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569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

2013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重点

1.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3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

41806年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家斯宾塞<<教育论>>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6.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从作品中学有经验主义色彩。

7.西方教育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杜威(现代教育学)

8.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9.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10教育的深化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生长。

1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它动物界是没有的。

1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

13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学在宫府主要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4唐学制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性特征“六学二馆”

(六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

崇文馆、弘文馆)

15狭义的教育——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16影响人发展的四个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

17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因素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③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8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19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大会对青年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0原因: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们的发展方。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1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讲,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2如何使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A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发展

B教育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C教育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3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阶段;B教育是一种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4教育的生产性原理——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到重要的作用。

25教育优先于经济发展(正确是相对的,有前提的)

26教育的前瞻性:

教育的发展所以要超前于竞技的发展,是因为教育的周期性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来经济建设需要人才,必须提前培养;在现代化的生产中,知识是生产体系的心脏和大脑,没有科学的知识,就不能从事生产和发展生产,而科学人才的培养,基础是教育,因而经济要起飞,教育须先行。

27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③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B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2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34教育独立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A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C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29义务教育,即以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0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3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32个人本位论者主张:

A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B教育的目的再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3社会本位论者主张:

教育的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34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A培养劳动者或社会建设者B需要全面发展C具有独立个性

35教育的目的是不变的,但其价值取向由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3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不是义务教育)

37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8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9终身教育:

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

40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后未实施

1904年-葵卯学制-中国实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41中等教育——双重任务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

42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43狭义的课程=学科。

广义的课程包括学科。

44学科课程论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学科,分科进行教学。

活动课程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等他们反对分科教学,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以游戏、活动作业、手工、烹调、缝纫、表演、实验为教学内容。

45教学的任务?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6德国-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由教师在课堂内围绕书本知识而进行。

美国-杜威-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儿童在户外围绕活动而进行。

47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尽可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48美国-布鲁纳的教学过程论。

49苏联-巴班斯基—教学过程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50我国当前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B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A引起求知欲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巩固知识E运用知识F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组织进行教学过程具有普通的指导意义。

5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

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依据-反映学生的认识规律。

5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辩)引孔子<<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条件论原则

5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4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性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依据-巩固掌握知识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顺利进行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熟练地运用知识的条件。

5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方式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6教学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

57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主要依据?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教学过程规律和教学原则。

C本学科的具体内容及教学法特点。

D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里和认知感。

E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

F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质设备等。

G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

H预计可能取得的真实效果。

58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又叫问答法。

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59问题-发现教学:

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

60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61班级上课制-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于知识成度编成固定的班集,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集体上课。

62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63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64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什么?

A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B以课为单位教学比较科学。

C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种知识。

D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65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66备好课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C考虑教法.

67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A明确教学目的B保证教学的科学型和思想性C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D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E组织好教学活动F布置好课外作业

68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解释之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

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

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

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