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841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docx

《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docx

秋学期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试题

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本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20分)2019.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70年砥砺奋进,70年行稳□(zhì)远。

我们的祖国,终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天眼”“悟空”“墨子”,这些听起来耳熟能□(xiáng)的字眼儿,象征着中国人的智慧问鼎苍穹,□(zhāng)显中国高度、中国速度。

扬眉吐气的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自信满满,令世人刮目相看。

社稷苍生念,拳拳赤子心。

70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新中国的建设者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历经千难万险,冲破禁锢思想的牢笼,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

(1)行稳□(zhì)远

(2)耳熟能□(xiáng)(3)□(zhāng)显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

(1)屹(A.yìB.qì)

(2)吐(A.tùB.tŭ)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苍穹”在句中是“广阔的天空”的意思。

B.刮目相看:

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C.社稷:

国家(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两者是中华民族原始的崇拜物,后来借指国家)。

D.“禁锢”在句中是“监禁,关押”的意思。

4.古诗文名句填空。

(5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自然风物,在古典诗词中占有不小的比例。

我们的风,是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1)”的伤感;我们的花,是陆游“

(2),只有香如故”的高洁;我们的雪,是张岱“(3),上下一白”的深远广阔;我们的月,是苏轼思念弟弟时“(4),(5)”的祝愿。

这样的风花雪月,让人心驰神往。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人生如逆旅,难免要经历各种磨难和坎坷,我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对风雨,淡看得失。

B.笔尖的故乡,是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的乡愁。

C.青年人最爱谈理想,但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就像古诗中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秋风四起,银杏泛黄,枫叶转红,古色古香的杭州城美出了新高度,放眼望去,一派“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象。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雨果这位正直的法国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6页)

B.传统经典常被引用。

如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引用了《老子》中“安其居乐其业”提出观点,陶行知则用周文王在狱中作《周易》论证我们要“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这两部书都是道家经典。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故乡》便是这样的文章。

D.对联“祥云浮紫阁喜气溢朱门”适宜乔迁新居,“风和桃结子,日暖凤生雏”适宜祝寿,“五岳古松劲九峰仙鹤鸣”适宜行业开张。

7.生活中很多事物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多更大的部分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

这就是“冰山理论”。

请用此理论解读图中塑料袋所表达的意思。

(2分)

二、阅读(55分)

(一)名著阅读(7分)

8.根据你对《艾青诗选》的了解,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3分)

A.《镜子》是艾青哲理诗的代表作,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深不可测”,它真实,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诗歌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饶有兴味。

B.艾青在狱中写下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

C.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诗人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美好愿望,诗人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艾青的诗歌不拘泥于形式,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诗歌创作还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9.“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你认为下列三个情节,哪个最能体现歌词所赞扬的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

请做出选择,再简要陈述。

(4分)

怒杀阎婆惜

拳打镇关西

卖刀杀牛二

(二)文学作品阅读(17分)

你得认得你的羊

我看到了月亮

我得到了安乐

——哈萨克人祈祷词

托克塔森在一群群羊中间找那头要宰的羊,小李问司机波拉提,那么多羊,他怎么能找到自己的羊呢?

波拉提又得到了取笑小李的机会,你们汉族人,养那么小小的鸡都认识是自己的鸡,羊那么大,就不会认了?

一个哈萨克人,不认识自己的羊,那算什么哈萨克人。

波拉提说得好玩,但也有理,这就好像欧洲人看亚洲人都长得一样是一个道理,而每一个人可能也只能认得自己能认得的东西,每一个民族或者也是这样吧。

如果说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认得并始终认得的东西,也有自己不认得的东西,这世界才不会被可口可乐似的所谓强势文化所淹没,这世界也会因为有差异而有趣。

在夏塔乡和布拉特草原,我看到很多哈萨克小孩,都没有穿自己的民族服装。

从他们的衣服上很容易发现USA等等字样,或者这种公共的衣服穿起来方便吧。

但这让我这个在哈萨克地区长大的人,从服装上都无法分辨出他们到底是哈萨克族,还是柯尔克孜族,或者是维吾尔族。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6页)

这样的时候,我特别怀念儿时印象中哈萨克的服饰了。

那时哈萨克女子的衣服是开放在草原上的花,颜色鲜艳的底裙,上面套黑丝绒的坎夹,坎夹的胸前大多都有银饰、珠子、贝

壳,就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也是如此。

走在草原上,全身都在响动,轻轻的响声仿佛美丽的脚步,又仿佛对草原清脆地唱着赞美的歌,也是哈萨克女人终生美丽的不舍的心。

现在的哈萨克男人们大多也穿汉族人的夹克衫,但很多老人还穿着他们传统的黑条绒衣服。

在我少年时代的眼里,春夏秋冬都穿着厚厚的黑条绒衣服、骑着马、戴着尖顶帽的人,就是哈萨克人。

小时候的我问哈萨克阿塔(哈萨克人对老人的尊称),冬天不冷吗?

夏天不热吗?

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

冬天棉衣用来挡风,夏天棉衣用来挡太阳。

他们还举例说,你看放木头箱子里的冰棍,不是用棉衣挡住阳光就不冷也不热,就不化了吗?

少年我的看他们黑黑壮壮的样子,怎么也不像那个甜美的冰棍,但也觉得他们说的不无道理。

现在想起来,也许在当时这样穿也是因为贫穷,但他们却赋予贫穷以幽默,变成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它甚至被赋予了快乐的光彩。

但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就是在草原最原始的生存环境中。

哈萨克人不那么质朴了,他们也变得精明了,一路上我听不少人对我这样说。

我倒不怕哈萨克变得精明,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精明自然有它的用处。

但如果连自己民族根本的东西都丢失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精明。

看了托克塔森的孩子也穿着尼龙、涤纶之类颜色鲜艳到贫乏的衣服,不由得想起一个外国笑话:

一个牧师和一位商人在花园中谈天,一个教徒跟随其后。

商人说:

“5万元。

牧师摇了摇头:

“不行。

商人说:

“10万元行吗?

牧师低头不语。

商人说:

“怎么样,50万元吧。

牧师仍不答应。

商人摇头就走了。

教徒走向前说:

“牧师,50万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我们可以用它来做好多事情呢!

牧师说:

“可是那人要求我每次祷告完毕不要说‘阿门’,而是说‘可口可乐’。

但也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一个天天和草接触的民族,是应该不会脱离草的气味的。

他们应该有力量像那个牧师那样对可口可乐摇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可以尝尝可口可乐。

10.本文题目是“你得认得你的羊”,“你”在文中最不可能指代的是(3分)

A.波拉提B.小李C.教徒D.商人

链接材料:

1.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鲁迅《故乡》

11.词语的反义连用,往往能产生独特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链接材料回顾所学,赏析下面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

(4分)

 

看了托克塔森的孩子也穿着尼龙、涤纶之类颜色鲜艳到贫乏的衣服,不由得想起一个外国笑话。

12.文中描写哈萨克女子的服饰,有什么作用?

(4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6页)

13.结合全文,你认为文章结尾划线句子中提到的“力量”是一种什么力量?

并请尝试着准确而完整的解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6分)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

【材料一】

 

(《南方都市报》2019年07月16日)

【材料二】

随着垃圾分类的细化实施,一项新的服务“垃圾代扔”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法制日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看到不少上海地区的店家提供上门回收垃圾服务。

经咨询,某店铺提供包月服务的价格为220元/月,顾客只需告知垃圾分类客服每天大概的时间,然后将垃圾放家门口或楼道,便会有工作人员上门将垃圾带走分类处理。

然而,这项看起来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兴业务,在实际运作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受访的一位代扔垃圾的小哥本职是厨师,垃圾分类、代扔垃圾是他的副业,据他反映,“现在的户主觉得每月100元都多,跑着跑着我连路费都赔了。

从今年七月份开始做垃圾代扔服务的肖女士也意识到了不少问题。

比如,少数客户不愿意分类,就将所有垃圾混在一起,工作人员要拿出来替他们分。

还有些客户只叫单次服务,但是一次就会存很多垃圾,甚至已经生蛆长虫。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认为,现在一些地方规定涉及到垃圾分类处理时,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反响主要是要不要分、怎么分,要如何进行处罚,怎样才合理。

王灿发认为只有设定“违约成本”,才能要求市民按照条例实施,“如果不把分类投放作为垃圾产生者的责任和义务,就没办法强制要求市民遵守”。

“但不能让老百姓去分类细化,应让垃圾收集和处理单位或专门机构进行细致分类。

普通市民只要能做到干湿分类,或者再扩大一点,进行可回收废物和有毒有害废物分类即可,垃圾分类和监督工作应该由环卫部门来管。

”王灿发说。

(《法制日报》2019-09-27)

【材料三】

下面是部分网友对垃圾分类责任细化的评论

风的魅力2019-07-0615:

26:

50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6页)

80%往火里一扔就完事,你分的好是想给炉子减轻负担?

要是回收率高的话分这么细很有用,他们都没想着回收,倒还不如不分。

燃啊燃2019-06-3022:

27:

52

因地制宜,而不是盲目跟风

给我一个任意门2019-07-0213:

55:

29

垃圾该分类没错,但是吹毛求疵的分类是不是就失去它本来的好意义了呢。

这一年的垃圾分类做下来感觉很自然也不觉得有妨碍到我原本的工作和生活,但这个前提是建立在适度的规则之下的吧。

如果太过分了人们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更容易疲惫,百姓哀声载道,岂不是得不偿失。

阿律2019-07-0518:

31:

38

我只是觉得,每天上班已经很辛苦了,早出晚归,还得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垃圾分类,早上还得再提早时间起床去分类扔垃圾,就很崩溃。

擎天柱2019-07-0520:

08:

31

我也想知道,分好类了,然后呢?

垃圾到底是如何被处理的?

14.下列解读和三则材料体现的主要特征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个人难以判断垃圾类别和小区垃圾分类设施不足是影响垃圾分类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

B.用图表的形式呈现网络问卷调查的结论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

C.“垃圾代扔”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项新兴业务的未来发展。

D.网友“给我一个任意门”赞成垃圾分类但希望继续改进。

15.专家和网友对同一个社会热点有不同理解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请结合材料二、三,概括王灿发教授和网友对垃圾分类不同的见解。

(4分)

16.如何才能将垃圾细分落实好,有人认为取决于大家的自觉自愿,取决于文明素养的提高;有人认为还是要靠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和惩戒作用。

读了上述材料,请你说说你的看法。

(4分)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

“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

”申鸣对曰:

“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

”其父曰:

“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

”申鸣曰:

“诺。

”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

居三年,白公①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

“弃父而死,其可乎?

”申鸣曰:

“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子事君得无死其难乎?

”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

白公谓石乞曰:

“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

”石乞曰:

“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

”白公曰:

“善。

”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

“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申鸣流涕而应之曰:

“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

”援桴②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

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

“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

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

”遂自杀也。

(选自《说苑·立节》)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6页)

【注释】①白公:

楚国王族子弟熊胜,因封地在白邑,故称白公。

后发动叛乱,劫持了楚王。

②桴:

击鼓的槌。

17.下列各项,和石乞的“往劫其父,因与之语”的想法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

(《西游记》)

B.今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演义》)

C.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

(《水浒传》)

D.只消他怕的这人来打他一个嘴巴,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儒林外史》)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子事君得无死其难乎?

19.虚词不虚,文言文中的许多虚词,往往有丰富的意义和独特的作用,主要有:

①表达语气,凸显情感。

②开启话题,引起下文。

③提示文章思路。

请你说说“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中“矣”的表达效果(3分)

20.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21.“孝”和“义”是后人推崇的先秦时代两大君子风度。

对申鸣的言行,后人有孝先义后、义先孝后、只义不孝、只孝不义等各种看法。

你认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4分)

2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2)题。

(5分)

送崔九送上人①

[唐]裴迪[唐]刘长卿

归山深浅去,☐☐☐☐☐。

孤云②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莫买沃洲山

,时人已知处。

【注释】①上人:

对僧人的敬称。

②将:

携带,带领。

沃洲山:

在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号称“第十二洞天福地”。

(1)《送崔九》空缺处诗句,你认为和诗歌整体内容和风格最贴切的一句是(2分)

A.晚来天欲雪B.流水十年间

C.须尽丘壑美D.死生长别离

(2)两首诗都是作者对友人开始隐居生活的亲切送别,但在“莫学”“莫买”中寄托的劝勉之意又有所不同,请加以辨析。

(3分)

三、写作(45分)

23.学校运动会结束了,师生们惊喜地发现,上千人走后,看台上竟没有留下一片纸屑。

广播站决定写篇100字左右的稿子,点评这个细节。

请你完成这项任务。

(5分)

要求:

(1)符合情境;

(2)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

夜空中的星星虽然看上去很远,但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沙漠中的仙人掌虽然看上去很丑,但它们却有顽强的生命力;藏在叶子背后的桂花虽然很小,但它们却有浓郁的芳香;芸芸众生如此平凡,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请以“我也有属于自己的光芒”为题写作。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600-800字;

(2)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2019.12

一、积累(20分)

1.

(1)致

(2)详(3)彰(3分)

2.

(1)A

(2)B(2分)

3.D(2分)

4.

(1)东风无力百花残

(2)零落成泥碾作尘(3)天与云与山与水(4)但愿人长久(5)千里共婵娟(5分)

5.D(3分)

6.A(3分)

7.此图构思巧妙,令人深思。

(1分)塑料袋(塑料制品)对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就像一座漂浮的冰山,我们只看到了很少一部分,更大更多的危害如同海面下的冰山,不为人所见但是更加严重。

(1分)

二、阅读(55分)

(一)名著阅读(7分)

8.B(3分)

9.选

(2分)。

鲁智深在酒楼遇到金氏妇女,开始还烦他们啼哭之声。

但听说他们被恶霸镇关西逼迫的不幸遭遇,义愤填膺,先帮助二人离开,然后直奔肉摊,故意激怒郑屠,然后三拳将其打死。

体现了鲁达路见不平扶危济困行侠仗义的英雄品质。

(2分)

(选

均不得分,没体现题目指示的“最”)

(二)文学作品阅读(17分)

10.D(3分)

11.“鲜艳”是指尼龙、涤纶之类衣料的色泽亮丽。

“贫乏”则是指这些化纤产品泛滥使用而造成的单一,哈萨克民族原有的特色服饰被取而代之,“鲜艳”有力地衬托了“贫乏”,暗含作者对这种变化的否定。

(4分)

12.描写回忆中的哈萨克传统服饰,不但是对哈萨克女子美丽服饰和爱美之心的由衷赞美,更是和现在所见服饰的公共化(大众化)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日渐消亡的忧思。

(4分)

13.“力量”应该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坚守,并能抵抗所谓强势文化的冲击。

这句话中“可口可乐”是现代强势文化的象征。

作者以形象的语言提醒我们:

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力量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但并不排斥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

(6分)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

14.C(3分)

15.不同见解:

(1)王教授认为要强化普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责任义务,可以考虑用强制的方式;垃圾细分应该让专业单位或专门机构操作,普通市民只要能做到大致分类即可。

(2)网民认为垃圾细分很费时,分类后的垃圾被回收后未必会继续分类处理。

(4分,意思接近即可)

16.此题宜辩证作答。

要点是:

自觉自愿很重要,垃圾分类本身是为了要实现垃圾分类细化,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当然需要从鼓励引导的角度开展工作;但要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实施和普及,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对少数不能自觉自愿的人,明确这是责任和义务,必要的法律法规约束也是需要的。

(4分。

单独分析其中一面可视答案的完整性和条理性赋分,答题阐述充分、条理清晰的也可满分。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17.B(3分)

18.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子事君/得无死其难乎?

(2分)

19.“矣”,这里是表达感叹。

作为句末语气助词,更生动地表现了申鸣毅然放下父子亲情,以身许国的坚定决心。

(3分)

20.享用谁提供的食物就要为他的事情以死相报,接受谁提供的俸禄就要为他竭尽所能。

(3分)

21.认同义先孝后。

虽然申鸣是从父之意担任国相。

但是后来以国相的身份平定叛乱之时,面对被劫持的父亲,以国家为重,发动进攻,消灭白公。

之后在楚王赏赐时因为自己没能保全父亲而自杀。

这是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亲情之上,是义先孝后。

(4分。

回答孝先义后,言之成理,最高两分。

因为所谓先后不能简单理解为是时间先后,更是指重大的选择顺序。

其他答案不得分。

22.

(1)C(2分)

(2)两首诗都包含对友人开始隐居的建议。

裴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不甘久隐。

刘诗劝上人既要隐居,就应该去清幽少人的深山潜心修行,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用隐居的名义来沽名钓誉(免得受到俗世众生的打扰)。

(3分)

23.参考答案:

同学们,本届运动会已经圆满结束,特别让我们欣喜的,是同学们离开后的千人看台,干净整洁不见一片纸屑。

如同莲花的洁净看台,是本届运动会上绽放的最美花朵。

这难道不是校运会最大的破纪录吗?

因为,打破这个纪录的运动员,是你,是他,是我,是我们美丽校园的每一颗美丽心灵。

24.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分):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生动。

二等(29—34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22—28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欠清楚,

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分):

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

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说明:

①有创意,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精巧,酌加3-5分。

②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3分。

③错别字3个扣1分(重错的不计)。

④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