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730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

一、人口过剩

(1)☆人口数量过剩:

A。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

B.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等,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

(2)☆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在此类问题上,资源问题的关键是人均高消费及其带来的污染问题)

二、☆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

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三、自然资源学的视角P15

(1)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

(2)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

A。

时间维(过去、现在、未来)

B.空间维(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

C.论题维(生态、技术、经济、伦理、政治、法律、文化等)

 

第一章

一、☆自然资源:

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二、☆☆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天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两个前提:

A。

必须有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

B.有某种需求;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变化;

(4)人的需要和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是否可以更新,将自然资源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和其他;

A.☆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储存性资源):

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燃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B.☆可更新资源(流动性、收入性资源):

a.直接太阳能;

b.间接太阳能(地球物理过程:

风、潮汐、水流;

光合作用过程:

短期的(一年生田间作物)

长期的(森林)

c.地热能

C.“可更新”和“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更新速率不大一样;

b.从人类历史尺度上看,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

c.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

(2)根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可跟新性、可重复使用性以及发生起源等;

(3)对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就是三大类:

食物、原材料、能源。

(4)资源分类的关键在划分个体。

四、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资源基础:

A。

定义:

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B.资源基础只是表明了理论上的最终极限,而不能在实际上用来预测未来资源的可得性;

C.经济耗竭总是优先于自然耗竭;

(2)☆探明储量:

A。

定义:

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

B.一个地区的探明储量是不确定的,只反应了当前的消费水平和企业在勘探上的政策,而不是资源储存量的潜在规模;

C.☆☆影响因素:

a.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

b.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

c.需求水平;

d.开采成本;

e.资源产品的价格;

f.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

(3)☆条件储量:

A。

定义:

是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了开采是不经济的;

B.技术革新对于经济可行性边界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又需要需求和价格的刺激,也要求政治上的稳定和安全;

(4)☆远景资源:

A。

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探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B.专家权重法(特尔菲法);

(5)☆理论资源:

A。

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B.估计方法是根据已勘察地区过去的发现模式外推。

五、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最大资源潜力:

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2)☆持续能力:

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3)☆吸收能力:

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4)☆承载能力:

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应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A。

生存承载能力 

                                        B.最适承载能力

                                        C.容限承载能力

六、☆☆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

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一些资源不能再生,地区分布不均;

(2)整体性:

资源间,地区间,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地域性:

地域分异规律;

(4)多用性:

有多种用途和功能;

(5)动态性:

本身变动,增值性和报酬递减性;

(6)社会性:

附加人类劳动,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七、自然资源的本质特性

(1)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资源价值有相对意义):

A.自然资源的价值响应于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而呈高度动态性;

B.自然界中环境质量资源的价值虽然不直接伴随技术和经济条件而变化,但响应于人类价值、渴望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C.文化组群空间分化的结果是,即使在同一时期,关于基本自然资源也没有完全一致的定义;

D.对特定的环境组分却不一定有一致的价值判断;

(2)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A.“使用后就消耗掉的”类型:

a.包括全部化石燃料,其当前的消费速度必然影响未来的可得性;

b.关键的管理问题是:

时间上最佳的利用速率;

B.可循环使用的类型:

a.总储备必然在原则上永远保持不变;

b.完全循环的理想也只能保持在理论上,再使用是一种能源密集的活动,严重依赖“使用后就消耗的”资源;

(3)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A.临界性资源:

相当一部分可更新资源被掠夺到灭绝的程度(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

B.非临界性资源:

尽管有人类活动干预仍可更新,但其中某些会由于过度利用而暂时耗竭。

C.可更新资源耗损和退化的许多问题之所以恶化,是因为它们常常为公共财产或公共场所。

 

第二章

一、☆☆自然资源基本特点

(1)总量大,类型多;

(2)人均资源量少;

(3)空间分布不均;

(4)资源禀赋欠佳;

(5)资源潜力可观;

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1)矿产资源:

A。

供给保障程度不足;

B.需求压力持续增大;

(2)耕地资源:

食物需求持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

(3)水资源:

严重短缺,严重浪费;

(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

A。

土地退化(沙漠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盐碱化和潜育化、耕地生产力下降、采矿迹地);

B.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呈下降趋势,但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成为主要污染源,城市饮用水源破坏严重,水污染还有向农村转移的趋势);

C.生态功能降低;

三、☆☆☆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

(1)温室气体积聚与气候变化;

(2)土地退化;

(3)水环境与淡水生态系统退化;

(4)森林与物种多样性减少;

(5)生态系统健康的挑战;

第三章

一、☆☆悲观派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1)“太空船地球说”:

A。

提出:

鲍尔丁

B.地球向一艘太空船,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其实是一个封闭系统;

C.地球上的物质平衡理论,地球上物质的量是固定的,使用后仍存在于空间有限的地球上;

D.衡量太空船经济成功与否的最好标准是资本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

A。

提出:

里夫金和霍华德

B.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任何过程中所有的贡献因子均被考虑时,熵总是增加的,而且是一种单方向不可逆的过程,从有序到无序,宇宙走向“热寂”;

(3)世界模型3:

A。

提出:

罗马俱乐部1972年发表《增长的极限》;

1992年又发表《超越极限》,以配合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B.可供耕作的土地数量的极限;

单位耕地农业产量的极限;

可开发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极限;

环境同化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能力的极限。

二、☆☆乐观派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1)历史外推论:

A。

提出:

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

(技术中心丰饶论者)B.衡量自然资源是否稀缺的最可靠数据是长期的经济指数,最恰当的指标是获取自然资源的劳动成本以及资源相对于工资和其他商品的价格,自然资源稀缺的状况一直在趋向缓和;

(2)市场响应论:

A。

市场体系会对极限自动做出响应;

B.经济系统运作的这种机制将使消费不至于增长到自然极限而导致崩溃,而是随着价格的上涨相对平缓地终止;

(3)替代的作用:

替代的多种形式A。

直接替代;

B.技术或资本替代;

C.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替代作用;

D.产业结构或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了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组合,也造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替代;

(4)耗散结构论:

A。

提出:

普里戈金、斯唐热

B.开放体系能够远离均衡态而产生有序、稳定的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三、走向可持续性

(1)☆可持续性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含义:

A。

理想的人类生存条件:

满足人类需求的,可永续存在的社会,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优先得到满足;

B.持久的生态系统状况:

保持自身承载能力以支持人类和其他生命的生态系统;

C.公平性:

不仅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也在各代人内部,平等地分配利益和平等地承担代价;

(2)人类的需求与发展:

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类的需求;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要求给全体人民以机会以满足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

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从两方面满足人民需要:

提高生产潜力;

确保每人都有平等的机会;

(3)限制因素及其可持续性;A。

人口;

B.环境;

C.资源:

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要求保护动植物物种;

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4)平等与共同的利益:

A。

国际不平等;

B.国家内部不平等;

C.不平等的是限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障碍。

 

第四章

一、人的需要与自然资源

(1)基本生理需要;

(2)心理需要:

安全的需要,即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

社会的需要,即感情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即需要自尊;

自我实现的需要,即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价值;

(3)人的欲望或需要通常被认为是无穷的,但满足需要或欲望的资源却是有限的;

(4)人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以个人需要为基础,但是必须放在由个人组成的社会这个层次来考察;

二、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

(1)狩猎—采集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以适应求生存)

A.狩猎者多为男人,采集者多为女人,热带地区为母系氏族社会;寒冷的近极地地区,盛行父系氏族社会;

B.学会使用火和陷阱;

C.早期和后期的狩猎者和采集者都是属于“自然界中的人”,他们通过适应自然来求得生存;

(2)农业社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A.生计农业向真正农业的发展标志着父系统治盛行起来;

B.环境影响:

大片森林被砍伐,大片草原被开垦,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境被破坏而退化,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开垦地区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使土壤侵蚀大大加速,导致水土流失,森林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