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对接产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678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对接产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业对接产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业对接产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业对接产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业对接产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对接产业.docx

《专业对接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对接产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对接产业.docx

专业对接产业

化学工程学院关于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对接方案

一、专业概况及优势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于2014年随学校的转型而成立,现有化学(师范方向)、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本科专业。

2006年,化学本科专业(师范)经贵州省教育厅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开设,并于当年开始招生,招生人数35人。

2008年,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经贵州省教育厅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开设,并于当年开始招生,招生人数64人。

2014年,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经贵州省教育厅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开设,并于当年开始招生,招生人数46人。

化学(师范)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为毕节市培养大批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在各县本校培养的化学教师一直都是主力军,在教学、管理中涌现出很多优秀教师和优秀工作者。

应用化学专业的建设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密切联系实际,制订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的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适用型专门人才。

教师中有地管专家、地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校级优秀教师等。

2007年获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二等奖,2008年获学校专业建设工作二等奖。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13年申报成功,2014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

学科专业平台方面现建有应用化学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煤基新材料省级工程中心、化学校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校级重点专业;在课程平台方面建有无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及实验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物理化学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在实验实训平台方面建设有化学化工实验室30余个,化工实训室1个,总面积3000余㎡,仪器设备总值近900万元。

目前,毕节市地方资源优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使得区域内煤磷化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域依托优势。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应抓住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办好化工专业,提高服务地方工业发展的水平。

与此同时,以行业为背景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由于其应用性和针对性强,既可带动原有化学专业实现工程教育中的突破,也可带动原有应用化学专业的工程教学优化。

二、对接思路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地位已由过去的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由过去的对立发展走向协调发展,其办学已经从封闭转为开放,高等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已达空前,社会对大学生培养的关注度也达到空前。

高校的招生和就业的压力也在无形增大。

因此,高校必须准确把握定位,确立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

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实际上是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被社会所遗弃,而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用。

1.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是高校的基本属性所决定

高等学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其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作为地方性高校,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立足和服务于所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其基本职责。

发达国家发展历史已经表明,只有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此,我校谋求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很好地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建设上充分体现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2.专业与产业对接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前提。

专业与产业对接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更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

深入了解社会发展背景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向,是高校专业设置的首要工作。

毕节市传统工业产业主要有煤炭资源的开发和、白酒、汽车、化肥、甲醇等,这些产业的升级和产业链的延生以及附加产业的发展是未来主推的方向。

我校应该在行业和企业专家的咨询指导下,顺应企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依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适时调整专业,从而形成学校主体专业的独特格局,主动培养企业急需的高职人才。

3.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是形成学校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

有特色才有生存。

从学校内部分析,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构建以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以此形成专业之间的有力支撑,从而打造专业集群的整体实力。

专业开发能力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水平。

所以,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在第一层面上则需要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重点专业群体,从而形成以国家级专业为龙头,省级品牌、特色为主干,院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布局,不断提升专业开发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努力打造并形成满足地方支柱产业建设急需、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方向,且具有很好就业前景的主体专业,为构建我校科学合理专业结构、形成学校特色奠定了基础,也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打下了基础。

这几年,我院非常重视重点专业的建设,应用化学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其他也取得很大发展。

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形成了若干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同时,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毕业生,满足地方的需要。

4.专业课程体系对接企业岗位需求

专业课程内容设计应更多地选取和设计化工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个案。

把这些实例当作教学对象,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编码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增长化工生产与生活需要的知识的技能,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应该是:

“主动适应,因需而变”。

学院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骨干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

除课程名称外,更重要的是课程上课内容应与行业需求或企业所需相对应。

依据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邀请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确定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集“职业素质培养、能力训练、技能鉴定”为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训练项目,建设精品课程,开发相关教材及课件等,建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5.校实训基地对接行业,服务企业

化工专业实践性教学所占用的设备、场地是一笔很大的投入,日常教学运行中的试验耗材、水电、设备维护等消耗也是拉高人才培养成本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环境,与企业共享人才培养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例如化工生产流程的综合性操作训练由于受校园环境的限制,不宜在校内建设气味大、污染大、消耗大的生产性化工装置,因此与企业共享实训资源是理想的选择。

从教学上看,将部分生产性的实训教学直接放在企业现场进行,再现企业生产装置、生产氛围和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优势。

针对我校化工专业实际情况,除现有实验实训设备外,应补充或新建化工单元生产操作、化工设备拆装与维修、煤磷化工产品检测与分析、DCS工艺仿真模拟、化学产品检测与分析等专业实训室。

从而完成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两大部分。

同时,应积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申报化工工艺总控工、化工设备维修工等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以完善我院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轨运行机制。

从而建设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共享共赢”的多功能校内实训基地。

另一方面,可开放校内实验实训室,引进企业科研项目进驻校内实训基地或利用技能鉴定资格做一些相关培训,通过打通校内和企业这两块实验实训基地,相互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改变过去单方面消耗为收支平衡,,从而提高校内实验实训装置和场地的利用率和自身的造血功能。

6.仿真实训对接地方化工产品

仿真软件是化工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化工过程的模拟以及化工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大都是靠化工仿真来实现,我校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应积极筹建化工仿真实验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校企合作,由课程开发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员联合设计开发与相应课程配套的仿真软件,保障实训教学的实施。

7.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对接化工行业或企业遇到的实际工程生产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是化工专业学生四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一个系统回顾和综合应用,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

如果能与地方企业争取顶岗实习,让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经验等方面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全面接轨,从而获取社会经验、完成心态调整、强化专业技能等系列职业能力。

在顶岗过程中,要求学生要结合自己顶岗实习的岗位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或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拟定题目来完成,侧重于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发挥。

也就是说毕业设计内容应以行业或企业碰到的工程实际生产化解或问题为主,避免学生毕业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此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有可能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同时,企业培养阶段的专业基本技能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工程项目训练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与企业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

三、建构对接政府部门、产业、行业企业体系

政府在高等院校的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是调控和引导,而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约束。

那么政府、行业产业和学校在专业设置中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

政府要发挥在高校专业设置工作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改革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地方统筹、行业指导,完善学校自主设置、备案、信息公开的专业管理机制。

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围绕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配合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引导高校根据行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人才培养。

其建构体系见下图。

四、对接举措

对于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对接,要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接对接:

第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

专业强则学院盛,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根据地区经济中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和人才规格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调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改造。

改造传统专业,走内涵发展之路,更新改造那些知识面、适应面过窄的专业,设置弹性强、后劲足、上手快、适应面宽的专业。

其二、合并。

合并相近专业,体现一门进、多门出的思路。

其三、创新。

适应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开设新专业。

通过三方面的调整和发展,高校的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毕业生的职业成长道路才会越走越畅。

具体的举措有三点。

1.充分调研,筛选地方典型化工企业,形成“三双”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争取“订单式”合作办学模式。

筛选企业尽量选规模较大,能提供学生多岗位多层次的发展机会。

企业文化先进,竞争意识浓厚,能使学生感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准的重要性,能看到个人能力的发挥空间和巨大的价值体现;二是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典型,过程控制和生产装置覆盖化工专业学习领域的核心内容,学生在该企业实习实训后能获得在本行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明显优势。

对筛选出来的企业学校要花大气力进行交流和培养感情,采取领导对接领导,就业对接人事,课程对接岗位,专业教师对接技术人员,教师锻炼对接技改项目等多种形式逐步与企业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习与培训双向基地、教师与技师双向兼职、学生与员工双向培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制定行业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派遣专业骨干教师融入行业发展,调查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提出专业发展的建议。

专业以1-2个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专业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实施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会签培养方案制度。

面向区域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一般需求和对高技能创新、创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实施“小订单”、“企业冠名班”、“创新创业班”,培养先导产业和创业需要的高技能创新创业人才,定向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3.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共建专业实训、创业基地。

与合作企事业洽谈,若能形成订单培养模式,可争取企业,学校的多方投资,建立更完善的专业实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