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924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docx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docx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

2、项目拟建地点:

****

3、项目性质:

旅游基础设施

4、项目投资人:

***

5、项目负责人:

***

1.2工程概况:

博物馆建设项目拟建设在***机场路南侧、项目计划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一栋1391.3m2,项目投资经估算为355.99万元。

项目由***收藏家***先生投资,开发与经营,工程实施后能改善***核心区块旅游的设施条件,增加景区旅游文化涵,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民间工艺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1.3土地使用:

本项目计划用地1.99亩。

1.4项目建设背景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汉、回、藏、羌等多民族生活的地方,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现实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历史遗物复杂多样、数量庞大、特色鲜明,在全省都是独树一帜、璀璨夺目的,且亟待开发。

需要不断丰富涵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

1.5项目编制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JGJ66-9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建设单位项目委托书。

1.6结论与建议: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积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学科,是人们在民族、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方面享受并传承的一个庞大“信息载体”。

由于受环境封闭与群众民俗信仰浓厚的双重原因,使传统风俗在**上保留并具有极其顽强的渗透力,使民俗文化即有一定的区域性,又具有鲜明、浓郁的乡土气息。

**民俗文化博物馆工程项目的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建设可给当地经济建设起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文化品位,改善旅游服务的硬件设施,能起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项目的建成使用,可改善***的文化环境条件,还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

1.7项目建成后的效益分析

1、项目建成后,地方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配合我县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花儿文化、剪纸文化、洮砚文化,能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

2、项目建成后,促进全县小康目标的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人民代代受益;

3、项目建成后,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深挖涵、普及知识,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

4、项目建成后,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本县与其他地方的交流学习;

5、项目建成后,能成为***的一城市名片。

第二章投资人简介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幼年随家人下放农村,从小因家里贫困上不起学,小时候放过牛,砍过柴,烧过炭,多舛的命运和残酷的现实并没有阻遏他对知识和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孩提时家里贫困供不起他上学,无缘踏进学校这个梦中的殿堂,不甘接受“捣牛沟子”命运摆布的他,就暗下决心,以社会、人生为课堂,毅然开始了漫漫的自学之路,一边放牛,一边自学,终于学会了阅读、写作、分析、研究和交流。

希冀用人类社会的全部知识精华来的滋养、丰富、武装自己,是他的禀赋和至高的理想。

改革开放后,回到城里的他,开始做一些小买卖来养家,后来在母亲的鼓励下一边外出做工,一边拜师求学,从家乡出发一段一段往前走,先后到过、、、新疆、西南,云贵、渝、巴蜀高原的好多地方。

经过5年的在外奔波拜师求学,在经商贸易管理和中医、古玩领域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造诣,得到了行和社会的认可。

***在这块养育了**儿女的热土上从事文化事业20余年,愿将自己这20年收集来的2000余件、价值400万元的反映地方文化的物品和资料向公众开放,以此来展示我县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并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力度,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面对以上现状,立志将其保护开发、传承发扬。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3.1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严格按《***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布局,使该项目符合规划要求,又有利项目可持续发展。

2、根据本项目建设规模要求,本项目在设计上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旅游接待建设的规及功能配置要求相适应的原则。

2)遵循环保要求的原则。

3)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原则

4)人性化设计原则

5)核心特征—生态学、美学和精神特征综合发展的设计原则。

6)将景观感受与环境意境相融合的指导思想。

7)承接传统文脉、体现地域文化、营造瓯江玉文化旅游休闲园的指导思想。

3.2项目总平面布局

3.2.1建设布局要求:

1、总平面布局:

要注重道路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特别要处理好园区地势的高差,主动融入山水之间,追求幽静与恬适,回归自然,反璞归真。

2、绿化方面:

尽可能不破坏现有植被,并注重绿化结构,如苗木花卉的品种搭配、空间层次及色彩视觉的安排等,植物造景应尽可能体现自然,真正反映“秀山***、**绿谷”。

3、结合周边道路及出入口,尽可能提高风景名胜区的通达性,风景名胜区出入口与周边道路上人行横道的衔接。

体现以人为本,在风景名胜区专用入口、设置好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停车位,真正方便游览者。

4、建筑采用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古建筑结构形式。

以一至二层为主。

将**民俗文化博物馆作为***的一个重要景点来建设。

3.2.2总平面布置

项目用地呈长方形状,南北长47m、东西宽28m,总占面积1327.33㎡。

依据项目用地地形及建设原则博物馆座南朝北布置,出入口停车场布置于项目用地的北侧详见附图1。

1、总平面布置功能要求

①在充分考虑项目功能和人流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建筑物的采光、通风,以及卫生要求;

②结合用地条件及周边道路交通,合理设置出入通道;

③绿地率和停车场的用地面积不应低于当地城市规划要求。

2、竖向设计

⑴采用平坡式布置;

⑵场地排水坡度为0.5%,整个场地的雨水由排水管和经道路汇水后排入院外道路一侧的排水沟。

3、交通组织设计

⑴项目设出入一处,位于项目用地的北端。

4、无障碍设计

主入口为防滑坡道,设计坡度为小于1/12。

5、绿化及景观设计

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本项目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在四合院设后花园、外空闲地设计花坛、零星绿地及绿化带,总绿化面积约175㎡。

同时,在四合院外设计仿古景墙123m,以增加观赏容,丰富项目涵。

7.日照影响分析

项目用地北侧位机场路南,对项目各建筑物无日照影响;南侧为草坡,所以对项目各建筑物影响不大。

同时由于项目建筑最高9.08m,所以对周边环境的日照影响较小。

3.3拟建规模

工程项目计划总用地1327.33㎡,总建筑面积1391.30㎡,类别属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

见表1-1.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1327.33

2

建筑占地面积

805.37

3

总建筑面积

1391.30

4

容积率

1.26

5

建筑密度

%

60.67

6

绿化面积

175

7

绿地率

%

13.18

8

总投资

万元

355.99

8.1

工程费用

万元

315.18

8.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3.87

8.3

预备费

万元

16.95

9

资金筹措

万元

355.99

投资人自筹

3.4建筑设计

3.4.1设计依据

⑴《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GB50736-2012;

⑵《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⑷《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⑸《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104-2010;

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⑻《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

⑼《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

⑽《办公建筑设计规》JGJ67-2006;

⑾《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2010

⑿《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⒀《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GB50325-2010;

⒁《文化馆建筑设计规》JGJ41-87。

3.4.2建筑设计艺术和风格

项目工程按仿明清风格的古建四合院设计建造。

3.4.3建筑物主要特征

项目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屋面防水为Ⅱ级,合理使用年限为20年。

3.4.4平面设计

建筑占地东西宽28m,南北长47m,占地面积1327.33㎡。

临街房南宽北7.98,东西长27.48m,一层,建筑面积219.3㎡。

主楼房南北长39m,东西宽25.34m,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1391.30㎡。

详见附图1、2、5、6、7。

3.4.5立、剖面设计

项目工程临街门房檐高4.20m。

南侧主楼一层高3.10m,二层高3.00m,总高8.02m。

室外高差0.30m。

详见附图3、4。

3.4.6无障碍设计

⑴建筑物主入口设有防滑坡道,坡度小于1/12;

⑵建筑物楼梯要采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其净宽不得小于1.20m,且双侧设置φ40~50mm圆杆横向扶手;

⑶卫生间及公厕设有残疾人厕位,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要安装扶手、有暖气,卫生洁具色彩以淡色为佳,坐便器高度不应大于0.4m;

3.4.7交通组织设计

本项目工程设出入口一处,布置于工程北侧位置。

3.4.8建筑功能设计

⑴临街门房安排:

接待室、办公室、值班室及技术室;

⑵主楼安排:

一层:

研究阅览室、鉴赏室、民俗展室、书法绘画交流室、青少年活动室、摄影室、图书资料室,附房,厕所;二层:

技艺交流室、剪纸、编竹、铸铜、展示室,休息室,演讲厅,电化教育室,教师办公室,藏品库,保卫值班室。

3.4.9建筑装修设计

⑴外墙面:

刷青灰色外墙涂料,白色泥浆沟砖缝;

⑵墙面:

卫生间用面砖镶贴,其余均刷白色洗乳胶漆;

⑶天棚:

卫生间及公厕采用PVC吊顶,其余均采用石膏板吊顶;

⑷门窗:

采用仿古木门窗,刷朱红色调和漆;

⑸地面:

80-100厚防滑地面砖;

⑹屋面:

小青瓦。

第四章结构设计

4.1设计依据

⑴《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⑶《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02;

⑷《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GB50025-2004;

⑸《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⑹《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⑺《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

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

⑼《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⑾《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DB62/T25-3055-2011;

⑿《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技术措施》结构-2009年;

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GB/T50467-2008;

⒁《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GB50046-2008;

⒂《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⒃《砌体结构设计规》GB50003-2011;

4.2自然条件

⑴基本风压:

按50年一遇取值为0.30kN/㎡;

⑵基本雪压:

按50年一遇取值为0.15kN/m²;

⑶冻深:

最大季节性冻深1.0m;

⑷地面粗糙度:

B类。

4.3地层岩性分布条件

本项目在方案阶段,参照***工业开发区工程地质情况显示:

1、场地地层结构简单,在勘探深度,场地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和白垩系中风化板岩,自上而下可分为四层:

①耕土,②粉质粘土,

卵石层,④中风化板岩;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耕土(Q4ml):

厚度0.4m~0.7m,一般厚度0.6m左右,灰褐色,稍湿,主要有粉质粘土组成,含植物根、腐殖质及少量卵砾石等,结构疏松。

②粉质粘土(Q4al+pl):

埋深约0.4~0.7m,层顶高程-0.43~-1.22m,厚度约2.0~2.6m,一般厚度2.3m左右,黄褐~灰褐色,稍湿~湿,可塑,含植物根,混少量砾石,稍具光泽,韧性和干强度中等,摇震反应弱。

卵石层(Q3al+pl):

埋深约2.6m~3.1m,层顶高程-3.03~-3.22m,厚度约4.5~4.8m,一般厚度4.7m左右,青灰~杂色,湿~饱和,粒径多为20~80mm,多呈亚圆~不规则状,卵石粒间充填物以中砂为主,分选良好,磨圆一般,稍密~中密,母岩岩性主要为砂岩、板岩、石英岩、砾岩等,该层在场地普遍分布,地层较稳定。

④中风化板岩(S):

埋深约7.3m~7.6m,层顶高程-7.53~-7.92m,钻探揭露厚度约4.2~5.3m,未钻穿,灰色,湿,由暗色变质矿物组成,板状构造,板理发育,岩性均匀致密,可见条带状白色石英岩脉,破裂面具丝绢光泽,岩芯破碎,多呈短柱状或不规则状,岩质较坚硬,岩块用手难掰断,该层在场地普遍分布,地层稳定,具区域资料该层属巨厚层。

2、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所有勘探点均见地下水,现场测得场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在现地面下3.0~3.8m左右,水位相对标高-3.57~-3.76m,赋存于卵石层,属孔隙性潜水,潜水来源为场地西、南侧卵石层渗流及场区大气降水与民用水的下渗补给,流向由南西向北东,通过卵石层排向洮河,地下水水量较丰富,水质良好,水位年变动幅度约1.0m。

3、结论与建议

1、本场地出露地层自上而下为:

①耕土、②粉质粘土、

卵石层、④中风化板岩。

2、可不考虑地下水和土壤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

3、各土层的承载力值及变形参数可参见4-2节和6-2节。

4、场地土类型属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

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附录A的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6、***标准冻土深度75cm,地下水位年变动幅度约1.0m。

7、本场地湿陷深度2.0~3.0m,总体属Ⅰ级(轻微)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8、基础施工时应进行工程降水,降水设计参数应通过现场抽水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对卵石层的渗透系数K可取45m/d。

4.4地基基础评价

根据场地地基土的工程特性,上部耕土、粉质粘土未经处理均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下部卵石层和强风化泥岩是较好的基础持力层。

1、浅基础方案:

以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采用独立基础,基底嵌入卵石层深度不宜小于0.5m,基础开挖深度基本与地下水持平,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降水即可,此方案开挖土方量较大,需解决土方堆积场地。

2、桩基础方案:

以卵石层或风化板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可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或机械钻孔基础,桩底嵌入持力层不小1D,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应考虑工程降水。

采用桩基础时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端阻力极限标准值如表4-1。

 

表4-1各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地层编号

地层名称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Pa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KPa

耕土

20

/

粉质粘土

26

/

卵石层

130

4500(3500)

中风化板岩

140

4800(3800)

注:

水下钻孔桩采用表中带括号的数值,其余均为人工挖孔桩数值

依据现场场地条件和地区经验推荐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以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施工时应进行工程降水,降水设计参数应通过现场抽水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对卵石层的渗透系数K可取45m/d。

拟建物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

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4.5设计标准

项目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工程抗震等级为二级;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工程;工程砌体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4.6主要荷载取值

⑴办公用房、演讲厅:

2.0KN/m2;

⑵展室:

3.0KN/m2;

⑷卫生间:

2.5KN/m2;

⑸门厅、廊道:

3.5KN/m2;

⑹不上人屋面:

0.5KN/m2。

4.7结构材料

⑴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15,现浇梁、柱、板C30;

⑵钢筋:

HPB300级、HRB400级;

⑶焊条:

HPB300级钢筋采用E43型焊条,HRB400级钢筋采用E50或E55型焊条;

⑷砌体:

建筑外墙采用370厚KP、DM型烧结多孔砖,M7.5水泥砂浆砌筑;墙采用200厚KP、DM型烧结多孔砖,M5混合砂浆砌筑。

4.8结构计算所采用的软件

采用PKPM2012版结构设计软件,主体计算软件采用SATWE-8,基础采用JCCAD。

第五章公用工程设计

5.1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5.1.1设计依据

⑴《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⑵《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2009年版);

⑶《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

⑷《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1年版);

⑸《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GB50140-2005;

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5.1.2设计围

项目工程设计围包括室外给排水系统、雨水工程及消防系统。

5.1.3给水系统

⑴水源

项目用水由***自来水公司负责供给,供水压力为0.35Mpa,由门前给水管网接入,供给有保障。

⑵用水量估算

项目工程用水包括服务人员、参加活动人、场区绿化、道路冲洗等部门用水及未预见用水。

项目建成后,详见用水量估算表5-1。

表5-1项目生活用水量估算表

用水部位

单位

单位数

用水定额(最高日)(L)

使用时数(H)

小时变化系数

最大日

最大时

平均时

 

取最高值

参考值

取最高值

取最高值

 

管理人员

每人每日

15

50

30~50

8

2.5

0.75

0.23

0.09

参观客人

每人每日

50

30

20~30 

2

2

1.50

1.50

0.75

绿化

平米

175

3

 

2

1

0.53

0.26

0.26

小计:

2.78

2.00

1.11

未预见水量(小计*15%):

0.42

0.30

0.17

合计:

3.19

2.30

1.27

⑶给水系统设计

①室外给水系统

由门前生活给水管网通过DN100给水管引入两条,并通过总表后形成环状管网。

室外给水系统管材采用钢丝骨架PE复合管。

②室给水系统

根据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功能及卫生器具对静水压的要求,项目供水方式采用下行上给。

当压力超过0.35Mpa时,采用减压阀减压。

室给水系统管材为涂(PE)塑钢塑复合管。

5.1.4排水系统

项目排水系统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

⑴生活污水

①排水量:

取生活用水量的90%,则日最大排水量为2.87m3,年最大排水量约1047.92m3;

②系统设计:

生活污水经排污管道排入化粪池,滞留12小时后排入门前的城镇排污管网。

化粪池位于项目用地的西南角,采用BZHC-3A型玻璃钢化粪池,有效容积为12.5m3,清掏周期为360天。

③管材选择:

室外排水管材采用HDPE中空壁缠绕管,热熔连接;室排水系统管材采用离心铸造柔性排水铸铁管,柔性卡箍连接。

④室外管道敷设:

采取地埋方式,埋深1.0m。

⑵雨水

①雨水量:

根据***地区雨水流量公式qy=qjΨFw/1000及5min暴雨强度公式q=1140(1+0.96logP)/(t+8)0.8,径流系数Ψ取0.6、雨水重现期P取2年,项目工程汇水面积为1327m2,由此估算项目工程雨水流量为106.38L/S。

②系统设计:

雨水采取排水管和道路外排方式。

屋面雨水汇至87型雨水斗经附外墙U-PVC落雨管流至场地,后经排水管和路面排入场外道路一侧的排水沟。

5.1.5开水供应系统

项目工程开水供应按人均3L估算,日需要量为150L/d,时均需要量为18L/h。

由此需要配置3台7L即热式电开水器,分别安放于电教室、休息室、及办公室。

5.1.6消火栓系统

⑴用水量估算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室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同时火灾次数为1次。

由此估算,消防用水量为216m3。

详见下表5-2。

表5-2项目消防用水量估算表

消防部门

用水标准

持续时间

一次灭火用水量m3

室外

20L/S

2h

144

10L/S

2h

72

合计

216

⑵室外消火栓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工程建筑体积在3000<V≤5000时,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

由此,在北侧主楼前左侧及门房前各设1个消火栓,设计消防水量为20L/s。

消防水源为供水管网。

室外消火栓规格型号为SX100-1.0。

同时需在北侧主楼前左侧的消火栓设SX100接口1个。

消防供水管道为焊接钢管,采取地埋方式,埋深1.0m。

⑶室消火栓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工程建筑体积V≤10000时,室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同时使用水枪数量为2支、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0L/s。

由此确定室消火栓主立管流量为10L/s,消火栓主立管为DN100焊接钢管或PE管,消防立管接自于室地沟的环状管网,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相连。

10min消防用水量为3m3,水源来自市政管网。

⑷建筑灭火器配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GB50140-2005,项目工程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3A,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为50m2/A,最大保护距离为15m。

由此,在主楼或门厅设置4具5kg装的手提式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在门房值班室分别设置2具5kg装的手提式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

灭火器的型号为MF/ABC5,灭火器暗装于墙上的灭火器箱中。

5.2电气设计

5.2.1设计依据

⑴《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2010;

⑵《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GB/T50311-2007。

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T16-2008;

⑷《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⑸《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⑹《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2009;

⑺《低压配电设计规》GB50054-2011;

5.1.2设计围

包括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

1、用电电源

项目工程中消防设备及计算机系统电源等属二级负荷,其余日常用电均属三级负荷。

项目工程用电由***供电部门负责供给,由门前10KV供电线路接入,供应有保障。

2、负荷容量及供电方式

⑴负荷计算

经估算,本项目工程总装机容量为35.0KW。

项目有功功率P30=23.60KW、无功功率Q30=7.94KVAR、视在功率S30=24.90KVA。

详见下表5-3。

表5-3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书

(kW)

(K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