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041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docx

《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docx

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金融学》

说明:

1、课程性质:

《金融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其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2、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系统的掌握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信用、信用形式以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和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的构成等问题,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经营、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熟悉我国货币金融政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等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

4、总学时:

36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5、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5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本质、货币形态的变化,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起源说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的价值形式

(四)货币价值形式

  第二节形形色色的货币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

三、信用货币

四、电子货币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货币

  第四节如何给货币下定义

  一、一般等价物

二、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三、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四、货币与财富

五、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第五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货币单位的确定

(三)金属货币的铸造

(四)(本位币与辅币

(五)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三、跨国货币制度和欧元

四、我国的货币制度 

思考题:

1.货币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

2.货币制度有那些构成要素,它是如何演变的?

3.怎样理解货币的本质?

第二章信用(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信用的原理,信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熟知信用的各种形式及多种融资方式。

总体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认识高利贷信用和现代信用的基础;掌握和理解现代信用的各种形式和作用;掌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点。

  第一节信用及其产生

  一、信用的产生

  二、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三、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第二节高利贷信用

一、高利贷的特点

二、高利贷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

三、历史上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第三节 现代信用及其作用

  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二、现代信用的基础和体系构成

  第四节现代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思考题:

1.简述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商业信用有何特点、作用、局限性?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和联系?

4.国家信用的作用?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把握利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要求认识利息和利率,掌握利率概念和种类、现值和终值;理解和掌握利率决定的不同理论观点,掌握利率水平的影响因素;理解利率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一节利息

一、利息的涵义

  二、利息率的实质

  三、收益的资本化

第二节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息率

二、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

三、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五、官定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六、年率、月率与日率

七、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八、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第三节 单利和复利

一、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终值与现值

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一)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二)流动性偏好利率决定理论

(三)可贷资金利率决定理论

  三、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

  四、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第五节 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弹性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

思考题:

1.简述马克思的利息本质观。

2.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4.简述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5.简述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第四章金融市场(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和种类,能正确分析有价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并熟练计算金融工具的收益率。

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和金融市场的类型,熟练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工具和证券发行市场,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及种类。

   第一节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一、金融市场的涵义

  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三、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四、金融市场运作流程及其功能

  五、金融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的特征

二、金融工具种类

三、商业票据

四、股票

五、债券

六、有份证券的价格

七、原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第三节证券市场

  一、证券市场的含义

  二、新证券的发行

  三、证券流通市场

四、我国的证券市场

思考题:

1.什么是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有何特征?

2.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

3.试述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3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金融机构的含义,金融机构的分类、各金融机构在机构体系中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

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改革以及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第一节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一、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二、体系的构成

三、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四、政策性银行

五、国有商业银行

六、其他商业银行

七、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二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改革

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二、1979年以来金融体系的改革

三、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概述

(一)中国人民银行

(二)政策性银行

(三)商业银行

(四)保险公司

(五)信托投资公司

(六)证券机构

(七)财务公司

(八)信用合作组织

(九)其他金融机构

第三节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金融体系的模式  

二、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模式与构成

(一)银行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  

思考题:

简述我国目前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

第六章商业银行(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制度,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掌握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和构成

三、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一)银行自有资本

(二)存款

(三)其他负债

二、资产业务

(一)现金资产

(二)贴现

(三)贷款

(四)证券投资

三、中间业务

(一)结算业务

(二)信托业务

(三)租赁业务

(四)代理业务

第四节信用货币的创造

一、存款货币银行的银行券发行

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三、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四、其他制约派生存款的因素

五、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

三、我国银行经营原则和资产负债管理

四、不良贷款与贷款风险分类

思考题:

1.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哪些业务?

2.简述商业银行信用分析“6C”原则。

3.试述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4.试论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第七章中央银行(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地位和机构设置;掌握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和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熟练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主要类型、职能以及其业务活动的原则。

联系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掌握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了解中央银行支付清算制度的内容及作用。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和发展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

  四、我国中央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特点及其职能划分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

(二)银行的银行

(三)国家的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体制下的支付清算制度

  一、中央银行组织全国清算的职责

  二、支付清算系统

三、票据交换

第四节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基础货币

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与基础货币量

四、货币乘数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及其范围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三、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四、金融监管的方法和内容

五、《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思考题:

1.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2.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融资方式有哪些?

3.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4.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5.简述金融监管的目标及监管原则。

第八章货币需求(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了解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熟练掌握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了解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定义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三、货币需求函数

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二、费雪交易方程式

三、剑桥方程式

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五、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思考题:

1.什么是古典货币数量论?

2.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

3.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再发展。

5.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内容是什么?

第十章货币供给(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把握影响货币供给增减变化的因素,理解和掌握货币供给的通用模型,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以及我国目前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掌握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了解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一、货币供给概念

二、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三、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

四、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五、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

  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形成与货币供给计量模型

  一、货币供给形成的机制

二、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

三、决定货币供给的其他因素

  四、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思考题:

1.从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看,影响货币供给量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3.我国现时对货币供给量划分为哪几个层次?

划分的依据及意义是什么?

4.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第十章通货膨胀(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膨胀的衡量、分类,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应,熟练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说

二、成本推动说

三、供求混合推动说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

关于产出效应的争论

二、强制储蓄效应

三、收入分配效应

四、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第四节通货膨胀对策

一、宏观紧缩¡ª传统的政策调节手段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三、指数化和围绕指数化问题的讨论

第五节 通货紧缩

一、对通货紧缩的种种解释

二、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三、我国的通货紧缩和紧缩条件下的经济成长

思考题:

1.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

2.通货膨胀有哪些效应?

3.治理通货膨胀有哪些对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目标及相互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了解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掌握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及其选择标准,掌握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和干扰因素。

  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四、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再贴现工具

(三)公开市场业务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体系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四、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思考题:

1.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3.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通常有哪些变量作为中介指标?

使用教材:

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2版。

教学参考资料:

1.《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货币金融学》,黄宪、江春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3.《金融学》,王松奇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4.《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唐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5.《货币金融学》,[美]米什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7.《金融学》,张强、乔海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李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9.《金融学教程》,杨长江、张波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10.《当前金融改革开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上海金融学会编,学林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