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772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docx

《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docx

武汉施工组织及方案

施工组织及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项目概述

申张线张澄段航道工程全线按三级航道标准进行整治。

按照业主的委托要求,本段为申张线张澄段江阴境内剩余航道整治工程,具体整治范围为:

新桥上段83K+147~92K+019,整治里程8.872km;新桥下段95K+101~100K+239,整治里程5.138km,整治里程共计为14.01km。

1.2航道自然条件

1.航道概况

申张线张澄段航道为申张线的入口门航道,南起常熟与张家港交界处,北至张家港船闸入江口门处,整治长度约48.131km。

整治航道途径苏州的张家港以及无锡江阴2个县级市,沿线分别与锡北线、锡十一圩线、应天河及澄阳线(东横河)等航道沟通。

现有跨河桥梁34座,通航建筑物1座(张家港船闸)。

目前,除本整治航段外,申张线张澄段的其他航段均已完成三级整治标准的施工图设计(部分段现阶段按五级整治标准实施),并在陆续开展施工过程之中。

新桥上段(83K+147~92K+019)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沿线的顾山和北漍为集镇段。

新桥下段(95K+101~100K+239)航道多为自然河道,沿线主要集镇为陆桥镇。

2.水文、泥沙

本次整治航段因非入江口门段,基本不受长江潮汐影响。

航道沿线含沙量不大,河床不会产生较大淤积。

近几年实施整治的航段出现整治后回淤现象,经分析主要是由于未进行全线的整治而形成。

由于已整治航段长度较短,该段河床断面突然扩大反而引起未整治段的泥沙带入沉淀淤积。

全线实施整治后沿线护岸设施将发挥作用,岸线将更加稳定,淤积情况将会减少。

3气象

(1)气候特征

本航段流经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河流常年不冻结。

(2)气温

年平均气温:

15.2℃

最高气温:

38℃(一般在7-8月份)

最低气温:

-12.5℃(一般在1月份)

(3)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78%

最高相对湿度:

89%

(4)降水

航道沿线受季风影响降水极不平均,降水量集中在5~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量的60%-80%。

年平均降水量:

1050mm

最大年降水量:

1342.5mm

最小年降水量为569.1mm

最大月降水量为345.3mm

最大日降水量为161.5mm

(5)风况

沿线3-8月盛行东南风,年风向最大频率为15%,冬季为西偏北风,年风向最大频率为14%,7~9月份受台风影响,单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为1~2天。

历年平均风速:

3.7m/s

历年最大风速:

24m/s

平均大风天数:

8.4天

(6)雾、霜、雪

航道沿线每年有雾、霜、雪等情况发生,但基本不影响航行交通。

4.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中国化学工程南京岩土工程公司2007.07共同编制完成的《申张线张澄段航道整治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申张线张澄段流经地域属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太湖冲积平原区,该地带远古是个海湾,历经沧海桑田,称为长江三角洲的南岸滩地,再经人类长期利用改造,现成为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风貌。

申张线沿线地势平坦,平均高程为▽2~▽4(85国家高程系,下同)。

仅在昆山、常熟和江阴等地有一些孤山、残丘突兀于平原之上,似点点繁星点缀于江湖之滨。

根据野外钻探、静力触探、室内土工实验成果,在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自上而下为:

OA层(Qml),素填土,灰黄、褐灰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夹碎砖石和植物根茎,结构松散。

1-1层(Q4al)粉质粘土,褐黄~灰黄色,含氧化铁及铁锰质结核,可塑,局部软塑,稍有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偏高压缩性。

1-2层(Q4al+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黄~灰色,含云母、有机质及少量腐殖质,夹薄层粉土,流塑,局部软塑,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高压缩性。

1-3层(Q4al)粉质粘土,褐灰~灰色,可塑~软塑,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偏高压缩性。

1C层,粉土,局部为粉砂,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及贝壳碎屑,稍密,很湿,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压缩性。

2-1层(Q4al),粉质粘土,草黄、灰黄、灰绿色含氧化铁及铁锰质结核,可塑~硬塑,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

2-3层(Q4al),粉质粘土,草黄、灰黄、灰色,可塑~硬塑,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

2C层(Q4al),粉土,局部为粉砂,灰黄~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及贝壳碎屑,稍密~中密,湿,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压缩性。

3层(Q4al),粉土,局部为粉砂,灰黄~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及贝壳碎屑,稍密~中密,湿,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压缩性。

3-1层(Q4al),粉质粘土,灰色,流塑,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

 

以上各地基土层的分布、厚度、埋深及相互间的接触关系详见“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资料)和“层位数据一览表”(表1-1)。

层位数据一览表表1-1

层号

层顶标高(m)

层顶埋深(m)

厚度(m)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0

1.10

6.60

3.15

0.40

6.00

1.09

1-1

-2.60

4.90

2.08

6.00

0.95

0.50

4.50

1.82

1-2

-3.60

3.50

0.30

7.00

2.63

0.60

12.20

4.51

1-3

-11.30

2.20

-4.04

1.00

14.70

6.87

0.60

7.00

2.16

1C

-6.30

-0.20

-3.19

3.30

9.30

6.02

2.40

6.50

4.33

2-1

-11.20

5.90

0.09

14.00

3.21

1.00

10.90

4.92

2-3

-9.40

-0.70

-4.27

3.60

12.60

7.72

0.75

5.40

1.92

2C

-5.80

-0.40

-3.00

4.00

8.40

6.58

0.60

3.80

1.68

3

-11.70

-1.60

-5.49

5.30

13.80

8.51

1.20

1.20

1.20

3-1

-10.90

-7.50

-9.20

11.00

13.20

12.10

评价岩土性状的常规物理指标(如天然含水量、重度、液性指数)取算术平均值,各地基土层的物理性质指标见表1-2。

物理性质指标表1-2

层号

含水率W(%)

重度γkN/m³

孔隙比e。

塑性指数Tp

液性指数Il

1-1

29.5

18.6

0.865

16.5

0.53

1-2

41.3

17.4

1.187

16.8

1.14

1-3

31.8

18.4

0.917

14.7

0.75

1C

33.8

18.0

0.974

8.5

1.78

2-1

24.2

19.4

0.711

16.4

0.27

2-3

28.1

18.9

0.811

14.8

0.54

2C

28.2

18.7

0.814

9.2

0.94

3

28.8

18.6

0.836

9.2

0.81

3-1

31.7

18.7

0.880

11.6

1.07

剪切试验指标提出算术平均值见表1-3。

剪切试验指标表1-3

层号

直接快剪q

固结快剪Cq

Ck(kPa)

Φk(°)

C(kPa)

Φ(°)

1-1

18.9

14.0

22

14.8

1-2

10.9

12.4

13

14.6

1-3

13.8

12.7

22

17.1

1C

7.7

24.6

6

26.5

2-1

41.5

16.5

44

18.0

2-3

25.0

18.5

34

18.7

2C

8.9

26.7

13

25.9

3

7.1

29.2

7

30.8

3-1

30

14.2

静力触探试验指标qc、fs提出厚度加权平均值,见表1-4

静力触探试验指标qc、fs表1-4

层号

1-1

1-2

1-3

1C

2-1

2-3

2C

3

3-1

qc(MPa)

0.961

0.554

0.937

1.157

1.837

1.297

4.00

4.661

0.860

fs(kPa)

34

11

16

20

67

34

37

68

13

 

通过以上方法综合确定的各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范围值见表1-5:

地基土容许承载力表1-5

层号

1-1

1-2

1-3

1C

2-1

容许承载力

f(kPa)

110

65

100

120

200

层号

2-3

2C

3

3-1

容许承载力

f(kPa)

140

130

160

100

由地质资料,驳岸底板基础多位于第1-2层和第2-1层土层。

其中驳岸底板基础位于第1-2层土的,需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5.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段航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一组,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

1.3设计概述

1.建设规模

申张线张澄段江阴境内剩余航道建设规模为三级通航标准,其基本尺度为:

航道底宽:

≥45m

航道水深:

≥3.2m

弯曲半径:

≥480m

据此,综合考虑申张线张澄段整治航道的实际状况,设计确定航道直立式驳岸口宽不小于70m,驳岸下的土坡边坡不小于1:

5。

航道斜坡式模袋砼护岸口宽不小于80m,岸坡为1:

1.5(上坡)和1:

3(下坡)。

 

2.基础资料

(1)设计水位

根据初步设计,本整治航段的特征水位情况见下表(85国际高程系):

特征值

整治航段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常水位

备注

83k+147~90k+441

▽2.85

▽0.73

▽1.6

新桥上段

90k+441~92k+019

▽2.88

▽0.62

▽1.6

新桥下段

95K+101~100k+239

▽2.88

▽0.62

▽1.6

(2)平面及断面图

平面系统为1945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为85国家高程系,转换为吴淞高程系统需加1.892m。

3.航道设计原则

(1)优化和完善苏南干线航道网布局,促进航运事业发展。

(2)与地方城镇和港口规划尽可能协调,保持水资源合理的综合利用。

(3)充分考虑现有航道走向及跨线桥梁状况,因地制宜地做好航道定线工作。

(4)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护岸结构型式和软基处理型式。

(5)选择合理的弃土区位置,并创造复耕条件。

4.航道总体布置

本次整治航段的护岸基本均为两岸设置,新桥上段主要采用新建直立式驳岸,其口宽线不小于70m;新桥下段除采用新建直立式驳岸(口宽线70m)外,还采用了新建模袋砼斜坡式护岸,其口宽线不小于80m。

5.主要建筑物结构、材料及施工方法

本航段整治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为细石子砼灌砌块重力式驳岸和模袋砼斜坡式护岸。

重力式驳岸材料主要有黄砂、水泥、块石和钢筋网等,排水采用的是软式排水管、PVC管和土工布等,伸缩缝材料考虑采用PEB3型聚乙烯板。

模袋砼写批示护岸材料主要有黄砂、水泥和模袋等,排水采用的是PVC管和土工布等。

6.主要工程量

本整治航段的主要工程数量为:

新建护岸25563延米,其中,直立式驳岸12122延米,软基处理7606延米。

生态墙段442延米,模袋砼护坡8381延米。

近期施工土方299.4玩M3,其中水上方98.8万M3,水下方126.1万M3,墙后回填方46.3万M3,围堰填筑方14.9万M3,平整用米砂3.9万M3,远期按三级整治时需疏浚水下方89.8万M3。

征用土地629亩;房屋拆迁103171M2。

 

第二章整治工程平面布置

2.1航道定线

申张线张澄段江阴境内段整治长度为29.942km,从2003年起陆续完成华西段、新桥段、华西上游续建段和周庄段的整治设计。

其中,2003年3月完成华西段(四级预留、五级实施,3.173km)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2003年8月完成新桥段(四级预留、五级实施,3.04km)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2004年4月完成华西段上游续建段(三级预留、五级实施,2.45km)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2005年6月完成周庄段(三级预留、五级实施,7.71km)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除周庄段外,其余段已陆续完成了整治施工,周庄段整治也在实施过程中。

扣除以上整治航段,江阴境内剩余段还有14.01km尚未整治。

为便于区分,这些江阴境内剩余段分别称为新桥上段和新桥下段。

其中,新桥上段83k+147~92k+019,整治里程8.872km;新桥下段95k+101~100k+239,整治里程5.138km.

申张线张澄段江阴境内剩余航道整治工程的航道中心线具体的航道定线情况简述如下;

新桥上段整治起点为与张家港交界处,中心线也与张家港段的三级航道中心线对接。

该段设计航道为东西走向,航道两岸为农村段,主要存在一些鱼塘,航道中心线以原有航道中心线走向为主,两岸进行拓宽整治,护岸以直立式驳岸为主。

在永安桥附近航道口宽较窄,航道北侧有顾山水泥厂和顾山电镀材料厂,顾山水泥厂的水泥年产量约60万吨;航道南侧为江阴富山造纸制品有限公司和顾山建筑构件厂。

在85k+100附近为拟建锡张高速公路张家港大桥,该处航道中心线已与桥梁中心线进行了衔接。

在IP72处以R=480m的弯曲半径使得航道走向折向西北方向,航道两岸多为一些鱼塘,航道中心线以原有航道中心线走向为主,两岸进行拓宽整治,护岸以直立式驳岸为主。

在86k+352.9~86k+439.7右岸根据河面较宽的特点设置1段生态墙护岸。

随后航道以一“S”弯调整航道走向为东西向,航道左岸沿线涉及潘家堂的部分民房拆迁。

在利公桥附近,航道拓宽影响两岸沿河的部分拆迁,因该段航道基本为土坡自然岸坡,仍考虑两侧以直立式驳岸护砌到位。

 

各整治航段弃方及堆土区占地一览表表3-6

项目

83k+147

~89k+000

89k+000

~89k+731

(*)

89k+731~90k+441

90k+441

~92k+019

(*)

95k+101

~98k+938

(*)

98k+938

~100k+239

合计

水上方(万方)

62.2

5

5.3

2.9

9.6

13.8

98.8

上下方(万方)

49.9

4.1

3.5

15.9

43.3

9.4

126.1

回填方(万方)

29.9

3.3

2.7

1.1

3.7

5.6

46.3

围堰方(万方)

8.1

1.9

1.1

0.6

0.8

2.4

14.9

米砂回填(万方)

0.1

0.9

2.9

3.9

三级水下方(万方)

45.6

5.2

5

6.1

17.7

10.2

89.8

二次回填方(万方)

6.2

0.6

0.5

0.2

0.6

1.3

9.4

水上弃方(万方)

18.0

-0.8

1.0

1.0

4.5

4.5

28.2

水上方堆土区(亩)

96.6

0.0

5.6

5.6

25.3

25.3

158.4

水下弃方(万方)

49.9

4.1

3.5

15.9

43.3

9.4

126.1

水下方堆土区(亩)

6.2

0.6

0.5

0.2

0.6

1.3

9.4

堆土区(亩)

574.2

39.2

39.1

157.8

439.7

115.2

1365.4

三级整治时增加堆土区(亩)

436.5

49.8

47.9

58.4

169.4

97.6

859.6

**表示负数表示水上开挖方不足以用于回填和填筑围堰,需外调土方。

因本整治航段经济发达,土地使用紧张,部分集镇段水上方剂水下方弃方均考虑外运5km左右堆砌。

部分水上方考虑转船转运方式进行,水下方需用泥驳船运至支汊河口附近的低洼地吹填上岸。

水下方吹填时需先筑填子堰,并做好水下弃方的排水工作。

弃土堆放应选择一些低洼地进行临时堆放。

根据调查了解到,在97K+500处有一在建桥梁新陆长路桥,两端为在建道路。

应积极开展新建道路工程与本项目建设的协调工作,创造土方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3.4绿化

为美化景观、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整治航段在航道土方工程和护岸工程结束后,对航道两侧永久征地范围内(10m)进行绿化。

绿化带终止草皮,纵向间隔5m、横向间隔4m交叉布置香樟等树木,树木间种植低矮灌木。

 

第三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3.1施工条件、方法与要求

1.施工条件

(1)自然、外部条件

本整治航段江阴地区经济发达,水、陆运输条件均较为便利,三大材及砂石料运输均可便捷通道。

此外,临近村镇水、电、通讯设施齐全,施工期的供水、用电机通讯均可得到保证。

(2)材料供应

本次整治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位驳岸和模袋砼结构,其主要材料为水泥、黄砂及石料等。

水泥可从生产厂家直接够用;浙江湖州籍太湖周边地区等均产石料,施工时可就近组织采购;黄砂则可由申张线张澄段直接从长江上调进。

(3)施工条件

由于申张线张澄段为苏南的干线航道之一,运输较为繁忙,施工时考虑采用不断航的施工方法。

为此,在该航段整治期间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当地的港监部门为确保航运船队(舶)畅通和施工船舶的安全,应加强施工现场船舶的管理,以确保整治航道按时完工。

2.施工方法

(1)施工放样

应根据航道平面图给出的坐标进行航道定线和护岸工程的放样。

若放样时与实际地貌地物有出入,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单位以便及时处理。

(2)驳岸施工工艺

本次整治航段的驳岸均为沿河形式,施工驳岸具体流程如下:

开挖水上方填筑施工围堰→墙后降排水处理→开挖基坑土方(水上方、墙后回填方就近堆放。

其余弃土运至指定弃土区堆放)→驳岸主体工程施工→墙后土方回填压实→挖泥船挖除水下方(含施工围堰方,泥驳船运往弃土区吹填上岸)。

①土方施工:

土方挖运考虑机械化开挖为主,局部辅以人力开挖。

因此,在土方施工前宜先修建工地至临沂堆土区的临时施工便道,以便于汽车运送土方。

水下疏浚土方采用挖泥船挖泥、泥驳运输,吹泥船吹填至弃土区。

本次整治航段施工围堰采用土围堰,顶高程根据常水位加超高0.5m确定为▽2.1,顶宽3.0m,迎水面和背水面的边坡分别为1:

2.5和1:

2,迎水面应用内装料土的袋包护面以防水流冲刷。

考虑到航道不断航施工,为减少对通航的影响,围堰也可采用木桩围堰,顶高▽2.1,顶宽2.0m,两侧均采用小木桩(1米、根,5米长,软土段加密至50厘米/根)),内侧以竹排遮挡,中间填充袋袋土的方法。

②排水施工

因本次整治段地基土以粉质粘土,粉质砂土等粉性土较强的土质为主,驳岸基坑开挖应采用上下两层轻型井点排水,确保干地施工,以免出现管涌和边坡坍塌现象,应合理考虑轻型井点的布设方案。

同时地基土中部分分布淤泥质粉质粘土,基坑开挖时还应配合采用纵向明沟排水,每个施工集水坑配备一个Φ150mm的单级离心清水泵抽水,确保驳岸工程的干地施工。

对于鱼塘段的施工排水,影响较大的鱼塘直接考虑全部临时征用,施工时抽干水并进行清淤处理。

③护岸结构施工

a.不需软基处理的驳岸段

基坑开挖按1:

1.5边坡开挖土方至底板顶高程处,留1.0m宽范围为施工便道和布置排水用,然后按底板尺寸向下预留0.3m厚的保护基土,在浇筑底板前突击开挖至底板涉及深度与前趾沟槽,为保证底板前后保持原状土,采用插模施工方式,插入模板可不再拔出。

基槽经验收合格后立即浇筑底板及前趾,以防地基长期暴露在外而受到干扰。

墙前土如若发生扰动,施工时应及时用碎石回填并压实。

驳岸底板顶面应增设块石以增加与墙身的抗剪能力。

驳岸切筑分段长度为15(10)m,当底板浇筑后砼强度达到80%的设计强度时,将底板冲刷干净(按有关施工规范执行)再进行墙身浇筑,驳岸底板基础与墙身接触面须嵌入足够的露头块石,嵌入石应均匀分布,不少于总接触面积的15%,嵌入深度和露头高度均应不小于10cm,以增加底板与墙身结合面的抗剪能力。

墙身浇筑时应犬牙交错上升,相邻两工作段的浇筑高度差不宜超过1m。

块石材料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和裂纹。

块石应呈块状,宽度和厚度不应小于20cm,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4倍。

迎水面应保留30cm的钢筋砼护面槽,为加强该结合面的整体性,灌砌块石表面也应保持一定的凹凸度,但不应与钢筋网面布设冲突,也不应影响下层砼的振捣。

墙身迎水面的设计低水位以上考虑设置30cm厚的钢筋砼贴面。

为方便贴面砼立模施工,贴面底部的砌石可突出墙面3cm。

贴面可采用成品带肋钢筋网A8(钢筋保护层为5cm),同时钢筋网A8伸入砼压顶中,以增强驳岸的整体性和防撞能力。

为方便施工,贴面的锚筋Φ16可与模板支架协调使用。

墙身砼贴面和压顶施工前,墙后土应控制回填至墙身一半左右的高层。

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护岸每15(10)米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

伸缩缝贯穿驳岸顶至底板底部,形式同驳岸整个横断面。

伸缩缝以聚乙烯板PEB3填充,要求以整料填充为主,不允许以零散材料拼凑填充。

驳岸伸缩缝墙背通长贴一道宽0.6m的土工布条以免漏土。

待墙后土回填至墙顶,并待墙体沉降基本稳定后浇筑压顶砼,砼压顶每隔5m设一道油毛毡假缝。

b.需软基处理的驳岸段

基坑开挖按1:

2边坡开挖土方至底板顶高程处,根据不同软土地基状况先进行软基加固处理。

然后参照以上驳岸结构的施工方法完成底板、墙身及压顶结构。

④回填土施工

当底板与墙身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可进行墙后回填土施工。

回填土必须选择地表层较好的土,决不允许采用淤泥质土直接进行回填。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层层厚不大于30cm,应注意控制回填速率并进行沉降观测控制,如发现有较大沉降时应停止回填,待沉降稳定后再继续进行回填。

土方回填宜采用机械夯实,回填土的干容重应不小于15.5kN/m³,轻型击实压实度不小于88%,并应注意变焦处回填土的夯实。

⑤排水管施工

设计考虑驳岸纵向长度上每隔5m设一道横向的Φ45mm塑料排水管,断面上设二层,排水管以5%坡至墙面出水口。

在墙后孔口处纵向设Φ100mm软式排水管与Φ45mm塑料排水管相连(接头处设置一定长度的Φ50mm软式排水管)。

在铺设Φ100mm软式排水管前,回填土应先回填至墙后排水管顶部位置,夯实其基础不封,待土体沉降稳定后,再挖开铺设纵向主管Φ100mm软式排水管和级配碎石倒滤层(0.5~3.0cm),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墙体内每隔2m左右埋设一个施工挂钩(可采用Φ65mm圆钢),以便将Φ100mm软式排水管固定在墙体上;同时不得使用压弯、压折和压裂软式排水管。

纵向软式排水管和碎石倒滤层施工完成后,再继续进行墙后回填土的回填工作。

⑥软基处理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