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471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

《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

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

北京交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2018-2019北京交大附中七年级上期中】

初一语文

命题人:

初一语文组审题人:

林杨杨小雪

说明:

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基础综合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下面各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米字格内。

(2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绽开zhàn感概kǎi黄晕yùn混为一谈hǔn

B.云宵xiāo莅临lì粗犷kuàng破不及待pò

C.决别jué匿笑nì分岐qí踉踉腔腔liàng

D.秕谷bǐ贮蓄zhù菜畦qí咄咄逼人duō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李白,字青莲,号太白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秋天的怀念》以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作者瘫痪时想要带他去看菊花的小事,平凡感人的细节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4.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3)题(共6分)

①霜降后的这段日子,是秋天里的最后一段甲。

天上的云彩很好看,卷云、鳞云、积云不断变化着形状。

秋风吹得路边的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响,不时有叶子飘飘摇摇曼舞着落下,地上也已经铺下一大片了。

②在静静的晚秋里沉思,看着树叶和阳光从枝杈上簌簌飘落,总会想到些什么。

长满细草的田埂装满了寒露,从春天赶来的日子,已经结了白霜。

重阳节后菊花安静地打开思绪,柿子树褪去红妆,天边的白云也藏起雨滴,酝酿晚霞,一滴滴的黄昏,翻过篱笆,乙了我心里的一窗灯火,让我在地边的枯草里,读一段秋光写下的诗句。

(1)文段①划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有时突然一场大风,天就变了。

②寒冷的来临,总是急遽,令人猝不及防。

③突然一场雨,天就冷了。

④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一早一晚的寒气已经很重了。

A.②①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2)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词语应该是:

()(2分)

A.甲:

时光乙:

点亮B.甲:

光阴乙:

照亮

C.甲:

光阴乙:

点亮D.甲:

时光乙:

照亮

(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初霜形成秋风瑟瑟落叶萧条的日子,写秋景的古诗词有很多,请选出下列诗句中不是写秋景的诗句()(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C.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D.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

【参考答案】

1.人大附中

【解析】注意用正楷字书写。

2.D

【解析】

A.感慨混为一谈(hùn)

B.粗犷(guǎng)迫不及待

C.分歧

3.A

【解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4.

(1)B

(2)A

(3)D

古诗默写

二、默写填空(共8分)

5.峨眉山月半轮秋,。

6.水何澹澹,。

7.《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旧更替,时序交替的诗句是:

,。

8.《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语句是:

,。

9.《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同情和对和平渴望的诗句是:

,。

【参考答案】

5.影入平羌江水流

6.山岛竦峙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名著

三.名著阅读(共9分)

(一)阅读文段一,完成10-12题。

(5分)

八卦炉中逃大圣,定心缘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

“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

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

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

不当人子!

不当人子!

折了你的寿算!

趁早皈依,切莫胡说!

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大圣道:

“他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

”佛祖道:

“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在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

”大圣道:

“我的手段多哩!

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

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

如何坐不得天位?

”佛祖道:

“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

“这如来十分好呆!

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

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

”急发声道:

“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

”佛祖道:

“做得!

做得!

”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

“我出去也!

”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

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

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

“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殿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

“且住!

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

”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

“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

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

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

“我已去,今来了。

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

“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

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

”大圣道:

“你是不知。

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

”如来道:

“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

”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

大圣大吃了一惊道:

“有这等事!

有这等事!

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

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

我决不信!

不信!

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

“善哉!

善哉!

10.请根据选文内容,将选文题目补充完整。

(1分)

八卦炉中逃大圣,定心缘

1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猴王”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分)

12长篇小说《西游记》脍炙人口,人们据此衍生出了很多有趣的歇后语,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孙悟空的眼睛——火眼金睛”等,你能据选文内容也写个歇后语吗?

(2分)

【参考答案】

(一)10.五行山下

11.桀骜不驯、勇于反抗

12.孙悟空翻跟头——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如来佛捉孙大圣——易如反掌

(二)阅读文段二,完成13题。

(4分,每空1分)

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

”沙僧道:

“。

”八戒道:

“甚么味道?

”行者道:

“悟净,不要睬他!

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

”八我道:

“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

我也不知道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

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13.以上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文中沙僧回答应是①(物名)。

事情是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②(地名)时发生的,后来事情败露,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悟空一怒之下把树推到。

③(人名)知道此事后把唐僧一行人抓了起来,逼他医好果树,悟空求救各路神仙都不能解救,最后千方百计把④(人名)请到那里,用玉瓶里的水把树救活。

【参考答案】

13.①人参果②五庄观③镇元大仙④观音菩萨

文言文

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

(9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注①会稽:

地名。

②王大:

人名。

③簟diàn:

竹席。

④荐:

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

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尊君在不不

(2)相委而去委

(3)大去后去(4)后大闻之之

15.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16.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乙】文看,它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

(2分)

17.【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

(1分)

【参考答案】

14.

(1)不:

同“否”,句末语气词。

(2)委:

舍弃,丢下。

(3)去:

离开。

(4)之:

代词,代指王恭将竹席送给王大后自己坐草垫这件事。

15.

(1)朋友感到很惭愧,(于是)下了车子想拉他(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房门。

(2)你从东边回来,所以应该有很多这种东西,能拿一张给我吗?

16.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清正廉洁

17.做人要言而有信

记叙文阅读——课外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共11分)

书院清池

李元洛

   ①像有珠宝之癖者秘藏昂贵的宝玉,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②它平铺在岳麓书院[注]靠后的院落里。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

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

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碧池一汪。

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

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

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③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忘返。

清泉之侧的房屋,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

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热闹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

这一方清池,我觉得可以称作“洗心池”。

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

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

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

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因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而净化。

④秀美而宁静,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

它得地独厚,不是深山中隐姓埋名的野水,也不是宫苑里荣华富贵的池塘,它栖身于千年书院之内,非那种无名氏或暴发户可比。

此外,池以文传,历代有关的题咏且不去说它,南宋宋熹那首有名的《观书有感》,我就怀疑是这一方清池灌溉而成。

宋代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秋八月,时年38岁的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和抗金名将张俊之孙张轼寓居于清泉之倒的百泉轩,题匾额“百泉轩”三字。

他的《观书有感》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芳有源头活水来。

   ⑤他写的是读书的感受,不也正是我眼前的清池景色?

我想叩百泉轩的门环去请教朱老夫子,可是那里已经成了文房四宝等物的展卖厅,朱老夫子则早已不见踪影,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淙淙而潺潺犹似旧时。

   ⑥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疲惫的心得片刻的休憩。

   ⑦友人说它像一方砚池,我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

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图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

于是,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方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中。

(有删改)

[注]岳麓书院:

书院是过去各地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从唐代开始,历代都有,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校,岳能书院是我国最古老的著名书院之一。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创办于北宋,历经宋、元、明、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被当代学者誉为“千年学府”。

18.请根据选文第②一④段的内容,概括书院清池的特点。

(3分)

19.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例如:

①多用修辞手法;②词语运用富有表现力。

请你从以下的两句中选一例来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4分)

甲: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

(从修辞角度)

乙:

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

(从词语运用角度)

选择:

20.作者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建议改名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8.①秀美;②宁静;③富于文化底蕴。

19.“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的鸣叫,写的如同人练习乐曲一样,富有情趣和韵味。

“古老”让人联想到书院的悠久历史,“常新”让人感受到书院的生机与活力。

“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

作者用“几盏”形容荷花,而不用“几朵”,一是因为荷花与旧时的灯盏相似,二是因为荷花的色彩与灯盏的火焰相似,用“几盏”既写了荷花的姿态,又突出了荷花的色彩。

所以,这里的用词、遣句富有创造性,又形象、贴切。

20.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

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

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

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作者此刻面池而坐,心因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而净化。

记叙文阅读——课外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3题。

(共11分)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③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

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

“这题目怎样讲呀?

”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

“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

……”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

这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

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④“×××!

你是什么东西?

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⑤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

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

我把你一眼望到底!

”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⑥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

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

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⑦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有历代佳作有时事杂论,油印分发给大家。

他这样新旧兼收选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

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

“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⑧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

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⑨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

他告诉我:

“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

”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

文拿便显着朴拙而有力。

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

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不清的疑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

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惆敬慕之意。

(有删改)

21.阅读文章第③一⑧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徐先生留给作者印象深刻的四件事。

(4分)

 

22有人认为,作者对国文老师的外貌描写有损老师的形象,你同意吗?

为什么?

(3分)

 

23.文章结尾说道“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怅惘敬慕”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21.①我在课堂上替同学分辩,惹了老师的责骂;

②自己选辑教材;

③老师讲解文章作者,打着江北的官腔朗诵课文;

④徐先生教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

22.不同意.正因为这样才给作者留下最初的深刻印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从最开始对老师的印象到后文写老师的教学态度,这样的对比更加突出国文老师的形象。

23.“怅惘”的内容:

离别恩师将近五十年未曾通音讯,不知道老师的近况;

“敬慕”的内容:

徐老师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负责。

作文

六、写作

24.作文(40分)

请从以下两个作文任务中选择一个,写在后面的作文纸上

作文一

最美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2)请以升入初中以后的生活为素材写一篇记叙文

(3)字数不少于600。

作文二

进入中学以来,同学们的阅读热情日益高涨。

学校图书馆不但藏书丰富,借阅方便,环境优雅,而且也成了同学们课余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相信图书馆会有更多吸引我们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索。

公元2037年,北京交大附中迎来80周年校庆,你受邀回母校参观,你在学校的新图书馆会有怎样的经历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以“未来的图书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4.参见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参考标准(含提纲)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说明

书写(4分)

一类卷

(40-34)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

36-30分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

二类卷

(33-29)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

29-25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

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

三类卷

(28-24)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

24-20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

(23-0)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

19-0分

以1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

说明:

1.没有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2分。

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