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419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docx

《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docx

注会综合《职业二》第八章管理会计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2.保本分析

  3.保利分析

  4.利润敏感分析

  

  【本节知识点近五年考题回顾及总结】

  ·本量利分析:

2012年考过,近五年未出现考题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一)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关假设★

  1.相关范围假设

  区分一项成本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时,均限定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这个相关范围就是成本按性态划分的基本假设,同时它也构成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之一。

  

(1)期间假设。

  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其固定性与变动性均体现在特定的期间内,其金额的大小也是在特定的期间内加以计量而得到的。

  

(2)业务量假设。

  同样,对成本按性态进行划分而得到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析和计量的结果。

  2.模型线性假设

  

(1)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3.产销平衡假设

  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这个量有时是指销售收入。

站在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设产销关系是平衡的。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范围假设是最基本的假设,是本量利分析的出发点;模型线性假设由相关范围假设派生而来,是相关范围假设的延伸和具体化;产销平衡假设与品种结构不变假设是对模型线性假设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又是多品种条件下产销平衡假设的前提条件。

  上述诸条假设的背后都有一条共同的假设,即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二)损益方程式★

  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指点迷津1】假设产销均衡。

  【指点迷津2】利润是指息税前利润。

  【指点迷津3】公式中的成本既包括付现成本,也包括非付现成本,既包括制造成本,也包括期间费用。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单价×销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销量-(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

  =(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1-所得税税率)

  

  (三)边际贡献方程式★★

  1.边际贡献与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指点迷津】边际贡献是产品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给企业所作的贡献。

首先用于补偿企业的固定成本,如果还有剩余才形成利润,如果不足以补偿固定成本则产生亏损。

  【指点迷津】由于变动成本既包括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即产品的生产变动成本(简称产品变动成本),还包括销售、管理费用中的变动成本即期间变动成本,所以边际贡献也可以具体分为制造边际贡献(生产边际贡献)和产品边际贡献(总营业边际贡献)。

  制造边际贡献=销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

  产品边际贡献=制造边际贡献-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通常,如果在“边际贡献”前未加任何定语时,则是指“产品边际贡献”。

  2.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

  

  3.边际贡献方程式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4.边际贡献率方程式

  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指点迷津】边际贡献率方程式适用于多品种企业,此时需要计算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

  方法一:

  

  方法二:

  

  二、保本分析

  

(一)保本点的确定★★

  保本点(或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

  1.单一品种产品保本量与保本额

  

(1)单一品种产品保本量。

  利润=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当利润=0,则:

  

  

(2)单一品种产品保本额。

  保本额=保本量×单价

  或:

利润=销售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当利润=0,则:

  保本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2.多品种产品的保本量与保本额

  利润=销售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该产品销售额/所有产品销售额

  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量=该产品保本销售额/该产品销售单价

  

(二)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1.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的概念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是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占正常销售量(额)的比重。

该比率表明企业在保本状态下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2.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的计算方法

  

  (三)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1.基本概念

  安全边际是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量)的差额。

差额越大,经营越安全。

  安全边际率是安全边际的销售额(量)与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或当年实际订货额)的比值。

相对数指标,便于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的比较,比值越高,经营越安全。

  2.计算方法

  

  3.安全边际与息税前利润关系

  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销售收入-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指点迷津】只有安全边际才能提供利润,而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扣除变动成本后只能为企业补偿固定成本。

安全边际部分的销售额减去其自身变动成本就是企业息税前利润,即安全边际中的边际贡献等于息税前利润。

  企业要提高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就必须提高安全边际率(即降低盈亏临界点作业率),或提高边际贡献率(即降低变动成本率)。

  一般而言,安全边际量或安全边际额的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也就越安全。

与此同理,安全边际率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说明企业的业务经营也就越安全。

  

  三、保利分析★

  保利分析是基于本量利关系原理,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测算为确保实现既定的目标利润,必须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保利额=保利量×单价

  或:

  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提示】公式中的目标利润是指息税前利润。

  

  四、利润敏感分析★

  

(一)利润敏感分析的概念

  利润敏感分析通常假定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析某一个参数(如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发生特定变化时对利润的影响。

  

(二)各参数的敏感系数计算

  各参数变化都会引起利润的变化,但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有的参数发生微小变化,就会使利润发生很大的变动,如果利润对这些参数的敏感系数绝对值大于1,我们称这类参数为敏感因素。

如果利润对这些参数的敏感系数绝对值小于1,则我们称这类参数为不敏感因素。

  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是敏感系数: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指点迷津】敏感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目标值对该参量值变化的敏感性越强。

  【相关链接】当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就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化百分比为-100%。

如果已知某个因素的敏感系数,则可计算该因素的变动百分比,并可计算该因素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同步训练】

  2009年9月,华盛股份聘请蓝天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咨询)对南风眼镜开展尽职调查。

蓝天咨询在尽职调查中取得下列数据和信息。

  历史经营业绩:

2008年度南风眼镜按门店类别的经营业绩分析(见下表)。

金额单位:

人民币万元

2008年度分析

2008年单店月平均分析

 

A类店

B类店

合计

A类店

B类店

门店数量

20家

72家

92家

 

 

门店销售收入

12000

7200

19200

50.0

8.3

减:

变动成本

4800

2880

7680

20.0

3.3

固定成本——租金

3000

2520

5520

12.5

2.9

固定成本——人员费用

720

1602

2322

3.0

1.9

固定成本——其他费用

360

1037

1397

1.5

1.2

门店税前经营利润小计

3120

(839)

2281

13.0

(1.0)

  其中A类门店位于市中心核心商业区,规模在120平米以上,大都已开业五年以上;B类门店为核心商业区以外的门店,规模在50—70平米,其中约一半门店是2006年后新开的。

陈南夫妇告诉尽职调查小组,最近三年,南风眼镜把主要精力集中在B类店的快速扩张,在非核心商业区抢占好的商铺位置。

他们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搬离市中心,非核心商业区逐渐形成一些新的中小型商业区,B类店处于成长阶段,将来应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也不排除个别门店经过一段时间经营后没有增长潜力需要淘汰。

南风眼镜管理层认为A类店和B类店的成本水平都还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

  蓝天咨询出具了尽职调查报告,总结了尽职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有关影响,并提出了建议。

另外,蓝天咨询还按照科林先生的要求用英语准备了一份简短的尽职调查主要问题汇总。

  要求:

假设南风眼镜B类门店固定成本中的租金保持不变,但通过相关改进措施可使B类门店固定成本中的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分别下降15%,计算分析B类门店销售收入需平均增长百分之几才能达到B类门店的盈亏平衡。

  【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盈亏平衡分析:

  B类店单店月平均固定成本=2.9+1.9×85%+1.2×85%=5.54万元

  变动成本率=3.3÷8.3=39.76%

  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5.54÷(1-39.76%)=9.20万元

  增长百分比=9.20÷8.3-1=10.84%

  B类店需增长10.84%的销售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第二节 短期经营决策

  本节主要内容:

  ·相关成本与不相关成本

  ·生产决策

  ·定价决策

  【本节知识点近五年考题回顾及总结】

  ·相关成本与不相关成本:

  o(2019年)根据资料四,结合相关理论,逐项判断付勇的建议和观点是否恰当,若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第5个观点涉及区分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

  ·生产决策:

  o(2017年根据学员回忆)短期经营决策(是否接受特殊订单的决策思路?

  ·定价决策:

近五年未出现考题

  

  一、相关成本与不相关成本★★

  

(一)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在分析评价时必须予以考虑,它随着决策的改变而改变。

  【指点迷津】相关成本同时具有两个特点,即面向未来和不同方案之间存在差异。

  

(1)边际成本。

产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

  

(2)机会成本。

指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即失去所放弃方案的潜在收益。

  (3)重置成本。

目前从市场上购置一项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也称为现时成本或现行成本。

  【指点迷津】备选方案在动用现有资产时,应该依据重置成本而不是账面成本来估计。

  (4)付现成本。

需要在将来或最近期间支付现金的成本。

尤其在资金紧张时更为慎重。

  (5)可避免成本。

当方案或决策改变时,该成本可以避免或其数额可以发生变化,如酌量性固定成本。

  (6)可延缓成本。

是指同已经选定、但可以延期实施而不会影响大局的某方案相关联的成本。

  (7)专属成本。

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类、某批或某个部门的固定成本。

  (8)差量成本。

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数,亦称为差别成本或差额成本。

  

(二)不相关成本

  不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无关的成本,在决策分析中不予考虑。

  

(1)沉没成本。

过去发生的,现在和未来决策无法改变的成本。

  

(2)不可避免成本。

通过管理决策行动而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约束性固定成本。

  (3)不可延缓成本。

计划期间必须发生的成本。

  (4)共同成本。

由不同种类、批次和部门共同分担的固定成本。

  

  二、生产决策

  

(一)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

  1.差量分析法

  计算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之差,如果差额大于零,则前一个方案优。

  这种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只考虑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对不相关因素不予考虑,因此较为简单明了,但对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只能两两进行比较,逐次筛选,故比较繁琐。

  2.边际贡献分析法

  没有增加专属成本时,选择边际贡献最大的方案;如果增加专属成本,选择边际贡献与专属成本之差形成的相关损益最大的方案。

  3.本量利分析法

  利用本量利分析的思路和各种分析指标,可以方便地分析判断各方案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

  

(二)生产决策的类型★★

  1.亏损产品是否停产决策

  决策思路:

如果亏损产品能够提供正的边际贡献,就不该停产。

  【提示】如果亏损产品的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则转移生产能力形成的收益作为生产亏损产品的机会成本,只要亏损产品边际贡献大于该机会成本,就不应该停产。

  2.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决策

  决策思路:

比较外购单价与自制的相关成本,选择较低者。

  在决策时还需要考虑企业是否有剩余生产能力,如果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不需要追加设备投资,那么只需要考虑变动成本即可;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剩余生产能力,需要追加设备投资,则新增加的专属成本也应该属于相关成本。

同时还需要把剩余生产能力的机会成本考虑在内。

  【总结】自制相关成本的确定

  

(1)只包含变动成本:

有剩余生产能力,且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他用。

  

(2)包括变动成本和机会成本:

有剩余生产能力,且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他用。

  (3)变动成本和专属成本:

没有足够生产能力,需增加专属投资。

  3.是否接受特殊订单的决策

  决策思路:

订单提供的边际贡献大于订单引起的相关成本,则接受订单。

  

(1)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且不需追加专属成本,也不影响正常销售,追加特殊订单的产品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即可接受订单;(边际贡献为正)

  

(2)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但需追加专属成本,追加特殊订单的产品边际贡献大于追加专属成本,即可接受订单;(边际贡献>追加专属成本)

  (3)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且不需追加专属成本,但是剩余生产能力不足以完成全部追加订货,即会减少目前的正常销售,则减少目前的边际贡献视为接受订单的机会成本,追加特殊订单的产品边际贡献大于该机会成本,即可接受订单;(边际贡献>机会成本)

  (4)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转移生产能力形成的收益视为追加订货的机会成本,追加特殊订单的产品边际贡献大于该机会成本,即可接受订单。

(边际贡献>机会成本)

  4.约束资源最优利用的决策

  决策思路:

考虑如何安排生产才能最大化企业的总的边际贡献。

  最关键指标:

单位限制资源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单位产品需要的限制资源

  5.产品是否应进一步深加工的决策

  在这种决策类型中,进一步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所发生的成本,都是无关的沉没成本。

因为无论是否深加工,这些成本都已经发生而不能改变。

相关成本只应该包括进一步深加工所需的追加成本,相关收入则是加工后出售和直接出售的收入之差。

对这类决策通常采用差量分析的方法。

  决策思路:

深加工后出售收入与直接出售收入的差额大于深加工发生的追加成本,则应该深加工后再出售。

  即:

差额利润=深加工增加的相关收入-深加工追加的相关成本

  差额利润大于零,应该进一步深加工。

  

  三、定价决策★★

  该内容的学习可以结合第四章职能战略的营销战略中的价格策略。

项目

内容

定价目标

(1)通过利用需求价格弹性和成本信息使利润最大化——经济学理论中的目标;

(2)实现投资的目标回报率(ROI或ROCE)。

这一目标会导致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

(3)实现目标市场份额(比如,采用渗透定价法);

(4)当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时,其目标是增强竞争力而不是领导市场。

产品销售定价的方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

先计算成本基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一定的“成数”,通过“成数”获得预期的利润,以此得到产品的目标价格。

(1)完全成本加成法。

即以单位产品制造成本为成本基数,“加成”的内容包括非制造成本和合理利润。

(2)变动成本加成法。

即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成本基础,“加成”内容包括全部固定成本和预期利润。

【指点迷津1】企业也可以使用标准成本法作为成本基数。

【指点迷津2】变动成本加成法与完全成本加成法虽然计算的成本基数有所不同,但在思路上是相似的,都认为企业的定价必须弥补全部成本,只是成本基数的不同会引起加成比例的差异。

市场定价法

有活跃市场的产品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定价,或者根据市场上同类或相似产品的价格来定价。

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

如果企业参加订货会,或参加某项投标的情况下,需要提供更低的报价才能获得成功。

这时管理者为了确保中标,往往以该投标产品的增量成本作为定价基础。

公司有剩余生产能力,且无法转移,增量成本即产品的变动成本,定价应该在变动成本与目标价格之间选择。

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和行政管理费用

成本加成=固定成本+合理的预期利润

目标价格=变动成本+成本加成

产品差别定价法:

对市场不同部分中的类似产品确定不同的价格

   

经济学原理:

如果对所有产品确定相同的价格,那么其价格会低于购买力最强的客户细分市场(无价格弹性的需求)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损失收益;但是其价格又会高于购买力稍弱的客户细分市场(价格弹性的需求)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损失销量。

对前者定高价、对后者定低价能够使企业的收益最大化。

条件:

要实现成功的差别定价,不同市场必须具有不同的弹性,并且实施差别定价的市场间的“渗漏”必须很小,这样才能保持市场的相对独立性。

方法:

(1)基于细分市场定价。

(2)基于地点(空间)定价。

(3)基于产品的版本定价。

(4)基于时间定价。

(5)动态定价。

产品上市定价法(新产品的销售定价法)

渗透定价法

新产品试销初期以较低价格进入市场,以期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市场稳固之后,再逐步提高价格,属于长期定价策略。

初期利润获得较少,可以排除竞争对手,有利于获得长期市场地位。

撇脂定价法

新产品试销初期定出较高价格,随着市场扩大,再逐步降低价格,属于短期定价策略。

初期获得较高利润,会引来竞争对手,后期竞争激烈。

【指点迷津】适用生命周期短的产品。

第三节全面预算

  本节主要内容:

  ·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本节知识点近五年考题回顾及总结】

  ·全面预算:

近五年未出现考题

  

  一、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1)企业决策机构根据长期规划,利用本量利分析等工具,提出企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并下达规划指标。

  

(2)最基层成本控制人员自行草编预算,使预算能较为可靠、较为符合实际。

  (3)各部门汇总部门预算,并初步协调本部门预算,编制出销售、生产、财务等预算。

  (4)预算委员会审查、平衡各预算,汇总出公司的总预算。

  (5)经过总经理批准,审议机构通过或者驳回修改预算。

  (6)主要预算指标报告给董事会或上级主管单位,讨论通过或驳回修改。

  (7)批准后的预算下达给各部门执行。

  

  二、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1.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按出发点的特征不同)

  

(1)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法,是指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结合预算期经济活动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历史期经济活动项目及金额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

  前提条件:

现有的业务活动是企业所必需的;原有的各项业务都是合理的。

  缺点:

当预算期的情况发生变化时,预算数额会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预算的不准确,不利于调动各部门达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2)零基预算法,在编制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主要根据预算期的需要和可能分析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的合理性,综合平衡编制费用预算。

  零基预算适用于企业各项预算的编制,特别是不经常发生的预算项目或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

  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费用预算的具体步骤是:

  ①根据企业预算期利润目标、销售目标和生产指标等,分析预算期各项费用项目,并预测费用水平;

  ②拟订预算期各项费用的预算方案,权衡轻重缓急,划分费用支出的等级并排列先后顺序;

  ③根据企业预算期预算费用控制总额目标,按照费用支出等级及顺序,分解落实相应的费用控制目标,编制相应的费用预算。

  优点:

不受前期费用项目和费用水平的制约,能够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但其缺点是编制工作量大。

  2.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按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的不同)

  

(1)固定预算法,又称静态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可实现的某一固定的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等)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

  存在适应性差和可比性差的缺点。

  一般适用于经营业务稳定,生产产品产销量稳定,能准确预测产品需求及产品成本的企业,也可用于编制固定费用预算。

  

(2)弹性预算法,又称动态预算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联动关系,按照预算期内相关的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工时等)水平计算其相应预算项目所消耗资源的预算编制方法。

  理论上适用于编制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但实务中主要用于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

  编制弹性预算,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

例如,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就应选用人工工时;制造单一产品或零件的部门,可以选用实物数量;修理部门可以选用直接修理工时等。

  弹性预算有两个显著特点:

①弹性预算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②弹性预算是按成本性态分类列示的,在预算执行中可以计算一定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以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3.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按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

  

(1)定期预算法,是以固定不变的会计期间(如年度、季度、月份)作为预算期间编制预算的方法。

  采用定期预算法编制预算,保证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在时期上配比,便于依据会计报告的数据与预算的比较,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

但不利于前后各个期间的预算衔接,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过程的预算管理。

  

(2)滚动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法或永续预算法,是在上期预算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调整和编制下期预算,并将预算期间逐期连续向后滚动推移,使预算期间保持一定的时期跨度。

  运用滚动预算法编制预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