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填空题.docx
《对外汉语教学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填空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填空题
对外汉语教学填空题
对外汉语教学填空题
一、语法翻译法
1、又称传统法,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外语,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
2、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法,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
盛行于18世纪末。
3、代表任务:
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4、语言学理论基础:
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
联想心理学。
5、语法是教授L2、外语的基础。
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
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重读写。
先讲词法,后讲语法;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即先解释语法规则,后举例句,并译成学生的母语。
二、对比分析
1、以我国的语法研究为例,马建中的《马氏文通》是主要运用了汉外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汉语研究,并建立起汉语语法理论体系。
2、美国把对比分析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来。
3、最有效地教材应该是以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描述和仔细对比为基础的。
4、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的对比分析假说并建立起对比分析的理论系统的是拉多。
5、拉多认为,凡跟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项目,对他们就比较(简单),而和他们的母语不同的项目,学起来就很(困难)。
6、对比分析又用于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体系进行比较,以预测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学习中的难点,从而在教学中采取预防性措施,建立有效地第二语言教学法。
7、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
8、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对语言进行客观、静态的描写,对语言的研究只集中于语言形式方面。
9、行为主义心理学把语言看成是一种习惯,在形成新习惯的过程中,原有的习惯会产生迁移作用。
10、负迁移对学习产生干扰,干扰又分两种:
阻碍性的干扰和介入性干扰。
11、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
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12、普拉克特提出的六级“难度等级模式”,从零级到五级,级数愈高难度也愈大。
13、沃德霍把对比分析分为强式和弱式。
三、偏误分析
1、偏误分析直接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本身,集中对学习者所产生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
2、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普遍于法理论)
3、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看成是规则形成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从目的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做出假设,并进行检验与修正,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并建构目的语的规则体系。
4、中介语理论指导下的偏误分析的研究,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始于:
鲁健骥1984年发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文。
5、科德把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
把偏误分为(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后系统偏误)
6、迁移和过度泛化分别相当于()和()。
7、母语的负迁移又特别体现在目的语语音的学习中。
8、依赖母语解决问题的策略:
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
9、以目的语为基础解决问题的策略:
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
10、其他类:
等待、体势语、使用其他语言、求助于对方
四、听说法
1、又称“结构法”、“句型法”。
主张先教听说,后教读写,注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听说技能上;它以句型操练为主要训练手段,是一种以结构为主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
产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
2、代表人物:
布龙菲尔德、弗里斯、埃比、拉多等
3、语言学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
4、新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行为)看成是一种操作(行为),而操作条件作用的规律是强化。
因此,他把教学程序归结为:
刺激——反应——强化。
5、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
多采用替换练习,反复操练,以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6、特瓦尔德将听说法教学过程归纳为五个阶段:
认知、模仿、重复、变换、选择。
五、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p1、2)
六、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1、在L2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
2、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并且完成,展示的教学内容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操练加以掌握并进而巩固。
3、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中心环节。
换言之,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
4、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在L2教学中特别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作用。
5、在L2学习中,模仿和重复是一种初级的操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尤其是正确的模仿是学习目的语的前提。
6、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贯穿在语言学习的理解——模仿——记忆——运用的过程中。
7、理解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8、L2教学的课堂结构为:
1)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总称,指教学全过程中的课堂教学。
2)教学单位一个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教学单位。
我们可以以一课书为一个教学单位,也可以以一节课或几节课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无论以哪种形式划分,都要由教学内容来决定,也就是说一个教学单位中的教学内容必须是相对完整的。
3)教学环节一个教学单位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教学环节。
开头、展开、总结这三大教学环节组成一个教学单位。
它们又都可以再划分出若干小的环节。
4)教学步骤若干个教学步骤组成一个教学环节,也就是说一个教学环节又可分为若干教学步骤。
展示的步骤是让学生感知新的语言知识;
讲解步骤的教学目的时让学生理解;
练习步骤让学生通过模仿、重复等操练,侧重于掌握语言的结构形式并进而巩固和运用。
展开这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接触、理解并初步获得新知识、训练新技能。
展开的部分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分为若干小的教学环节。
总结是对新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七、关于而与教学法的发展趋势(p280~291)
1、二语教学大体上经历了酝酿时期和确定时期。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酝酿时代,这一时期以改革运动中的直接法和语法翻译法的挑战为特征,开始了对语言教学法的专门研究。
2、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是确立学科的时期。
以研究语言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应用语言学于4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
40~50年代兴起了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60年代兴起了认知法和各种人本主义教学法(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自然法、交际法),70年代兴起了交际法。
3、7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对习得过程、习得规律和学习者的研究。
这一转变是受了乔姆斯基普遍于法理论的影响和心理学、教育学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4、第二语言教学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体现本学科特点的独立发展时期。
5、分析教学法流派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所体现的主要教学原则和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
6、美国教学法家理查德和罗杰斯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和分析第二语言就学流派的模式,这一模式分三个层次:
路子(该教学法所依据的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设计(由路子所决定的语言教学计划和安排,实质上反映了主要教学原则);步骤(实现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技巧和课堂的活动)。
7、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分类表
第
二
语
言
教
学
法
流
派
重语言结构规则
重语言功能意义
课堂中自觉学习
课堂内外交际中自然习得
认知派
经验派
人本派
功能派
(语法翻译法)
(自觉对比法)
认知法
直接法
阅读法
情景法
听说法
视听法
团体语言教学法
默教法
全身反映法
暗示法
交际法
(自觉实践法)
自然法
语言学理论基础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结构主义语言学
功能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
联结—行为主
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8、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时能创造性运用、生成无限句子的规则体系,语言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发现、掌握并运用语言规则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的心理认识过程,研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
认知法最典型地体现了语言学习是一种自觉的智力活动的观点。
9、古老的语法翻译法和较早的自觉对比法属于自觉掌握语法规则这一类。
10、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客观事物与目的语的语词之间直接联结,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刺激、反映和强化形成语言习惯,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由音位、语素、句法等相互联系的单位组成的结构系统。
11、直接法、阅读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集中体现了语言学习就是通过反复模仿、操练、巩固这一语言观和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