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5800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基础知识总结汇编(全册)

必修四内容梳理

第一单元

第1课窦娥冤

一、文学常识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为《窦娥冤》。

二、字音识记

窦dòu娥  桃杌wù哥哥行háng 鼓三通tòng  

罪愆qiān    错勘kān盗跖zhí   

前合后偃yǎn瀽jiǎn半碗 苌chá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湛zhàn

三、词语成语积累

前合后偃:

前仆后倒。

亢旱:

大旱。

亢,极。

四、写作素材

1、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冤情之深可见旧社会的黑暗。

2、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可见其尊老爱老之孝心。

第2课雷雨(节选)

一、文学常识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现代剧作家。

先后创作了十多部剧本,如《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

曹禺的剧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入了作者的诗意激情;力求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

二、字音识记

 沉吟chényín无锡xī汗涔涔cén

窟窿kūlong哭哭啼啼tí谛dì听

江堤dī混账hùnzhàng昧mèi心财

三、词语成语积累

涔涔:

①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

  ②形容天色阴沉。

   ③形容肿胀或烦闷。

谛听:

仔细地听。

谛,仔细。

    

昧心:

违背良心。

昧mèi   

弥补:

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

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觊jì觎:

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第3课哈姆莱特

一、文学常识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

1590年左右,他开始编写剧本,很快获得了成功。

1623年,莎士比亚的朋友搜集了他的遗作,出版了一部比较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集》。

当代有名的戏剧家本•琼斯题词,称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强调这位伟大的戏剧家“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马克思也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主要作品有:

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字音识记

吮舐(shǔnshì)砧(zhēn)石

傀儡(kuǐlěi)同衾(qīn)

觊觎(jìyú)蜥蜴(xīyì)

三、词语成语积累

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受之泰然:

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

旧时指戏曲演员。

傀儡:

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四、写作素材

1、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

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莎士比亚

2、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莎士比亚

3、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

4、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

5、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

6、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莎士比亚名言

第二单元

第4课柳永词两首

一、文学常识

①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词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②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写作素材

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柳永则声情哀怨: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还有人捶胸顿足:

扬鞭哪忍匆匆!

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

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

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

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

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

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

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第5课苏轼词两首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

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一、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有《稼轩长短句》。

二、写作素材

(1)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角度点拨:

①获取辉煌的业绩才能青史留名;

②英雄是时代的脊梁

(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A、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

B、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却落得向北回望,仓皇败还

角度点拨:

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②立业当量力而行

(3)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角度点拨:

①老当益壮,最美夕阳红;

②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一、文学常识

李清照(1084~约1155)中国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

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渡,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

二、写作素材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

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

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

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

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

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第三单元

第7课拿来主义

一、关于课文

杂文是鲁迅的《拿来主义》。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阐述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

虽然这篇杂文写于上世纪3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因为70年来,被这篇战斗檄文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冒出来。

这篇课文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比喻,严密的论证,辛辣的讽刺。

二、作者作品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字音识记

冠冕miǎn堂皇礼尚shàng往来

自诩xǔ残羹gēng冷炙孱càn头

脑髓suǐ蹩bié进玄xuán虚

四、词语积累

礼尚往来:

礼:

礼节;尚:

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冠冕堂皇:

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含贬义。

残羹冷炙:

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孱头:

懦弱无能的人

勃然大怒:

勃然:

突然。

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五、写作素材

  1、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

 2、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是尊师的典范。

鲁迅经常写信给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表示问候和敬意,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也专程去拜访他。

鲁迅也常常怀念日本仙台医学院的藤野先生,将藤野先生送给他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壁上以激励自己。

日本要出《鲁迅全集》,鲁迅惟一的希望是把《藤野先生》一文编选进去,以示对老师的爱戴和敬佩。

第8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一、关于课文

随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伦理学方面的文章。

过去教科书选用的议论文,大都是政论、思想评论和时事评论,关于母爱、父爱之类的议论文章,似乎从来没有进过课本。

选用这篇文章就算开了一个先例。

实际上,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爱的阳光下成长的。

学生从小学起已经读了不少关于父母之爱的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现在读这篇议论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作者是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西方思维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二、关于作者

弗洛姆(Erich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在德国时弗洛姆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

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斯洛主义的交汇。

三、字音识记

一刹chà那给jǐ予

罪孽niè咄咄duō

四、词语积累

孤立无援:

孤立:

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

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

休戚相关:

“休”,喜悦。

“戚”,悲哀。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节外生枝:

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

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

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不足为奇:

足:

值得。

不值得奇怪。

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渊源:

比喻事物的本原。

第9课短文三篇

一、关于作品

《短文三篇》中《热爱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随笔。

它是一段哲人语录,朴素而又深刻。

它告诉读者,生活是相对于生命而言的,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同样,“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热烈丰盈的生命形式的终极状态,人们如果能够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赋予的所有快乐,就不会留意死亡的降临。

针对现在中学生中浪费生命、漠视生命、戕害生命的现象,学习这篇《热爱生命》,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只是几个片段,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这几个片段大致有序,并且它的含义深刻而丰富,足以引发学生的深思。

它告诉人们,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因为能思想,人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能囊括吞没人的宇宙。

道德的原则要求人“努力好好地思想”。

学习这篇课文,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要维护人的尊严,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条》看似浅显或绝对,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他之所以能获奖,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记并实践了在幼儿园就学过的那些信条。

这篇课文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高高兴兴去实践。

希望在学生身上,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二、词语积累

《短文三篇》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

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囊括:

全包罗在里面。

推衍:

推论衍义。

第四单元

第10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文学常识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字音识记

缪公mù避匿nì缪贤miào汤镬huò虽驽nú肉袒tǎn盆缶fǒu案图àn可予不fǒu渑池miǎn诈佯yáng列观guàn皆靡mǐ传舍zhuàn甚倨jù不怿yì衣褐yìhè睨柱nì

怒发冲冠: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布衣之交:

布衣:

平民。

旧指贫寒老友。

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负荆请罪:

负:

背着;荆:

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三、文言词语

1、曲:

曲在赵(理亏)

2、均:

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3、必:

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4、奏:

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5、却:

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6、倨(jū):

礼节甚倨(傲慢)

7、谢: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8、决:

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9、径道:

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0、间:

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11、拔: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12、靡:

左右皆靡(退却)

13、怿(yì):

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14、驽:

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四、本文成语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五、通假字

1、不:

可予不(通“否”)

2、奉:

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

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六、一词多义

1、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

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七、古今异义

1、指示:

古义:

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

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古义:

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

使不超出范围

3、前进:

古义:

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

向前行进

4、宣言:

古义:

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

宣告

5、鄙贱:

古义:

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

鄙卑下贱

八、写作素材

1、位卑未敢忘忧国

蔺相如虽只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一个普通门客,但当国家有难,需要他效力的时候,他义无返顾,慷慨呈辞: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绝不推脱。

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2、好马还要伯乐荐

蔺相如在缪贤门下做门客时,已经表现出不凡的智慧。

比如,有一次缪贤曾因犯罪,想投奔燕王。

蔺相如以他高屋建瓴的分析,成功地劝缪贤放弃了这一想法,最后使缪贤获得了赵王的原谅。

好马还要伯乐荐。

要不是后来缪贤的荐举,蔺相如这匹好马也许就会一辈子湮没无闻,更谈不上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的成功。

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当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超过他的时候,心里十分不服,发誓一定要当面羞辱相如。

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每朝时,常称病”,一旦“望见相如”,也是“引车避匿”。

同时,还向受了委屈的舍人晓之以理,说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的道理。

廉颇闻之,终于被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高风亮节所感动。

最后,他放下大将军的架子,亲自到相如门前负荆请罪,与相如成为生死之交。

此段材料还可从不同角度论证不同的道理,如从廉颇的角度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蔺相如角度论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等。

4、不要以出身论人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赵王拜为上卿,地位超过了廉颇。

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的另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依照廉颇的看法,一个人出身卑贱,就应该永远卑贱,一个人以前是贼也就永远是贼了,这种观点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却一直都恪守着这一观念不放。

比如,过去几十年里,我们不是一直奉行只有“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才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招工招聘等这一十分荒谬的“出身论”吗?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团结才有力量。

家和不被外人欺。

当秦王要与赵王会于西河外渑池时,赵王畏惧不去。

廉颇与蔺相如一起商量着说对赵王说:

“如果大王不去,就表明赵国弱小胆怯了”。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并对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使其“终不能加胜于赵”,而此时在军事上“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在这里,蔺相如的文(外交)与廉颇的“武”(军事)可谓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强大的秦国最终也“不敢加兵于赵”。

否则,“两虎共斗”,则“其势不俱生”,赵国就会遭致重大损失。

第11课苏武传

一、文学常识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旄máo节厚赂lù昆hūn邪yé王厩jiù窥kuī观置币遗wèi单于浞zhuó野侯没mò胡中阏yān氏zhī徙xī使牧羝dī更gēng嫁

恐前语发:

恐怕以前的谈话泄露。

发,揭露,暴露。

屈节辱命: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穷厄:

穷困;困顿,不亨通。

二、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

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

通“毡”,毛织品。

③信义安所见乎见:

通“现”,显现。

④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

通“无”,没有。

⑤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

通“襟”,衣襟。

决:

通“诀”,诀别。

⑥前以降及物故以:

通“已”,已经。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抵押。

今义:

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提拔。

今义:

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

老人,长辈。

今义:

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趁这时。

今义:

相当于所以。

5.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武等实在

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7.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

送给。

今义:

丢失、落下。

四、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

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

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

派,第二个“使”:

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

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

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

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

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

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

吃。

(3)廪食不至食:

粮食。

(4)给其衣食食:

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

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

发动。

(3)恐前语发发:

被揭发。

五、写作素材

1、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被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