、师范教育

B、入职培训

C、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建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38.()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

A、保持

B、编码

C、提取

D、记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是信息的储存:

再现是信息的提取。

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39.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

A、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D、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40.王小红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在班级中排名第五.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相对评价

D、决定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相对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道德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

2.下列选项中属于感觉后象的现象有()。

A、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B、绿叶映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

C、关灯后.黑暗中眼睛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

D、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D

【解析】: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作感觉后象。

后像有正、负两类之分。

正后像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性质相同,负后像在性质上与原感觉的性质相反。

A选项属于感觉适应:

B选项属于同时对比和彩色对比现象;CD属于感觉后象。

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表现为()。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者

C、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决定者

D、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教师不能决定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有决定作用。

4.复式教学在普及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小学教育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但复式教学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却是难以回避的事实。

这些不足主要包括()。

A、难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B、教师工作量繁重

C、学生之间干扰较多

D、难以培养学生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

【解析】: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师需要在一节课中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交替的教学和作业,教师工作量繁重,学生之间的干扰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由于交替进行教授和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在纪律约束上发挥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5.《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

A、学校、家庭、社会各尽其责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D、尊重未成年的人格尊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6.素质教育的内涵是()。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保障学生完成学业的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3)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5)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7.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中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A、教育教学活动

B、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

C、校舍、场地

D、生活设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适用本办法。

8.主要的教育法律责任包括()。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性质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9.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

A、自主性

B、差异性

C、能动性

D、创造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自身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个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的工作方针是()。

A、优先发展

B、科教兴国

C、育人为本

D、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11.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A、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损害行为必须违法

C、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D、有损害事实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承担教育法律责任须具备的标准或必要条件。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只有具备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才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其构成要件有四点:

(1)有损害事实;

(2)损害行为必须违法;(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12.下面属于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实验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要具备()的专业素养。

A、教育理论与知识

B、设计教案活动

C、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D、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A选项属于专业知识;B选项属于专业能力;C、D选项属于专业理念与师德。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的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法律、法规

B、快乐学习.完成感兴趣的学习任务

C、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D、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5.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模仿性

B、意识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D

【解析】: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是有区别的,人的教育具有意识性而动物没有,只是一种本能。

另外人的教育具有社会性,而动物的“教育”是生存本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