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608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

1.艺术是时代的反映。

下图所示书法作品的风格特点与当时的社会风貌紧密相关,其突出特征是(  )

A.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B.讲究法度与规范

C.遒劲森严,新意盎然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征

2.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集体舞蹈图B马王堆汉墓帛图C《女史箴图》D《江城送别图》

3.李泽厚先生认为:

“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

A.《西游记》B.《红楼梦》C.《三国演义》D.《封神演义》

4.《琅玡台刻石》(局部)(如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

碑刻铭文有:

“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②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③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下图是元代倪瓒的作品,对此他曾解嘲道: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这说明倪瓒(  )

A.思想中有辩证法特点B.这一作品属文人写意画

C.直斥社会不合理现象D.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6.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

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

这反映出苏轼的绘画创作主要受到(  )

A.佛、道思想的影响B.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

C.新儒学反专制思想的影响D.文化专制强化的影响

7.“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说的是(  )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8.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

由此可知,“六一居士”的取号()

A.表明住地和志趣B.是在发思古之幽情

C.抒发使用者的某种情操D.意在炫耀个人的才学

9.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10.明清之际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

下图他的这幅作品属于(  )

①宫廷画②工笔画③文人画④花鸟画⑤写意画⑥山水画

A.③④⑤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③④

11.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你认为下列哪一选项最能体现其精髓(  )

A.象征虚拟,歌舞并重B.唱念做打,近乎完美艺术

C.兼容并蓄,融会贯通D.字正腔圆,渗透文学情韵

12.“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13.下列哪项绘画特色不属于汉代帛画()

A.充满珍禽异兽、神仙怪诞B.色彩鲜艳、气势宏大

C.创制法度、凸显个性D.浪漫神秘、不失古朴

14.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A.甲骨文的形成B.秦始皇统一文字C.楷书的形成D.汉字演变为书法

15.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

卷者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革新B.造纸术的改进C.装订技术的提高D.科举制的盛行

16.电影《梅兰芳》的热映使公众进一步走近了这位“蓄须明志”、彰显民族气节的文化名人。

据报道,在京剧艺术家中,梅兰芳(1894~1961年)是出访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艺术家。

这说明(  )

A.京剧是世界最有影响的剧种

B.梅兰芳对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C.京剧艺术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D作为“同光十三绝”的梅兰芳德艺双馨

17.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

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A.玉面人的特征B.玉面人的年代C.扁足青铜方鼎D.鼎内壁的小篆

18.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B.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D.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

19.下图是某展览中的“东汉书信纸残片”展品。

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

以下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  )

A.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B.展品上的字体是小篆

C.印刷术已经开始流传D.纸最早发明于东汉

20.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文人队伍壮大B.市民阶层壮大

C.资产阶级产生D.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21.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

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2.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  )

A.效法道家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D.超越古人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

同时,由于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既有限又简陋,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

当然,我国古代的有些学科,像医学、数学、农学、天文学也有其独特体系,中医、中药学以四阳五行说为主导,包含八纲辩证、六经分证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数学形数结合表现出的严密细致的推理论证;以及农学中天、地、人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的作用的基本理论等都是例证。

------孙亚娟《浅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

材料二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別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

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

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是优势正逐渐縮小,中国、即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断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

-----白春礼《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出现的背景。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政全书》共60卷,约70余万字,分成12目:

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

—一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

首先是“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

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

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

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

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

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

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

--一摘编自XX百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

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

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形象,为人们展示了什么是“忠”,他们的忠君行为维护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维护了等级制度。

——摘编自闫红艳《明前期教化剧研究》

材料二:

无论是孔孟的仁政王道,还是后世儒者倡行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存理灭欲的一整套道德纲常秩序,都嵌入每一时代的仪典制度,以正统意识限制、筛选、整合、打压违背官方意志的戏剧活动。

……祀神演剧因维持普通民众的生活安宁,成为民间社会的一种象征性的秩序。

……而这恰恰是官方正教对与宗教同源同体而“同罪”的民间演剧活动严酷禁毁的原因。

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敢于面对人性,切入人的真实生命状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这就是艺术理想对纲常之理的一种否定和颠覆。

……产生于庶民社会的戏剧活动,作为中国戏剧非常珍贵的一种活态传承方式,却因为它表现出的俗文化品格,一再遭到官方权力的打压和上层社会的贬黜。

——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

材料三:

光绪六年(1880年)《申报》报道:

“香港华人近投禀于英总督铃辕,请准女伶在戏馆演戏。

按此说殊不可解。

香港既为英管辖,自当事事悉从西律。

泰西各戏馆,均有女子登台,从未申禁。

则居港之华人,何须多次喋喋也。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京剧女班戏园——美仙茶园……以后陆续又有‘霓仙’‘群仙’‘女丹桂’‘云仙’‘玉仙’等女戏园开班”,泸上女伶渐多,女班遍地。

——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化剧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教化剧着力塑造“忠臣、孝子、节妇、义士”这些形象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官方禁毁部分戏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上海出现“女伶渐多,女班遍地”的原因。

答案

1.B2.A3.B4.D5.B6.A7.D8.C9.A10.A11.C12.A13.C14.A15.A16.B17.D18.D19.A20.B21.B

22.C

23、特点:

实用性、经验性、描述性、本土化(或独创性)。

原因:

维护封建统治的实际需要;自然经济的客观限制;可供科学实验与观测的仪器设备有限(社会生产条件的相对落后。

(2)趋势:

科技中心由欧美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发展;科技创新力量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

背景: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对新科技的重视。

(3)认识: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坚持改革开放借鉴学习先进科技成果;传承优良文化传统,树立科技创新自信;抢抓战略机遇,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言之成理,即可相应赋分)

24、

(1)背景:

“农本”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思想专制的加强;传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前人的成果。

“重商主义”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2)不同:

前者是传统农业、手工业经验、技术的总结,后者是以物理学为核心的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前者体现了传承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后者则体现了创新性、实验性、理论性的特点。

25、

(1)功能:

娱乐,教化。

影响:

有利于改良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了封建等级秩序;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禁锢人的思想。

(2)原因:

部分戏剧违背官方意识形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世俗化。

(3)原因:

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语与引导;妇女觉悟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