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636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docx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docx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XX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庁•号

业务活动或事项

重大缺陷

重要缺陷

一般缺陷

有效

(1)

组织架构

1.未按照《公司法》要求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经理层;

2.内部机构设置权职交叉重叠,权利义务不对称。

1.未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

2.内部机构设置僵化,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授权审批结构不明晰。

1.未规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任职人员的产生程序;

2.机构设置未及时与业务发展相适应;

3.部分不相容岗位未分离,未制定相应的补偿控制措施。

1.按照《公司法》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

2.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均明确;

3.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有规范的程序;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公司经营业务相适应;

5.有明确业务授权审批权限指引;

6.内部机构的设置遵循了不相容岗位分离、职责权限淸晰的原则。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未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

2.内部机构的实际运行与15计不符,导致业务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未按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开展工作;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不具备履行职务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

3.不相容岗位未进行相互分离,且未分离的岗位没有补偿控制措施。

1.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产生程序不符合公司制度的规定;

2.内部机构运行不顺畅。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产生程序遵守公司法的规定和公司制度规定;

3.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均能胜任该岗位工作;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根据公司经营业务的变动及时调整;

5.不相容岗位均相互分离,未分离的岗位均有补偿控制措施;

6.各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职责,岗位人员对工作权限、工作程序均了解,并按岗位职责开展工作。

7.关键岗位实施了定期轮岗;

8.授权审批权限指引均得到严格执行。

(2)

发展战略

1.未设置战略委员会或战略规划机构对战略进行管理;

2.从事战略管理的人员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

1.战略委员会或战略规划机构议事规则不明确;

2.战略管理人员缺乏保密意识。

1.发展战略目标分解不合理;

2.未根据环境的变化对战略目标进行修正;

3.对战略目标的实施未制定跟踪管理制度。

1.设置战略委员会或专门的战略规划机构负责战略管理工作;

2.战略委员会或战略管理机构有明确的议事规则或职责;

3.战略委员会或战略管理机构对会议召开、表决方式、提案审论、会议记录、保密要求均有明确的规定。

4.对从事战略管理的人员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

5.战略管理方案经董事会、股东会的批准后,将目标分解到各执行部门实施;

6.战略委员会或战略规划机构在战略目标实现进程中,跟踪战略目标的实现进度、及效果,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修正。

1.没有明确战略目

标;

2.在制定战略时未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科学预测,进行盲目决策。

1.战略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出现重大偏离;

2.战略目标实现过程未能控制好重大风险;严重影响战略目标的效果。

1.战略目标的分解部分不合理,影响战略目标进度和总体效果;

2.未将分解的发展战略目标传递到内部管理各层级和全体员工:

3.未对战略目标实现过程进行有效跟踪监控。

1.战略管理人员制定战略目标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科学分析,对战略实现进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了充分预估,并提供了风险应对措施。

2.制定的战略目标符合公司现阶段发展需要;

3.战略目标己恰当的分解;

4.战略管理委员会或战略管理机构对战略目标实现进程全程监控,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响应;

5.战略管理委员会或战略管理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对战略实现进程进行了评估,对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了解决方案。

(3)

人力资源

L未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或与公司发展不适应;

2.缺乏核心人员的管理政策。

1.没有明确的人力资源招聘流程;

2.关键管理人员管理政策不具有可行性。

1.绩效考核体系不具有可操作性;

2.未制定培训制度。

1.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且与公司业务发展相适应;

2.有明确的人力资源招聘制度、培训规划;

3.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

4.针对核心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5.有明确的人力资源退出机制;

4

(3)

人力资源

1.没有制定年度计划或年度计划不具有可操作性;

2.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3.没有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

1.人力资源开发不能及时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

2.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

1.绩效考核体系未得到真正的执行;

2.招聘流程未得到严格遵守;

3.员工培训未开展。

1.制定人力资源需求年度计划,与公司发展相适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执行性;

2.对各部门的人力需求能及时响应并给予满足;

3.人力资源招聘流程得到严格执行;

4.与所有人员均签订劳动合同;

5.按时支付员工的劳动报酬;

6.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为所有员工购买社会保险;

7.人员年度培训计划,保质完成;

8.人力资源退出机制得到严格执行。

1.未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未制定品质管理制度;

3.未制定“三废”治理制度;

4.未按法律要求履行纳税义务。

1.未制定员工关系维护制度。

1.安全生产管理操作规范存在缺陷;

2.品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3.不关心社会公益事业。

1.安全生产管理、品质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己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品质管理体系•,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祥尽、完备;

3.制定资源节约计划,打造节约型企业;

3.制定“三废”治理制度;

4.具有员工关系维护机构;

5.员工关系解决机制合理;

6.己编制与客户、供应商、股东、相邻单位、行政管理机构的协调指南;

7.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4)

社会责任

1.“三废”治理措施执行不力,导致“三废”排放超标;

2.安全生产管理流于形式,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3.产品质量控制、检验制度未执行,不合格产品流向社会或流向产业链下游。

1.未及时履行纳税业务;

2.漠视员工关系,员工关系未正确维护。

1.节约措施执行力不强,导致浪费。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执行有力,能有效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的风险;

2.品质管理机构运行商效,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3.节约措施得到有效执行,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三废”治理持续有效,将“三废”排放控制合理的范围之内;

4.员工关系得到正常维护;

5.与客户、供应商、股东、相邻单位、行政管理机构关系和谐统一;

6.按时履行纳税义务。

6

(5)

企业文化

1.未设置企业文化建设机构;

2.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及经营理念脱离社会价值体系。

1.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及经营理念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1.企业文化推广制度不具备可操作性;

2.企业文化评估制度不具备可操作性。

1.设置企业文化建设机构;

2.己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精祌、核心价值观

轻君=理今,

3.制定企业k化推广制度;

4.已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

1.企业文化建设机构运转停滞;

2.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1.企业文化推广制度、评估制度流于形式;

2.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及经营理念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1.企业文化推广制度未有效执行;

2.企业文化评估制度未定期执行。

1.企业文化建设机构运转高效;

2.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及经营理念经实践锤炼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并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

3.企业文化推广定期执行,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4.企业文化得到员工、股东、客户、供应商等普遍认同;

5.企业文化深入公司员工并形成了执行力;

6.企业文化评估制度定期开展。

(6)

研宄与开发

1.未建立研究与开发立项审批制度;

2.未建立研发成果保护、转化制度;企业无形资产流失。

1.未建立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影响研发项目开发进程;

2.未建立关键研发人员激励约束制度,可能导致企业研发成果流失。

1.建立研究与开发立项审批制度,审批权限分配合理;

2.建立有效的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3.建立关键研发人员管理制度;

4.建立研发成果验收制度;

5.建立研发成果保护制度;

6.建立研发成果转化开发制度。

7

1.研宄与开发立项审批制度、项S管理制度、关键研发人员管理制度、研发成果验收制度、研发成果保护制度、研发成果转化开发制度流于形式,未得到执行,未形成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1.研宄与开发立项审批制度未有效执行,导致立项与公司发展不相符;

2.研发成果转化幵发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研发成果未及时形成公司的技术竞争力。

1.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研发项目成果转化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导致项目开发进程缓慢。

1.研究与开发立项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所己立项研发项目均经过恰当评估后审批,与公司发展需要相适应;

2.研发项S管理制度执行良好,能对己立项的研发项目开发过程合理控制;

3.研发成果验收制度执行有效,能对研发成果及研发过程作出全面、有效评估;

4.研发成果保护制度有效执行能防止研宄成果流失的风险;

5.研发成果转化开发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研发成果能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竞争力;

6.关键研宄人员激励约束机制能有效的管理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劳动合同中关于研发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程序、离职后竟业条款、违约条款均严格执行。

(7)

采购业务

1.未建立供应商幵发、评审、物料采购计划、议价、验收、退货制度。

1.制度设计未将议价与采购合同签订职责分离;

2.制度设计未将供应商开发与供应商评审职责分离。

1.建立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

2.建立供应商开发、评审制度;

3.建立物料采购计划制度;

4.建立议价制度;

5.建立采购物料验收制度;

6.建立供应商货款结算管理制度;

7.建立退货制度。

8

I.供应商开发、评审、物料采购计划、议价、验收、退货制度未得到严格执行,导致所购物料不能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要或质次价高。

1.物控计划失效,导致呆滞料大量产生,造成公司损失;

2.实际执行采购制度时未严格遵守不相容职责相分离原则;

3.验收标准未严格执行,导致不合格物料流入生产环节。

1.采购人员不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导致公司所购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