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7214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docx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docx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03033理论湖北教育考试院

高自考考试大纲格式内容与相关说明

 

课程名称: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课程代码:

03033(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说明:

该项应简要说明此课程所属的专业及该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医药院校药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本课程着重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详细介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紧密联系临床合理用药与新药开发。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说明:

该项应简要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并概括说明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目的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具有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有关知识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作用,而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为从事药学及临床药学工作,保证药品质量,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效,降低毒副反应,以及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卫生保健事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掌握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掌握药动学相关模型及其基本计算;熟悉相关器官结构和功能,药物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制剂产生不同药效,毒副反应及其作用快慢的主要原因;熟悉给药方案个体化和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了解药动学参数与药物体内过程的相互关系。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说明:

该项应简要说明此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及学习此课程的先期课程及其后续课程,并说明相互关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与很多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习此课程的先前课程包括:

药剂学、药理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后续课程有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

生物药剂学作为药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与药剂学有密切的关系。

药剂学中剂型的开发,需要生物药剂学研究作基础。

药剂学的发展向生物药剂学提出新的要求。

生物药剂学研究为处方筛选、工艺设计及保证制剂质量提供依据。

生物药剂学与医药学中其他一些学科,如药理学、生物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在内容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共同研究药物及其他生理有效物质与机体的关系,但其侧重点各有不同。

药理学主要研究对机体某些部位的作用方法与机制,生物化学主要研究药物如何参与机体复杂的生化过程。

而生物药剂学主要是研究药理上已证明有效的药物,当制成某剂型,以某种途径给药后是否很好的吸收,从而及时分布到体内所需要作用的组织及器官。

生物药剂学研究需要有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知识。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量变规律,为生物药剂学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手段。

药物动力学的学习需要借助数学的处理方法,需要有高等数学的有关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物药剂学的概念,掌握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内涵,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了解生物药剂学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内涵(重点)

识记:

生物药剂学的概念。

理解:

(1)剂型因素的内涵;

(2)生物因素的内涵。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次重点)

识记: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转运、处置、消除的概念。

理解: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生物药剂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发展(一般)

理解:

(1)生物药剂学在药剂学科中的地位;

(2)生物药剂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3)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掌握药物转运机制,熟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了解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的关系,了解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药物转运机制;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重点)

识记:

(1)被动转运、单纯扩散、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胞饮、吞噬的概念;

(2)pH-分配假说概念。

理解:

(1)药物转运机制特点;

(2)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胃肠液成分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胃空速率对药物吸收及其药效的影响、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血流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淋巴循环的作用;(3)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药物解离度、脂溶性对吸收的影响、影响药物溶出的因素、防止药物在胃肠道不稳定的方法;(4)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低的顺序及原因、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应用:

(1)促进药物吸收的方法。

(二)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次重点)

识记:

(1)胃肠道的组成;

(2)胃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3)小肠的组成、分泌物及作用;(4)大肠的组成。

理解:

胃肠道的功能及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特性。

(三)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的关系(一般)

识记:

(1)细胞膜的组成;

(2)细胞膜的结构;(3)生物膜的性质;(4)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对药物的分类。

理解:

膜转运途径。

应用: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口服药物制剂设计,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粘膜给药、鼻粘膜给药、肺部给药、直肠给药、眼部给药的吸收过程、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了解皮肤、口腔粘膜、鼻腔、呼吸器官、直肠、阴道和眼的结构和生理特征,熟悉各种非口服给药的特点,了解口腔粘膜给药和鼻粘膜给药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各种非口服给药的吸收过程、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重点)

理解:

(1)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粘膜给药、鼻粘膜给药、肺部给药、直肠给药、眼部给药的吸收途径;

(2)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粘膜给药、鼻粘膜给药、肺部给药的转运机理。

(3)影响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粘膜给药、鼻粘膜给药、肺部给药、直肠给药、眼部给药吸收的因素。

(二)各种非口服给药的特点(次重点)

理解:

注射给药、口腔粘膜给药、皮肤给药、鼻粘膜给药、肺部给药、直肠给药、眼部给药的非口服给药的特点。

(三)各给药部位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口腔粘膜给药和鼻粘膜给药吸收的研究方法(一般)

识记:

皮肤、口腔粘膜、鼻腔、呼吸器官、直肠、阴道和眼部给药部位的结构与生理。

应用:

口腔粘膜给药和鼻粘膜吸收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药物的分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物分布过程及影响因素,熟悉组织分布与药效、蓄积的关系,掌握表观分布容积,了解淋巴循环与淋巴管的构造,熟悉药物从血液、组织液和消化管向淋巴液的转运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了解脑内分布、细胞内分布、胎儿内分布、脂肪组织分布,了解药物的体内分布与制剂设计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药物分布过程、组织分布与药效、蓄积的关系、表观分布容积;影响分布的因素(重点)

识记:

(1)分布的概念;

(2)蓄积的概念;(3)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

理解:

(1)组织分布与药效的关系;

(2)组织分布与蓄积的关系;(3)表观分布容积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关系;(4)影响分布的因素。

(二)淋巴循环与淋巴管的构造、药物从血液、组织液和消化管向淋巴液的转运(次重点)

识记:

淋巴循环与淋巴管的构造。

理解:

(1)淋巴系统转运的特点;

(2)药物从血液向淋巴液的转运;(3)药物从组织液向淋巴液的转运;(4)药物从消化管向淋巴液的转运。

(三)脑内分布、细胞内分布、胎儿内分布、脂肪组织分布,药物的体内分布与制剂设计的关系(一般)

识记:

(1)血-脑脊液屏障的概念与功用;

(2)胎盘屏障的作用。

理解:

(1)影响药物从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因素;

(2)药物向红细胞内转运的特点;(3)药物向胎盘内转运的特点;(4)微粒给药系统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应用:

(1)微粒给药系统的制剂设计。

第五章药物代谢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物代谢的概念、代谢部位,熟悉药物代谢酶,掌握首过效应的定义,了解肝提取率,掌握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了解代谢反应式,掌握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了解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了解药物代谢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药物代谢的概念、代谢部位;首过效应;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重点)

识记:

(1)代谢的概念;

(2)药物代谢的部位;(3)首过效应的概念;(4)酶抑制作用、酶诱导作用的概念;(5)临床常见的代谢抑制剂;(6)临床常见的代谢促进剂。

理解:

(1)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2)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3)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应用:

可避免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

(二)药物代谢酶(次重点)

识记:

药物代谢酶的分类及存在部位。

(三)肝提取率;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药物代谢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一般)

识记:

(1)肝提取率的概念及意义;

(2)肝清除率的概念。

应用:

(1)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2)药物代谢研究与创新药物筛选;(3)药物代谢与前体药物设计;(4)药物代谢的饱和现象和制剂设计;(5)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6)药物代谢对药物毒性及相互作用的预测。

第六章药物排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物的肾排泄机制及影响肾排泄的主要因素,掌握肾清除率,熟悉药物的胆汁排泄过程与特性,掌握肠肝循环概念,了解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掌握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药物的肾排泄及影响肾排泄的主要因素;肾清除率;肠肝循环;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重点)

识记:

(1)排泄的概念;

(2)药物的排泄途径;(3)肾的生理结构;(4)药物肾排泄的过程;(5)肾小球虑过率;(6)肾清除率的概念;(7)肠肝循环的概念及具肠肝循环现象的药物。

理解:

(1)药物排泄与药效、毒副作用的关系;肾清除率的意义;

(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4)肾小管分泌的特征;(5)从肾小管分泌的药物;(6)肠肝循环与药效、不良反应的关系;(7)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

(二)药物的胆汁排泄过程与特性(次重点)

识记:

(1)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

(2)药物胆汁排泄的转运机制。

理解:

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

(三)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一般)

识记:

(1)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2)常从乳汁排泄的药物;(3)常从唾液排泄的药物;(4)常从肺部排泄的药物;(5)常从汗腺排泄的药物。

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物动力学的概念,了解药物动力学发展概况,了解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熟悉药物动力学模型、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掌握基本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含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药物动力学的概念;药物动力学参数(重点)

识记:

(1)药物动力学的概念;

(2)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3)速率常数的意义、数学公式、特性;(4)生物半衰期的概念、意义;(5)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公式;(6)清除率的概念、特性。

(二)药物动力学模型;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次重点)

识记:

(1)隔室模型的概念、特点、分类;

(2)一室模型、二室模型的概念;(3)中央室与周边室的概念;(4)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类型;(5)一级速度过程、零级速度过程的概念。

理解:

(1)一室模型与二室模型的区别;

(2)中央室与周边室的区别;(3)一级速度过程与零级速度过程的区别。

(三)研究内容药物动力学发展概况;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般)

理解:

(1)药物动力学发展概况;

(2)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3)药物动力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八章单室模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药动学参数的含义及利用血药浓度数据计算参数的方法,熟悉静脉注射给药后,利用尿药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了解血药浓度与尿药浓度的相互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含义及利用血药浓度数据计算参数的方法(重点)

识记:

(1)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过程的基本公式;

(2)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经时过程的基本公式;(3)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经时过程的基本公式;(4)求算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公式。

理解:

(1)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模型示意图、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

(2)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模型示意图;(3)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模型示意图、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4)求算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动力学参数的三个方法。

应用:

(1)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基本参数和其它参数的求算;

(2)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给药稳态血药浓度、达稳态所需时间、停滴时与停滴后的血药浓度求算;(3)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达峰时、峰浓度、曲线下面积的求算;(4)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利用残数法求参数。

(二)静脉注射给药后,利用尿药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次重点)

识记:

(1)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条件;

(2)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法表示式);(3)尿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亏量法表示式)。

理解:

(1)血药浓度法的缺点;

(2)速度法与亏量法的区别。

应用:

(1)用速度法求算动力学参数;

(2)用亏量法求算动力学参数。

(三)血药浓度与尿药浓度的相互关系(一般)

理解:

(1)血药浓度法与尿药浓度法的优缺点:

(2)血药浓度与尿药浓度的相关式。

第九章多室模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药动学参数的含义;熟悉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熟悉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了解二室模型静脉滴注和三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药动学参数的含义;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重点)

识记:

(1)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

(2)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

理解:

(1)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型示意图及药动学参数的含义。

应用:

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各参数的求算。

(二)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次重点)

识记:

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

理解:

(1)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模型示意图、药动学参数的含义。

(三)二室模型静脉滴注和三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一般)

识记:

二室模型静脉滴注和三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

第十章多剂量给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多剂量函数、稳态血药浓度、稳态最大血药浓度、稳态最小血药浓度、达坪分数、蓄积系数、波动百分数的概念与计算,熟悉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管外给药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掌握单室模型多剂量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概念与计算,了解间歇静脉滴注血药浓度的经时变化及各种参数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多剂量函数、稳态血药浓度、稳态最大血药浓度、稳态最小血药浓度、达坪分数、蓄积系数、波动百分数的概念与求算(重点)

识记:

(1)多剂量给药的概念;

(2)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多剂量函数表示式;(3)稳态血药浓度的概念;(4)稳态最大血药浓度的概念;(5)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概念;(6)达坪分数的概念;(7)蓄积系数的概念;(8)波动百分数的概念。

应用:

(1)稳态血药浓度的求算;

(2)稳态最大血药浓度的求算;(3)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求算;(4)达坪分数的求算;(5)蓄积系数的求算;(6)波动百分数的求算。

(二)单室模型多剂量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概念与计算(次重点)

识记:

(1)单室模型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概念。

应用:

单室模型多剂量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求算。

(三)间歇静脉滴注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及各种参数的求算(一般)

识记: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公式。

理解:

间歇静脉滴注给药的特点及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应用:

参数求算。

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点、识别要素及其动力学方程;熟悉可能存在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体内过程;了解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点、识别要素及其动力学方程(重点)

识记:

(1)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

(2)Michaelis-Menten方程。

理解: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相关参数的意义。

应用: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识别。

(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现象(次重点)

理解: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产生的原因及能存在非线性动力学的体内过程。

(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方法(一般)

应用: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

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统计矩的概念及有关计算;熟悉用统计矩方法估算药动学参数;了解矩量法对体内过程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统计矩的概念及有关计算(重点)

识记:

(1)零阶距、一阶距的概念;

(2)MRTiv和MRTinf的内涵及数学表达式。

应用:

AUC、AUMC、MRTiv和MRTinf的计算。

(二)用统计矩方法估算药动学参数(次重点)

应用:

用矩量法估算药动学参数包括生物半衰期、清除率及表观分布容积。

(三)矩量法对体内过程的研究方法(一般)

理解:

矩量法研究固体剂型的释放及吸收。

应用:

MDIT、MDT和MAT的计算。

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负荷剂量的定义及求算方法;掌握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掌握肾功能减退患者的剂量调整方法;熟悉给药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熟悉肝病患者的剂量调节方法;熟悉给药方案个体化与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内容;了解特殊人群的给药方案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负荷剂量的定义及求算方法;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肾功能减退患者的剂量调整方法(重点)

识记:

(1)负荷剂量的定义;

(2)首剂量加倍原则;(3)药物治疗指数;(4)抗菌药物后效应。

理解:

(1)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

(2)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设计。

应用:

(1)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及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的求算;

(2)Ritschel重复一点法求算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调整剂量。

(二)给药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肝病患者的剂量调节方法;给药方案个体化与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内容(次重点)

识记:

TDM。

理解:

(1)肝病患者药动学的变化及剂量调整方法;

(2)治疗药物临床检测的目的、指征及临床意义。

应用:

肝病患者的剂量调整。

(三)特殊人群的给药方案设计(一般)

理解:

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的药物动力学变化。

第十四章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的作用、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与其它内容、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要求、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掌握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生物等效性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了解影响生物利用度试验的因素,熟悉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基本要求,了解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方法、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新课题与进展,了解缓释与控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设计及体内外质量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物等效性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重点)

识记:

(1)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2)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概念;(3)相对生物利用度的概念;(4)药剂等效性的概念;(5)生物等效性的概念;(6)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理解:

(1)药剂等效性与生物等效性的意义;

(2)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三个重要指标。

应用:

(1)生物利用度的实验设计;

(2)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

(二)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的作用、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与其它内容、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要求、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次重点)

理解: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的作用。

应用:

(1)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与其它内容;

(2)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要求;(3)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

(三)缓释与控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设计及体内外质量评价(一般)

识记:

延迟商。

理解:

(1)缓控释制剂设计的药动学原理;

(2)缓控释制剂的剂量设计;(3)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质量评价。

第十五章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说明:

该项需概括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定义;掌握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掌握时辰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熟悉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区别与联系,熟悉手性药物、药动学立体选择性的概念;了解血药浓度和半衰期以及药理作用持续时间的关系;了解设计生物技术药物动力学实验需考虑的因素;了解生物技术药物动力学研究应用的分析方法;了解应用时辰动力学原理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定义;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时辰药物动力学的定义(重点)

识记:

(1)群体药物动力学的定义;

(2)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定义;(3)时辰药物动力学的定义。

理解:

(1)群体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2)群体药物动力学的应用;(3)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及意义;(4)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