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哲重要知识点详解哲学基本问题.docx
《1马哲重要知识点详解哲学基本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马哲重要知识点详解哲学基本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马哲重要知识点详解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知识点详解
知识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在考研政治中一般不会直接出题,但它是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前提,只有对这个问题有正确的把握,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宏观上的理解,以便顺利进行马哲的复习。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十七、十八世纪英法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缺陷;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最初是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展,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
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裂,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者从自己的地位出发,总是片面地夸大精神的作用。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
一元论包括:
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二元论的特征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以上是基本的理论观点,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实例,以便更好的理解哲学派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
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
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
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
中、西哲学史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典型命题列举
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苟子)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中、西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典型命题列举
l、“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老子)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
”(老子)
3、“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程颐)
中、西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典型命题列举
l、“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2、“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4、“心即理。
”(陆九渊)
知识点二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基本的一个概念。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始,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来了解一下我们所学的这门学科的性质与定位,进而为我们的学习做一个导入。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在狭义上: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在广义上: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化
主观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
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政治理论课所学习的这门科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这部分内容主要要求同学们能够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它在考研试题中出现的比重并不是很大。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几年的考研真题,以便给同学们一个直观的考察印象:
在1994年真题中考到: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1995年真题中涉及了: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D)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学说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
1997年的真题中考试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这个知识点距离我们最近的是在2010年真题中:
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了。
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知识点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比较基础的一个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了什么是物质、物质存在的方式、物质的运动与静止、时空观念等等,是对世界是什么的一个科学阐释,首先我们先来看几道历年真题,再具体看知识点的概述。
1996年真题,《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D)
2008年真题,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C)
2007年真题,“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B)
1993年真题,“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B)从上只是列出了几道单项选择题,并没有把多选和分析题全部列出,由此可见本部分知识点在真题中的出现率还是很高的,所以要引起同学的重视,下面我们把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知识点加以系统的梳理,以便使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关系、意义
物质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简要的说运动就是指变化。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坚持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要反对否认物质是运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反对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的唯心主义的观点。
◆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关系、意义
静止是指相对某一参照系,事物没有发生特定的变化或事物的根本性质不变。
运动与静止密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反对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也反对把静止绝对化(不变不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含义、关系、意义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一维的、不可逆的,空间是指运动物质的广延性,是三维的。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的。
物质运动在时间空间中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坚持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割,在理论上反对否认时空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否认物质运动与时空相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坚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知识点四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
在意识观这个知识点里面,有一个问题是大多数同学比较难理解的,那就是怎样理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下面我们首先就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一下讲解: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虚幻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世界,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
表现在:
意识的两种反映形式,即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反映,这些差别都显示出意识的主观性;意识的主观特征特别表现在意识具有虚幻的反映、超前反映方面。
为了更好的理解以上的观点,我们需要对“意识:
的基本内容进行掌握。
意识观的主要知识点可以总结如下:
一、意识的起源:
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马克思);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性表现为:
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最主要)
④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3)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是:
①要遵循客观规律;
②要通过实践活动;
③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
(选择题)
错误的意识也有能动的作用
(4)意识有两种性质的反作用:
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积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的、反动的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
在意识观这部分知识点中,选择题和分析题都经常会出考题,最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能理解,并不要死记硬背,只有理解以后,才能运用原理具体的分析问题。
知识点五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最主要的观点就是记住以下两段内容:
一是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二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近几年涉及的出题方向与考查形式:
1.恩格斯认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1997年)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2003年)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D(2008年)
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D(1998年)
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C(1995年)
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C(1995年)
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B(1999年)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A(1994年)
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A(2009年)
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2001年)
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B(2005年)
知识点六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指得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内容,与其他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首先我们先来具体了解一下历年真题都以哪种形式进行考察:
2002年真题中考察到:
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A)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2002年)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2003年真题: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由此可见在历年的考研真题中,单纯设计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真题多为选择题。
但是这一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合起来就是考研涉及比重较大,也是能和现实结合比较好,能出题的地方。
所以这一期先把实践观的基本知识掌握,为以后的复习打好基础。
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框架:
实践观
◆实践的含义:
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或者说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行动。
这是人特有的对象化活动、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意义:
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实践的基本特征:
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
◆实践的结构:
主体、客体、中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根本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分化和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