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4928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docx

《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docx

片剂常用辅料及溶出度研究

一、片剂的常用辅料介绍

片剂的生产过程中常用辅料分成如下四大类:

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及助流剂,需要用哪些辅料是由药物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工艺需要决定的。

(一)填充剂也叫稀释剂

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介绍一下常用填充剂的结构和性能

一、淀粉:

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非常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价格也比较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其缺点是可压性及流动性差,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这是因为淀粉的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二、糖粉:

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三、糊精:

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习惯上亦称其为为高糊(高粘度糊精),即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同理,在含量测定时如果不充分粉碎提取,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以,很少单独大量使用糊精作为填充剂,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

但由于糊精释放性能不良,影响生物利用度,而逐渐被淘汰。

  

四、乳糖:

乳糖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由牛乳清中提取制得,在国外应用非常广泛,但因价格较贵,在国内应用的不多。

常用含有一分子水的结晶乳糖(即α-含水乳糖),无吸湿性,可压性好,性质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化学反应,压成的药片光洁美观;由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乳糖为非结晶乳糖,其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

乳糖作为稀释剂释放速度立项,压片压力对其硬度造成的影响较小,乳糖比蔗糖的吸湿性小,是较为理想的片剂辅料,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价格略贵。

  

五、可压性淀粉:

亦称为预胶化淀粉(Pregelatinizedstarch),是新型的药用辅料,英、美、日及中国药典皆已收载,我国于1988年研制成功,现已大量供应市场。

国产可压性淀粉是部分预胶化的产品(全预胶化淀粉又称为α-淀粉),与国外Colorcon公司的StarchRX1500相当。

本品是多功能辅料,可作填充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若用于粉末直接压片时,硬脂酸镁的用量不可超过0.5%,以免产生软化效应。

  

六、微晶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cellulose,MCC)是纤维素部分水解而制得的聚合度较小的结晶性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可压性,有较强的结合力,压成的片剂有较大有硬度,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

国外产品的商品名为Avicel,并根据粒径约不同有若干规格。

国产微晶纤维素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种类也有待于丰富。

另外,片剂中含20%微晶纤维素时崩解较好。

成品硬度好,崩解性号,  

七、无机盐类:

主要是一些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磷酸氢钙及药用碳酸钙(由沉降法制得,又称为沉降碳酸钙)等。

其中硫酸钙较为常用,其性质稳定,无嗅无味,微溶于水,与多种药物均可配伍,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崩解均好,对药物也无吸附作用。

在片剂辅料中常使用二水硫酸钙。

但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有干扰,此时不宜使用。

  

八、甘露醇:

甘露醇呈颗粒或粉末状,在口中溶解时吸热,因而有凉爽感,同时兼具一定的甜味,在口中无砂砾感,因此较适于制备咀嚼片,但价格稍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

(二)湿润剂和粘合剂

某些药物粉末本身具有黏性,只需加入适当的液体就可将其本身固有的黏性诱发出来,这时所加入的液体就称为湿润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不具有黏性或黏性较小,需要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粘合起来,这时所加入的黏性物质就称为粘合剂。

粘合剂不得妨碍药片的崩解和药物的溶出,与原料药物在化学上没有配伍禁忌,无生理作用。

 

①蒸馏水蒸馏水是一种湿润剂。

由于物料往往对水的吸收较快。

发生湿润不均匀的现象,最好采用低浓度的淀粉或乙醇代替。

  

②乙醇乙醇也是一种湿润剂。

可用于遇水易于分解的药物,也可用于遇水黏性太大的药物。

一般为30%~70%。

  

③淀粉浆淀粉浆是片剂中最常用的粘合剂,淀粉浆的制法主要有煮浆和冲浆两种方法。

淀粉浆是片剂中最常用的粘合剂,常用8%~15%的浓度,并以10%淀粉浆最为常用;若物料可压性较差,可再适当提高淀粉浆的浓度到20%,相反,也可适当降低淀粉浆的浓度,如氢氧化铝片即用5%淀粉浆作粘合剂。

淀粉浆的制法主要有煮浆和冲浆两种方法,都是利用了淀粉能够糊化的性质。

所谓糊化(Gelatinization)是指淀粉受热后形成均匀糊状物的现象(玉米淀粉完全糊化的温度是77℃)。

糊化后,淀粉的粘度急剧增大,从而可以作为片剂的粘合剂使用。

具体说来,冲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少量(1~1.5倍)水中,然后根据浓度要求冲入一定量的沸水,不断搅拌糊化而成;煮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全部量的水中,在夹层容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不宜用直火加热,以免焦化),直至糊化。

因为淀粉价廉易得且粘合性良好,所以凡在使用淀粉浆能够制粒并满足压片要求的情况下,大多数选用淀粉浆这种粘合剂。

  

④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用作粘合剂,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

  

⑤羟丙基纤维素(HpC)做湿法制粒的粘合剂,也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

  

⑥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MC;EC)甲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作为粘合剂使用,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常利用乙基纤维素的这一特性,将其用于缓、控释制剂中(骨架型或膜控释型)。

  

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薄膜衣材料。

  

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易溶解于水中和乙醇溶液中,在片剂发生顶裂,崩解不良或溶出速度过慢,用pvp可达理想的要求;常用3%~5%的聚乙烯毗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PVP在水中和一些常使用的有机溶剂中可溶,使它在许多情况下都能使用。

首先,在对湿、热敏感的药剂,用PVP的乙醇溶液做粘合剂可以消除水热等因素的影响,而对疏水性药物,采用其水溶液可以均匀润湿,而且可以药物颗粒表面具有亲水性有利于增加药物的溶出度。

此外,PVP做粘合剂可以干粉加入,在以适当溶剂润湿制粒或做干粘合剂直接压片可以改善疏水性药物的脱片现象。

常用K30和K25,PVPK30的用量一般在2%--5%。

在泡腾剂中的使用,PVP是比较理想的粘合剂,因为泡腾剂要求严格控制水分含量,用PVP的乙醇溶液做粘合剂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做成的泡腾片颗粒可厌性好,溶解迅速,并可强烈发泡。

用约5%--10%的PVP溶液做粘合剂还可用于流化床喷雾干燥制粒。

吴宁苹将双氯芬酸钠与淀粉、乳糖等混合,用DQD乙醇溶液搅拌制粒得速释颗粒。

取部分速释颗粒继用乙基纤维素的乙醇,丙酮溶液包衣得缓释颗粒,上述两种颗粒按7K5混合后装胶囊即得。

另报道胃漂浮型缓释胶囊,显示良好的释药性能。

⑨其它粘合剂明胶溶液、蔗糖溶液。

(三)崩解剂

崩解剂是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除了缓(控)释片以及某些特殊用途的片剂以外,一般的片剂中都应加入崩解剂。

由于它们具有很强的吸水膨胀性,能够瓦解片剂的结合力,使片剂从一个整体的片状物裂碎成许多细小的颗粒,实现片剂的崩解,所以十分有利于片剂中主药的溶解和吸收。

  

一、干淀粉:

干淀粉是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含水量在8%以下,吸水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膨胀性,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但对易溶性药物的崩解作用较差,这是因为易溶性药物遇水溶解产生浓度差,使片剂外面的水不易通过溶液层面透入到片剂的内部,阻碍了片剂内部淀粉的吸水膨胀。

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外加法、内加法或“内外加法”来达到预期的崩解效果。

所谓外加法,就是将淀粉置于100℃~105℃条件下干燥lh,压片之前加入到干颗粒中,因此,片剂的崩解将发生在颗粒之间;内加法就是在制粒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淀粉,因此,片剂的崩解将发生在颗粒内部。

显然,内加一部分淀粉,然后再外加一部分淀粉的“内外加法”,可以使片剂的崩解既发生在颗粒内部又发生在颗粒之间,从而达到良好的崩解效果,通常外加崩解剂量占崩解剂总量的25%~50%,内加崩解剂量占崩解剂总量的75%~50%(崩解剂总量一般为片重的5%~20%)。

  

二、羧甲基淀粉钠:

羧甲基淀粉钠(Carboxymethylstarchsodium,CMS-Na)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的粉末,吸水膨胀作用非常显著,吸水后可膨胀至原体积的300倍(有时出现轻微的胶粘作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崩解剂,价格亦较低,其用量一般为1%~6%(国外产品的商品名为“Primojel”)。

  

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这是国内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崩解剂。

由于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孔隙度,所以它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其吸水膨胀率在500%~700%(取代基占10%~15%时),崩解后的颗粒也较细小,故而很利于药物的溶出。

一般用量为2%~5%。

  

四、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

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Cross-linkedpolyvinylpyrrolidone,亦称交联PVP)是白色、流动性良好的粉末;在水、有机溶媒及强酸强碱溶液中均不溶解,但在水中迅速溶胀但不会出现高粘度的凝胶层,因而其崩解性能十分优越,已为英美等国药典所收载,国产品现已研制成功。

常用量1%---4%  

五、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roscarmellosesodium,CCNa是交联化的纤维素羧甲基醚(大约有70%的羧基为钠盐型),由于交联键的存在,故不溶于水,但能吸收数倍于本身重量的水而膨胀,所以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当与羧甲基淀粉钠合用时,崩解效果更好,但与干淀粉合用时崩解作用会降低。

(四)润滑剂

在药剂学中,润滑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助流剂、抗粘剂和(狭义)润滑剂的总称,其中:

①助流剂(Glidants)是降低颗粒之间摩擦力从而改善粉末流动性的物质;②抗粘剂(Antiadherent)是防止原辅料粘着于冲头表面的物质;③(狭义)润滑剂是降低药片与冲模孔壁之间摩擦力的物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润滑剂。

因此,一种理想的润滑剂应该兼具上述助流、抗粘和润滑三种作用,但在目前现有的润滑剂中,尚没有这种理想的润滑剂,它们往往在某一个或某两个方面有较好的性能,但其它作用则相对较差。

按照习惯的分类方法,一般将具有上述任何一种作用的辅料都统称为润滑剂。

  

一、硬脂酸镁:

硬脂酸镁为疏水性润滑剂,易与颗粒混匀,压片后片面光滑美观,应用最广。

用量一般为0.1%~1%,用量过大时,由于其疏水性,会造成片剂的崩解(或溶出)迟缓。

另外,本品不宜用于乙酸水杨酸、某些抗生素药物及多数有机碱盐类药物的片剂。

二、微粉硅胶:

微粉硅胶(Aerosil)为优良的片剂助流剂,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

其性状为轻质白色无水粉末,无臭无味,比表面积大,常用量为0.1%~0.3%,但因其价格较贵,在国内的应用尚不够广泛。

  

三、滑石粉:

滑石粉主要作为助流剂使用,它可将颗粒表面的凹陷处填满补平,减低颗粒表面的粗糙性,从前达到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改善颗粒流动往的目的(但应注意:

由于压片过程中的机械震动,会使之与颗粒相分离),常用量一般为0.1%~3%,最多不要超过5%。

  

四、氢化植物油:

本品以喷雾干燥法制得,是一种润滑性能良好的润滑剂。

应用时,将其溶于轻质液体石蜡或己烷中,然后将此溶液喷干颗粒上,以利于均匀分布(若以己烷为溶剂,可在喷雾后采用减压的方法除去己烷)。

  

五、聚乙二醇类与月挂醇硫酸镁:

二者皆为水溶性滑润剂的典型代表。

前者主要使用聚乙二醇4000和6000(皆可溶于水),制得的片剂崩解溶出不受影响且得到澄明的溶液;后者为目前正在开发的新型水溶性润滑剂。

除了上述四大辅料以外,片剂中还加入一些着色剂、矫味剂等辅料以改善口味和外观,但无论加入何种辅料,都应符合药用的要求,都不能与主药发生反应,也不应妨碍主药的溶出和吸收。

目前已知乳糖能降低戊巴比妥、安体舒通的吸收,淀粉能延缓水杨酸钠的吸收,碳酸钙能影响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

因此,应当根据主药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结合具体的生产工艺,通过体内外实验,选用适当的辅料。

其他

  如表面活性剂,部分要求测定溶出度的片剂其药物在规定介质中溶出缓慢,故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以提高其溶出度。

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我国固体制剂溶出度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的一个未被药典收载的品种,可能有几十个厂家生产,就会有几十个不同的质量标准溶出度试验条件有桨板法、转速50~100r/min不等,更有添加表面活性剂甚至有机溶剂的

研制单位在研发时,往往选用国内某药厂产品作为参比制剂,有的即使选用国外制剂作为参比制剂,但溶出条件选择过于宽松,且通常也只比较一种溶出介质,极少比较多种介质。

误认为溶出度试验是孤立存在的,很少考虑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

目前申报的新药和仿制药,以及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溶出度的研究文章也导致了目前我国制剂工艺的粗糙和低水平重复,也间接挫伤了深入研究制剂工艺、溶出试验条件的企业的积极性。

而当药品收入药典或标准转正时,质量标准拟定时过多照顾各产品的实际情况,使大部分厂家生产的产品均能够符合规定的溶出度试验条件。

我国许多企业已通过了GMP认证,而制剂工艺筛选和溶出度试验条件拟定等是一个专业知识、技术的研究,是属于“软件”范畴的。

因此不能简单地以是否通过GMP认证来评判企业及其产品。

国内做生物利用度试验,均选择年轻健康者,结果也比较容易一致。

但如果选择不同人群,情况就可能不同。

提高固体制剂质量的建议

1.建立药品制剂参比目录

建立《药品参比制剂目录》,建立溶出度测定技术细节,方法认证,专门网站公布相应的计划和实施的具体步骤,让企业有所准备。

2.结合参比制剂可获得途径的难易,从难溶性药物、药典品种、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患者群高的品种中挑选确定第一批药物名单。

逐批公布需评价的药品品种目录,依次有序地进行

3.参比制剂,可先从国外知名药厂在国内合资厂生产的品种中确立,先由该厂进行所指定产品的4条溶出曲线测定,能达到一定要求后,可暂时将该合资厂的品种确定为参比制剂。

合资厂如不生产参比制剂,可以进口制剂或国内首家能够达到溶出要求的生产厂家产品,定为我国的参比制剂。

必要时,也可考虑参考日本的参比制剂目录所登载的溶出度试验数据。

4在网站上公布第一批药品名单目录和相应的“4条溶出曲线数据”及参比制剂生产厂家,书面通知生产这些品种的所有厂家在一定期限内(如3~6个月)重新评估本厂产品的溶出度试验条件及方法,改进制剂工艺以达到目录中溶出度曲线的要求最后报送地方药检所进行复核。

如生产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达不到要求,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延缓期限,如仍达不到,则取消该品种生产批准文号。

5.市场抽查,应主要以溶出曲线测定为主,应测定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情况。

溶出度测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仪器准备阶段

1.1转篮的处理

应用转篮法试验时,应注意转篮的洁净程度,一般在阳光下观察转篮的空隙是否有堵塞。

如有,可采用超声或在稀硝酸中煮沸、再在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清理,否则将影响溶出度数据的准确性。

尤其是在低转速时,影响更为明显。

同时,还应注意尽可能取用干燥的转篮。

1.2水浴高度

外围水浴高度应超过溶出杯里液面高度,否则将影响溶出杯中溶出液的温度,导致结果偏低,尤其是进行缓、控释制剂试验时,由于试验时间较长,更需注意。

1.3浆板厚度

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桨板越厚,所产生的物理机械力越大。

1.4转速的影响

转速较快时,测定结果一般不受仪器的影响;但在低转速时,各厂商和品牌间的差异有时就会较大

1.5溶出介质的处理

溶出度试验规定溶出介质试验前应进行脱气处理,因为介质中的气泡会影响样品的崩解、扩散和溶出。

脱气与否对转篮法的影响较明显,因为溶液中的气泡会堵塞转篮空隙,影响样品溶出。

而对桨板法影响不大。

脱气方法有:

煮沸法、抽滤法、超声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抽滤法。

1.6配制溶出介质的试剂和试液

溶出介质中所用到的无机盐或有机溶剂(乙醇或异丙醇等),不同厂商的差异不显著;而水则由于来源各异、pH不同,导致测定结果的差异。

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吐温-8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因品牌的不同可能导致测定结果的差异较大。

二.试验阶段

2.1介质的挥发

当溶出介质中有机相比例较大时,应注意减少预热和试验过程中介质的挥发,尽量使用密封性良好的溶出仪。

2.2过滤时的损失

取样过滤时,注意滤膜的吸附性导致药物的损失,在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时,应进行详细的验证,采取取样后,一部分不过滤,直接采用高速离心,取上清液测定。

另一部分采用过滤法,取所得的续滤液测定,考察两者间测定数据的差异。

如果滤膜对药物吸附多,尽量采用样品直接高速离心的方法,小规格的药物多容易吸附于滤膜上,建议在质量标准中明确注明---样品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

三、数据测定阶段

3.1辅料的干扰

溶出度测定普遍采用方便快捷的UV法,但要注意辅料的干扰。

特别是在短波长处,更应注意辅料的末端吸收。

一般认为辅料的干扰应在2%以内,否则UV法不适用。

如果有干扰,建议选择HPLC法测定,此法容易将辅料与主成分分离,测定最为准确,但是工作量相应增加了

3.2胶囊壳的干扰

胶囊壳质量的不同,紫外吸收强度也各不相同,故UV法测定时常常有干扰。

故仍建议采用HPLC法而无需再进行胶囊壳的空白试验。

3.3溶液稳定性研究

主成分在溶出介质中的稳定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在方法学研究之初进行此项研究。

如溶液稳定性不佳,应在质量标准中明确注明“取样后立即测定”。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出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

药物溶出度检查是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药的晶型、粒度、处方组成、辅料品种和性质、生产工艺等的差异,也是评价制剂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均匀度的一种有效标准,能有效区分同一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因此是药品质量控制必检项目之一。

难溶性(一般指在水中微溶或不溶)药物,因制剂处方与生产工艺造成临床疗效不稳定的药物以及治疗量与中毒量相接近的药物(包括易溶性药物),其口服固体制剂质量标准中必须设定溶出度检查项。

另外固体制剂的处方筛选及生产工艺流程制订过程中,也需对所开发剂型的溶出度做全面考察。

一个可行的溶出度试验法应是在不同时间、地点对同一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或不同的操作者之间的测定都必须达到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对溶出度测定试验进行全面充分的研究。

溶出度方法学研究内容:

(1)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

(2)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

(3)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

3.1线性与范围

3.2溶液稳定性

3.3精密度

3.4回收率(回收率试验验证可按照相应比例缩小。

如取样品规格量原料溶解于900ml溶出介质中,可改为1/9样品规格量原料溶解于100ml溶出介质中,当然辅料量亦应相对减少。

3.5重复性

3.6专属性辅料和胶囊壳的干扰试验

方法学研究注意点

在方法学验证中,试验所用的溶媒应为溶出介质,即应考查辅料、胶囊壳在溶出介质中的干扰,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线性、回收率及稳定性等。

在一些申报资料中,或者方法学验证内容不全面,或者虽进行了验证,但所有试验不是在溶出介质中进行的,使审评人员难以判断溶出度方法的可行性。

(4)溶出度均一性试验(批内)、重现性试验(批间)。

(一)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包括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

根据《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溶出介质首选水,其次是0.1mol/L盐酸、缓冲液(pH值3~8)、人工胃液或人工肠液;对在上述溶出介质中均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可以在介质中加适量有机溶剂如异丙醇、乙醇或加分散助溶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0.5%以下)等,应有文献依据,并尽量选用低浓度,必要时应做生物利用度考察。

检查方法转篮法以100转/分钟为主;桨法以50转/分钟为主。

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通常应测定至药物全部溶出)来选择适宜的溶出介质。

在一些申报资料中,仅简单地通过比较主药在各介质中的溶解度来选择溶出介质;还有一些品种在采用加有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或采用较高pH值的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时,没有提供充分的试验数据,难以说明介质选择的合理性。

应该注意的是

(1)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漏漕条件通常是指溶出介质体积要大于溶解药物主成分(该量为制剂最大规格量)所需体积的至少3倍量,以保证药物溶出不受其溶解性的显著影响。

大杯法(第一、二法)常用体积为500~1000ml,小杯法(第三法)常用体积为100~250ml。

部分品种为满足在溶出量测定时药物浓度的需要,可采用低于上述限度范围的溶剂。

(2)介质、方法、转速的选择一般根据溶出曲线测定结果确定。

部分资料简单地通过比较主药在各溶剂中的溶解度来选择溶出介质,我们认为相同的溶剂可能会导致对不同制剂溶出行为的差异,且工艺的选择、辅料的加入能改变主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故仅考虑溶解度是不适合的;一般情况下,片剂多选择桨法,转篮法多用于胶囊剂或漂浮的制剂,研究资料应进行两种方法的对比试验,以确定最佳方法。

部分资料根据单点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和转速选择,如盐酸左旋多巴甲酯片申报资料中采用篮法100rpm和桨法75rpm比较,结果45min溶出均大于95%,故选择桨法75rpm测定溶出度,单点测定不能很好区分不同处方和生产工艺的溶出情况,也影响溶出拐点的确定,故不合适;转篮法以100转/分为主;桨法以50转/分为主。

一般认为桨法50转/分相当于转篮法100转/分。

转速的设置与具体品种有关,通常,药物制剂的溶出速度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

转速过快,可能会导致对不同制剂溶出行为的区分能力差,所以不推荐选择过高转速。

转速的选择应以能区分不同处方和生产工艺的产品为宜,如确实需要选择高转速,应进行充分的验证。

考虑今后大生产工艺,申报单位确定溶出度检查方法中常采用高转速或延长取样时间,取样时间与溶出曲线的拐点位置相距较远,导致溶出度测定区分能力不明显,溶出度取样时间常选择溶出曲线的拐点处后推10~20分钟,如果时间较长或太短,可通过适当提高或减低转速等手段重新测定溶出曲线。

(3)如是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则应与被仿制的制剂进行溶出曲线比对,并对相似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建议采用f2因子法。

溶出曲线中溶出介质除采用已确定溶出度检查中的溶出介质外,还应选择水、0.1mol/L盐酸溶液、pH3.8醋酸盐缓冲液、6.8磷酸盐缓冲液及pH7.2~7.4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溶出曲线比对。

(4)重现性试验(批间均一性)是考察制剂工艺稳定性及溶出度方法重复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采用对三批样品进行均一性考察。

通过溶出度均一性试验(考察同一批样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