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510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 登泰山记 讲义.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登泰山记讲义

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

话题链接——旷达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旷”,会意、形声字。

“日”为形,表示光明,“广”为声,表示开阔。

本意指光明、开阔,又指心情开朗。

引申为空旷,特指心境宽广。

又由空间的广大引申为时间的久远,还有空缺、耽搁、荒废的意思。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

“世界上最广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确实如此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说文解字》中,旷,明也。

从日广声。

【成语链接】

平川旷野:

广大空旷的平原田野。

语出宋《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

“若平原旷野相逢,契丹抄掠我军粮,则我军不战而溃。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语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记起一副对联的下联:

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你能知道这里面提到的典故吗?

二、句之美

1.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品读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品读“天狼”,喻指频频犯边的辽和西夏。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苏轼《东坡》

东坡一生的坎坷和烦恼是无处不在的,但他不为世俗的福祸苦乐所拘牵,不为命运的得失生死所忧烦,始终不渝地保持思想、襟怀、智慧和才华上的勃勃生机。

品读“莫嫌荦确坡头路”写道路坎坷;“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了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三、诗之韵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流逝。

这里反用其意,足见东坡豪情。

赏读苏轼这时谪居黄州,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折射的哲理以及积极、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四、文之理

悲观是一个幽灵,能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便能征服世界上的一切困难之事。

人生中悲观的情绪不可能没有,要紧的是击败它,征服它。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倘若把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构想的一篇小说,或是一场戏剧,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角,心情就会变好许多。

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

”既然悲观于事无补,那我们何不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守住乐观的心境呢?

——光蓝《让自己有一颗快乐的心》

典出明代洪应明《菜根谭》: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大家不妨读读哦。

解读大意是对于一切荣耀和屈辱都泰然处之,用平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对于所有升沉和得失都不在意,安然地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所谓心不惊,才有闲看的雅致;心无意,才有漫随的风情。

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名利应有的态度。

赤壁赋

一、知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①,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伴读]①这两位文坛奇才因为在朝辅政意识形态及文学风格的迥然不同,导致个人是非恩怨不断。

好在二人在晚年能握手言和啊。

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而是黄州的赤鼻矶②。

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伴读]②这个曾叫“赤鼻”的地方因苏子而被誉为“文赤壁”,赤鼻之幸,黄州之幸!

二、拓知识

1.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一场有名的文字狱,苏轼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但在思想上和王安石变法革新派发生分歧,于是求为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对于新法实行中的一些疏弊,也“不敢默视”,后因“托事以讽”写了一些与新法有关的诗文,被言官何正臣等人弹劾为“包藏祸心”“指斥乘舆”,于是在湖州任上被突然逮捕送交御史台治罪,在狱中备受诟辱,几乎被置于死地,后来经多方(包括王安石)营救,被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受此牵连的有苏辙、司马光等多人。

因御史台又称“乌台”③,所以此次事件被称为“乌台诗案”。

[伴读]③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令人不禁莞尔。

2.干支纪年法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

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60年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

三、明文体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④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作“文赋”。

[伴读]④有时间可以读一读如下名赋:

左思《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杜牧《阿房宫赋》。

四、理基础

1.记字音

①壬戌之秋(rénxū)②举酒属客(zhǔ)

③少焉(shǎo)④斗牛之间(dǒu)

⑤冯虚御风(píng)⑥桂棹(zhào)

⑦嫠妇(lí)⑧愀然(qiǎo)

⑨山川相缪(liáo)⑩舳舻千里(zhúlú)

旌旗蔽空(jīng)

酾酒临江(shī)

横槊赋诗(shuò)

渔樵(qiáo)

江渚(zhǔ)

麋鹿(mí)

匏樽(páo)

蜉蝣(fúyóu)

无尽藏(zàng)

枕藉(jiè)

2.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乘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同“缭”,盘绕、围绕

3.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旷远的样子。

今义:

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指所思慕的人。

今义:

美貌的女子。

4.一词多义

(1)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

②歌曰“桂棹兮兰桨……”(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韵律)

④诗言志,歌永言(能唱的诗)

(2)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

③日夜望将军至(盼望)

④德高望重(名望,声望)

⑤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念头)

(3)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同,好像)

③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表假设,如果)

④突如其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⑤自以为不如(及,比得上)

(4)属

①举酒属客(劝请)

②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辈)

⑥有情人终成眷属(家属,亲属)

(5)于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

④强于百万之师(介词,比)

⑤告之于帝(介词,向)

5.词类活用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②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③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④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吟诵)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⑦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⑧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⑩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6.文言句式

①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③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句

⑤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句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句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7.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走进图书馆,我深深感到一个人的知识再多,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②人类的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最怕弃之不用,听任生锈。

③我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听着隐隐约约如泣如诉的钢琴声。

④为什么这些人能够高标独具,遗世独立,而没有与时俯仰,同流合污呢?

我们不能够忽视我国古代教育中的完善的人格培养部分。

⑤珍珠之歌随波荡漾,余音袅袅。

⑥叛乱的三十万大军破城而入,京都不绝如缕。

[释义]

①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比喻非常渺小。

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

③如泣如诉:

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

形容声音悲切。

④遗世独立:

超自然独自生活于现实社会之外。

⑤余音袅袅: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⑥不绝如缕:

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附文白对译

⑤文人好像天生与酒有缘,这大概是因为文人骨子里的刚性与酒的烈性是相通的吧。

⑥“浩浩”“飘飘”两个叠词颇见功力,笔势流畅,如信手拈来,词句皆有出典却不着痕迹。

⑦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先河。

美人,君恩,此先生眷眷不忘朝廷之心也。

⑧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⑨我想起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了。

⑩此一段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读来铿锵似作金石声。

盛言曹公英雄,气吞宇内,楼船浮江;“固一世之雄”句的一总,“而今安在哉”的一跌,最见功力。

客的这种苦闷和迷惘,正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心理啊,《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不也是说“人生如梦”吗?

眼之所见,身之所在,心之所想,不得不“哀”啊。

其实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

苏轼这种宇宙观和人生观只能说包含有一定的合理性。

李白曾言“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

风月不死,先生不亡也。

“洗盏”亦有“饮酒”意,如“红镫照故人,洗盏复相劝”。

聪明的你,认为该作何解呢?

*登泰山记

一、识作者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

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

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