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夏特列原理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6944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勒夏特列原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勒夏特列原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勒夏特列原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勒夏特列原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勒夏特列原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勒夏特列原理教案.docx

《勒夏特列原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勒夏特列原理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勒夏特列原理教案.docx

勒夏特列原理教案

勒夏特列原理教案

【篇一: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篇一: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平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二部分为化学平衡常数,在最新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2002年版)中,该部分没有要求。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

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

教材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并进而以的可逆反应为例,说明在上述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借以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教材接着通过对19世纪后期,在英国曾出现的用建造高大高炉的方法来减少高炉气中含量的错误做法展开讨论。

通过对该史实的讨论,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化学平衡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等启发学生联想,借以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1.以合成氨工业为例,引入新课,明确化学平衡研究的课题。

(1)复习提问,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2)明确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并提问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二同”——即正反应、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强调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讲,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业中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一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即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合成氨的产量;一是如何使和尽可能多地转变为,即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化学平衡研究的问题。

2.从具体的化学反应入手,层层引导,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如蔗糖饱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

又如,说明一定温度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反应无论进行多

长时间,反应混合物中各气体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

让学生讨论。

最后得出: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

并指出某一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3.为进一步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可以书中的史实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增加高炉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并没有改变化学平衡建立时的条件,所以平衡状态不变,即co的浓度是相同的。

关于co浓度的变化是一个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将在下一节教学中主要讨论。

从而使学生明白本节的讨论题的涵义。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本节重点: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书的学习。

所以本节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材重视由实验引入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

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中采用对合成氨反应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可从演示实验入手,采用边演示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新课的引入:

①复习上一节讲过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强调化学平衡状态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上的,当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时,原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②给出“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强调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可逆反应中旧平衡的破坏、新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直在变化着。

③指出学习和研究化学平衡的实际意义正是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旧的化学平衡破坏并建立新的较理想的化学平衡。

具体的教学建议如下:

1.重点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观察上一节教材中的表3-l,对比第1和第4组数据,让学生思考:

可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从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这里应明确,溶液颜色的深浅变化,实质是浓度的增大与减小而造成的。

(3)引导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展开讨论,说明浓度的改变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讨论时,应研究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

讨论后,应明确浓度的改变使正、

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进行调整;新平衡建立时,生成物的浓度要较原平衡时增加,该反应物的浓度较刚增加时减小,但较原平衡时增加。

2.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也是从实验入手。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压强和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

在明确了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后,可采用归纳法,突破对勒夏特列原理表述中“减弱这种改变”含义理解上的困难:

其他几个问题:

1.关于催化剂问题,应明确:

①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②使用催化剂,能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关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应明确:

①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作铺垫;②平衡移动原理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对本节设置的讨论题,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回答,这是对本节教学内容较全面的复习和巩固。

4.对于本节编入的资料,可结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让学生当堂阅读,以了解勒夏特列的研究成果和对人类的贡献;可回顾第二节“工程师的设想”的讨论,明确:

欲减少炼铁高炉气中co的含量,这属于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而利用增加高炉高度以增加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的做法并未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因而是徒劳的。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结合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可逆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引入】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3?

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

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思考并作答: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

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

见课本p38页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研究对象:

可逆反应

平衡前提:

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

v正=v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

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提问】化学平衡有什么特点?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

讨论并小结。

平衡特点: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动(动态平衡)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

(b)数值上v(no2生成)=2v(n2o4消耗)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讨论结果:

因为该反应如果达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与总物质的量均保持不变,即颜色不变,压强、平均分子量也不变。

因此可作为达平衡的标志(a)、(d)、(e)。

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化学平衡状态代表了化学反应进行达到了最大程度,如何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2.转化率: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某一反应物消耗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质量分数,叫该反应物的转化率。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3.平衡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445℃时,将0.1moli2与0.02mol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molhi生成。

求:

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

c始/mol/l0.010.050

c变/mol/lxx2x

c平/mol/l0.015

0+2x=0.015mol/l

x=0.0075mol/l

平衡浓度:

c(i2)平=c(i2)始-△c(i2)

=0.05mol/l-0.0075mol/l

=0.0425mol/l

c(h2)平=0.01-0.0075=0.0025mol/l

c(hi)平=c(hi)始+△c(hi)

=0.015mol/l

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0.006mol/l

=60%

【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

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

(3)综合计算

例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中氨占25%(体积比),若混合前有100moln2,求平衡后n2、h2、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

思考分析:

方法一:

设反应消耗xmoln2

△n(始)1003000

△nx3x2x

n(平)100-x300-3x2x

(mol)

x=40mol

n(n2)平=100mol-xmol=100mol-40mol

=60mol

n(n2)平=300mol-3xmol=180mol

篇二:

化学平衡的状态、特征及判断标准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知识讲解

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

【篇二:

实验教案】

高二化学实验教案

教师:

班级:

中和热的测定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原理

2、掌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

【教学重点】

1.中和热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

1.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mol/l盐酸、0.55mol/lnaoh溶液

【教学过程】

[板书]实验二中和热的测定

[设问]我们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呢?

[板书]实验原理

[问]中和热与反应热是否相同?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本节课,我们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它们的反应热呢?

请大家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q: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

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

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问]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

[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

[生]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即可。

[师]如此说来,上述计算q的式子可表示为

[板书]v酸=v碱=50ml。

c酸=0.50mol/lc碱=0.55mol/l。

[师]请大家把以上数据代入式②,得出q的表示式。

其中热量的单位用kj。

[学生得出结果后回答]

[教师板书]q=0.418(t2-t1)kj③

思考:

③式表示的是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

是中和热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过渡]下面,我们便根据以上原理,利用实验台上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测定酸、碱反应中和热的实验步骤。

[板书]实验步骤[阅读教材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中和热的测定

2.用一个量筒最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

溶液一次倒入小烧

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

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4.实验中所用naoh为什么过量?

若用hcl过量行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点评]

[请学生按以上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实验完毕后,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自所测得的中和热,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kj/mol,若不是,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板书]误差分析。

[学生分析后进行回答交流]

可能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总结]以上产生误差的原因,也是大家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而需注意的问题。

请大家根据已有知识,讨论下列问题:

[投影]1.本实验中若把50ml0.50mol/l的盐酸改为50ml0.50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

为什么?

2.若改用100ml0.50mol/l的盐酸和100ml0.55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学生讨论,并回答讨论结果]

[练习]试回答下列中和热测定的有关问题。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所用盐酸及naoh溶液的体积均为50ml,各溶液密度为1g/cm3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中和热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

【篇三:

《化学平衡》教案6(第3课时)教案1】

《化学平衡》教案6(第3课时)教案1

课题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

自学探究

主要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讨论:

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结论:

v正=v逆即同一物质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思考:

哪些因素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

结论: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均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讨论:

条件变化引起反应速率改变对化学平衡有无影响?

为什么?

∵反应条件改变引起反应速率改变,v正≠v逆使化学平衡破坏

思考:

反应条件改变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见课件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总结: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可逆反应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动态

平衡,只有在条件一定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破坏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变化,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v逆,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新平衡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

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讨论:

可逆反应的度能否改变?

研究化学平衡的移动有何意义?

结论:

研究化学平衡移动的目的就要改变可逆反应的限度,通过化学平衡的移动来建立新的较理想的化学平衡

讨论:

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结论:

外界条件变化引起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研究对象:

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⑵、本质原因:

v正≠v逆

⑶、移动的标志:

①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会生成

更多的生成物,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则会生成更多的反应物

②v正≠v逆到v正=v逆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不移动

巧记:

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大的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生阅读p28-29,

[演示实验2-5],[演示实验2-6]

结论:

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使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讨论: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怎样影响化学平衡?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强调:

气体或溶液浓度的改变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纯固体或纯液体用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思考:

某温度下,反应c(s)+h2o(g)co(g)+h2(g)达到平衡后,增加或移去一部分碳固体,化学平衡移动吗?

为什么?

结论:

平衡不移动,因为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其用量的改变不会影响v正和

v逆,化学平衡不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

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

v正和v逆怎样变化?

结论: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非等体反应),压强增大,v正和v逆同时增大,但改变倍数不同;压强减小,v正和v逆同时减小,但改变倍数不同;

问题:

压强的变化如何改变不同反应的v正和v逆的倍数?

结论:

压强改变时,气体体积缩小方向上的反应速率变化量大

小结:

压强的变化引起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将发生移动

n2(g)+3h2(g)2nh3(g)反应中,压强变化和nh3含量的关系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

结论:

压强增大,nh3%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思考:

对于等体积的气体反应,压强改变将怎样影响化学平衡?

结论:

由于压强变化同时、同步、等倍数影响正、逆反应

速率,v缩=v扩,化学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改变

例、在反应i2(g)+h2(g)2hi(g)中增大压强

结论:

压强变化不影响体积相等的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

讨论:

压强的变化不会影响固体或气体物质的反应速率,压强的变化会使固态或液态反应的化学平衡移动吗?

结论:

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强调:

压强变化若没有浓度的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讨论:

在n2(g)+3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