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4564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docx

《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docx

环评上岗证各期真题答案成章节总结

一、概论

1.环境:

以人为主体,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容量:

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3.环境影响:

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4.环境影响评价: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5.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为开发建设项目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3)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4)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发展。

6.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原则:

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

7.环境标准:

(1)国家环境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2)地方环境环境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保护部标准。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

(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2)早期介入原则(3)整体性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5)一致性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

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为:

(1)综合性规划:

土地利用、区域、流域、海域等规划;

(2)专项规划: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分类管理;(3)分级审批;(4)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6)公众参与。

11分类管理: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环境敏感区:

(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型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13环保部审批项目:

(1)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2)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3)由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等重大项目。

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保的项目还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二、总体要求

16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

遵循原则:

依法评价、早期介入、完整性、广泛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17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工程分析的内容应满足“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要求。

工程分析方法:

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

污染源调查的方法:

物料衡算、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数学模式法、物料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内容编写:

(1)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

(2)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4)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5)总体结论与建议

规划环评的基本工作内容:

(1)规划分析

(2)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3)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针对各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6)开展公众参与(7)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8)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篇章或说明。

三、工程分析与污染源调查

工程分析目的:

(1)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2)为各专题分析预测和评价提供基础数据(3)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依据。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应以占地和施工方式、运行方式为重点。

工程分析方法:

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

(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

(2)工艺过程及其产污环节分析(3)污染物排放核算统计(4)其他环节环境影响因素分析(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7)清洁生产分析(8)补充要求与建议措施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报告中的基本内容:

(1)项目概况

(2)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分析(3)污染物排放统计(4)总图布置方案分析(5)清洁生产分析

生态影响型项目的工程分析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2)施工规划(3)生态影响源分析(4)主要污染物与源强分析(5)替代方案的分析比选

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

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四、大气

大气常规污染物:

二氧化硫、颗粒物(TSP、PM10)、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空气敏感区:

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地区。

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电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

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

近五年内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

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一类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

特定的工业区。

Ø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Ø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

Ø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m,若必须低于15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Ø新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应从严控制,一般情况下不应有无组织排放存在,无法避免的无组织排放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值。

Ø工业产生尾气确需燃烧排放的,其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1级。

主要气象要素: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云量;风;能见度。

气象的动力因子:

风、湍流;气象热力因子:

温度结层、稳定度;

一般情况下,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5℃左右,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具有逆温的大气层是强稳定的大气层。

大气一级评价污染源调查内容:

(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

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3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2)点源调查内容

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烟气出口速度;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对照各污染物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

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以及超标原因。

此外,还应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

温度;风速;风向、风频;主导风向。

计算点:

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应选择所有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作为计算点。

大气一级评价预测内容:

(1)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2)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3)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4)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的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5)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二级(1、2、3、4)三级可不进行以上预测。

预测情景内容:

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预测模式输入基本参数:

点源参数:

点源排放速率;排气筒几何高度;排气筒出口内径;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放速度;排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

五、地表水

地表水污染物性质分类:

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出来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明确工程项目性质:

拟建设工程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与区域规划;划分拟建工程的环境影响属性,是环境污染型或生态破坏型;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的问题。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明确工程涉及的水环境敏感目标2)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3)弄清建设项目产生的各类水污染源强,分析论证工程涉及采用的废水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确定不同工况下得外排水污染负荷量4)根据工程分析,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划分评价等级的具体依据:

(1)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

(2)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3)地表水域规模(4)水环境质量要求

地表水环境调查现状对象内容:

环境水文条件、水污染源、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遥感遥测法。

调查的水文特征参数:

河宽、水深、流速、流量、糙率、坡度、弯曲系数。

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水文调查方法:

水文站资料收集利用、现场实测法、判图法。

水质评价因子选择:

(1)工程废水排放的主要特征污染物

(2)对纳污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3)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求严格控制的水污染因子。

地表水自净:

物理(紊动扩散作用、移流作用、离散作用)、化学、生物。

预测方法:

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

需预测项目建设期过程的水环境影响的特点:

(1)地表水质要求较高

(2)可能进入地表水环境的堆积物较多或土方量较大(3)建设阶段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

河流简化:

分类:

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非矩形河流。

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均匀分布河段:

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

S-P模型是研究河流溶解氧与BOD关系最早的、最简单的耦合模型。

一维模型应用条件:

河流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动流动、废污水为连续稳定排放。

六、地下水

地下水分类:

按其埋藏条件划分:

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按赋存的介质类型划分:

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地下水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和灌溉回归水,以及来自其他含水层中的水和人工补给的水。

地下水排泄方式:

泉排泄、向地表水体排泄、蒸发排泄、人工排泄及向另一含水层排泄。

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来源:

(1)生活污水与垃圾

(2)工业污水与废渣(3)农业肥料与农药。

地下水的污染途径:

(1)由于雨水淋滤,堆放在地面的垃圾、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入含水层;

(2)污水排入河、湖、坑塘,再渗入补给含水层;(3)污水灌溉农田;(4)止水不良的井孔,会将浅部的污水导向深层;(5)废气溶解大于大气降水,形成酸雨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的防污性能取决于:

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坡度、包气带影响和水力传导系数。

(1)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其主要影响表现为其由于排放污染物而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为Ⅰ类建设项目。

(工业类建设项目、固废填埋场工程、石油开发项目)

(2)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其主要影响表现为通过抽取地下水或向含水层注水,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而产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为Ⅱ类建设项目。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开发建设项目、水利水电工程)

(3)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为Ⅲ类建设项目。

(矿山开发项目、污水土地处理工程)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提出防止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本内容包括:

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下水水环境影响预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和不良影响的防治对策。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包括:

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地下水预测方法:

数学模型法、类比预测法。

八、震动

震动特性:

稳态震动、冲击震动、无规则震动、轨道震动。

七、声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科学中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声因;环境噪声指:

工业生产、建设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

主观感觉性、局地性和分散性、暂时性。

噪声产生分类:

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

时间变化分类:

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来源:

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声源类型:

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

噪声影响:

听力损伤;睡眠干扰;对交谈、工作思考的干扰;对人体生理影响;引起心理影响主要是烦恼。

0类:

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昼:

50dB(A)夜:

40dB(A)

1类:

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昼:

55dB(A)夜:

45dB(A)

2类:

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昼:

60dB(A)夜:

50dB(A)

3类:

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昼:

65dB(A)夜:

55dB(A)

4类:

4a交通干线两侧;内河航道两侧;昼:

70dB(A)夜:

55dB(A)

4b铁路干线两侧。

昼:

70dB(A)夜:

60dB(A)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一级评价:

0类区,特别限值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增高量5dB(A)以上,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

二级评价:

1、2类地区,增高量【3-5】dB(A),受影响人口数量较多;

三级评价:

3、4类地区,增高量3dB以下,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机场噪声采用昼夜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作为评价量;LWECPN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低于20Hz为次声;高于20000Hz为超声。

听阔2×10-5Pa,痛阔20Pa,120dB。

声音三要素:

声源、介质、接受器。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内容:

(1)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

(2)声环境功能区划(3)敏感目标(4)现状声源

按照调查的基本方法:

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

九、生态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基本功能: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调节反馈、动态变化。

生态系统特点:

整体性、复杂有序的层级结构、开放的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分异性。

生态影响特点:

累积性;区域性或流域性;高度相关和综合性。

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1)规划分析或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3)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4)确定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5)生态影响预测评价或分析6)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保护措施7)得出结论。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1)工程组成与工程占地2)是否涉及敏感生态保护目标3)土石方平衡4)施工方案5)营运方案6)生态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生态影响识别:

影响因素识别(主体);影响对象识别(受体);影响效应(性质、程度)。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依据:

1)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2)评价项目的工占地范围。

生态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

1)技术导则和评价规范的规定2)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和工作需求与资料获取可能确定评价范围3)动态地确定评价范围。

影响范围内生态现状调查:

(1)生态背景调查

(2)重要敏感生态保护目标调查(3)自然资源调查(4)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生态现状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法、现场勘察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遥感调查法、海洋生态调查方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

现状评价基本内容:

(1)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

(2)分析和评价受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3)评价生态现状可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等指标。

重要生态敏感保护目标影响评价“五段论”:

(1)简要介绍敏感区基本情况

(2)与开发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3)进行影响分析或预测评价(4)提出影响保护措施(5)明确主管部门的意见和要求。

生态影响预测评价技术要求:

(1)确定生态影响的性质

(2)根据生态影响识别的结果,对识别出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3)全过程预测评价(4)分析评价项目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预测潜在的后果(5)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已有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6)有行业环境影响导则的,根据行业导则的要求针对具体项目进行生态影响评价。

十、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及其他地表组成物质在外营力的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类型:

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冰融侵蚀、人为侵蚀。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六项指标:

(1)扰动土地整治率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3)土壤流失控制比(4)栏渣率(5)林草植被恢复系数(6)林草覆盖率

水土流失的自然环境影响因子调查:

(1)气候气象条件

(2)地形地貌(3)地质因素和地面物质(4)地表水、地下水水系及其水文地质条件(5)植被因素

弃渣场选址原则:

工程合理、安全可靠;保护环境、因地制宜。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开挖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弃土(渣、石)量、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

一般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为:

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试运行期。

新增水土流失量是指因开发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量,即项目建设区内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与原地面水土流失总量(背景值)的差值。

十一、固废

固体废物:

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废分类:

来源:

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特性:

危险废物、一般废物。

对固体废物管理,应当从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再循环利用,实现废物的全过程控制,从而达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的。

管理制度:

(1)废物交换制度

(2)废物审核制度(3)申报登记制度(4)排污收费制度(5)许可证制度(6)转移报告单制度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分为两大类:

废物处置控制标准、设施控制标准。

焚烧烟气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粒状污染物、酸性气体、氮氧化物、重金属、一氧化碳与有机氯化物等。

二噁英浓度排放标准参照执行欧盟标准(0.1ngTEQ/m3),质量标准参照日本年均浓度0.6pgTEQ/m3

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三重屏障”理论(地质屏障、人工防渗屏障、废物处理屏障);对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重点通常是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防渗结构和渗滤液处理。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

(1)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

(2)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保护的区域内;(3)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4)应避开下列区域:

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5)位置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评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

色度、COD、BOD、SS、总氮、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数、总汞、总铬、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铅等14项,其他项目视垃圾成分确定。

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主要是TSP、甲烷、氨、硫化氢、甲硫醇及臭气。

填埋工作面上2m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不大于0.1%,当通过导气管道直排时,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的体积百分比不大于5%。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入场要求:

(1)含水率小于30%;

(2)二噁英含量低于3ugTEQ/kg;(3)按照hj/T300-2007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

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废物:

(1)除符合规定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外的危险废物;

(2)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3)未经处理的粪便;(4)畜禽养殖废物;(5)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6)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