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188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docx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docx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

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形成与演变,区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以及国土整治等方面的问题的介绍,使学生重点掌握中国自然地理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形成演变机制,明确在特定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下,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宜选取的区域开发方向和整治措施。

并以中国地区为模板,培养学生归纳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运用自然地理规律分析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中国自然地理最大的特征就是青藏高原隆起和东西部分异,这一过程决定了所有的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的特点。

因此,本课程必须首先按照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组织与安排,重点从控制上述过程和形成特征的主要自然过程和因素入手,如全球自然地带性过程、季风大气环流过程、西北干旱化过程、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概括性的探求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分异耦合形成演化的过程与机制,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中国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域开发对策,同时顺应国际自然地理教育的趋势,在原大纲的基础上加强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总体框架分中国自然环境、中国自然资源、中国自然区划与区域地理特征、资源环境保护与国土开发整治等四篇。

具体包括中国国土概况及其分异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环境变迁;国土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及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七大自然地区的分区介绍,最后讨论了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综合国土整治方案。

课程从不同时空尺度深入地研究人地系统协同作用的形成过程、发展趋势与演变规律,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对我国区域环境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各种生态脆弱带的演变趋势及其恢复能力,探讨各种自然灾害发生与演变过程及相应的减灾措施等。

(四)教学时数

总计54学时

(五)教学方式

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归纳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的学科特点,采用课堂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讲授主要通过中国自然地理基本特征与区域开发方向的介绍建立学生进行区域自然地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

而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自然地理规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繁多,结构庞杂的特点,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讲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授课结合的方式。

(六)学时分配

基础教学,专题讲座

学时

节、目

第01-02学时

第一篇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章

国土概况

§1地理位置与疆域

§2中国自然环境基本特征与形成演化过程和机制

第03学时

第2章

地貌

§1地貌基本特征

§2地貌形成因素

第04-06学时

第3章

气候

§1气候特征

§2气候形成因素

§3气温与降水

第07-8学时

第4章

陆地水

§1地表水与地下水

§2主要河流

第9-10学时

第5章

中国近海

§1海域

§2海底地貌

§3海岸

§4岛屿

§5近海水文

第11-12学时

第6章

土壤地理

§1成土因素与成土过程

§2主要土壤类型

§3土壤分布规律

第13-14学时

第7章

生物地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地理

§2陆栖脊椎动物地理

第15-16学时

第8章

环境演变

§1第三纪的发展过程

§2第四纪的环境演变

§3全新世的环境演变

第17-18学时

第二篇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9章

土地资源

§1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2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3土地质量与潜力

第19-20学时

第10章

水资源

§1中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2水能资源

§3水资源的评估与预测

第21-22学时

第11章

气候资源

§1热量资源

§2水分资源

§3太阳能资源与风能资源

第23学时

第12章

生物资源

§1植物资源

§2动物资源

第24--25学时

第13章

海洋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

§2海水化学资源

§3海底矿产资源

§4海洋动力资源

§5海洋空间资源

第26-27学时

第14章

矿产资源

§1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

§2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3主要矿藏及其分布

第28-30学时

第三篇

中国自然地理

区划与地理区域

第15章

自然地理区划

§1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中国地域分异的特征

§3中国自然区划方案

第31-32学时

第16章

东北地区

§1区域特征

§2区域内部差异

§3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33-34学时

第17章

华北地区

§1区域特征

§2区域内部差异

§3区域开发与整治

第35-36学时

第18章

华中地区

§1区域特征

§2区域内部差异

第37-38学时

第19章

华南地区

§1区域特征

§2区域内部差异

§3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39-40学时

第20章

内蒙古地区

§1区域特征

§2区域分异特征

§3区域开发与整治

第41-42学时

第21章

西北地区

§1区域特征

§2区域分异特征

§3区域开发与整治

第43-46学时

第22章

青藏地区

§1区域特征

§2区域内部差异

2.1东喜马拉雅山南麓

2.2藏东川西山地高原

2.3青东南川西北高原

2.4藏南山地与谷地

2.5藏北高原

2.6昆仑山地

2.7祁连山与阿尔金山

2.8柴达木盆地

§3区域开发与整治

第47-48学时

第四篇

资源环境保护

与国土整治

第23章

资源环境保护

与可持续发展

§1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

§3防灾减灾

§4建立自然保护区

§5环境污染防治

第49-50学时

第24章

国土整治与开发

§1大江大河的治理开发

§2跨流域调水工程

§3防护林体系工程

第51-54学时

专题一

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自然地理格局演化

随堂更新

专题二

东亚季风

随堂更新

专题三

沙漠、沙尘暴、沙漠化

随堂更新

专题四

全球变暖与可持续发展

随堂更新

二、本文

第一篇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章国土概况

教学要点:

(1)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海岸,西风带影响弱,季风气候显著,但大陆性气候仍然有所体现。

(2)中国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季风显著、地形复杂、资源丰富、人类活动影响大。

教学内容:

§1地理位置与疆域

1.1地理位置

1.2疆域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1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

4.人类活动影响深刻

考核要求:

(1)掌握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熟悉中国基本疆域概况

第二章地貌

教学要点:

(1)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众多,起伏显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2)地貌的形成因素:

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地表物质组成因素、人类活动因素

教学内容:

§1地貌的基本特征

1.1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2地貌形成因素

2.1地貌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对中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2气候因素

3地表组成物质因素

4人类活动因素

考核要求:

(1)掌握中国现代地貌的基本特征

(2)理解地貌形成的基本因素

第三章气候

教学要点:

(1)中国现代气候的基本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多样

(2)气候形成的基本因子

(3)中国水热分布概况

教学内容:

§1气候特征

1.1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大陆性强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2气候形成因素

2.1气候形成因素

1地理位置

2下垫面

3大气环流

§3气温与降水

3.1气温

1气温分布

2气温年变化与四季划分

3.2降水

1降水量分布

2降水季节分配

考核要求:

(1)掌握中国现代气候的基本特征

(2)理解气候形成的基本因子

(3)了解中国现代气候背景下的水热分布概况

第四章陆地水

教学要点:

(1)河流发育与我国阶梯型地貌和季风气候相联系。

三大河源带:

青藏高原东南、二级阶梯边缘隆起带、边境沿海山地丘陵

(2)径流地带划分:

丰水带(>1600mm)、多水带(800-1600mm),过渡带(400-800mm),少水带(200-400mm),缺水带(<200mm)

(3)随季风进退,径流汛期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各有不同

(4)中国五大湖区:

青藏高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东北湖区、云贵高原湖区

(5)中国三大沼泽区:

东北沼泽区、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东部平原和沿海沼泽区

(6)中国是中低纬山岳冰川分布最广的国家。

按照形成气候背景不同分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两类。

(7)地下水主要划分为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岩溶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冻土孔隙裂隙水四类。

(8)长江、黄河、黑龙江、辽河、海河等水系流程及水文概况

教学内容

§1地表水与地下水

1.1河川径流

1.水系与流域

2.径流分布

1.2湖泊和沼泽

1湖泊

2沼泽

1.3山岳冰川

1.4地下水

1松散沉积物孔隙水

2岩溶裂隙溶洞水

3基岩裂隙水

4冻土孔隙裂隙水

§2主要河流

2.1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2.2辽河

2.3海河

2.4黄河

2.5淮河

2.6长江

2.7珠江

考核要求:

(1)掌握我国现代河流的时空分布概况

(2)理解我国主要河流发育与地貌演化的关系

(3)了解我国湖区与沼泽区的空间分布与气候背景

(4)熟悉我国山岳冰川的分布和分类。

(5)熟悉地下水的来源和补给方式

 

第五章中国近海

教学要点:

(1)中国近海海区划分为: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

(2)海底地貌由滨海向深海逐渐为:

大陆架、大陆坡、海槽和深海平原

(3)中国现代海岸分基岸海岸、平原海岸、生物海岸三类,岛屿分大陆岛、海洋岛、冲积岛三类

(4)影响中国近海的主要海流系统为黑潮、沿岸流和季风漂流。

中国近海水团的形成、分布和变化与海流关系密切,相应的可划分为外海水团、沿岸水团以及过渡性质的黄海水团。

冷暖洋流改变了水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5)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入海河川径流量的多寡、蒸发和降水量、海流的强弱和水团的变化。

近海盐度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表层低,下层高;近岸低,外海高

(6)海水的周期性水平变化为潮流,垂直变化为潮汐。

中国近海潮波系统主要来自于太平洋。

潮汐按周期性质可分为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

 

§1海域

1.1渤海

1.2黄海

1.3东海

1.4南海

1.5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

§2海底地貌

2.1大陆架

2.2大陆坡、海槽和深海平原

§3海岸

3.1海岸线、海岸带、海岸

3.2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

1基岸海岸

2平原海岸

3生物海岸

§4岛屿

4.1大陆岛

4.2海洋岛

4.3冲积岛

4.4海洋岛

§5近海水文

5.1海流

5.2水团

5.3海温

5.4盐度

5.5潮汐

 

考核要求:

(1)掌握中国近海海区划分标准

(2)熟悉中国近海海底地貌类型

(3)熟悉中国近海海岸、岛屿类型及形成机制

(4)理解中国近海洋流系统与行星风系和季风系统的关系

(5)了解中国近海海水温盐结构

(6)理解中国近海潮汐与潮流的形成机制与分类

 

第五章土壤地理

教学要点:

(1)主要成土因素:

地形、气候、母质、植被、时间。

主要成土过程:

粘化、脱硅过程和富铝化过程。

(2)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87,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2个土纲

(3)中国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规律

教学内容:

§1成土因素与成土过程

1.1成土因子

1.2成土过程

§2主要土壤类型

2.1初育土

2.2冻土

2.3变性土

2.4干旱土

2.5高寒腐殖土

2.6松软腐殖土

2.7灰土

2.8硅铝土

2.9铁硅铝土

2.10铁铝土

2.11潮湿土

2.12盐滞土

§3土壤分布规律

3.1水平地带分布规律

3.2垂直地带分布规律

3.3垂直与水平复合式分布规律

考核要求:

(1)理解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和主要成土过程

(2)了解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及分类原则(1987,南京土壤研究所)

(3)掌握中国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第七章生物地理

教学要点:

(1)中国植被区系的基本特征:

种类丰富、起源古老、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特有种多。

(2)中国植被分布演化的地带性规律

(3)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中国植被》三级分类系统:

植被型、群系和群丛,《中国植被地理》分类系统:

基本单位为群系纲和群系,辅助单位为植被型和群系组

(4)中国大陆动物区系分属东洋界和古北界,受地形影响大,动物区系变化不如同纬度的欧洲强烈,与三大自然区相对应的划分为湿润、干旱和高寒动物群。

北方代表性类群大多以北亚热带为其南界,南方代表性科从热带向北递减。

(5)中国陆栖脊椎动物划分为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温带森林-森林草原动物群,温带草原动物群,温带荒漠动物群,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等7个生态地理群

教学内容:

§1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1.1植被区系的基本特征

1种类丰富

2起源古老

3成分复杂

4联系广泛

5特有种多

1.2植被分类系统

1《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2《中国植被地理》分类系统

1.3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1水平地带分布的规律性

2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2陆栖脊椎动物地理

2.1陆栖脊椎动物区系

2.2自然条件与动物分布

1广泛分布的种类

2区域分布的种类

3温度带对动物的阻限作用

2.3中国陆栖脊椎动物生态地理群

1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

2温带森林-森林草原

3温带草原动物群

4温带荒漠

5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

6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

7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

考核要求:

(1)掌握中国植被区系和陆栖脊椎动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2)了解中国植被区系和陆栖脊椎动物区系的空间分布规律

(3)了解中国植被的基本分类系统及分类标准

(4)了解中国陆栖脊椎动物的生态地理群分类

(5)理解地形对于中国生物区系形成演化的影响

 

第八章环境演变

教学要点:

(1)第三纪,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古地中海的消失,东部边缘海的出现和台湾新生代地槽的褶皱升起,以及继承燕山运动阶段的构造体系发生的升降运动,奠定了中国地形的格局

(2)早晚第三纪的主要区别在于季风环流取代了原来的行星风系环流系统。

气候的经度地带性增强。

自然地带上主要表现为东部亚热带干旱区的消失,而西部干旱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3)第四纪高原隆升的气候效应以及重大环境事件

(4)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中华文明的发展

教学内容:

 

§1第三纪的发展过程

1.1第三纪的构造演化

1.2第三纪自然地带的演变

§2第四纪的环境演变

2.1新构造运动与现代地形轮廓的形成

2.2现代季风的形成和温带荒漠的扩展

2.3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

2.4黄土堆积

2.5海平面变化

2.6生物群和自然地带的变化

§3全新世的环境演变

3.1全新世气候演化

3.2全新世人类文明发展

考核要求:

(1)掌握第三纪构造与气候演化的基本特点

(2)理解第四纪中国环境演变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

(3)理解全新世的环境演变特征以及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第二篇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九章土地资源

教学要点:

(1)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绝对量大、人均量少;类型多样、差异显著;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2)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

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

(3)中国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4)中国土地质量和生产潜力的区域差异大,20亿亩耕地是我国国土资源的精华之所在。

教学内容:

§1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1.1绝对量大,人均量少

1.2类型多样、差异显著

1.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2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2.1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2.2中国土地资源分布

§3土地质量与潜力

考核要求:

(1)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熟悉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特征

 

第十章水资源

教学要点:

(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东西差异明显、南北不平衡、地下水分布不平衡

(2)中国水能资源分布居世界首位,空间分布极端不平衡

教学内容:

§1中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1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东西差异明显

2.南北不平衡

3.地下水分布不平衡

1.2水资源保证率

径流资源保证率和大气降水变率呈负相关

§2水能资源

2.1水能资源分布

2.2水能开发展望

1.黄河中上游水电基地

2.长江中上游水电基地

3.红水河水电基地

4.金沙江水电基地

5雅砻江水电基地

6大渡河水电基地

7乌江水电基地

8澜沧江水电基地

9湘西水电基地

10闽、浙、赣水电基地

§3水资源的评估与预测

3.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估价

1.总量多,人均少

2.时空分布不均匀。

3.控水工程不足,供水能力弱

3.2水资源供需预测

180年代初水资源供需状况

22000年供水预测

考核要求:

(1)掌握中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基本分布特征

(2)了解中国水电基地概况

(3)了解中国水资源的基本估价和供需状况

 

第十一章气候资源

 

教学要点:

(1)我国多数地区的热量资源适宜农业生产,低温对于农业利用热量资源的限制大于高温。

(2)种植制度划分以活动积温为主导指标,在北方和青藏高原兼用最热月平均温,南方兼用秋冬低温为辅助指标

(3)降水总量和降水变率与水分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中国内陆年降水量大的地区降水变率小,年降水小的地区的降水变率大。

多雨季节降水变率小,少雨季节降水变率大

(4)干燥度和相对湿度的定义。

(5)我国年日照时数分布趋势与年日照时数相似,年辐射总量西部大于东部。

(6)我国风能资源的划分为风能最佳区、风能较好区、风能尚可利用区和风能贫乏区

教学内容:

§1热量资源

1.1热量资源的宜农性

1.2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

§2水分资源

2.1降水总量及变率

2.2干燥度及其分布

2.3相对湿度

§3太阳能与风能资源

3.1太阳能资源

1年日照时数及百分率

2太阳总辐射

3太阳能分区

3.2风能资源

考核要求:

(1)掌握中国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理解中国气候资源划分的标准

(3)掌握干燥度、相对湿度的定义

 

第十二章生物资源

教学要点:

(1)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92%,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西北林区、华北零散林区等五大林区,林地生产力低下

(2)草地类型多样,牧草资源丰富,草地生产里区域差异巨大

(3)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植物,动物种类繁多

 

教学内容:

§1植物资源

1.1森林资源

1.基本概况

2.森林资源分布

3.森林资源结构:

(1)林种结构

(2)树种结构(3)林龄结构

4.林地生产力

1.2草地资源

1.基本情况

2.草地类型及分布

3.草地生产力

1.3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1)纤维植物

(2)淀粉植物(3)蛋白质氨基酸植物(4)油脂植物

(5)含糖科和低卡甜味剂植物(6)芳香油植物(7)药用植物

1.4珍稀、孑遗、特有植物资源

§2动物资源

2.1陆栖经济资源动物

1毛皮用及皮革用资源动物

2肉用动物资源

3羽绒服、饰用鸟类

4药用动物资源

5有害动物的天敌资源

2.2淡水鱼类资源

2.3珍稀动物资源

考核要求:

(1)了解中国生物资源区域分布概况

 

第十三章海洋资源

教学要点:

(1)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基本特征:

种类繁多,高产鱼种少,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交卵期交错、产卵期广布,分布集中

(2)中国海洋化学资源的分布特征与利用

(3)海底矿物资源主要分石油、天然气以及滨海砂矿,中国近海大陆架有可观的油气资源

(4)我国沿海各种形式的海洋能蕴藏量总功率为4-5亿千瓦,主要为热能、潮汐能、波浪能

(5)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滩涂与浅海水域、港口和海上运输,以及海洋娱乐与旅游等

教学内容:

§1海洋生物资源

1.1中国海洋生物资源

1.概况:

2.主要经济鱼类资源

(1)底层经济鱼类资源

(2)中上层经济鱼类资源(3)虾蟹类

1.2中国渔场

(1)石岛渔场;

(2)大沙渔场(3)吕四渔场(4)舟山渔场(5)闽东渔场(6)闽南-台湾浅滩渔场(7)珠江口渔场(8)北部湾北部渔场(9)西沙群岛渔场(10)南沙群岛渔场

§2海洋化学资源

2.1海盐

2.2海水其他化学元素

1海水提镁

2海水提溴

3海水提碘

4海水提钾

5海水提铀及重水

2.3海水资源:

特指海水中的淡水资源和海水的直接利用

§3海底矿产资源

3.1石油与天然气

1.渤海油气盆地;

2.南黄海油气盆地

3.东海油气盆地

4.珠江口油气盆地

5.北部湾油气盆地

6.台西南盆地

7.莺歌海和琼东南油气盆地

3.2.滨海砂矿

§4海洋动力资源

4.1海洋热能

4.2潮汐能

4.3波浪能

§5海洋空间资源

5.1海洋空间资源

1滩涂与浅海海域的开发利用

2海上运输与港口

3海上旅游业

考核要求:

(1)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空间分布概况

(2)理解区域海洋资源富集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第十四章矿藏资源

教学要点:

(1)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为:

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多数一类矿藏富矿少,贫矿多,选矿难度大;共生矿床多,矿石组分复杂;分布普遍但又相对集中。

(2)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

(3)地壳活动的多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