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6156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docx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docx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距今年代。

知道北京人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知道山顶洞人的磨制石器技术和人工取火技术。

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理想象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丰富、合理的历史想象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祖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从而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出土化石和遗迹,进而合理推断远古人类生活,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通过学习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感悟人类进步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难点: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

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二.展示目标:

1.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距今年代。

2.知道北京人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知道山顶洞人的磨制石器技术和人工取火技术。

4.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自学指导

(一)北京人的生活:

学生阅读课本P2-4的内容,七分钟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人生活的地点、生活的年代

2.北京人的外貌特征以及北京人使用的工具

3.北京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4.北京人的社会组织

(教师巡视、检查、点拨、提问、更正、总结)

总结如下:

1.北京人生活的地点 :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北京人生活的距今年代 :

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北京人的外貌特征:

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

打制石器

3.生产、生活:

采集、狩猎,使用天然火

4.北京人的社会组织:

过着群居生活

自学指导

(二)山顶洞人的生活:

学生阅读课本P5-6的内容,五分钟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

2.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

3.山顶洞人的工具制造

4.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

山顶洞人的社会组织

5.山顶洞人的观念

(教师巡视、检查、点拨、提问、更正、总结)

总结如下:

1.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

约1.8万年

2.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山顶洞人的工具制造:

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4.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

采集、狩猎、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的社会组织:

氏 族

5.山顶洞人的观念:

懂得爱美

自学指导(三)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学生阅读课本最后一节的内容,三分钟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2.生活的地点以及距今的年代

教师总结如下: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2.生活地方:

云南

距今的年代:

170万年前

4.课堂练习

1.目前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A)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2.以下早期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C)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3.根据考古发掘的文物,在我国原始社会中,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是(C)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教学反思: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

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辛与价值,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

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知识。

   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

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案过程

1.由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导入

二.展示目标:

1.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2.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

3.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

三.自学指导:

学生阅读课本P8-12的内容,十五分钟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文化

代表

距今

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房屋

式样

河姆渡

居民

 

 

 

 

 

 

半坡

居民

 

 

 

 

 

 

(教师巡视、检查、点拨、提问、更正、总结)

总结如下:

文化

代表

距今

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房屋

式样

河姆

渡居民

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骨耜、石斧、种植水稻

饲养猪、狗、水牛

制造陶器

织布制衣

干栏式

半坡

居民

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种植粟

饲养猪、狗、羊、鸡

制造彩陶

刻画符号

织布制衣

半地穴式

指导学生回答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特征。

学生在回答时进行以下的说明。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

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

无论从工具的制造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两个时期的居民住的房子一样吗?

房屋样式的不同,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要定居下来的人们,在北方和南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北方主要是解决取暖的问题,南方主要是解决雨水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方式就不一样。

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

4.课堂练习

1.北方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C)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2.南方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D)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3.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特点是(C)

A.山洞式B.地穴式C.干栏式D.半地穴式

教学反思:

 

第3课   中华祖先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炎帝和黄帝是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部落的首领。

知道炎帝部落和黄帝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简述尧、舜、禹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历史传说和历史史实进行初步比较,做出分析、判断和解释,培养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正确论证的科学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智慧的民族,学习中华祖先身上的高贵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懂得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道理,培养正确的环境意识。

教学要点

重点:

炎帝和黄帝是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部落的首领;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感是这节课的重点。

难点:

“传说”与“史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让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了解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案过程

1.导入新课:

炎帝、黄帝、尧、舜、禹都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

他们生活在什么历史年代?

他们为祖国做出过哪些贡献?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展示目标:

1.知道炎帝和黄帝是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部落的首领。

2.知道炎帝部落和黄帝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3.简述尧、舜、禹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3.自学指导

(一)炎帝和黄帝:

学生阅读课本P15-16的内容,七分钟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炎帝和黄帝相传距今年代

2.炎帝和黄帝生活地点

3.涿鹿之战发生在哪两个部落之间

4.相传炎帝和黄帝的创造发明

(教师巡视、检查、点拨、提问、更正、总结)

总结如下:

1、相传距今年代:

四五千年前

2、生活地点:

黄河流域

3、部落和部落战争

黄帝←——————————————→蚩尤

               涿鹿之战

发生地点:

今河北涿鹿一带

4、相传炎帝和黄帝的创造发明

炎帝:

制农具、种五谷、发明医药等

黄帝:

建造宫室、打井、发明舟船和车辆、指南车等

思考:

黄帝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

1、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进部落的强大;

2、与炎帝联合,打败了蚩尤;

3、和炎帝部落结合,形成华夏族。

想一想:

历史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

古人为什么要将一些重要的发明记到杰出人物的名下?

历史传说被考古资料证明了的是可信的,没有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则是不可信的。

如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种植庄稼,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出现文字等等,是被考古发现的,这是可信的。

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和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

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累月经年,积无数人之力,经过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非一人一时之功劳。

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夏族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自学指导

(二)尧舜禹的禅让:

学生阅读课本P17-18的内容,四分钟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做“禅让”?

2、“禅让”的实质

教师总结如下:

1.历史上把通过推荐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

2.“禅让”的实质:

部落联盟民主推荐首领的制度。

自学指导(三)大禹治水:

学生阅读课本最后一节的内容,四分钟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么?

2.大禹治水有怎样的效果?

教师总结如下:

1.治水方法:

“疏”、“堵”结合

2.治水效果:

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过上了安康的生活。

四.课堂练习

1.传说中治水有功的是(D)

A.黄帝B.尧C.舜D.禹

2.炎帝和黄帝战胜蚩尤的地方是(C)

A.牧野B.涿郡C.涿鹿D.巨鹿

3.传说中我国发明文字的人是(D)

A.黄帝B.尧C.舜D.仓颉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掌握夏、商、西周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国家”的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

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理解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课前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全面、客观的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中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奴隶制国家机器初具规模。

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难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

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2、展示目标:

1.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掌握夏、商、西周朝代的建立情况。

3.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4.理解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质。

3、自学指导

(一)“家天下”的形成:

同学们自己阅读第一节的内容,七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夏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以及它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从谁开始以及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是什么?

3、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有什么,以及它建立的实质是什么?

总结如下: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定都阳城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2、启继禹位  区别世袭制与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世袭制,是一个家庭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

它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标志着“公天下”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3、国家机构的建立:

设置各种官吏、制定刑法、修建监狱

     国家机构建立的实质:

保护统治者的利益。

     自学指导

(二)商灭夏与周灭商:

同学们自己阅读第二节内容,五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商朝是怎么建立的?

2、说一说商纣王的暴行。

3、周朝是怎么建立的?

4、讨论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总结如下:

     1、  汤灭夏,建商     公元前1600年

    2、暴君商纣           “炮烙”之刑  

3、武王伐纣,建周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定都镐京

    4、统治者的暴政是他们失去民心,最终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自学指导(三)周初大分封:

同学们自己阅读第三节内容,五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3、实行分封制有什么作用?

4、西周是怎么灭亡的?

总结如下:

1、原因:

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①分封的范围:

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授民授疆土”,分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

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定期朝觐、交纳贡税等义务。

3、①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②当诸侯强大起来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4、西周的灭亡  时间:

公元前771年   直接原因:

犬戎的入侵 

小结:

朝 代

都 城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开国君主

末代君主

阳城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商

亳?

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西周

镐京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武王

幽王

课堂巩固: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

A夏B商C西周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是(B)

A禹B启C尧D舜

3.创制“炮烙”之刑  的是(C)

A.夏桀B.商汤C.纣王D.周厉王

教后反思:

 

    

第2课 精湛的青铜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盂鼎、大克鼎等商、周著名青铜器的形制特征和重要历史价值。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搜集、展示各类青铜器的外形图片来感知、归纳青铜器的分类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和资料查询及初步判断能力;通过教师对相关分类标准的介绍认识青铜器的分类概况,学会分辨鼎、尊、爵等典型器物;通过使用合范铸造方法浇铸的操作尝试,了解合范铸造方法的原理和简单操作,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青铜器形制、纹饰、功能的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合范铸造方法原理的了解和简单浇铸操作的尝试,认识我国古代工匠的杰出才智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对商、周著名青铜器的了解,认识中华民族辉煌的古代文明史,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青铜器纹饰的主要类型、含义、用途;鼎、尊、爵等主要礼器的典型器物型制特征和用途。

难点:

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青铜器使用范围所反映的社会意识与存在状况。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东面,有我国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里珍藏着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你知道这是哪个时代的杰作吗?

青铜器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第2课——《精湛的青铜器》。

二、展示目标:

1、知道青铜器的构成,并了解掌握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的意义。

2、了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孟鼎大克鼎的基本情况。

3、知道青铜器的用途。

三、自学指导

(一)青铜器的精湛工艺:

学生阅读课本P28—P30的内容,七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青铜器的制作成分。

2、掌握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时间、意义。

3、如何看司母戊鼎的铸造。

(老师检查、提问、更正、总结)

总结如下:

1、铜、锡、铅。

2、5000年以前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3、

(1)器物本身的规模、型制所反映的有关技术和由此体现的人类智慧与协作精神。

(2)器物用途所反映的社会意识、观念。

此鼎是用于祭祀的,以如此重器施祭,可见商人对神明和祖先的敬畏程度之高。

(3)器物的社会背景所反映的商代社会阶级构成。

结合当时的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仍大量使用石器的社会背景,可见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已很充分,奴隶主阶级聚集最大份额的社会财富构成了青铜器文明的物质载体。

(4)器物的出土和流转经历所反映的当代国情、民族精神、国运兴衰。

自学指导

(二)青铜器具的用途:

学生阅读P30—P31的内容,三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青铜器的用途。

2、青铜器的分类。

3、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老师检查、提问、更正、总结)

总结如下:

1、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2、按用途可分为:

礼器、兵器、乐器、炊饮器、车马器、工具等。

3、礼器主要用于贵族统治阶级宴饮或祭祀等各种礼仪场合,从本质上说是“寓食于礼”的具体体现,用以表明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和衡量等级关系的准则。

青铜器的使用范围虽广,但主要用于维护国家权力。

课堂巩固:

1、我国从( A  )开始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

A.原始社会晚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商周青铜器主要用于(B)

A.玩赏和日常生活 B.祭祀和战争  C.生产和饮食   D.生产和战争

教后反思:

第3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和时间;能够讲述“问鼎中原”、“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成语故事;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找出主要诸侯国家的地理位置。

2.过程方法与能力:

以小组的形式,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以“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个霸主”为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论据进行思考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征战的作用,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丰富、生动的历史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管仲改革”、“胡服骑射”、“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中认识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对国家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树立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讲解一系列的争霸战争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知道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重要的历史人物及相关的历史事件;以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

理解春秋、战国争霸混战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客观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历史作用。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老马识途”的故事吗?

哪位同学愿意上台讲述?

(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成语,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什么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段历史。

二.展示目标:

1.了解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和时间

2.能够讲述“问鼎中原”、“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成语故事

3.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找出主要诸侯国家的地理位置

三、自学指导

(一)春秋争霸: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34—P36内容,八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

他最先称霸的条件是什么?

通过什么方式确立了霸主地位?

2.晋文公是怎么称霸的?

他称霸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检查、提问、更正、总结)

总结如下:

1.齐桓公

条件:

第一,齐国负山面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