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docx
《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钢筋工程作业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
现就一些常见质量通病提出以下一些防治措施。
一、基础钢筋工程
1.筏板基础
(1)筏基多采用双层钢筋网片,在钢筋施工程序上必须予以保证。
下层钢筋网先放纵向钢筋后放横向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绑扎;上层钢筋网先放横向钢筋后放纵向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绑扎,上下钢筋网之间根据设计要求筏板厚度用马凳架立。
带形基础梁筏基的钢筋施工时,要注意网片筋距纵横基础梁主筋两侧50处放第一道钢筋,其余同无梁筏基。
(2)搭接方式及要求
筏基钢筋网多采用对焊、绑扎搭接、搭接焊等形式。
如果采用绑扎搭接时,纵向钢筋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02)第5.4.3~5.4.6条要求,其搭接数量应不大于50%,横向钢筋的接头数量可不考虑,但必须相互错开,采用焊接时,接头数量不考虑,但仍须相互错开。
纵向梁上部主筋在横向梁位置绑扎搭接,下部主筋在跨中绑扎搭接,接头数量不大于50%,如果集中搭接,其搭接部位箍筋加密且不大于100,横向主筋对焊搭接,其搭接数量不大于50%。
其搭接长度按规范要求或设计文件确定。
在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保证的同时,要防止钢筋重叠而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2.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的钢筋施工难点在于L形接头和T形接头。
(1)L形接头
在L形接头处,纵墙条基的受力钢筋(主筋)必须排到横墙条基外边缘(考虑规范或设计文件要求的保护层),分布筋或箍筋沿纵墙条基方向通长设置。
横墙条基受力筋排至纵墙条基外边缘,预留保护层位置。
横墙分布筋从纵横墙交接处算起进入纵墙35d(d为分布筋直径)长。
如果在L形交接处两方向受力筋交时纵墙条基受力钢筋在下,横墙条基受力钢筋在上。
(2)T形接头
在T形接头处,纵墙的受力筋和分布筋沿纵墙方向通长设置,横墙的受力筋进入纵墙条基边缘4(A为纵墙条基宽度)处,分布筋配置与受力筋在同一位置处断开。
当两方向受力筋交叉布置时,纵墙受力筋在下,横墙受力筋在上。
如果T形、L形交接处受力筋及分布筋按纵墙、横墙两个方向同时配置至横、纵横条基外边沿时,形成交接处钢筋重叠,给混凝土浇筑带来不便,混凝土也难以达到密实要求,易造成露筋、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同时也造成钢筋的浪费。
3.桩基础
桩基的钢筋施工主要在于用材符合设计要求,采用螺旋箍筋时搭接头单面焊不小于60;如果采用非螺旋箍筋作法时,勿忘每隔2m增设一道焊接加强箍筋。
钢筋笼竖向钢筋均不设弯钩,加工时需增设吊装钩。
桩基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35,有地下水时为50。
二、主体结构钢筋工程
1.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钢筋施工时常有结构构造、异形柱、节点等方面出现的质量通病。
(1)结构构造
框架结构按工程特点、使用功能及用途、建筑规模有不同的抗震要求,但因施工难度大,在施工中常有随意改变设计的现象,给结构带来事故隐患。
1)梁柱节点为箍筋加密区,此处钢筋密集,主筋到位难度大,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存在箍筋弯钩采用900的作法,不符合规范“箍筋的弯钩为1350且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小于10d,抗震设计时且不应小于75”的要求。
2)框架结构中间节点处钢筋过于密集,不能满足施工规范对钢筋最小净距的要求,且混凝土及振捣棒不易通过。
一般对这种情况应与设计、监理等单位沟通,采用节点处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改为在术外搭接,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2002)第6.5节规定,这样等同于下部钢筋变为通长,与设计、施工规范不存在矛盾,钢筋过于密集和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3)剪力墙主筋位移是框剪结构最常见的质量通病,通常采用剪力墙主筋伸到上层预留主筋的方法,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点焊两道辅筋上,拉结牢固。
为防止钢筋位移,内外拉结筋的水平间距应按设计文件设置。
为保证这种方法的实施。
要合理选择铁丝,绑扎铁丝要求:
直径12以下钢筋选用22号铁丝;直径12以上钢筋选用20号铁丝或适当增加铁丝股数。
绑扎时尽量选用不易松扣和绑扎形式:
绑扎平板钢筋时,除采用一面顺扣外,应适当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向的钢筋网,除十字花扣以外,也要适当加缠。
4)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间距过大也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
结构在地震作用或其他外力(包括荷载)作用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处于剪压复合应力状态,当其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在梁柱节点核心区会出现斜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合理使用寿命,因此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间距应严格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2002)第6.4节的规定或设计文件设置。
同样,如果梁内钢筋伸入柱内的锚固长度不足、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的拉结筋少放、漏放等情况,会在地震作用下发生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降低、产生斜裂缝及填充墙倒塌等质量事故。
(2)异形柱
异形柱主要指L形、十字形、T形及长条形框架柱,在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有梁柱同宽、梁二排钢筋不到位、转换层框架柱变径等。
1)异形柱的箍筋绑扎时,常遇见横纵箍筋互套、大小箍筋互套的情况,既不符合规范要求,又不能满足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多与监理、设计单位协商,通过正常渠道改为大方箍套单肢箍的形式加以解决。
如果为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箍筋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
2)梁柱节点处梁柱截面同宽的情况也较多,理论上许多根钢筋处于同一位置(在某一交叉点),常见方法是在满足柱包梁的前提条件下,让梁的钢筋适当弯曲(通常以1:
2.5的坡度缩放)为柱筋让道,对弯曲部分采用特制小截面箍筋来保证此处剪力要求。
3)梁二排筋难于到位是由于箍筋为满足规范要求其端头角度为1350且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而角部二排筋正好被箍筋端头顶住不能就位,致使二排筋变成腰筋,此时可要求工人绑扎二排筋前用小钢管或小钢筋板子使箍筋端头弯至水平(端头角度几成1800),二排筋则可顺利到位,然后复位至1350又未破坏箍筋的功能。
4)转换层指因柱截面变化或增减柱子数量而形成的结构的转换,带转换层的建筑比较复杂,关键在于找准锚、留钢筋的位置或替换位置以及生根钢筋的位置,保证其位置、型号、接头处理位置符合设计文件。
框架结构作业中还会遇到如漏设箍筋加密区、吊筋位移、梁底弯起钢筋弯起位置不正确,梁筋层间距不准确、板角负弯距钢筋绑扎不到位等质量通病,通过组织技术交底,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查,监督等措施,将质量通病消灭在钢筋成型之前。
2.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分项通常在圈梁、平板、楼梯等部位,除会遇到前述的梁柱同宽等情况以外,常遇到的质量通病有:
圈梁转角处未按标准图集911
(一)设置2φ8箍筋,圈梁主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
构造柱主筋伸到上层时未绑扎箍筋,致使柱主筋位移;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变形插筋错位,绑扎节点松扣,钢筋网主副位置放反等。
上述质量通病可利用图纸绘审明白设计意图,通过技术交底、施工中“三检”制度落实到位和现场管理到位来克服。
3.混凝土预留洞的配筋
梁上开洞尽量做成圆形并尽可能布设在弯矩或剪力较小的地方,同时设置钢套管,孔洞边与受力钢筋的距离不应小于50,洞口处通过减小钢筋间距(加密钢筋)来配置加强钢筋。
板上留洞应分两种情况:
当孔径或宽度不大于300时,可不配置附加钢筋,受力钢筋遇到洞口时应绕过洞口,闭合成环状或弯成弧形;当孔径或宽度大于300时,孔洞间有集中荷载产生,应在设计单位指导下增设暗梁或边梁。
剪力墙上留洞时,通过在四角增设加强筋来完成预留洞的留设,具体增设钢筋的数量、规格、长度由设计单位给出,施工方应按图施工。
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应用
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是一项近年发展起来的粗钢筋连接新技术,在一台专用设备上将钢筋端头通过剥肋和滚轧螺纹一次自动成型。
由于螺纹底部钢筋原材没有被切削掉,而是被滚轧挤密,钢筋产生加工硬化,提高了原材的强度,从而实现了钢筋等强度连接的目的。
此项技术接头强度大于钢筋母材强度,强度达到待业标准A级接头性能要求,抗疲劳性能好,可通过200万次疲劳试验;操作简单,施工便捷;加工工序少,滚丝轮工作寿命长;螺纹牙型好,精度高,连接质量可靠稳定。
我们单位承建铜冠世纪广场工程框架梁钢筋等强剥肋滚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新技术。
施工中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具体作法如下。
一、施工准备
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对参加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钢筋直螺纹接头型式均需经过相关检验,具有《钢筋直螺纹接头型式检验报告》;配备足量的与施工相配套的牙形规、卡规(或环规)和塞规。
二、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
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的工艺流程
1.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加工
直螺纹加工采用专门的滚轧机床,对钢筋端部进行滚轧,一次成型直螺纹。
直螺纹的加工质量是这项技术成败的关键。
为了确保加工质量,螺纹加工必须有检验记录,所用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复验报告。
(1)钢筋下料
1)按照设计图纸,钢筋先调直再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切割,不得用气割或用钢筋切割机下料,保证钢筋切口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出现马蹄形或挠曲。
2)由于设计或施工的需要,有时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例如短柱全长均为箍筋加密区等),可根据经验适当放宽,在该处设置接头。
但应限制接头钢筋面积百分率不超过50%。
3)接头端头距钢筋受弯点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长度。
4)钢筋连接套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02)中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且不得小于15,连接套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
(2)螺纹加工
1)按钢筋规格所对应的对刀棒调整滚丝头内孔最小尺寸及胀刀环,调整剥肋挡块及滚轧行程开关位置,保证剥肋段的直径及滚轧螺纹的长度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标准型套筒的几何尺寸()
规格
螺纹直径
套筒外径
套筒长度
20
20×2.0
29
55
22
22×2.0
31
60
25
25.1×2.5
35
65
28
28.1×2.5
41
70
32
32×2.5
45
80
36
36×3.0
52
90
2)丝头加工尺寸如表2所示。
加工丝头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当气温低于00C时,应掺入15%~20%亚硝酸液,严禁用机油作切削液或不如切削液加工丝头。
3)操作工人应按照表3中的要求逐个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检查牙形是否饱满,无断牙、秃牙缺陷。
每加工10个丝头,用通端螺纹环规、止端螺纹环规检查一次,并剔除不合格丝头。
4)自检合格的丝头,应由质检员随机抽样进行检查并同时填写钢筋螺纹加工检验记录。
以一个工作班内生产的丝头为一个验收批,随机抽检10%,且不得少于10个。
当合格率小于95%,应加倍抽检,复检中合格率仍小于95%,应加倍钢筋丝头逐个进行检验,并切去不合格丝头,查明原因并解决后重新加工螺纹。
5)检验合格的丝要保护好,这是保证钢筋连接成功的重要环节。
需一端戴上保护帽,另一端用套筒拧紧,按规格分类、分层堆放整齐。
防止堆放、吊装、搬运过程中弄脏或破坏钢筋丝头和连接套上的螺纹。
2.套筒
所用的套筒必须有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合格证,详细标明套筒的型号、数量、所用钢材的炉(批)号、机械性能等,两端螺纹孔应有保护盖,套筒表面应有规格标记,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1591-199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中的相应规定。
进场时质检员应复检,合格后到工程上。
3.钢筋的连接
钢筋的连接是本项技术的中心环节。
连接作业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的接头连接工艺进行检验。
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检验量不应少于3根。
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计算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